分享

学者:美国一超统治正渐消解 亚太陷入多极或无极

 普氏书斋422 2012-09-10

沈丁立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俄罗斯在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4年后,第一次担任了这一机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以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以及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而言,迟至2012年才举办这一峰会似乎有些晚,因此莫斯科特别重视如此规模的国际峰会终于在它本土举行。

俄罗斯花了四年时间并耗费了比伦敦奥运更大的开支来做东仅仅两天的会议,无非是要利用这一契机整合国家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平衡其国土欧亚两部分对外合作发展的进程,塑造亚太地区秩序重铸过程的俄罗斯作用。

像2001年首次在中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导人会议是在上海举行一样,俄罗斯选择符拉迪沃斯托克上演这一峰会,具有鲜明的区域合作意义。

在全球经济增长下行的背景下,本次峰会难以取得新的重大合作突破。尽管如此,与峰会相关的系列会议仍就制定环保商品清单达成一致,决定了纳入清单的54种商品,要求对清单产品降低关税。

既然在俄罗斯办会,克里姆林宫自然要提出自己的合作主张,普京总统为此发出了四项倡议:亚太国家建立联合科研中心;建立监测自然灾难系统;预防各种灾难事件;建立地区货币等。这些主张具有前瞻或者务实的积极意义。

作为对比,亚太经合组织峰会2001年于上海举行时,中国当时还有待新的腾飞。这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俄罗斯的发展潜力也还未得以充分实现。

2001年9月,美国在经受了“9·11”打击的国殇后,小布什总统仍飞抵上海与会。但这次奥巴马总统面临经济恶化的新的严峻形势,只能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放弃亲自“重返亚洲”,而他委派的克林顿国务卿为观看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大会上的提名演讲,也不惜迟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峰会。

再加上澳大利亚领导人和中国香港地区领导人等都因故临时决定不参加峰会,俄罗斯精心准备的峰会不免有些失色。事实上,在亚太合作事务中俄罗斯要成为主导一方,尚需至少10-20年时间。

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在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秩序的转型中中国所起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