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券商创新宏图徐进收益待时日 半年报亮点不多

 松柏藏书楼 2012-09-10

  截止到8月31日,19家上市券商半年报悉数公布,半年报不算亮丽,证券公司业绩也都在可预期之列。

  与之前不同的是,任何一家研究机构在点评券商行业半年报时,都会明确标示各家券商的创新业务进度,将“融资融券”、“资管松绑”、“代理买卖金融产品”、“保证金交易”等分项列出,重点关注。

  然而,券商创新业务却无显著性突破,只有融资融券产生亿元以上利润贡献。上半年最为时尚的“创新”口号只是宏图徐进。

  创新收益且待时日

  今年上半年,券商业绩同比略降,19家上市券商实现营业收入341.47亿元,同比减少7.15%。

  其中经纪业务收入111.37 亿元,同比下降30.83%;自营业务收入96.21 亿元,同比上升80%。投行业务中,IPO融资规模下降,增发和债券承销规模大幅增长。

  上半年,上市券商投行业务收入总额为37.63 亿元,较2011 年上半年同期减少26.97%;其中IPO融资规模合计334.54 亿元,较2011 年同期减少83.74%;增发融资规模395.97 亿元,较2011 年上半年增加7.67%。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合计10.62 亿元,较2011 年同期减少幅度为5.91%。

  而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券商创新业务,却没能出现显著性突破。种类繁多的创新业务品种中,只有融资融券对单个券商产生亿元以上贡献。

  截至 2012 年6 月30 日,两市融资融券余额610.33 亿元,其中,海通、广发和华泰融资融券余额分别为18.55 亿元、13.06 亿元和13.01 亿元,市场份额分别为9.8%、6.9%和6.87%。上半年,海通、华泰和中信证券(11.45,-0.03,-0.26%)分别实现融资融券利息收入2.18 亿元、1.76 亿元和1.63 亿元,位居上市券商前列。

  若以单个券商论,中信证券以22亿元的净利润居于行业首位,继续领跑券商行业。截止到9月7日,中信证券融资融券、直接投资等能够直接带来利润的创新业务也都居于行业首位。

  差异化隐现

  佣金自由化差异化在被动实施的中国券商业,同质化已经成为证券公司的最大风险,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各家证券公司的首要选择。

  “经纪业务越大,创新业务越强的马太效应,一时之间并不会发生改变,”一位大型券商的融资融券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来看,几乎所有的创新业务都是基于券商现在拥有的客户资源。”

  “经纪业务份额越大,高端客户的结构越好,越有利于券商创新业务的开展。”宏源证券(18.66,0.12,0.65%)董事长冯戎亦曾这样表示。

  事实上,从证券公司各项业务收入占到总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差异化已经可见一斑。所有19家上市券商中,长江证券(8.68,0.15,1.76%)方正证券(微博)(4.47,0.03,0.68%)国海证券(10.18,0.00,0.00%)东吴证券(8.20,0.20,2.50%)东北证券(16.41,-0.14,-0.85%)山西证券(8.19,0.00,0.00%)经纪业务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都超过40%,其中东吴证券占比最高,占到47%。而去“经纪化”脚步较快的海通、宏源、中信等券商,其经纪业务占总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是24%、27%和24%。

  而投行业务中,广发证券(12.14,0.61,5.29%)以占比17.7%位居榜首,其次为宏源证券和中信证券。东北证券和国金证券(13.19,-0.01,-0.08%)由于保荐项目少且不稳定,未在对比之列。

  国信证券证券行业研究员邵子钦、田良研究发达金融市场的券商机构之后发现,自美国上世纪70年代至今,资本中介(高盛)、资本投资(贝尔斯登)、通道中介(ETrade)三类公司逐渐形成。

  以高盛为代表的资本中介型证券公司,通过创新取得市场的主动权,成为市场组织者、流动性提供者、产品和服务的创造者和销售者、交易对手方、财富管理者等多重角色,这正是很多国内大券商们所追求的转型之路。

  潜在利润点值得期待

  转型之路漫长,尤其需要监管机构的首肯和支持,幸而今年5月的创新大会为证券行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2012年5月份证券业创新大会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等主要领导以及全国所有证券公司领头人,全部到场参加。会议内容鼓舞人心,让证券公司及证券从业者看到了希望。

  5月7日-8日的创新大会上,监管层制定了《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征求意见稿)》,并明确了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的11条具体内容,这也成为自此之后券商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5月22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办法》,券商可以为未上市的所有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这意味着券商能够储备更多的客户资源,为更多的潜在上市的企业客户提供一揽子的融资服务。

  另有新三板扩容、OTC市场等新兴市场已经设计完善,9月7日,8家企业在北京中关村(6.53,0.02,0.31%)、上海张江、天津滨海和武汉东湖集体挂牌,试点扩容之后,券商业做市商制度得以实施。

  至于新业务,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已经完成试点工作,各证券公司在积极申请,光大证券(12.39,0.13,1.06%)兴业证券(9.54,0.18,1.92%)、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等均列其中;代销金融产品、股票质押式发债、保证金管理业务、扩大代销金融产品规模、转融通等也在急速推进。各证券公司招兵买马,一边研究政策细则一边申请成为业务试点。

  至于创新业务,中信证券尝试股权融资、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市值管理等股权资本中介业务,尝试开展为理财池提供做市、为营业部客户提供债券回购大宗交易、利率互换等固定收益资本中介业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