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执著追求 成就自我[1]
2012-09-10 | 阅:  转:  |  分享 
  
·《福建教育》杂志稿·

执着追求成就自我



陈瑞清简历:男,大学文化,毕业于福建省福安师范学校,先后进修于福建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安师范附小高级教师。系教育部远程教育课程团队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教育部福建师大课程中心副研究员(兼职),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中小学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心专家组成员,福建省《美术》实验教材编委,《少儿美术》杂志特邀编委,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美术学科教学带头人。几年来,他所辅导的300多幅学生作品包揽了国家至上而下一系列的金、银、铜牌;发表于国内的《中国连环画》等报刊杂志多达200余幅;22幅作品被选送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展出并被收藏;辅导并编辑出版了4本学生书画作品专集;98幅作品作为范画被编入经福建省小学《美术》课本,多次编写了小学美术教参、课本,连续7次被教育部艺教委授予全国指导一等奖;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教师、宁德市第二届十佳青年教师……

在摸索之中寻找自我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教小学美术不就是教学生画画吗?太简单不过了!只要老师画上几笔学生跟着涂就是,有什么太多的学问?是啊,刚刚涉及美术学科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想的。上课比较随意,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地凭书教书、凭画教画,正如平时人们所说的那样“依样画葫芦”。

应试教育中,语数分数的指挥棒始终在左右着学校的教学,许多老师还是用“副科”的眼光来审视着我们。我想,无论如何首先一定要看得起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要用自己的实力去证明我的美术教学是有价值的!

我喜欢用但丁的名言提醒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当我面对许多学校美术教育的同行们都是“科班”出生,大部分教师都是美术专业院校的毕业时,说句心理话,完全没有一点的自卑感那是说不过去的。可是,我又一想,我为什么要自卑?有什么理由要自卑?起点低固然阻碍了我前进的步伐,但是挡不住人的进取心的。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于是,我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一方面给自己“充电”,不断地进行写生练习、创作,力图不让自己落伍;一方面坚持教育教学反思总结和理论学习。我坚信,只要肯下决心去拼搏,去钻研,一定会有新突破的。

我经常这样勉励自己:我虽然不是画得最好,但我可以争取教得最好!



在创新之中形成自我

我很欣赏这么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只有在不断的创造和进取的运动之中才能品味到真正的人生乐趣。我始终认为,艺术教育的追求贵在创造,创造是一种人生的乐趣,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

永不满足现状,永不停止追求是我一贯的作风。一个美术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只会重复临摹辅导作品的话,是没有出息的。冷静地审视一下自己的教学,总觉得还是无论创作形式还是创作内容都难免落入了一种俗套之中,缺乏真正的儿童绘画内涵。也就是说,儿童画失去了真正自我的表达。

后来,我阅读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美学原理》等书籍,阅读了大量的报刊杂志上介绍的先进教学经验,反复研究了国内外优秀儿童画作品,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探究,包括形式、内容、立意等方面,尤其是在想像方面该如何引导儿童去大胆表现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同时,对一些“成人模式”失去“童真”的作品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最后,我归纳出儿童美术作品辅导教学的方向应该是:儿童不能失去自我,把儿童画还给儿童自己去画!

那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尝试呢?一方面,我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拓展学生作品表现的广度和深度。真抓实干搞课题,实实在在做研究。记得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在省学科带头人理论研修班的大会上给我们做《怎样做课题研究》时这样说过,一线教师真正的课题并不一定要什么大级别的,往往却属于甘于忍受寂寞的那种实实在在的小课题研究。这几年来,我甘于寂寞,乐于奉献,敢于吃苦,一直将“图文整合”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丰富课题研究的内涵,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极其丰富的教学阶段性实践成果:成功地辅导学生创作了300多套儿童连环画作品,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教学风格;一方面,勤于反思,写教育随笔,从教师的教学实践走向研究。在省美术学科带头人理论进修期间,我受到了刘良华博士理论报告的启发,坚持用计算机写教育随笔,三年来写了100多万字,真实地记录和探究了自己从事艺术教学实践探讨的一些感想,大大地加快了我的专业化成长步伐。特别在网络博客的教育随笔中,我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反思了一些遗憾,体会到了先进教学理念对美术教学的重大指导意义。同时,我更从中体会到了一种常人难以感受到的一种教育实践与科研相结合的乐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是我追求的方向。在辅导学生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拓宽辅导创作空间。四年前对计算机还一无所知的我,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现在的我已经可以熟练地制作应用计算机来编辑作品文本,建立档案,撰写论文,熟练地运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研究了。我还应用计算机尝试了电脑国画的画法,创作了几幅电脑国画还作为特邀作品发表在《中学生时代》杂志等报刊呢!在此基础上,我又辅导了学生进行电脑绘画作品创作。如《美丽的四季》、《海底世界》、《小猪照镜子》、《盘古开天》等。

没有特色就没有自我。纵观国内不少儿童美术作品的创作,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小学生辅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不知何去何从。从幼儿园、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总不可能一个面孔吧!重复、单调、毫无个性,只能将艺术教育逼进一个死胡同之中,那可不是艺术教育的真谛。我想:既然儿童美术不是培养艺术专业的人才,那么该如何提升儿童作品的表现内涵呢?

经过深入地比较和研究,我从开发美术资源为导向,挖掘作品审美内涵入手,编写富有时代感和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儿童连环画作品,如《勤俭节约,人人有责》、《争当网络文明的时代小先锋》、《争当安全交通的合格小公民》、《爱我家园》;挖掘乡土特色的儿童连环画题材作品,如《畲家儿童爱过节》、《爱我福安》、《悠悠茶文化,系我故乡情》;挖掘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等;创作科学幻想作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造精神的作品如《假如明天能拥有》、《神奇的光能树》;结合文学作品来表现的,如《我给古诗配幅画》、《成语典故我来画》、《我给课文插幅图》、《我给笑话幽默配漫画》、《我给寓言来配画》等。

日记画、连环画、科学幻想绘画、童谣画、给课文画插图……这些文图之间的有机融合,大大地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一种巧妙的整合。儿童作品创作形式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个性和智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

在网络之中超越自我

网络,是信息时代赠予我们的一份厚礼。事实证明,网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速公路。在美术教学之中,我发挥了网络学习交流的巨大功能,在教与学、教与研、师与生、校与家之间搭建起了一座理想的桥梁,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2005年11月,在师大课程中心的帮助下,于中国课堂教学网上成功建立了两个空间,即一个教学研究空间——一丘平台,一个学生网络作品展示空间——闽东艺缘。在“一丘平台”,发挥教学研究功能,仅一年多的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文章,共发表美术教育心得随笔和师生作品超过900篇幅,其中原创日志超过500篇幅,和全国各地的教师进行了真诚的互动,两个平台共超过了29万人次点击数,成为“课堂博客”之中点击排行之首。教育部课程发展中心主任刘坚教授在2006年全国远程教育工作会议上,以我的博客“一丘平台”为优秀范例,高度评价了我在网络之中的专业化成长历程。

将展厅办在网络上,实现教师、学生、家长的互动和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创举!我在博客平台上创建了“学生个人展厅”、“学生集体展厅”、“名家作品展厅”、“艺术作品收藏”等等。每当学生成功地创作了美术作品之后,我就及时将图片处理好发布在网络上,让学生、家长等上网参与欣赏和点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和交流,健康文明上网,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欣赏、交流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目前为止,大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社会反响好。

我认为,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感、态度以及审美创造和审美想象。如果我的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之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并且在今后的求学和工作中发挥作用的话,这才是真正成功艺术教育。令人欣喜的是,从我这里走出的不仅有一部分像彭擎政、林遥秦、王俊等那样杰出的艺术专业人才,还有像英国剑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吴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研究生陈烨等。在他(她)们的人生成长的轨迹当中,个个深有感触,他(她)们说是我的美术教育让她们更加自信,启迪了创造的灵感,是我的艺术教育促进了他(她)们不断地迈向新的成功,取得新的突破。这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





献花(0)
+1
(本文系一丘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