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长眠于此——腾冲国殇墓园
最近去了腾冲,拜谒县城内的“国殇墓园”。这是国民政府在抗战胜利后修建的陵墓,为纪念那些在滇西抗战中阵亡的国军将士。


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回师滇西,对日作战转入反攻。5月11日,国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于6月底血战腾冲,经过3个月的战斗,于9月14日解放腾冲。第11集团军于6月1日渡江,新28师于4日攻克腊猛,进围松山,由于日军阵地坚固,该师数次进攻均未攻克。7月1日改由第8军主攻,该军以三个师轮番进攻,连续九次,加上美军空军援助,到9月7日方破敌阵,全歼守敌。

国殇墓园内,松柏参天,绿荫铺地,肃穆庄重。修建墓园时,腾冲百姓搜集到数千国军烈士遗体,火化后盛入专门制作的陶罐内,安葬在一座小丘的坡上。小丘上的墓碑,有些有姓有名,有些则无名,便以“无名者”命名。我一个一个看这些墓碑,绝大部分是尉官以下,多数是士兵。一些墓碑前放着一支菊花,花瓣鲜嫩,显然是来拜谒墓园的人刚刚献上。是谁呢?不知道,也无名无姓。——这就是历史,不是在书里,不是在广场上,而是在无名者心中,在人民心中。
站在国军士兵墓碑前,想想所谓国共两党之争,多么虚伪、可笑!
我又想到胜利后在主席台前列就座者,便有无限感慨!










墓园内专门为参战牺牲的美军官兵设立纪念碑,以纪念这些国际主义战士,这些美军官兵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民一起为抗击日本的侵略,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毛泽东说过,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我想,腾冲的国殇墓园,实为中国红色旅游第一站。那些墓碑下面长眠的人,实在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从小就铭记在心的英雄。
腾冲的“国殇墓园”里,有一处埋葬战死的日本士兵的墓冢,倭塚。
倭塚内有四具日本士兵的遗骸,这些士兵是在国军收复腾冲县城的战斗中被击毙的。据说,在修建国殇墓园时,首倡者,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主张在墓园内为日本士兵安塚,让这些漂洋过海、丧身异国他乡孤魂有一个安身之处。

有人不解,问,有这个必要吗?这些侵略者到了腾冲,无恶不作,杀人放火,生吃活剥,如生番一般,百姓咒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完全咎由自取,再说,打仗不是摆水陆道场,没有必要对鬼子发善心。
李根源先生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终于在墓园完工时,将日军士兵的墓冢设立在大门近侧,并立碑,亲自在碑上书写了“倭塚”二字。
我以为,正是这个“倭塚”,提升了“国殇墓园”的地位,使那些长眠在墓园的国军烈士们,不单单是保卫家乡的民族勇士,而且是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斗的英雄,他们的牺牲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
非有大智慧者,非有大智慧的民族,想不到此,做不出此!
伟哉,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