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和老子的千古“师生情”

 杂货店伙计 2012-09-11

 

 

 

 

孔子和老子的千古“师生情”

 

 

 

 
 

 

                      

今天(910日)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在广大教师兴高采烈地庆祝自己的节日的时候,有些地方却在忙着祭拜一个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需要这个时候来祭拜?他就是拥有“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之称的孔老夫子。这样来看,教师节祭拜我们的“至圣先师”、私学的开创者,那实在是一点也不过的了。大家都知道孔夫子博学多能、见多识广、弟子三千,其实,孔夫子这广博的学问,除了自身的努力学习之外,与其他名家、先辈们的指点是分不开的,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老子。

 

老子,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时任周王室图书馆、档案馆的管理员。由于他“近水楼台先得月”,依靠着浩瀚的资料库,把自己寄身于其中。久而久之,便造就了他博学的名声。

 

   当老子的名声传到鲁国的时候,孔子还不到三十岁。而且在不久前,他刚刚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私学。由于年轻的孔子认为自己的学识还过于肤浅,便决定去周王朝拜访老子,请他给自己作下指导。

 

于是,在自己的学生南宫敬叔的帮助下,孔子从鲁国国君鲁昭公那里,得到了出行的许可,并获得了一些赞助物资——两匹马、一辆马车、一个随从。

 

于是,年轻的孔子便带着赞助商鲁昭公提供的物资,以及自己刚招收来不久的学生,踏上了前往周王朝的道路。

 

   从鲁国的都城曲阜,到周王室的所在地洛阳(当时名叫洛邑),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约为1700里。不用说当时,就连现在从曲阜到洛阳,都没有很直的路线。于是,在没有卫星导航系统,甚至没有任何路标的情况下,他们出发了。在那个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国道,甚至连个像样的宽阔、平整的土路都很少见的春秋时期,孔子一行,翻山越岭、风餐露宿,在穿越卫国、郑国,走了很多弯路之后,他们终于顺利地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洛阳。

 

   很快,孔子便打听到了老子的住所。

 

   于是,孔子便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前去拜访。当然,孔子并没有带着众弟子进去,而是让他们在门外等候。那么多人进去,老子家中能否容下暂且不说,扰乱了喜欢清静的老子那是肯定的(老子是道家的始祖,道家喜欢清修)。

 

   其实,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子,也对孔子的一些事迹早有耳闻。对于这个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用来学习的青年俊秀,书本上的知识,他认为自己是没有什么可以教授给他的了。因为孔子虽然比自己小很多岁,但他所看的书籍,并不一定比自己少。自己所能够点拨他的,也只有做人处事的方式和道理而已。

                

   众所周知,孔子一生都在学习礼节,都在倡导恢复周礼。所以,在这次与老子的会见之中,孔子着重与老子讲述了自己对“礼”的认识和看法。这个“礼”不光包括周礼,而且还包含夏朝的夏礼、商朝的殷礼。

 

   但是,孔子的这些言论并没有得到老子的认可。在认真地听完孔子的话语之后,老子认为:孔子所讲的这些东西,最初说这话的人包括他们的尸骨,到现在早就已经腐朽了,就只剩下这些话而已。而且,他们这些话还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落伍了。

 

   老子点拨孔子:不要把大量的时间都放在研究礼节之上。现今之际,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何巧妙地在这个乱世处理人情世故,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都不能灵活地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上处世,那他又拿什么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又何谈未来。

 

   老子告诉孔子:作为一个年轻人,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好高骛远,不要对自己取得的一点小成绩就骄傲自满,不要有太多的欲望。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毁掉一个年轻人的未来。

 

   当然,老子告诉孔子的不仅仅是这些,这只是其中的重点而已。

 

   在与老子几次交谈之后,孔子感觉总是打扰老人家不是太好,而自己也已经从中学到了很多,于是便告离去。

 

   孔子离开老子住宿的时候,老子亲自给他送行。在这期间,老子给孔子说了几句流传很广的话:我听说富贵的人送人以钱财,仁慈的人送人以美言。而我不是个有钱人,就窃用一下仁慈人的名号,送给你几句话吧:“一个聪明机灵的人,如果爱议论人家的是非的话,那他很快就接近死亡(不可议人之长短);一个学识广博、能言善辩的人,之所以把自身带进危险的境地,很多情况下都是爱给上级打小报告、揭露别人坏处的缘故(不可揭人之恶)。为人子的不要只想着自己,为人臣的,也不要只想着自己。”

 

   是啊,为人子、为人臣,都要尽自己的本分,这是做人最起码的道理!

 

   虽然老子所讲的都是道家的基本理论,但是这些思想对于年轻的孔子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冲击性的。之所以以后孔子教育学生的时候,时不时的冒出一两句道家风范的言论,其根源就在这里。有些之前孔子没有想到的地方,老子也都进行了指点。

 

  总之,孔子大老远的跑到老子这儿,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做学问、如何为人处世。这些最基本的思想,影响了孔子的后半生。

 

   孔子在回国的路上,面色凝重地对弟子们说道:“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走;在路上走的可以用网子捕获,在水里游的可以用钩子把它钓起来;在天上飞的可以用箭把它射下来。但是有一种生物我不知道怎么征服,那就是承云驾雾飞上高空的龙。我发现啊,老子就是我心目中的飞龙。”

 

   洛阳一行,让孔子收获不小。老子的言论,也让孔子受益终生。更重要的是,老子教授给孔子的是做人处事的方法和道理,都是比较灵活的东西,这一点相当重要。

 

   一个是带着诚心、历尽艰难险的青年,不远千里前去拜访求学;一个是对后辈寄予希望,耐心、细致、灵活的解答老者。虽说二人没有行过真正的师生之礼,但两人早已在内心深处有了师生之情。

 

   孔子拜访老子,老子点拨孔子,一个流传千年的师生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