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与书面语
高中一年级的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的内容,基本上是口语的书面语化。整本书可以说是围绕“钱或者钞”—货币展开的。四个单元分别是:花钱(消费)-----生钱(生产、劳动、经营)-----理钱(收入与分配)------赚钱(交换)。
第一单元的花钱又讲了三个问题。分别为:花钱买东西;花钱时考虑的价格;花钱的类型。
钱的家事
买东西的东西(物品),网上叫东东。包括非劳动产品和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又分为用于购买或买卖(交换)的,叫商品。商品只是在买卖时的名称。买卖之前的叫待销售商品,买卖之后的进入消费领域的叫消费品。买东西时为什么要用钱呢?不能用东西直接换东西吗?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交换,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交换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交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人们在长期的交换中克服了“商品——商品”交换的困难。只要用两步就能完成。即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的角色在历史上有很多东西充当,就像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秦始皇——嬴政,有汉朝的——刘家,有晋代的——司马家。一般等价物的充当者最后被固定在贵金属——金银上。这时给它一个专门的名称——货币。这就简要地介绍了钱是怎么产生的问题。其实货币要比商品产生晚得多。可以说货币是商品的孙子辈了。
钱出生了。它有哪些作用呢?这就要说到货币的职能了。货币职能中又分为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基本职能是与生俱来的职能。就像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哭和吃一样。哭和吃是孩子的基本职能。共计五项职能。就像一只手的五个手指,大拇指和食指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中指、无名指、小指分别代表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钱自从出生到现在有几代呢?已经是四世同堂。分别是爷爷辈的金银条块,父亲辈的铸币,儿子辈的纸币,孙子辈的电子货币。每一代都克服了上一代的某些缺点。方便了人们的使用。爷爷辈的金银条块的缺点是: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父亲辈的铸币的缺点是:足值的铸币和不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孙子辈的电子货币越来越多地使用起来。纸币的成本比较低,私人也想制作。因此规定: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某些地区有的比国家大。例如:欧元;有的比国家小,例如:港币、台币、澳门元。非法定的纸币都定为假币。纸币还有一个发行多少的问题,其标准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钱在世上混,也有几个亲戚朋友,他们是信用卡、支票、外汇。信用卡和孙子辈的电子货币玩的最近,也最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消费,增加安全。支票是在非现金结算时的一种票据,可以免去大额现金的查询。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外汇是本国货币的海外关系,因此还涉及一个汇率或汇价的问题。汇率的非正常升高或跌落,都要注意。因此保持本国货币的基本稳定,其含义是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其意义是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的内容可梳理为四个方面:一是,货币的父亲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母亲是商品。二是,货币能干什么,五个行为,分为两个基本行为和三个其他行为。三是,货币出生后到现在已经有几代了?四世同堂。四是货币有几个亲戚朋友,三个,其中还有一个海外关系。
价格的前世今生
价格的父母是谁呢?它出生后又会对哪些方面有影响呢?我们来看看它的前世今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