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意图】人生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天地人和w 2012-09-11
人生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图片

       人生有三种境界。人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到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回归自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生第一重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涉世之初,还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新鲜,对一切事物都用一种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在我们的眼里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对许多事情懵懵懂懂,却固执地相信所见到就是最真实的,相信世界是按设定的规则不断运转,并对这些规则有种信徒般的崇拜,最终在现实里处处碰壁,从而对现实与世界产生了怀疑。


       人生第二重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在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很容易地我们在现实里迷失了方向,随之而来的是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有的人就此沉沦在迷失的世界里,我们开始用心地去体会这个世界,对一切都多了一份理性与现实的思考,山不再是单纯意文上的山,水也不是单纯意义的水了。


       人生第三重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是一种洞察世事后的反璞归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境界。人生的经历积累到一定程度,不断的反省,对世事、对自己的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看在眼里,已有另一种内涵在内了。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摘自《读野史华章 数风流人物》


       图片来自《阳台》( Tribute to P. Ramette)。这是一幅很有创意的强迫透视摄影照片。所谓强迫透视指的是一种摄影技巧,利用光学与视觉的错乱假象,使得被摄物体变形,更近、更大、更小等,利用人眼视觉感知的错觉,让被拍物体与周围环境产生错误的相对性,再加上摄影者的创意以及相机的角度变幻拍摄出情趣十足的照片。
 
你深爱的人,正好也深爱你,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没有之一
图片

       你深爱的人,正好也深爱你,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没有之一。


(图片来自王国斌的油画《蜜桃熟了》。王国斌在一路创作过程中,摒弃了曾经的前卫式风格,走进了历史,将自己化身为一位导演,用一个静止的瞬间,表达历史故事。他甚至一度将现实与历史拉开距离,以产生时光回照感,从而更清晰地看待那段故事。

       人们在《蜜桃熟了》这幅画前,驻足,沉默。年轻人或许还不能理解,但是总有一些人被画面所触动。)

 

 

 

请不要害怕影子,因为这代表着不远处有光明

图片

       被罗曼 · 罗兰誉为“人类灵魂的猎手”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 · 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的结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可是不管怎么说,每一个影子毕竟还是光明的产儿,而且只有经历过光明和黑暗、和平和战争、兴盛和衰败的人,他才算真正生活过。”


       茨威格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他已无法承受这一份孤独。他以自杀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再也没有看到法西斯的阴霾散尽的那一刻,新的旭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的那一刻。


       读到这里,我简直恨不得能够去到1942年的那一天,好把这句话重新交还给这个绝望而苍凉的老人。我希望可以说:再厚的乌云也总有散去的一天,晨曦迟早会在地平线上出现。我们的眼睛在黑夜中闪耀着最后的光芒,坚强并且等待。


(图片来自摄影师Elizabeth Messina的作品。将一幅画面或场景剥离到只剩下最少的元素,是一种常常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构图方式。有时,我们越是把所有的物体、人物、线条、形状等等塞满画面,观众就会越发感到无所适从。只要运用得当,“留白”也同样是富有吸引力的构图元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