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年收集的偏方1,2

 淄水渔夫 2012-09-11

多年收集的偏方1

 治盲腸炎古方
  方用:韭菜子(微炒)三錢、豬腸(盲腸部份)一段共煮水,分次隨意飲服。又用胡核仁(去皮)二兩,每日分次隨意吃。
  說明:本方相傳係扁鵲神醫傳下,適用於一般慢性盲腸炎,服之當日見效,服三四日,完全止痛,後再服三四日,以期根治。豬腸為引藥,使藥力引至盲腸部位,如不用豬腸亦可,只是效力較差。
  急慢性盲腸炎
  一、症狀:
  盲腸炎,一稱闌尾炎,中醫謂之腸癰。病初發時頭昏眼花,不思飲食,小便不暢,體發高燒,幾與重感冒之症狀無異。上腹或臍部,初感不適,既而陣陣絞痛,忽起忽止。連續數小時,精神困倦,痛楚漸由腹部中央移至盲腸本位之小腹右側。於是愈痛愈烈,甚至噁心、嘔吐、間或便秘,冷汗涔涔者,亦往往有之。以手掌力按痛楚,稍感寬舒,猛然放手,頓覺心慌痛絕者,是乃急性盲腸炎之特徵也。此病宜求醫急診,延誤二十四時以上,盲腸潰膿,最易轉為腹膜炎。一經轉症,若醫治不善,則生命堪虞矣。
  西醫治法,側重「開刀」,但亦有主張盲腸自有作用,割除勢必蒙受若干之損失者。中醫則純粹內服,以藥化之,非不得已,固毋動用外科之手術也。
  二、治法:
  第一方
  茯苓六錢、桃仁三錢、赤芍三錢、牡丹皮三錢、桂枝二錢、甘草一錢、生薑二錢、薏苡仁八錢。
  若患處隆起腫瘍而有波動現象,則已化膿,除上述八味外,僅加大黃三錢足矣。
  第二方
  甲:用咸豐草之根一大束,加水六碗,煎成三大碗,加食鹽一撮。每隔四小時,服用一碗。不論急性、慢性,無不立效。
  乙:用新鮮之咸豐草五株,乾品一兩,葉莖連根,加清水一碗存三,濃烈如茶,亦隔四小時服用一碗。
  咸豐草者,白花黃心,台語謂之「蝦公腳」,階前牆角,無處無之。論其藥性,蓋具有消炎,解毒及利尿之功能也。
  第三方
  用開白花之鳳仙花,一名指甲花,每次拔二大株,連根莖葉全草滌淨,置石臼中搗汁,急性盲腸炎,即用(冷)米酒沖服;慢性,毋須用酒沖服。皆服至不痛即止,切莫多用;否則,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潞黨參二錢、黃耆一兩、升麻二錢、五倍子錢半、烏梅四枚、小茴香一錢。
  水一碗,煎取半碗空心溫服連服三次其效如神,本方對胃下垂及子宮下墜同樣有效。
  吳建隆說,以中醫的理論而言,注意力缺損可能與「心」、「脾胃」與主管情緒的「肝膽」相關,其中與注意力最有關係的臟腑是「心」,心火旺就容易煩躁、動怒、無法靜心工作讀書、喜歡走動、易受外界刺激、睡眠不穩、舌尖和唇色也較紅;在治療上以甘麥大棗湯、寧心安神茶為主,可養心安神、緩和情緒、鎮靜神經,適合心血虛少、肝氣鬱結的患者使用。
  北芪二錢,三稜一錢,莪術一錢,枳實一錢,桑螵蛸錢半,茯苓二錢,陳皮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但是,兒童消化系統有了障礙,以致胃腸消化力發生問題者,除了用配有北芪這個方劑來調理之外,不妨用北芪配合肉類,製成食療品食用,有增強兒童脾胃促進身體發育的功用。例如,兒童由於先天不足,或病後失於調理,以致脾虛氣弱,終年皮黃骨瘦,動輒傷風感冒發熱。對於這類弱質兒童,每次可用——北芪二、三錢,瘦豬肉幾兩,三幾個紅棗煲湯給兒童佐膳。
  北芪是補氣、補虛損的好藥物,陽虛陰虛,男女老少皆可用之。弱質兒童服用,不但能培養他的氣力,又可改變他的體質。但要注意的是,凡用參、芪之類補劑來調理兒童身體,最好製成食療品食之,每次用量也不宜太重。
  (羊癇瘋唐山亦稱羊癲瘋,此症得自幼時,居多內傷脾胃,外感風寒,結住胸膈之間,一遇風寒,即時暈倒,口吐痰沫,作羊馬之聲,不省人事,照風痰治之間亦見效,終不能除根,此方用補正之劑,三服,永不再發。藥方如下:黨參八錢、真於五錢、茯神、淮山藥、大苡仁各三錢,製半夏半錢,上桂心、製附片各五錢,水煎連服三貼即癒(水用碗量,大約一碗又六分之一碗,煎存八分若未完全浸淹藥材時可酌量增加,熬煎至水存一半之量即可)。
  3.食物療養法
  1.少吃魚肉、動物性脂肪、白糖等防止血液酸化。
  2.少吃刺激性酸、辣、酒、煙等物品。
  3.多吃新鮮青菜、水果、及含有鈣質小魚(連骨吃)、海藻等。
  駐顏妙術
  一、慈禧太后駐顏方
  清慈禧太后,駐顏有術,雖年近六十,而明眸皓齒,唇紅膚肌細嫩,望之猶如三十許少婦,傳慈禧得某醫人,授以外敷內服二方,數十年日日服用,始保有嬌美之豐姿。其方如下:
  甲:外敷用:珍珠粉(或用輕粉)五錢、滑石五錢、杏仁四錢、麝香四分。
  以上四味研末以雞蛋白調勻,每晚睡前塗面部及皮膚,翌晨洗去,長久可使皮膚白嫩柔細。
  乙:內服用:沉香三錢、丁香三錢、茴香、乳香、藿香各三錢,桃花片一兩。
  上列諸味研末以蜂蜜搓拌成丸,每晨吞服七粒,四十九日後,面色嬌艷,且發出陣陣幽香。
  二、桃花嬌面法
  宮粉十兩,蜜陀僧、寒水石各二兩,白芨一兩,銀珠五錢,麝香一錢,共研細末,雞子白調貯磁瓶內,蜜蒸熟取出晒乾,再研絕細,水調敷面上,終日不落皎然如玉。
  三、玉容方去雀斑潤顏色
  白僵蚕、白附子、白芷、三奈、硼砂各三錢,石膏、滑石各三錢,白丁香一錢,冰片三分。共為細末,臨睡用水和少許搽面。
  四、洗面玉容方
  甘松、三奈、香(廿+需)、白芷、白芨、白蔹、防風、藁本、白疆蚕、白附子、天花粉、零陵香、菉豆粉、肥皂、煨各等分,為細末,每早洗面最馨香美顏色,斑黑點自除。
  五、太真紅玉膏
  輕粉、滑石水、飛,杏仁去皮取霜等分為末,蒸過,雞子清調勻入冰射少許,洗面畢敷之,旬日後,色如紅玉。
  六、香浴湯
  防風、荊芥、細辛、當歸、姜活、獨活、皂角、香白草、藿香、白芷、藁本、川芎、甘松、水紅花各等分,銼片煎湯沐浴,能除惡氣細皮膚,三日內香氣不散。
  七、久服生香方
  柱心、冬瓜仁、松樹皮為末,棗肉為丸,久服遍身香氣透鼻。
  八、四精膏(治婦人身澀不滑)
  用沉香、丁香、降香、乳香、藿香、茴香、砂仁、甘松、山奈、白芷、細辛、川芎、藁本、桂心、潮腦、當歸、百藥煎、肉豆蔻、豆粉各二兩,麝香一錢,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早用水漱口,含化一九入舌根下,三日口香,五日身香,十日,二十日床被香,一月後洗面皆香,二、三月後,面如童子,身軟如綿,兼能起陰壯陽祛風去冷。
  九、瑩肌如玉散
  用白丁香、白蒺藜、白丑、白芨、白蔹、川椒各一兩,杳白芷七錢,當歸稍、升麻各五錢,楮實子四錢,白茯苓三錢,白附子二錢半、麻黃(去節)二錢,連翹一錢半,右共為細末,每用五、六錢洗之。
  十、美人瑩面方
  用珠砂二錢,雄黃五分,輕粉一分,合共為細末,晚間用雞蛋清調勻搽面,次早洗去,數日之後,面上現桃花色。
  十一、令面光澤嫩白方
  用冬瓜仁五兩、去殼,桃花四兩,白楊皮二兩為末,食後飲方寸七,日三服,欲白倍加冬瓜仁,欲紅倍加桃花,服三十日面白如玉,五十日後,手足皆白。
  十二、養容方
  白菊花一兩,梨汁半碗,白果一兩、白蜜一兩,人乳半盅白酒釀半盅先將白菊花梨汁入好酒蒸濃汁,再將白果搗爛,併蜜,乳研在一處,臥時搽面,次早洗之,顏如童子。
  十三、七香散
  用黑丑十二兩,皂角(去皮燒)四兩,天花粉、零陵香、甘松、白芷各二兩,右為細末,洗面或洗澡時蘸藥搽之,容貌嬌嫩。
  十四、面黑轉白方
  取白冬瓜一個,竹刀去皮切片,酒或用黃油一升半,水一升,煮爛濾去滓,更煎成膏,每夜塗之,則黑色全消,顏如白玉。
  十五、楊妃玉容法
  金色蜜陀僧一兩,研極細末,用蜜調或乳調如薄糊,每夜略蒸帶熱敷面,次早洗之,半月後,面如玉鏡生光,誠不可思議之妙術,此楊貴妃所製,唐宮內第一奇方也。
  十六、秘傳白肌膚方
  用鴿子蛋不拘多少,取清調,「真杭粉」,如搽粉狀抹上,不可見風,如此十日後,肌膚瑩白如玉。
  十七、玉容粉方
  白果洛一升,去殼打汁、杏洛、去皮打汁、上甘石一兩、水飛研、上鉛粉一兩、去殼、滑石、水飛三兩、麝香三分,蘇合油五錢,冰片四分,右藥研極細,用泉水漂去黃水後,入「冰」「麝」「蘇合油」,加「珍珠」五分再以「胭脂」水調和收貯,臨用加「白蜜」少許,旬日之後,面如白脂。
  十八、玉容散
  香芷五分,硫黃、冰片各一錢,細辛、三奈各一錢,丁香、輕粉各二錢,甘松二錢半,木賊、藿香叶、元明粉、杏仁各三錢,荊芥花粉、甦仁、天蟲、陀僧、蘇合油各五錢(蘇合後入)肥皂、鉛粉各一兩,右共為細末,臨睡唾津調勻搽面,次日清早用煮酒一杯,沖熱洗去再拍玉容粉。
  十九、梨花白面法
  宮粉一兩,蜜陀僧二兩,白檀香二兩,輕粉、蛤粉各五錢,共研細末,雞子白調貯,每晚用雞子白調敷,次早洗去,令面瑩白,絕似梨花,且香美異常。
  二十、烏髮神方
  熟地製、乾桑葉、生何首烏(赤者)各三兩,黑芝麻一兩炒、生白果、去殼、取肉三十個,桔梗三錢、花椒二錢,焙,萬年青二斤,生乾並用,右各為細末,勿經鐵器,蜜丸梧子大,每日早飯服下一兩白湯送下,髮即變黑。
  廿一、白面消痕奇方
  取木瓜去實與皮,其重三兩,再加杏仁一兩,豬油一兩,用缽搗和,每夜塗之於面,則雖冬期亦能面無皺痕,面皮雪白。
  廿二、異香烏雲油
  排蓖二兩二錢,山奈、白芷、甘松、官桂、細辛各三錢,辛夷一錢五分,大黃,麝香、冰片各二分,丁香二錢,用好茶油三斤,入瓦松三錢,煎數沸去渣,候冷入磁瓶內,將絹袋裝前藥十一味紮緊浸油中,瓶口封固,勿使洩氣,取以搽髮,其香異常,兼能生髮至老不白。
  廿三、染髮妙方
  用橙皮一片,包側柏一枝,點火燒姻,熏於碗內,成黑姻,以手抹在鬓髮上即黑。
  廿四、治雀斑、赤髮,黑齒奇方
  一、治雀斑:以桃花,與冬瓜仁等分研末,和蜜塗之即治,或用搗爛蕪菁之實塗之。
  二、治赤髮:煎桐木而洗之,則赤髮自黑,其妙如神。
  三、白齒之法:取竹筱之葉燒成灰,以食指取而磨擦,則黑齒立時化為雪白矣。
  廿五、素食是最佳內服美容美體品
  人之妍媸,色之美醜雖曰天然亦可以人功養成之,此之所謂美容術者,匪傅粉抹脂之謂也。當求美之之道,所謂美之之道:
  一、深呼吸,以強健循環系也。
  二、尚素食以清潔血液也,兩者並行,艷麗之色,指日可待矣。
  假若你是一個經常的打鼾者,希望你趕快一試。
  方法是這樣的:在你上床以後,找一塊硬的東西,放在牙齒中間,過十分鐘後取出,你的鼾聲便不翼而飛了。
  理由很簡單,這十分鐘的操作,是在加強你口部肌肉的力量,使你的嘴唇不致在進入夢鄉後自動張開,這樣,鼾聲也就無從產生了。
  肌肉萎縮陷落方:其病因:即由風寒濕氣而致成現病症;
  方:走馬胎、桑寄生各二錢,石南藤(又名山药)、紅半楓荷(又名半楓荷)、飯團(又名穿破石)、腰帶藤(又名扁藤)、舒筋藤(寬筋藤)、五層龍(又名杪拉木)、萬里香(又名一朵雲)、白錦條(八角楓)、羊蹄藤(又名龍鬚藤)各一錢,川芎當歸二錢,桂枝一錢、半酒水和豬腳同燉連服五劑。
  鮮韭菜根(地下部分)一百五十克、白糖五十克。將韭菜根放砂鍋微火熬煮,水宜多放,汁要少剩(約盛一玻璃杯),出汁前五分鐘將白糖放入鍋內。每晚睡覺前半小時溫服,每天一次,次日另換新韭萊根,連服三到五次。可治失眠引起的頭痛、慢性頭痛。此偏方既可治頭痛,又可起到安眠的作用,無副作用。(劉書元貢方?中國)
  一九四七年我在山區老根據地,得過一次偏頭痛,犯病時疼痛難忍。一老人用偏方治好了我的病,至今未犯過。
  其做法是:蘿蔔籽約一錢,冰片半錢,共研細末,少放冷水,調勻,用紗布過濾,滴入耳內兩三滴即可。左邊頭疼,滴筆試右耳、右邊疼滴入耳,流入耳內立刻止疼。
  把收穫後的葵花底盤切成小塊,放在清水中煮,每天當茶水喝,可治三叉神經痛。我朋友患三叉神經痛三年多,很痛苦。去過幾家醫院和服中藥都沒有治好,醫生說要作開顱手術。今年三月間,在聊天中,知道此方,找來三斤多葵花底盤分多次煮水,喝了一個多月就不痛了。
  作法:
  採用葵花盤是收穫後的乾貨,有大盤,也有枝叉上生長的小盤。每次把大約二百五十克的底盤洗淨後,切成小塊,放在鋁鍋裏(沙鍋小,方選用鋁鍋),多放些水。先用旺火燒開,再用文火熬十五分鐘,此時水為淡醬油色,每鍋熬三次,第二、三次水要少一些。第三次熬完後,把底盤中含的水分也擠出來。
  服用方法:
  不加其他東西,不分劑量,不分次數,不管飯前飯後,不忌口,每天當茶水喝。連喝十幾天後,痛的程度逐漸減輕。一個多月後,把大約二千克的底盤用完了,三叉神經也不痛了,至今也沒有再犯過。
  (張連士貢方?北京市豐台區東大遠志三兩,分成十份,每天煎一份,每份需加大棗七個,像煎中藥一樣早晚煎服,晚上服藥時把七個大棗吃掉。此方可治神經性頭痛,我的好友服用此方病癒且多年不復發。(楊錫鳳貢方?北京市長辛店杜家坎15號三樓6號)
  症狀:屬火症者,即偏頭痛。
  治方:大黃末三分、黃苓末一錢。
  說明:以上二味和生白酒一碗銀燉熱調勻,服之即癒

   治諸藥不效之偏正頭風
  治方:黃牛腦子(研末)、芎藭(三錢)研末。自芷(三錢)研末。
  說明:以上各物,入瓷器內,加酒燉熟。乘熱食之,盡量一醉,醒後其痛如失,不拘患病遠近,奏效如神。
  第一方
  1.用蘿葡汁,向鼻孔吹之,左痛吹入左孔,右痛吹入右孔,左右兩方皆痛,二孔皆吹。
  2.冷水一杯,和檸檬汁少許,加蘇打半匙,飲之立癒,頗見神效。
  3.僵蠶末每服二錢。 
  (顧孟坪先生貢方)
  第二方
  方用:牛腦蒸冰糖加川芎白芷各約二錢可醫治。
  作法:牛腦一整個以大熱水燙之,使腦略變硬挑淨血筋「不燙亦可,總之挑淨血筋為止」投進侷盅內加些水不要過多一百CC足矣。用文火蒸約一小時除去藥渣連腦及湯服之即癒。但很難下咽,要有耐心不怕才行。
  此方經友介紹予妻服用即好,時隔數年,予亦患此症,照方服用一次立見奇效,現已十餘年未見復痛矣。
  按:佛教信徒戒殺生,此方僅提供參考。
  (洪力波先生貢方)
  美颜瘦身粥
  黄豆含蛋白质35%、脂肪20%,是含多种维他命及矿物质的硷性食物。黄豆的脂肪有降低胆固醇作用,对动脉硬化、高血压也很有效。芝麻又称胡麻,《神农本草经》云:“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不仅如此,古代文献中还有不少关于芝能强壮抗老传说。据《本草纲目》记载:“刘、阮入天台,遇仙女,食胡麻饮。亦以胡麻同米作饭,为仙家食品矣。”晋朝葛洪《神仙传》载:“鲁女生服胡麻饵术,绝谷八十馀年,甚少壮,日行三百里。”还说“服食胡麻,服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所有这些,虽不足信,但与“久服轻身”、“补衰老”的意义是相通的。具有补肝肾、润五脏、滋润皮肤,使人面色红润光泽、降血脂、血糖、延年益寿等功效作用。
  制法:黄豆100克(洗浸泡水中半天),芝麻炒焦研粉(可买现成的芝麻粉,超市有卖)20克。先用黄豆煮粥,可加高汤(罐装亦可),粥滚后再加入芝麻粉、盐调味即可。
  生姜粥
  中医常把食物分为阴阳两性,生姜是属于阳性食物,“体重的增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吃食品,是阴性还是阳性。阴性食品增加能量输入,阳性食品增加能量输出。西医所谓的“基础新陈代谢率”(BASALMETABOLISM)是指当身体完全处于休息状态时的能量支出。吸收阳性食物能增加基础新陈代谢率,因为你在休息的时候,便能排除额外的能量,这也就是有很多人吃得很多,但仍能保持苗条的原因。所以,减肥者如能适当地进食阳物食物,定能事半功倍。
  适应症:头痛鼻塞、慢性气管炎、易患感冒、肥胖、脾胃虚寒、胃痛等症。
  制法:生姜8克切为薄片或细料,大枣两枚(风寒感冒时,去大枣改用葱白两枚)、米100克加高汤共同煮粥,适加盐、麻油调味。宜忌:热症忌服。
  大蒜粥
  大蒜与生姜一样,同属阳性食物,故能对治肥胖。再加上现代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验证明,大蒜有消炎、止泻、利尿、降压、痰等作用,并且有十分强烈的杀菌能力。大蒜粥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达瘦身效果,不妨常服。但不少人怕其味道,现在教你如何“吃了大蒜后,嘴巴不会臭”:一、吃大蒜粥后,用一片当归含于囗中。二、用少许茶叶放在囗中细嚼。三、吃几粒大枣。这些都是解除蒜囗臭,比较有效的方法。
  适应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更可增强抗病能力。
  制法:紫皮大蒜50克,去皮后蒜放在沸水中煮一分钟捞出备用,然后再把米100克放入煮蒜水中煮粥,粥成再将蒜重新放入粥内,加入盐、姜丝、油少量,再煮五分钟即可。大蒜烹调不宜过熟,否则降低疗效。宜忌:胃虚弱不能常吃,有慢性胃炎及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老人忌服。目赤肿痛者勿过食大蒜。
  以上减肥粥的优点:
  一、既可减肥,又可强身健体、养颜美容,更可同时治疗体内的疾病。
  二、含有珍贵的药效成份。有些食物即使有药效和营养,却不能被身体吸收,药粥的特征之一,就是它是能被身体百分之百吸收的粥品。
  三、容易消化吸收。即使暴饮暴食而胃肠不好的时候也可以食用。这时候粥就变成了胃肠药粥。
  四、有助于减少热量的吸收。有人说减肥时会因为空腹感而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但药粥可以让人有饱胀感,因此可以轻松愉快的瘦下来。
  五、做法简易,又不用花太多的金钱。
  六、免受挨饿之苦,不论早上、午间、晚上,任何时间都可食用,更可成为你的宵夜或点心,而且不限量啊!但最好不要吃到肚子大撑,不管吃什么,七分饱是养生之道。
  1.香蕉:由于香蕉含有较多的镁元素,空腹吃时,可使人体中的镁元素突然增高,破坏人体血液中的钙、镁平衡,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2.大蒜:由于大蒜含有强烈辛辣的蒜素,空腹吃蒜,会对胃黏膜、肠壁造成刺激,引起胃肠痉挛、胃绞痛并影响胃、肠消化功能。
  3.西红柿:由于内含丰富的果胶、柿红酸及多种可溶性收敛成分。如果空腹下肚,以上这些成分容易与胃酸起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硬块状物,引起胃肠胀满、疼痛等症状。
  4.柑橘:内含有大量糖分及有机酸。空腹吃下肚,会使胃酸增加,使脾胃不适,嗝酸,使胃肠功能紊乱。
  5.冷冻品:许多人喜欢在运动后或空腹时,大量饮用各种冷冻饮料,这样会强烈刺激胃肠道,刺激心脏,使这些器官发生突发性的挛缩现象,久而久之可导致内分泌失调、女性月经紊乱等病症发生。
  6.食糖: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空腹大量吃糖,会使血液中的血糖突然增高,破坏机体的酸碱平衡与体内各种有益微生物的平衡,不利于人体健康。
  咳喘是支气管炎等症的常见症状,用芦荟鸡蛋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是:取芦荟20克切碎,放入一个容器中,打入一个鸡蛋,搅匀后,放锅内加香油炒热,每天早晨饭前服用,连吃3天即可。如果效果不错,可在以后每周吃一次巩固疗效,直至痊愈。
  本人以前血壓經常處在高壓一百六十低壓九十的位置,吃各類降壓藥多種治療效果不大,後經一老者介紹一方法,用小蘇打洗腳,把水燒開,放入二三小勺蘇打,等水溫能放下腳時開始洗,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鐘。我洗了三次很是見效,至今已有二十年了,一直未犯。
  這一個藥方的藥名是:覆盆子三錢,蛇床子三錢,地膚子三錢,堵實子三錢,菟絲子三錢,決明子三錢,甘草二錢;用紗布袋裝煎服,具有降血壓,補腎,明目和精神清爽之效。
  生薑之禁忌:惡黃苓、黃連、解半夏、莨菪毒。李時珍曰:食薑久,積熱思目病,病痔人兼酒多者食立發,癰瘡者多食則生惡肉。東垣曰,古人云,秋不食薑,令人瀉氣。
  论脑力或体力劳动者,因任务重、劳动强度大,疲劳过度而导致头痛,服用维生素B1有效,每天1.2-1.4毫克,也可用200克瘦肉或300克鸡肉代替药片。
  因人际关系紧张,心情不舒畅而致的抑郁性头痛,可通过补充维生素B3而获得改善。一天补充15-20毫克即够,相当于200克肉或100克花生的摄取量。
  呕吐
  丁香1粒,生姜一块,将生姜挖一小孔,放入丁香,封口,以水煎后顿服。
  功效:温中和胃,散寒补虚。
  1、治疗支气管炎
  [用料] 菠萝肉120克,蜂蜜30克
  [方法] 水煎后服用,每日2次。
  2、治疗痢疾
  [用料] 菠萝1个
  [方法] 去皮后切成小块食用,每日3次。
  3、治疗消化不良
  [用料] 菠萝1个,橘子2个
  [方法] 将菠萝去皮后切成小块榨取汁液,橘子去皮后榨取汁液,将二汁混匀后即可饮用。每次饮用20毫升,每日2次。
  4、治疗肠炎腹泻
  [用料] 菠萝叶30克。
  方法] 水煎后服用,每日2次。
  5、治疗肾小球肾炎
  [用料] 菠萝肉60克,鲜茅根30克。
  [方法] 水煎后代茶饮用。
  6、治疗中暑烦喝
  [用料] 菠萝1个
  [方法] 去皮后生吃或榨取汁后直接饮用。
  7、治疗糖尿病口渴
  [用料] 菠萝
  [方法] 将菠萝榨汁后,以凉开水调服,代茶饮。对于糖尿病口渴、尿混浊有效。
  8、治疗中暑晕厥
  [用料] 鲜菠萝1个
  [方法] 将菠萝去壳皮,捣成浆状,随意饮服。
  苦杏仁加食醋能治牛皮癣
  生苦杏仁(多少不拘)研成细末,加食醋调成糊状,摊在布上,洗净患处,将药敷贴在患处皮肤上,用绷带或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新药。轻者连敷4-5次即愈,顽固者可增加次数,发病年限越短,癣面越少,效果越好。

多年收集的偏方2

 雀斑、汗斑
  硫黄、蜜陀僧各等分,研细末,烧酒调料。
  汗斑
  (1)生黄瓜,蘸鹏砂末搽之。
  (2)刺蒺藜一味,研极细末,过筛去刺,用醋调搽,以手指用力推擦黑斑,随手而愈。连擦五、六次即除根,愈后戒食各种飞禽也鸟。
  (3)芋头叶上露不拘多少,将手蘸露在斑处重擦。
  (4)取溺壶垢和生姜汁,抓破搽之。
  (5)蜜陀僧、硫黄各1钱,研末醋调,以生姜一块蘸搽之,其斑立消。
  冻疮
  (1)生姜,不拘多少,捣取汁,入铜锅内熬浓涂患处,觉热辣难当,即愈。
  (2)桐油熬熟,调蜜陀僧敷之,极效。
  (3)大萝卜一个挖空,入柏油或蜡烛油于萝卜内,放炉火上灸熟,侯冷,取油搽患处,或加白芨末搽之,能治一切冻疮破裂。
  痔疮肿痛
  (1)治痔漏,
  马齿笕煎水洗,内服生熟荸荠。
  (2)苦参、茵陈等分,煎水熏洗,兼治脱肛。
  治迎风下泪方
  防风 5分,荆芥 8分,决明 8分,蔓荆子 5分,归身 一钱,菊花 8分,蕤仁 8分,车前子 8分,丹皮 8分,白芍 8分,甘草4分,老生姜一薄片引。如有赤丝加酒炒黄芩 8分,刺蒺藜亦可加。
  祛风地黄丸
  治鹅掌风及诸疮燥裂。
  甘地黄4两,(酒浸透,捣如泥)沙蒺藜、(去刺)酒炒川柏、知母、(焙)枸杞、牛膝各一辆,酒炒菟丝、独活各6钱。研极细,拌匀,地黄加蜜为小丸。盐汤、酒水每下三钱,日三服。
  鹅掌风
  生手掌上,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干燥,甚则迭迭脱皮,血肉外漏,或痒或痛,久则成癣难愈。
  (1)用一大碗以纸紧糊碗口,纸上用针刺破多孔,上铺细米糠二、三寸厚,手钳燃炭放糠上缓缓烧之,烧至离纸三分光景,将炭与糠一并弃去,(不可将纸烧穿)取碗中糠油时时擦之,数日断根,屡试神效。
  (2)真小磨麻油一两,红砒一钱,敲细入油,煎至砒枯烟尽为度。去砒留油,冷透火气,用火烘油,擦三、五次,十日即愈。血寒者最宜。此林屋山人极验方也。
  (3)铅弹子二个(如核桃大),每日在手内搓弄搓热,将铅弹子握紧,昼夜不歇,如此十余日即愈。愈后再搓一、二月,则不复发。
  (4)当归、生百部、木槿皮、川柏黄、白鲜皮各15克,川椒10克,黑醋1000ml。
  上药入黑醋中浸泡2小时后,煎煮至沸。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洗至药页凉后止,用布擦干,暂禁下水。每日熏洗1-2次,每剂可用2-3天。
  (5)白矾、皂矾各120克,孩儿茶15克,侧柏叶250克。上药加清水3000毫升,煎数沸后,将药液倒入盆内,待温时浸泡患手1-2小时,日浸泡2次。
  秦艽汤
  治阴户肿痛。
  秦艽6钱,石菖蒲、党归各三钱,葱白五各,煎服。
  止痒如神散
  通治痔疮,随症加味。制研桃仁,炒桔皂子、制苍术、秦艽、防风各一钱,炒川柏、归尾、槟榔、泽泻各五分,煨大黄钱半,空心热服,少顷以美膳压之,免其犯胃,忌生冷发物。痛甚加羌活、郁李仁一钱;肿甚加防己、朱苓、枯苓;痒甚加荞穗、藁本、生芪、甘草、羌活、麻黄5分;小便短涩加赤苓、车前子;如以成脓加葵花、青皮、木香;血甚加地榆、槐花、白芷、芥尾、倍黄柏;大便秘结加麻仁、枳壳。
  生熟三黄汤
  主治血痔。
  生地、熟地各钱半,制苍术、炒川朴、地榆、枯芩、川连、川柏、人参、白术、当归、泽泻、陈皮、防风、甘草各1钱,乌梅引。
  防风秦艽汤
  治肠风下血,一切痔疮。
  防风、秦艽、当归、生地、白芍、川芎、白芷、赤茯苓、连翘各1钱,槟榔、甘草、地榆、槐角、枳壳、栀仁、制苍术各6分。
  苦参丸
  治酒毒粪后出血等症。
  切碎苦参1斤,(酒蒸晒九次)灸枯地黄4两,共研极细,蜜为小丸。酒下3钱,日三服。
  胡连追毒丸
  治痔已通肠成漏。
  姜汁炒胡连、灸黄刺猬皮各1两,共研末,拌麝香2分,再研匀,煮面糊丸麻子大。酒水每下1钱,日二服。服后脓水反多,是药力到也,勿惧。追毒已尽,旋服闭管丸。
  黄连闭管丸
  治痔漏有管毒尽服此。
  黄联谊两,煅石决明、灸山甲、炒槐花各5钱,共研末,蜜丸麻子大。米汤下1钱,日二负。漏管自闭。如漏之四边由硬肉突起者,丸内加炒僵蚕20条,前后二丸,可治痛身诸般漏症,服之壳免刀针药线之苦。
  犀牛散
  治脚气肿痛。犀角、(无则黄连代)天麻、黄芪、片芩、羌活、防风、炒蒺藜、炒枳壳、白藓皮各1钱,槟榔钱半,甘草、木香各5分,姜、葱引。
  防己饮
  治脚气肿痛寒热 。
  防己、木通、槟榔、生地、炒芩、川芎、焦白术、制苍术、甘草稍、黄柏、(盐水炒)牛膝、木瓜、苡仁,煎服。
  唤痔散
  治内痔不出。
  灸焦猬皮、生草乌各1钱,枯矾5分,炒盐、冰片、麝香各3分,共研细,温水先洗肛门,津涎调药3钱,纳入肛内,内痔自出。预煎朴硝2两,葱头7个,将痔熏洗数次。
  五倍子散
  治痔疮坚硬。
  大倍子一个,开一小孔,用干荔枝草揉碎,填满倍子内,湿纸包裹,煨片时去纸研细,每末1钱,兑轻粉末3分,冰片5厘,和匀,唾津调膏,频涂硬处。
  藜芦膏
  治手掌病疮,疲顽痒痛。
  猪油8两,拌藜芦、苦参各1两,(切薄片)锅内煎枯,滤去渣,再煎滚,投松香1两搅化离火,筛入枯矾、雄黄细末各1两,柳枝搅冷成膏,频涂贴。
  三油膏
  治鹅掌风及诸疮燥裂。
  牛烛油、柏子仁油、麻油各1两,小锅煎滚,下黄蜡1两。化尽,滤去渣。预研银朱1两,水粉3钱,麝香3分,筛入膏内搅匀,频涂患上对火烘令油干,为度。
  一笑丸
  治虫牙,诸牙痛。
  川椒7粒,巴都肉1粒。共研极细,捣饭糊作1丸,薄棉包裹,咬在痛齿上下,静坐勿动,俟吐出恶涎,良久取下,用茶汤漱口,三次自愈。
  治痛消肿方
  (1)生半夏、细辛为末,醋调敷。
  (2)生半夏为君,生大黄2钱,共末,灰面、姜汁、烧酒调饼贴。
  万效仙方
  治一切火毒初起者立消,已溃者收功。
  用全当归1两3、4钱者,生黄芪8钱2分,金银花5钱,生甘草1钱8分,酒2碗煎八分服。入患在上部加川芎1钱,下部加牛膝1钱,,中部加桔梗1钱。外用紫云膏贴上。
  痈疽方
  无论已溃未溃皆治。放宫保传。
  金银花4两,生黄芪、当归身各2两,蒲公英、元参各1两,白芷5钱,酒煎,尽量饮。毒在头加川芎5钱,中部加杜仲5钱,下部加川牛膝5钱,在手加桂枝5钱。
  疗牙止痛散
  牙硝3钱,鹏砂3钱,明雄黄2钱,冰片1分5厘,麝香5厘,共为末,每用少许擦牙,止痛神效。
  海浮散
  敷此腐肉进去,新肉自生,此外科回生保命之灵丹也。
  明乳香、真没药等分,上两味,安箬皮上,火灸干为极细末,敷患处,再贴膏药。此散毒净则收口,毒不尽则提脓外出,其神妙难以研表。
  芙蓉膏
  肿势蔓衍者,周围敷之,只留疮顶。
  赤小豆4两,芙蓉叶4两,香附4两,菊花叶4两,白芨4两为细末,每末1两,加麝香1分,米醋调涂住根脚,鸡子清调亦可。其疮顶贴乌金散,上盖万应膏。
  (3)白矾3分研,用热童便两杯调化,洗痔上,兼治肛门边肿硬痛痒。
  (4)桃树根,或鱼腥草,或梓桐熟皮叶,或豨莶草连根,或莴苣菜,或枳壳皆可,煎汤熏洗,均极效。
  (5)蜓蝣捣烂,加冰片少许,搽治疮上,立时效。
  (6)内痔落下,用大团鱼头一个,火煅为末,或加冰片搽之,痔即缩上。
  (7)外痔肿痛,用隔年风干橙子,桶内烧烟熏之,以冰片、铜绿、胆矾等分研细,先将痔用前药煎水洗后,再以药末搽之。
  (8)桃仁、杏仁各七粒,绿矾1钱,共研末,将烧酒杯许浸之,以鸭翅鸰扫于患处,日扫数次,三日即愈。
  (9)熊胆5分,冰片2分,研细,井华水调,鸡翎扫痔上,痛即止。
  治诸癣
  (1)牛皮风癣,用石榴皮蘸生明矾末多擦之。
  (2)牛皮血癣,枯矾、水银各2钱,川椒1钱,土大黄根、食盐、猪油同捣烂,敷患处。
  (3)牛皮癣,香油1两,全蝎7个,巴都20枚,斑蝥10个,同熬至黑色,滤去渣,入黄蜡1钱,侯溶收起,朝擦幕好。
  (4)蛇皮癣,以新米糠用火烧,取滴下之油擦之。
  (5)圆癣,皂矾炒干为末,猪胆调搽。
  (6)年久癣疮,煮熟鸡蛋黄10个,放生铁器内焙出油,取蛋黄油搽之,先用桑条火熏后再擦,极效。
  (7)多年顽癣,五倍子研细,以陈米醋熬成膏,将癣抓破,以膏敷上,干则再敷,以不痒为度,去要之时,其患处之皮一同粘起尽除,甚效。
  (8)用蒜子煎水洗之,甚效。
  (9)一切风疮、顽癣、疥癞,年久不愈者,黑鱼一个,去肠杂洗净,以苍耳叶填满,外以苍耳安锅内,置鱼于苍耳上,少着水,慢火煨熟去皮骨,淡食勿加盐酱,功效甚大。
  (10)身面恶癣,紫背天葵草,加入生明矾研敷,数次愈。
  (11)五般诸癣,用韭根烧存性捣末,猪脂调敷。
  (12)头面花癣,生白果仁,切开频擦,极效。
  (13)顽癣,用康壳烧取油擦之,兼治癞头疮,神效。
  (14)恶癣有虫,痒不可忍,早起采带露丝瓜叶7片,每片在患处擦7下,神效。忌食鸡、鱼发物。
  (15)治癣初起,生半夏,醋磨浓搽之,永不再发。
  发背诸毒
  泽兰叶二、三十片,做一叠,用银簪扎数十孔,好醋一钵,将叶放醋内同蒸烂,冷后取一叶贴毒上,,将干即换,虽穿心及诸瘠毒皆治,能去死肉生新肉,神方也。
  治发背经验方
  (1)经霜桑叶用水浸,以好米醋拌蒸七次,贴患处。干又换之,拔毒收口,屡见奇效。
  (2)用桐叶,醋蒸贴之,退热止痛,渐渐生肌收口,虽痈疽、发背大如盘,腐臭不可近者,亦极神妙。
  (3)治痈疽、发背欲死,用冬瓜切去头合疮上,瓜当烂再切去又合之,使其拔去疮毒,瓜未尽,疮已小剑矣。然后再用膏药贴之,此法甚妙。
  (4)用牛皮胶2两,酒2斤,同煮,侯融化放温,徐徐饮尽,未结成者能消,已溃者易愈。
  对口疮方
  (1)鲫鱼仙方,治对口疮,并治一切白色阴疽初起。用活鲫鱼一个,生山药一段与鱼一样长,白糖2钱,同捣极烂,敷上神效。
  (2)有人腰间生一毒疽,红肿未破皮,痛不可忍,俯躬而行,一人取新宰牡猪肝,切片如疮大贴上,外用布缠定,一对日其病即愈。肝色变黑,臭不可闻。
  (3)用新鲜夏枯草、入盐、津唾少许,捣烂敷患处,已成留头,未成满敷,次即愈。
  拔疔除根方
  (1)蓖麻子一粒、(去油)滴乳香1分,(去油)共研,或软饭或枣肉为小饼,贴疔上,外用膏药盖之,三、四时既拔其根,甚妙。
  (2)鲫鱼靥,用手刮下,不可见水,阴干收贮,用时,以银针拨开疔头,将一片贴上,以清凉膏药盖之,过一宿揭开,其疔连根拔出,后用生肌散收功。
  (3)鲫鱼靥一片,以银花汤浸软拭干贴上,不数日而愈。
  (4)蜓蝣5钱,银朱1钱,雄黄8分,冰片1分,共捣如泥,搽患处立消。另以菊花叶捣汁饮之,极效。
  羊毛疔
  (1)初起热寒发热,状类伤寒,当先验其前心后心起有紫黑斑点,或如疹子者,急用针挑破刮出如羊毛方是疔苗。前心后心共挑数处,用黑豆、荞麦研末涂之,内服五味消毒饮取汗,次服化疔内消散。轻者用拔疔法,重者按前内治要诀各方服药。
  (2)羊毛疔急救方:初起一黑点,其迹颇微,内有长毛数根,即发寒热,心中极不好过,其毒最为攻心,每每一晕而死。其症似伤寒,若误投发散药,即无救矣,慎之慎之!
  治法:用铜镜放胸口扑打3、4下,即有长毛2、3根,随镜光而出即愈。如一时即不得铜镜,即用酒坛上泥头,或黄泥亦可,用水和湿,干润相宜,成团如饭之粘滞,用手将泥在胸口上滚擦,其毛随泥滚带而出。再用紫花地丁草1两,水煎服,渣敷患处即愈。
  (3)暗疔,未发之先,腋下忽然坚肿,散漫无头,次肿阴囊睾丸突兀,状如筋头,身发寒热,筋脉拘急,肿处焮痛。
  治法;忌用针灸,先以蟾酥丸含化,令尽以冷水漱去毒涎,再用三丸,嚼葱白三村裹药,黄酒送下,盖被取汗。汗若不出,饮热酒催之。仍无汗,系毒热滞结,急用霹雳火法;烧红大石子放瓦钵内,安桶中及醋淬石,将患处覆桶上,厚衣密盖,勿令泄气。热气微,再添红石,加醋淬之,务使热气熏蒸出汗,其毒减半,再用大黄1两,白芷3钱,共研细末为丸。每服3、4钱,葱头3个,酒煎作汤送下。盖被取汗,大便行时即效。若初起即牙关紧急者,急用蟾酥丸3、5粒,葱头煎汤,研化灌之。
  蒲公英方
  一名黄花地丁。正中独出一茎,一颗开黄花一朵者既是。
  (1)治妇科吹乳、乳痈、乳痛等症要药,用蒲公英水煎浓汁,兑酒冲服,并将渣捣敷患处即消。
  (2)治痔疮疼痛,将蒲公英压干切碎,麻油拌食,2斤即愈。
  (3)治发背,虽青黑色者,捣烂贴之,三日内肉色如初即愈。惟已破者不可敷贴。
  (4)治一切无名肿毒,新鲜捣烂敷之。
  (5)治妇女热淋,蒲公英捣汁,黄酒送下。
  以上马齿笕、金银花、蒲公英三品,为疮家之要药。
  马齿笕膏
  一名长命菜。或服或敷,能解百毒,鲜者捣成膏,干者水浸透熬成膏亦可。
  (1)治杨梅疮遍身如癞、喉硬如管者,用马齿笕一大把,或酒或水煎服,盖被取汗即愈。并捣膏敷之。
  (2)治发背诸疮毒及疔毒,用马齿笕半斤,酒、水煎服。一服取汗,二服退热,三服肿消全愈。外仍捣膏敷之。
  (3)治湿癣、白秃、捣膏,加炒红石灰1分调敷,干则再蘸汁湿润。
  (4)治癣疮极痒,无药可愈,捣汁服之,立止。
  金银花酒
  (1)一名忍冬藤。治一切无名肿毒及异疮恶毒。以金银花捣汁,冲黄酒热服。
  (2)治痈疽发背初起,用金银花连藤带叶一大把,捣烂入酒少许,涂敷患处四周,只留一口,泄其毒气。再用金银花5两,生干草节1两,水3碗,淡酒1碗,慢火煎至两碗去渣,分作三服,一昼夜服完。病势重者连服三剂,至大小便通利则药力始到,而疮自消矣。屡见奇效。
  (3)治口干烦渴,或食后即饥,将来必发痈疽。宜预解诸毒。用金银花或熬膏或煎汁,早晚酒冲服。
  (4)治热毒血痢,将金银花藤煎汁服之。
  (5)治脚气作痛,并治妇女下淋,均用金银花研为末,热酒冲服
  经验简便方
  (1)治一切痈疽、发背、疔疮、鱼口、无名肿毒,诸般恶疮,但未成脓,一服即消。用生白矾末3钱,以饭少许同捣为丸,葱白7根煎汤送下,少顷再煎葱汤一碗服之,盖被取汗,立愈。
  (2)凡一切肿毒疮疖,以皮纸蘸生明矾水频频搽患处,其疮毒可消。
  (3)治背疽方;栝楼1个,乳香、没药5各钱,甘草3钱,用好陈酒煎服即愈。
  (4)用芙蓉花,或叶或皮或根,捣烂敷之,初起即消,以成即溃,以溃即敛,奇验奇效。
  咬伤手指
  急用人尿入瓶,将指浸入,一夕即愈。如烂,以克蛇乌龟壳烧枯研末敷之。
  人咬伤方
  (1)用热水洗出牙黄瘀血,以蟾酥丸涂孔中,或嚼生白果涂之,极效。
  (2)千金拔草根和鸡子清捣烂敷,亦效。
  小儿夜啼
  (1)夜啼不安,有寒、热、惊、滞四因,寒啼者,脾气寒冷,阴盛于夜,则腹中作痛,故面青手冷、腰曲而啼也。宜用灸黄芪、当归、甘草、赤芍、木香等分为末,每涂乳上,令儿吮之。热啼者,心火烦盛,面赤手暖、口中气热,仰身而啼,见灯火愈啼也,宜用勾藤勾、茯神、甘草、灯芯、辰砂、木通各1钱,煎汤服之。滞啼者,乳食停滞作痛,啼而不哭,直声来往无泪者是也。用生麦芽、山楂炭各1钱,煎汤服。惊啼者,心气不足,神不安宁,哭而不啼,连声多泪者是也。宜从惊治,服天王补心丹。外治以灶心土、蚯蚓泥等分为末,水调,涂于儿头顶及足心上为妙。
  (2)夜啼不止方;用牵牛子研细,水调敷脐上,即止。
  肾囊风痒
  (1)凡肾囊湿痒,抓破已成疮。或妇女阴户亦有湿痒成疮者。
  外治之法:用黄丹、枯矾、生牡蛎,共研末,搽擦即愈。
  (2)自死龟板一个,瓦上灸灰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许,麻油调敷,极效。
  男子下淋妇人赤白带下
  寒水石、荞麦面各等分,研细末,五月五日用水为丸弹子大,阴干,临服时用一丸烧灰存性为末,黄酒调服,汗出即愈。如病重者,先以热盐熨脐,或以白鸡血涂脐,男用雌,女用雄,极效。
  脚冻疮
  (1)甘草、干遂不拘多少,煎汤热洗。
  (2)用盐才滷同煮水洗。或用生罗卜煨热熨之,均效。手冻也可用熨法。
  (3)花椒煎水洗净,再以水胶少许化摊皮纸上,作膏药贴之。
  历年脚患冻疮
  逢立夏时晨,将樱桃搽患处十余次,从此可以断根,永不患冻疮,奇效之至。
  脚气肿痛
  (1)樟脑2两,乌头3两,共研末,醋湖为丸如弹子大。每置一丸于足心下,以微火烘之,以被围盖,汗出如涎立效。
  (2)脚气疼痛,用冬瓜皮煮水,乘热日洗数次,立止,并可消肿。
  (3)寒湿脚气,川椒2、3升,粗布袋盛之,日以踏脚。并用花椒1两,葱一把,姜3两,水煎,先熏后洗,肿消痛止
  鹤膝风
  (1)生黄芪8两,肉桂3钱,苡米4两,云苓2两,焦白术2两,防风5钱,水十大碗,煎至两碗,分作二服。上午一服,临卧一服,服后盖被取汗,缓缓去被,忌风,令其汗自干。
  (2)大虾蟆一个,破开肚,肚内之物不去,全个贴在患处即消。此方治鹤膝风极效。
  肾虚腰痛
  酒灸黄芪5钱,盐水炒杜仲3钱,破故纸2钱,核桃肉5钱,水酒同煎服。若因闪挫气滞腰痛者,去黄芪,加当归、红花、元胡索各2钱。
  腰痛验方
  (1)猪腰一付,不见水,不经铁器,用竹刀剖开腰内,去筋膜,装入母丁香1钱,用纸将猪腰包好,入火内煨熟取出,黄酒送下。须晚上食之,食7付可以除根。
  (2)山查核5钱,瓦上煅炭存性,研末,老酒调服,不过三次,其痛如失。腰痛神方。
  湿气腰痛阴天更甚
  车前草连根,葱白连须,各7颗,枣7枚,酒煮捣烂,瓶盛常服,终身不发。
  除翳膜吹耳内药验方(紫龙丹)
  顶上四六冰片2分5厘,真云麝子5分,血东丹3钱,扫盆2钱,(顶好轻粉)上药四味,研极细末,如左眼睛有翳,将药吹入右耳内。如右眼睛有翳,吹入左耳内,用棉塞紧,一周时再吹,重者数次必愈。
  洗眼七仙丹
  防风、蝉蜕、银花、归尾、胆矾、红花、薄荷各等分,煎洗。
  太阳丹
  治太阳穴疼痛,名雷头昏。大川乌(泡)1两,石膏(煅)3两,白芷1两,甘菊1两,共为细末,密和面糊为丸。朱砂羌活1两,甘草2两,细辛5钱为衣。每八九十丸,淡姜汤下。
  眼科经验各方
  (1)治两目不明。端午日午时取备,效验如神。杏叶十片,无根水一碗,煎至八分,澄清洗之。洗目日期:正月初八,二月初十,三月初五,四月初一,五月初五,六月初七,七月初七,八月初九,九月初七,十月初十,十一月初九,十二月二十二。
  (2)专治红烂眼边、内有虫时常发痒、见风流泪。轻者半月,重者以月初根,永不复发,其效如神。惟不治火眼。真正苏薄荷净叶,每二两约用老姜八两捣汁拌浸一、二日,摊开阴晾干。每次用2钱,装盛夏布口袋内,入茶罐内加水一茶杯煎沸,每日热洗三、五次。眼药微开,初洗微痛,数日后变痒有效。下月每日更换,冬月三日更换。草薄荷则不见效。
  (3)远年双目不明经验方:A:桑树皮1辆,烧灰,水一钟煎八分,去渣,洗一年,双目复明。B:黄连、桑叶、生姜,三味同煎汤洗,均经验。
  (4)洗时热火眼红肿疼痛方:A:川黄连3分,黄柏、白矾、铜青各1钱,用水煎浓,露一宿,时抹洗之。B:生姜切薄片,四围贴皮上,极效。
  面上生黑斑
  白附子、牙皂、樱桃枝、紫背浮萍,各等分,研细末,蜜和为丸。每日用此洗面,久洗自去。
  令发不落
  榧子3枚,胡桃2个,侧柏叶1辆,捣浸雪水梳头,其发永不脱落,而且光润。
  诸般耳聋
  用好新铁片三块咬口内,将好磁石塞两耳内,静坐,其耳忽鸣,有顷刻即通者,有数日而后通者。
  年久耳聋
  雄鼠胆汁,入麝香少许,滴入耳中,能开三十年耳闭,极效.如不能得,用龟尿滴之,亦大有奇效.
  治耳聋神效方
  (1)生地4钱,白芍2钱,怀牛膝2钱,(盐水炒)丹皮2钱,知母2钱,(盐水炒)广皮1钱,枳壳2钱(面炒),黄柏1钱,(盐水炒)泽泻1钱,防风钱半,黑豆皮2钱,活磁石2钱,(焙研极细为引)耳聋多因火盛水亏,照方煎服数剂,奇效
  (2)巴豆一粒,斑蝥三个,片、麝各少许,共为细末,以葱、蜜和研丸如麦形,用新棉裹入耳中。如耳中响声如雷,不必惊骇,俟三、七日后乃取出,神效。此药切忌入口。
  耳中常鸣
  用生地黄切断,纸包火煨,塞耳中,数次即愈。
  耳内常流水
  (1)海螵蛸1钱,枯矾1钱,麝香1分,干胭脂5分,共为细末,吹如耳内,即愈。
  (2)香附研末吹入宜愈。
  耳内流脓
  用海螵蛸1钱,枯矾1钱,麝香1分,干胭脂烧灰存性5分,共为细末吹入耳内少许,即愈。大人小儿皆效。
  油胭脂,水粉,拌匀捻成末吹入耳内,亦愈。
  耳烂流脓血
  陈皮、灯草烧灰各1钱,冰片少许,共研匀吹入耳内,即愈。
  耳聋不疼痛
  用启窍散:熟地2两,枣皮、麦冬各1两,志肉钱半,枣仁、柏子仁、真云神各3钱,北五味2钱,石菖蒲1钱,服四剂耳中必响,再服十剂。外用龙骨1分,雄鼠胆1枚,真麝1厘,梅花冰片3厘,研绝细末,分作两丸,棉裹塞耳,不可取出,过一昼夜即通。
  耳冻肿痛
  白蔹、川柏,等分为末,酒调搽即愈。
  耳底痛
  用生鲜虎耳草捣取汁滴入耳内,数次即愈。
  耳内痛
  取池塘内久浸之竹,用刀劈开,取节内水滴入耳中。
  偏头风(即半边头痛)
  (1)甘松、山柰、白芷、川芎、藁本、甘菊、羌活、防风、荆芥各1钱,北细辛5分,水煎服。三贴可除根。
  (2)菜菔子5钱,酒酿半杯,炒干摊贴痛处,片刻即止。
  (3)牛蒡子1两,炒研为末,每服用赤砂糖3钱煎好,和烧酒调服,稍醉即取棉被盖头出汗,即愈。如汗少,将药服尽,永不再发。
  偏正头风外治法
  (1)细辛、白芷,各等分为末。如热痛用水,风痛用酒,以笔调匀涂痛处,即愈。
  (2)上白面一杯,用水调匀作揖圈,敷痛处,以食盐填满圈内,上加艾绒一丸,然香火灸之,徐灸痛徐止,痛止勿久。
  (3)萝卜捣汁,用一匙加麝香少许调匀,仰卧注鼻孔内,左痛注右,右痛注左,两边俱痛,两鼻俱注,均极神效。
  (4)陈荞麦作饼,乘热帖于头上痛处,外用包头扎好,出汗,风毒尽收入饼内,两次即愈.
  (5)生绿豆不去皮,装入枕内,常常枕之,能治风热头痛,并能明目。
  (6)蕲艾叶4两,白菊花4两,用布袋盛之,加在枕上作枕睡,永久不头痛。
  头痛熏鼻法
  (1)藁本、细辛、香白芷、辛夷,共研细末,分为四分。用纸四条卷筒,将火点着以烟熏鼻,日熏两次,即愈。
  (2)细辛去叶1钱,熊黄3分,研细末。左痛吹左鼻,右痛吹右鼻。
  (3)牙皂、白芥子、研细末,头痛时嗅少许入鼻内,,并可根除,屡试屡验。
  久年偏正头风
  鸡蛋3个,入川芎末3钱,和匀炒熟,食数次即愈。
  风寒湿头痛
  采单瓣白风仙化一瓶,以烧酒浸满蒸熟,冷去火性,随量饮之,以出汗为度。
  寒热头痛
  用葱头一握,煎汤,加童便一杯兑服,神效。
  寻常头痛奇方
  生姜一大块,破开入雄黄末于内,用湿纸包煨,乘热贴两太阳,均奇效。
  贴太阳穴法
  八月初一日清晨,取百草头上露水磨墨,点两太阳穴多次,头痛可保不发。
  太阳痛方
  生姜3片,皮纸包好,用水浸湿,入灰火煅熟,以两片贴两太阳,以一片贴印堂中,,用布缚之,即愈。
  老年头风眩晕
  白羊头一个,如常治法,日常食之,自愈。
  头昏方
  每日早用茯神5钱,豆腐皮5张,煮服,即效。
  偏脑疼痛
  白鸡冠花向阳之子,晒干为末。每用1钱5分,黄酒调服。
  远年头风
  头痛时常发者,用手指挨揿头上有一处掐着更酸痛者,即以笔记之,用斑蝥一个,去头翅足,研末,安于所记痛处,盖以小黄蚬壳一个,用包头扎好,过夜起一小泡,以针刺出黄水,其痛若失。试验数人,愈后多年并不复发。
  虚火上升眼目肿胀
  兼治鼻出血,大蒜二个捣敷足心,左患贴右足心,右患贴左足心,两鼻出血,两足心并贴,极效。
  鼻血不止
  (1)蓼草根一团,塞鼻孔内一时辰,则终身不发。
  (2)淡紫草一斤,不用盐随做饭菜食,俱可以,五日或十日内食完,永不再发。
  歌谣:石榴花瓣可以塞,萝卜乳汁车钱草汁可以滴,水煎茅花乌贼骨末可以吃。
  鼻血时来不止
  (1)用荸荠去皮,温茶内泡热,多食即除根。
  (2)用新鲜侧柏叶煎汤代茶,常服。
  鼻塞不知香臭
  皂角、辛夷、石菖蒲,等分为末,棉裹塞鼻中即通。
  酒查鼻
  用荸荠不时涂之。
  牙缝出血不止
  枸杞子煎汤,徐徐漱之,吞下即之;川芎煎汤、或麦冬煎汤、或黄柏煎汤作漱作饮。
  牙龈肿痛
  瓦松、白矾、等分水煎,徐徐漱之。
  骨檀风痛
  因延久以成多骨,或牙龈肿胀,齿缝出脓,或面无端肿痛。楝树果去核,捣烂敷患处,数次即愈。并能退出多骨,真神验秘方也,切勿轻视。
  牙痛擦药神效诸方
  (1)雄黄精、明矾各3分,牙硝1钱,冰片3分,共为细末,每用1分擦患处,流尽涎,牙痛即愈。
  (2)青盐、火硝、硼砂、蝉蜕各一钱,共研细末,不论风火虫牙,擦上即愈。或能再加冰片少许更妙。
  (3)川牛膝5钱,生大黄2钱5分,熟大黄2钱5分,共研末,擦之即愈。
  牙痛噙药经验诸方
  (1)生草乌、雄黄、胡椒、麝香、蟾酥等分,共为细末,用绢包噙痛牙上,痛立止。
  (2)巴豆1个,入火略烧去壳,胡椒3粒,同捣烂,用薄棉包药放痛牙上,以痛齿咬定,流出许多涎水,勿令咽下,良久取出,痛即止。若一、二个牙痛,多系是虫牙,去胡椒,改换花椒尤妙。
  (3)乌梅一个,生甘草7分,冰片一分,共捣为丸,含口中,使其流出许多清涎,牙痛即愈。
  牙痛漱口经验方
  辛夷、花椒、蜂房、防风各等分,煎汤漱口痛立止。
  牙痛通治方
  元参、生地各5钱,麦冬2钱,(去心)丹皮、泽泻各钱半,以此方为主。后随症再加:如上四门牙属心火,加条芩、木通、灯芯;下四门牙属肾火,加知母、黄柏、元参;左边下牙属肝火,加胆草、白芍、柴胡;左边上牙属胆火,加青黛、苏叶;右边下牙属肺火,加桔梗、桑皮、条芩;右边上牙属脾火,加石膏、竹叶、元明粉。以上俱加1钱,水煎服,对证加药,自是效验如神。
  风火牙痛
  生大黄末调烧酒,刷腮外,痛即止。
  风牙痛
  苡仁根4两,水煎含漱,冷即易之。
  火牙痛
  生石膏研末擦之,且能固齿。
  治虫牙痛方
  用磨坊驴粪泥烧灰,趁热将青布包咬痛牙处,俟流出涎,以碗加水接视之,见虫在碗上,神效。
  虫牙擦药方
  五倍子一个,钻一小孔,填盐满,火煅,研末,擦数次,永不发。
  立止齿痛一笑散
  火硝1钱,冰片2分,明雄1分,元明粉5分,共为末,擦患处,数次即愈。
  又云:一撮花椒水一钟,细辛白芷与防风。浓煎漱齿三更后,不怕牙痛风火虫。
  痄腮
  (1)赤小豆研末,水调服,即愈。凡一切痈疽发背初起,皆可以赤小豆敷之,屡见奇效。
  (2)用两手从臂上抹至两拇指间四、五十下,以绳扎住,以针刺少商穴,男左女右,出血即愈。重者再多刺,或刺七指、九指出血,更见速效。
  一切喉毒
  灯草烧灰,加冰片吹入,极效
  吹喉药末方
  (1)真犀牛黄1钱2分,真梅花冰片1钱2分,制炉甘石3钱2分,硼砂3钱2分,真熊胆2钱,天竺黄3钱2分,制没药4钱,水飞青黛4钱,珍珠1钱2分,久制人中黄3钱2分,制乳香4钱,上药共研极细末,瓷瓶收贮,不可泄气。
  (2)水飞青黛5分,冰片3分,薄荷3分,硼砂5钱,人中白5分,滑石1钱,天花粉5分,元明粉4分,上药共研极细末,瓷瓶收住,勿令泄气。
  (3) 咽喉肿痛,滴水不下。青盐1钱,白矾1钱,硼砂1钱,元明粉1钱,共研极细末,吹之吐尽痰涎,即愈。
  咽喉回生丹
  亦治舌大如脬,并治风热牙痛。元明粉3分,硼砂3分,青黛2分,胆矾2分,僵蚕5分,冰片2分,共研极细末,吹之即愈。
  鹅掌风癣
  (1)手掌脱皮,血肉外露,用豆腐热沫洗之,洗后试干,涂以桐油,再用松毛烧烟熏之。愈后戒食鹅肉。
  (2)用密陀僧1两为末,取出笼热蒸馒头一个,分为两开,将末撒在镘内合住,以两手把握馒头,使热气熏蒸良久,不过3、4次即愈。
  (3)用青盐、防风、地骨皮、槐条各等分,煎水多洗,极效。
  (4)用苍耳子仁为末,将痂起去,香油调搽,神效。并治牛皮癣。
  (5)真蕲艾4、5两,煎水入大口瓦瓶内,瓶口上用粗麻布数层盖口缚住,将手心放瓶口麻布上熏之,待温以手洗浸,如冷再热再熏再洗,奇效。
  (6)雄黄、甲片,火烧熏之,数次自愈。
  (7)艾叶、侧柏叶,煎汤熏洗,一月即愈。
  (8)用豆腐泔水洗手,一月即愈。
  (9)天麻叶煮浓汁热洗,多擦之。用天麻子煮汁亦效。并治诸癣。
  治手足痛风方
  黄芪、当归、秦艽等分,浸酒饮之,有效。
  风寒洗药方
  治感受风寒,手足臂腿疼痛麻木、并偏坠等症。
  槐条4两,花椒2两,透骨草1两,一枝蒿1两,木瓜一个,连须葱头二十个,蒜瓣子半挂,以上七味,共熬水煎汤洗,洗过仍将原水留着再热再洗,如水少再添。一日可洗两、三次,一料可用数日。以愈为度。
  治风热臂痛
  桑枝一大把,切碎,水3升,煎二升,一日服尽。许叔微常患臂痛,诸药不效,服此方数剂即愈。
  手足冻裂
  东瓜皮、茄子根,煎水洗之。
  鸽子屎煎水洗之。
  手足酸痛微软
  芝麻研熬一升,酒五升,浸一宿,随意饮之。
  乳少
  血衰无乳或少乳。生黄芪1辆,当归5钱,白芷5钱,用七孔猪蹄一对煎汤,吹去浮油,代水煎服一大碗服之,覆面卧,即有乳。或未效,再一服无不通亦。新产无乳者不用猪蹄,用半酒半水煎服。体壮着加红花3、5分,以消瘀血。
  涌泉散
  治产母乳汁不通,王不留行、瞿麦、麦门冬、龙骨各2钱,用猪蹄汁一碗,酒一杯煎服。再以木梳于乳上梳下,神效。
  又方:王不留行、天花粉、甘草各3钱,当归2钱,穿山甲1钱5分灸黄,共为细末,每服3钱,猪蹄汤下,或热黄酒下。其乳如涌泉,极效。
  下乳简便方
  (1)木通、通草、煮猪前脚蹄连汤一并食完。
  (2)红砂糖煎豆腐,不用油盐,以黄酒共食之。
  (3)芝麻炒研,入盐少许食之。大便解者尤更相宜。
  乳汁不通
  (1)鲤鱼头一个,烧研末。每服1钱,酒调下。
  (2)黑芝麻炒焦为末,每用3钱,热酒冲服。
  (3)雄猪胰子切碎,不另入油干炒半熟,以黄酒煮滚,空心服。
  治胸中胀闷
  陈皮1钱,半夏钱半,甘草6分,白术钱半,砂仁6分,香附1钱,姜3片,水煎服。如中气不足,加台党参1钱亦妙。
  治胸间食膈
  白风仙花子3合,炒黄为末。每服3钱,好酒送下。
  百疾消散
  无论胸膈饱闷,肚腹疼痛,伤风发热,俱可治。葱头7根,生姜5大片,陈茶叶3钱,砂糖半酒杯,水二碗,共煎热服,加陈酒随量饮,盖被出汗,诸病消散。惟暑热天气不宜多用生姜,天气寒冷生姜加重。
  韭汁饮
  因跌仆、大怒以致血积胸膈而病者,服之神效。生韭汁一钟,无灰酒一钟,共一处煮热温服之。
  膈食验方
  大豆或炒或煮,频频食之,久则自愈。
  治噎膈神方
  蒲公英一梗两花高尺许者,掘下数尺,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服,治膈噎,其验如神。
  又方:除膈消食,顺气化痰。橘饼细嚼,滚姜汤送下,奇效。
  九种心胃气痛
  用真蕲艾灸大拇指,男左女右,五次,极效。
  急心痛
  (1)用老葱白5茎,去皮须捣膏,将匙送入喉中,灌以麻油4两。
  (2)亦治产妇血气痛。五灵脂、蒲黄等分,研末。每服2钱,醋汤调服,即愈。
  一切心气疼痛
  制香附1两,白矾2钱,共为末,面糊丸豆大。空心每服7丸,好酒送下。服必即盖棉被而睡,使汗出即除根。忌食青菜、肉类、生姜发物7日。
  卒急心痛
  (1)一个乌梅二个枣,七个杏仁一处捣。男酒女醋送下之,不害心痛直到老。
  (2)多年陈醋浸大蒜,食数枚,奇效如神。
  (3)延胡索研末3钱,温酒调下即止。
  心痛
  胡椒7粒,枣子14个去核,用水同煎干,去椒服之。
  又方:胡麻1、2两,炒,研末。每服3钱,黄酒送下。日数服之,即愈。
  治食寒气心通
  麸曲5钱 ,铁焙炒黄色,研末,烧酒调服,甚效。
  胃气通
  荔枝核煅存性研末用7分,加广木香不见火研末3分,酒调服,神效。
  独步散
  (1) 治胃中因有滞作痛者甚效。用鸡内金2钱,瓦上炒枯存性,(即鸡肫皮)加砂糖少许调服。
  (2) 毕澄茄1钱5分,炒焦为细末,好酒送下,可以除根。此惟寒多无气滞者甚相宜。
  胃气心痛
  五灵脂、元胡索各3钱,石菖蒲4钱,砂仁2钱,以上各药共研细末。每服2钱,红木香3钱,煎汤送下,即愈。
  真心痛方
  因寒邪入心经,经久衰弱反为寒气所劫。如手指青至节、寒至节不救,即死。
  猪心一个,煮熟,去心留汤待用,麻黄、官桂、干姜、附子各1钱,用猪心汤煎服,乃死中求活法也。
  口渴心热
  天花粉煎水当茶,常常服之。
  胃脘痛方
  牙皂(去净弦)1两,陈神曲5钱,共研末,再用陈神曲5钱,打糊为丸如芡实肉大。每服二丸,淡姜汤下,二服除根。
  香砂平胃丸
  木香4两,砂仁4两,苍术16两,厚朴16两,广皮16两,甘草4两,共为细末,蜜和为丸,每丸重二钱。凡胃脘张痛者,每于早、晚饭后服二丸,开水重复,不过数服即愈。年深者久服亦愈,神效。
  反胃奇方
  韭菜汁二杯,入姜汁、牛乳各一杯,细细温服。
  呃逆
  用柿蒂、丁香各二钱,姜5片,煎服,或研末滚汤调下亦可。
  气上暴逆
  嚼姜两、三片即止,神效。
  气痛经验方
  小茴香3钱,五灵脂3钱,广木香2钱,共研细末为丸。米醋汤送下,一服痛止,三服即能断根。
  温胆汤
  治心胆虚怯,怔忡多惊。半夏曲、麦炒枳实、远志肉、(甘草泡洗)白茯苓、陈皮各1前,久甘草5分,竹茹1钱,姜3片,枣2枚,水一钟半,煎7分,食远服。
  护脐丸
  胡椒5分,硫黄1钱,共为细末,黄蜡1钱,融化为丸如芡实大。如肚腹诸痛,取一丸入脐内,以膏药盖之,神效。
  寒腹痛
  鸽粪,烧灰存性研末,热酒调服1钱即愈。并治冷心痛。
  冷气腹痛
  艾叶同香附醋煮,和为丸,服之极效。
  治身面浮肿
  用乌豆煮至皮干为末,每服2钱,米汤送下。
  治水肿神方
  土狗,瓦上焙干为末服之。土狗用上半身即能消上身之水肿,土狗用下半身即能消下半身之水肿,用左可消左,用右可消右,真奇术也,屡试屡验。
  治水气肿胀
  赤小豆半斤,大蒜头3个,生姜5钱,商陆根1两,用水3大碗同煎,俟豆熟透,去姜、蒜、商陆根,以汁拌豆空心食之,食完肿自消,奇效。
  湿气腰痛阴天更甚
  车前草连根,葱白连须,各7颗,枣7枚,酒煮捣烂,瓶盛,常服,终身不发。
  闪挫腰痛不能屈伸
  (1)牙硝1厘,雄黄、麝香各半厘,共研细末,用少许点入眼角内,令人扶患者周围行走数次,其痛如失。倘未效,再点再行必验。
  (2)一切颠坠闪挫腰痛不可忍者,用冬瓜皮炒燥研末,酒调,每服2钱,空心服。
  (3)杜仲、破故纸各等分,酒煎服。
  (4)用盐炒热,或用茴香炒热,每用二包,令人不住手更换轮流热烫痛处,均极神效。或以茴香梗、叶,捣取汁一碗,分作三服,其渣即敷痛处,立愈。
  寒湿脚气方
  花椒1两,葱一把,姜3大片,水数碗,煎汤熏洗,肿消痛止。
  风湿脚痛
  脚气疼痛,用冬瓜皮煮水,乘热日洗数次,立止,并可消肿。
  寒湿脚气,川椒二、三升,粗布袋盛之,日以踏脚。并用花椒1两,葱1八,姜3两,水煎,先熏后洗,肿消痛止。
  脚趾生鸡眼
  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之,次日即愈。
  足上鸡眼或肉刺
  枯矾、黄丹、朴硝,等分为末,擦三、五次即愈。
  又方:先用汤浸,刮去一层,再用黑木耳炒研贴之,自消不痛。
  柏子养心丸
  治神不守舍,合眼即梦遗。柏子仁、(去油)茯神、枣仁、(炒)生地、(酒洗)当归各2两,朱砂、(水飞)五味子、犀牛、(锉细)甘草各5钱,共研细末,蜜为丸芡实大,金箔为衣,午后、临卧每津嚼一丸,久服自效。
  治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盗汗
  白芍、(酒炒)龙骨、(缎)牡蛎、(煅)桂枝各3钱,灸甘草3分,枣3枚为引,水煎服。
  脚底生茧切忌用刀
  荸荠半个,贴患处过夜,次晚再贴。5、6次其茧连根脱出。
  又方:葱头、荸荠,共捣汁一碗煎。再用松香4两,麻油半斤,熬至滴水成珠,方入前汁摊膏药,贴上即落。
  又方:用蜈蚣一条,鹏砂等分,放钟内拌匀,埋地7日取出,银簪点上,即脱。
  脚生鸡眼
  (1)真乌梅肉捣烂,入醋少许,加盐水调匀贴上,自消。
  (2)荸荠一个,荞面一钱,共捣融,贴上一昼夜,自落。
  (3)取活蜈蚣用香麻油泡一、二日,取出捣烂敷之过夜,根即拔除,不致再发。 并治蛀发癣。
  (4)乳香1钱,轻粉5分,黄丹(水飞净)3分,生橄榄核3个(烧枯存性)共研洗末,香油调敷,甚效。
  (5)地骨皮、红花二味,研细敷之,立愈。
  (6)生白罗卜口嚼如泥敷之,止痛如神。
  咳嗽诸方
  (1)痰火久咳方:生姜汁、萝卜汁、梨汁、白蜜各4两,白糖2两,紫苏、杏仁各1两,研末和前汁,熬成膏,不拘时服。
  (2)丝瓜烧灰存性研末,枣肉和丸子如弹子大。每酒化下一丸。
  (3)痰喘咳簌方:好茶叶末、白僵蚕各1两,共研末,临卧开水冲服。
  (4)川贝母1钱,炒枝壳1钱,苏叶1钱,甘草1钱,萝卜汁1钟,同酒调服。
  (5)胡桃肉3个和生姜3片,临卧细嚼,就枕服。
  (6)姜汁一小杯,梨汁、萝卜汁、茅草根汁各一碗,白蜜4两,共入瓦罐调煎,不拘时冲服。
  (7)劳伤咳簌:真麻油、白蜜各4两,煎数滚入鸡蛋5个,再煎数滚取出,空心敷,连服数次即愈。
  (8)多年哮喘痰多咳簌:明矾1两,朱砂4钱,共为细末,饭糊为丸。每晚临卧送下7丸,药完自愈
  (9)咳簌以久,朝暮更甚方:川贝母去心研末,冰糖等分。每用2钱,滚汤调服,数日渐次而愈。
  吐血除根方
  生西瓜子2升,淘尽泥灰,用大砂锅浓煎,沥清,加入冰糖少许,代茶饮之,常服勿间断,可以除根。
  脚气肿痛
  樟脑2两,乌头3两,共研末,醋糊为丸如弹子大。每置一丸于足心下,以微火烘之,以被围盖,汗出如涎,立效。
  高血压
  1.鲜芹菜250克。蹊径,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每服一小杯。每日2次,连服数日。适用于眩晕头痛,颜面潮红,精神易兴奋的高血压患者。
  2.罗布麻叶6克,山楂15克,五味子5克,冰糖食粮。开水冲泡代茶频饮。适用于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冠心病等。
  3.菊花10克,生山楂片15克,草决明15克(打碎)。上味水煎代茶饮。每日2-3次,连服10日。适用于高血压兼有冠心病患者。
  4.食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放一起融化。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饭后富,可常食。适用于高血压偏于阴虚和血脉於滞者。
  慢性支气管炎
  1.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吐痰。
  方:杏仁9g,白芍、半夏、厚朴各6g,麻黄、桂枝、甘草各5g,干姜、五味子、细辛各3g。
  加水煎沸15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煎20分钟,去渣,两煎所得药液兑匀,分服,日1-2剂。
  2.方:雪梨1个,川贝母末、杏仁末各10g.。
  将雪梨挖去心,装入川贝母、杏仁末,扎固,在豆腐浆里煮熟,空腹一次食服。
  3.白萝卜120g,大蒜2头,大葱2棵,山楂、甘草各6g。煮服法同1。
  4.鹅胆1个。取汁。顿服。日1-2剂。
  5.冬瓜子仁15克,红糖15克。捣烂,冲服。日1-2剂。
  6.向日葵干中瓤60克。加水煎,去渣。顿服。日1-2剂。
  7.鹌鹑蛋3个,将蛋打破搅匀,沸水冲沏。
  8.橘皮,泡茶饮用。
  9.萝卜籽10克,核桃肉30克。用冰糖顿服。适用老年患者。
  10.将紫皮大蒜250克去皮捣碎,适量加入红糖和醋,浸泡7天。每日服3次,每日1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