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象思维——原于生活的美丽创举!

 心田0095 2012-09-11

悟象思维——原于生活的美丽创举!

 <!--[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

 

说来惭愧,我对家父董晋先生的文学创作,几近盲区。作为长子,这次奉命作序,一时竟不知从何下笔。

家父的新书,《鄱阳湖文学散记》即将出版。这本长达35万字的佳构,是父亲的心血之作,是父亲对母亲1979年首次提出“鄱阳湖文学”33年来,创作研究的理念和实践的形象总结——他称之为“雪凝轩理念”。

雪凝轩为父亲母亲的生活创作居所。雪凝轩理念有四个亮点:

第一,鄱阳湖文学创作原则“四化”理念:诗化生活,净化灵魂,情化人生,爱化世界。她体现了文学的宗教情怀和对社会的人文终极关怀,奠定了她是严肃文学的思想底线。但是,鄱阳湖文学的艺术特色又是清新流畅雅俗共赏的。

第二,文学不仅是人学人生之学,也是人性之学人道之学,也是自我理念之学,是神圣的个体生命感悟之学。简单地说,文学就是宣泄,文学就是批判,文学就是价值取向,文学就是生命感悟。用文学形式表现苦难人生,表现自我感悟,从而能创造出人的生命一个理想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使现实生活得到理解,使人生秘密得到诠释,使忧郁得到溶和,使迷惘之雾散开,由此就能保持住精神支柱的稳固,保持住精神家园的宁静,保持住心境平衡状态不受外部世界干扰,就可能焕发出自己心灵的霞辉。因而,我以为文学及其创作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最高贵的心灵律动。

第三,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必须重新认识。政治与社会和人的命运密不可分,政治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强势。因此,文学要关注政治,反映政治。但是,文学不能为政治服务,更不可为政治摇旗呐喊。文学不是被政治牵着鼻子走的老黄牛,文学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和尊严。这是评价一部文学作品有无社会意义和世界意义的标准,是区别严肃文学和浆缸文学的原则,也是以悟象思维透视文学的结果。

第四,雪凝轩第一次提出作家创作的三维思想。一般说来,作家具有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就能进行创作,作家还必须具备“悟象思维”的自觉。作者曾经在《鄱湖魂》发表过一篇短文:《作家创作的三种思维》,内容是:形象思维(生活·实践)抽象思维(理论·原则)悟象思维(主体·认知)。

  家父认为,作家要有形象思维,但形象思维必须升华到抽象思维,又在抽象思维的原则指导下和形象思维的引导下,再进入悟象思维。消化和认知从理论到实践中所遇到的生活素材,形成作品整体结构,通过故事情节、细节感染力展开,显现具体人物独特个性,并从中提炼其思想境界,这样就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作家没有三维空间的思维过程,就容纳不了创作素材的纷繁复杂,作家也就难以进行创作了。作家只要在悟象思维过程中寻找到着力点,处理好三维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不愁写不出好的文学作品来。

作品思想境界的高度,作品哲理性的深度和作品特殊技巧的表现力,一般都来自作家悟象思维的深刻程度。无论是中国和外国,古代和现代,凡是具有魅力的文学作品,必然是作家对自己所写的题材感悟深刻,而进行悟象思维发挥极致的结果。

悟象思维的理论,是进行文学批评的锐利武器,用悟象思维来评价四大名著,其高下就立见分晓。

从上面的简单描述中,我们看到一个文学创作者的亲历亲为所感所思,十分可贵。或许,在鄱阳湖文学创作的实践与理念中,雪凝轩理念已然成就了一个的独特的美学体系。

老实说,我对悟象思维完全没有研究,感觉有点象黑格尔提出的知性思维(介乎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之间),但又超越了黑格尔所谓“知性不能反映美”的界说。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中国语境中,“知性美”这个词,经常用在对女性角色的描写上,而且是用在正面的女性角色身上。且由此派生出“知性女人”的概念,比如刘若英、杨澜、柴静、吴小莉、陈鲁豫等女性大众情人,就被认为是具有知性女人。其实,在欧洲也有把“高贵的女士”称为知性女人的传统。知性美的意思,是指内在的文化涵养自然发出的外在气质,让人一看就觉得此人有文化有内涵的气质,跟感性冲动与理性心计都大相庭径,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倒似正好与董晋先生发现的文学创作中“悟象思维”呈现的美学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悟象思维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所谓第一个飞跃)后,回到感性具体(即第二个飞跃)的认识状态。

我本人曾在《谈谈理论思维的内部机制》(1984年第一次全国思维科学研讨会参选论文,刊于1985年《国内哲学动态》第5期)一文中,对此有所涉猎。后来,跟随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先生攻读文艺学硕士学位时,得此机缘接触了大量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著作,于是,在原先思考的基础上,把完成第二个飞跃的“感性具体”概括为“意象思维”,并把它作为毕业论文《创新,取决于文体智慧的提升与彰显——从审美聚焦到臻美聚焦》(1995)。的一个核心概念。该文后收入《爱与思语》(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和《一个民族的灵魂:从文化再造到中国再造》两书(香港新文化图书出版公司,2007)。

所以,在我理解上,家父从自身创作经验中提出的“悟象思维”,就是意象思维。

但是正如哥德所说的“生活之树长青,理论总是灰色的”,意象思维,是从“灰色的”理论的层面提出;而悟象思维,却来自“长青”的创作生活实践。

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家父提出的悟象思维,是一个美丽的创举!

其实,始于唐而盛行宋代的“禅悟”,成就了多少文学大家,最典型莫过于写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心安处是吾乡”诗句的苏东坡了。而科学家们的“感悟”和“直觉”,亦当属于悟性思维的范畴,其中当以发现光子运动“波粒二象性”的量子物理学家玻尔为代表。且对于常人而言,悟象思维更容易直指人心,且引星云大师一则开示语录以证之:

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

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

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

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聊为序。

 

2012910教师节于北京心约开头居

<!--[if !supportFootnot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