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称清华简揭示楚国名称由来

 看见就非常 2012-09-11

专家称清华简揭示楚国名称由来

图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原简照片。

专家称清华简揭示楚国名称由来

图为:正式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

楚国风格的清华简

清华简,指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由校友捐赠的战国竹简。

这批竹简于2008年7月被运到清华大学后,校方立即组织专家,用3个月对它们进行了清理保护。经科学测定:清华简年代属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结果一致。

武汉大学教授、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所长罗运环,作为楚文化与简帛研究专家,应邀参与了清华简的学术研讨。

“简的数量一共有2388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整简比例很大,最长的46厘米,最短的10厘米左右。”罗运环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这批竹简的性质是书籍,很多内容前所未见。简上一般都有文字,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上的墨书文字出于不同书手,风格不尽一致,大多精整清晰。

“简的整个释读整理过程,预计费时10年以上。”罗运环说,目前,清华大学已经整理并出版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贰两部。每部又分上、下两册,上册为竹简原简照片,并在旁边注有释文,下册则是对上册释文的进一步解读分析。“清华简,为我们推开了一扇了解楚国历史的窗户。”

部分记载楚国历史

“很多人认为,既然是楚简,一定就是写楚国或者与楚国相关的内容。”罗运环说,其实不然。楚简只是说明简为楚国人所用。所有清华简中,涉及到楚国的内容并不多,主要集中在已经整理出版的两部清华简中。

清华简《壹》共有9篇,共16支简。前8篇属于《尚书》或类似文献,只有末1篇《楚居》是专写楚国历史的。《楚居》是清华大学专家起的名字,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关于楚国始祖及始居地等方面的记载,在前面三段内容里;二是关于楚国历代国君以及都城等方面,但以都城为主,详细记录了楚国都城的迁徙。罗运环认为,“此篇最后一段有楚悼王死后的谥号‘悼哲王’,表明《楚居》作于楚肃王之世。”

清华简《贰》共23章,有138支简。因其有纪年性质,又称《系年》,相当于《竹书纪年》。其中,书中有13章所记载的内容涉及楚国。“有一细节可以推论这批简文为楚人所书。”罗运环认为,“第22章用楚王纪年的形式,记述诸侯朝周王于周及晋、越、齐等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如果不是楚人所书,就不会用楚纪年。”

揭示楚国名称由来

“《楚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罗运环说,作为出土文献,《楚居》地位相当于传世文献《史记》中的《楚世家》。相较而言,《楚居》成书的年代更早,原始性更强,记载上至楚国先祖季连,下到战国中期偏早的楚肃王时期,涉及到37位楚公楚王的居处及迁徙等内容。

《楚居》面世,使中国先秦时期的国君世系,第二次得到出土文献系统证明。此前,只有《殷本纪》被甲骨文证实。《楚居》证实了《楚世家》的内容,两者所载史实,“大同小异”,再次为没有得到证明的《夏本纪》增加了可信度。

楚国为何称楚?这一命题一直为学界和世人所关注。《楚居》讲述了楚国名称的由来。

《楚居》中有这样一段对楚先君穴熊的记载:穴熊的妻子妣厉,生子丽季时难产,剖腹产后死去,丽季存活。妣厉死后,巫师用荆条包裹埋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母,后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自古以来,楚国有楚、荆、楚荆、荆楚之称,多认为荆与楚皆直接得名于荆条的荆。”罗运环表示,《楚居》记载楚国名称的来历史实清楚明白,很有说服力,值得信赖。

为楚国史研究提供细节

“《楚居》与清华简《贰》,为楚国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更多细节。”罗运环说。

纠正了传世文献中的不足。如《史记》记载,春秋初年楚国国君宵敖与焚冒是父与子的关系,而《楚居》记载则相反,“焚(蚡)冒酓(熊)率自徙居焚。”至宵嚣(敖)酓鹿自焚徙居宵。至武王酓达(通)自宵徙居免。”《楚居》对楚都迁徙的表述象链条一样,环环相套,清晰有序,绝无笔误可能。因此,“《楚世家》颠倒了他们的父子关系,焚冒应是父,宵敖是子。”

楚国都城为何称郢?《楚居》记载,武王从“宵”迁都到“免”后,“众不容於免,乃溃疆浧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曰郢。”这句话的大意为,“免”人口发展很快,城区不能容纳,武王就在“免”附近的的“疆浧”填湖来扩展城区居住地。“疆浧”原来有水,所以字从水作“浧”;填湖后成为陆地,就从“阝”,写作“郢”。

长期以来,楚国都城郢都和更早的丹阳颇多争议。《楚居》表明,西周时期的丹阳和春秋时期的郢都因国君迁徙较频繁,应存在多处遗址,但大体不出汉水以西地区,为进一步探讨楚都及早期楚文化提供了文字资料。

又如,传世史料记载,桃花夫人息妫为息国夫人时,被蔡国国君调戏;而清华简《贰》第五章记载,“蔡哀侯妻之”,显然,蔡国国君行为比调戏更为恶劣。

再如,传世史料记载,著名美女夏姬没有名字,仅称之为夏姬。清华简《贰》中,她的名字为“少(孔)”。

链接

我国出土的著名竹简

湖北郭店楚简: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郭店村楚墓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汉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

湖北云梦秦简: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1100多枚。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这些竹简长23。1至27.8厘米,宽0.5至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

甘肃居延汉简:上世纪3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考古学者三次在甘肃居延共发掘汉简3万余枚,对于汉代历史,尤其是汉代西北边郡历史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湖南仰天湖楚简:1953年7月,湖南长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简42支,篆文,每简2至10字,为战国之物。

山东临沂竹简: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发现《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竹简约五千枚。

湖南走马楼吴简:1996年7月,长沙市走马楼西街,发现约14万枚三国孙吴纪年的简牍。内容涉及东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地理、赋税租调、户籍、司法、职官、仓储等诸多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