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露凝珠(二)人生、二

 chunbulao 2012-09-11

       秋露凝珠(二)

             人生、二

   我以为人生无非就分成两个类型:一类是不好的人生、一类是好的人生。先说不好的人生,比如:中道夭折,当然不好、身陷囹圄,当然不好、家门不幸,当然不好、惨遭横祸,当然不好、恶疾缠身,当然不好、贫困潦倒,当然不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被细菌侵蚀了大脑神经,除了大脑思维还能运转,身体的其它部位,甚至包括嘴巴,都不能动了。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居然还写出了多部科普著作。他的精神是可嘉可叹的,但他的人生是悲惨的。

好的人生应该分成几个层次来看:第一层是辉煌的人生,诸如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企业家等。第二层是成功的人生,能在社会的某一个方面、或是某几个方面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的人士。第三层是幸福的人生。辉煌、成功的人生未必幸福,幸福的人生也未必一定有辉煌、或大的成功,但他一定是在各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回报。第四层是良好的人生,他一生稳定、顺利、优越、满足,生命的火焰虽不光芒四射,确也光亮持久。第五层是正常人生,没有什么大顺大利、大富大贵,但也没有什么大灾大难、大苦大累,一切都还算是平静正常。前三层人生,在人群中是少之又少。因为辉煌、成功的人生,并由此所带来幸福人生的人士,都是人之骄子,顶尖的人物。对大多数的人们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果让我来选择,我看能有一个良好人生就很不错了,有个正常人生也满说得过去。

“幸福”是一种感觉。再不好的人生也有幸福的时候,再好的人生也有不幸福的时候。有人发现贫困地区有这样有趣的人生现象,他们看到一个放牛的孩子,问道:“孩子,你在干什么?”孩子回答:“放牛.问:“放牛干什么?”答:“让牛长大。”问:“牛长大了呢?”答:“卖钱。”问:“卖了钱呢?”答:“盖房。”问:“盖了房呢?”答:“娶媳妇。”问:“娶了媳妇呢?”答:“生娃。”问:“生了娃呢?”答:“放牛。”你看,又转回来了。祖祖辈辈轮回人生,他们有幸福感吗?我想,他们也有他们的幸福感。但是多少年代,祖祖辈辈安于、恪守这种一成不变得人生之路,而且笃信不疑、津津乐道,实在是人生的一种悲哀。其实,细想一想,那个放牛的孩子,和那些在城里务工的蓝领、坐办公室的白领,都是人生中谋生的一种方式。古人和今人,富人和穷人都是为了活着,而去做他该做的和能做的事情,人生就是如此。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以为人生的意义都在人生的那个过程之中,而不在乎那个目标,人生的目标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中国有一位现代佛门大师叫李叔同,二十世纪初叶,他曾留学日本。他学习过西方的歌剧,主演过《茶花女》,而后他搞过绘画、写过歌曲、做过教师,艺术造诣很深。到了晚年,他毅然投身佛门,自号“弘一法师”。这样一个见过世面的大师,用餐时仅仅是一碗米饭、一道素菜、一杯白开水。他自谓,咸有咸的滋味、淡有淡的味道。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白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和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心情看待人生的本来面目,这种自在的心理,宛如一轮浩月,是何等空灵的境界。人间滋味,酸甜苦辣;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咸淡相依,甘苦并存。“人生本如此,咸淡两由之”,这实在是一种人生的艺术。只有参透这一层。才算是懂得了真正意义的人生。

人生中有许多需要认识和体验的法则,其中“变”就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法则。这个世界充满了变数,人生也充满了变数。所以人就要不断地改变自己,这就叫作“与时俱进”、“适者生存”。不要用一成不变的观点去看待这个世界,也不要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一个人,更不要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自己。懂得了“变”这个道理,一个人就不会因为一时的艰难、错误、挫折、失败而灰心丧气,失去生活的勇气。走过当年“革命与斗争”那些艰苦岁月的人们,谁会想到,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社会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人们的精神、人们的穿戴、人们的气质、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一切都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如果经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而不能坚持下来,想一想那该有怎样的感慨。我有一位朋友,是一位民国大总统的后裔,天津耀华中学毕业的老三届。人很聪明,钢琴弹得很好。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去了新疆,后来听说我当时在河北望都,他辗转去了河北唐县。他忍受不了生活的艰苦、孤独和精神的痛苦,就在我离开望都的那一年,他坚持不下去了,就永远地留在了那个地方。其实他只要再坚持两年。中国就要发生变化了。但是他等不了这两年了,他永远也看不到今天这花团锦簇的大好时代。

人生中还有一个法则,就是“平衡”的法则。就是说人生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是:有苦必有甜、有祸必有福、有失必有得、有短必有长。这就是一句成语所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还有一句外国的谚语:“在给你关上一扇窗户的同时,还会给你开开另一扇窗户。”意思是你在这个方面有所缺失,命运会在另外的一个方面给你补偿。同样的道理,你在这一方面得到的太过于丰厚了,那么你可能会在别的方面有所失落。这就是人生中的一种自然平衡的现象。是不是有这样一种自然平衡力,我说不清楚,但是我感觉有这种平衡力。其实,这也是我说的“变”数的一种表现,它是符合辩证法的。这和中国古代圣贤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还有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其中所包含的道理是一致的。

人生的命运是很难预测的,人生的旅程也是崎岖多变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从出生起就恶疾缠身,那很可能就很难改变命运的前途了。我的小孙子,已经九岁了,长得一表人才,非常可爱,一派率真纯洁的天性。个子长得也挺高,活泼好动,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很好。他很喜欢笑,而且一笑两个酒窝儿。从外表看,谁也不会看出他有什么毛病,可是只要一接触,就会看出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不会说话,只会模仿、重复别人的简单的词语,他没有自主语言。由于不会说话,所以他不能与人正常交流。由于不能交流,所以就出现了学习上的障碍。长此下去,必然会影响他大脑的发育、行为的发育。这就是近十几年来刚刚流行开来的所谓“孤独症”(亦称“自闭症”)。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人的大脑的发育,从三岁到七岁基本上就发育成熟了。这个孩子,可以说这一生都需要别人的监护,这是他的人生的大不幸,也是我们全家的大不幸。如果他终生都不能摆脱这样的恶疾,倒不如就这样稀哩糊涂、无忧无虑地度春秋,最好再沾上一点幸福的边儿,足矣!这也是一种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