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看右看字母词
傅振国
字母词,多数是英语缩略语,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叫“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例如:WTO,世界贸易组织,英语Word Trade Organization的缩写。这种情形,在汉语中叫简称,如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为“世贸”。为了叙述方便,本文用“字母词”这个概念。
2012年8月28日,首都百余学者联名向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举报商务印书馆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239条字母词违犯法规,再次引起人们对字母词是是非非的热议。我作为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属于坚定反对字母词的一派。有必要趁此机会,借《文汇报》一角,向公众陈述对字母词的观点,作为百家争鸣的一家参与学术之争。
行文前,要特别说明:一、本人不反对在一些专业领域里用字母词,如X射线、Y染色体、CD。二、不反对公民在个人生活中使用包括字母词在内的任何语言。也就是说,本文只反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的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范围内使用字母词。
字母词四大危害
字母词有四大危害:
一、大多数中国人不认识、看不懂字母词。这是字母词最大的危害。一种语言文字,如果大多数人看不懂,那就极大地影响它的传播效率。在说汉语写汉字的中国人之中,懂英语的总是少数人。中国有几亿人学英语,是全世界学英语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即使这几亿人都懂“GDP”,还有几亿人不懂。在城乡50岁以上人口中,在广大农村边远地区,没学英语的人更是大多数。这一点,在城市生活、在知识分子中生活的语言文字专家们可能没有想到。
二、在汉语中夹杂英语,会让汉语变成不汉不英的语言。你在用汉字写作一篇文章的时候,会时不时要夹几个英文;你在与中国人交谈的时候,会时不时夹杂几句英语。你在表达和交流中,不断地在两种语言中跳动和交换。这会影响语言和文字交流的效率。
三、在汉字中夹杂英文,影响汉字整体美观。英文很美,书写起来像潺潺流水;汉字很美,书写起来像连绵的高山。两种文字各美其美。但是如果在汉字中夹杂英文,一篇文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不和谐不美观。如果在英美国家的报纸书刊中,满篇英文中时而出现几个汉字,也不美观。但人家没有这样做。
四、影响和危及汉语言的安全,这是根本的危害。在汉语中夹杂字母词,一旦合法化了、规范化了,会误导中国人认为汉语可以夹杂英语了。这个闸门一开,在汉语言环境中,英语会蔓延、会滥用,汉语会萎缩。随着中国人生活中更多使用英语,会改变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一代又一代,潜移默化,几百年后,中国人更喜欢英语,不喜欢汉语了,汉语被英语代替了,这不是不可能的。
有人在说,我们对汉语要自信,区区几个字母词怎么能搞垮汉字?他们是乐观派,我是忧患派。近观几十年来英语在汉语环境中的迅速扩张,我分明看到了一部分人更喜欢英语而疏淡汉语,而这部分人又在迅速扩大。那些极力在汉语中扩大英语地盘的社会精英们逐渐占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中国人弃用汉字汉语改用英语这个阴影在我心中越来越大。我是把字母词看作是在汉语长堤上的“蚁穴”。我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叫《英语蚂蚁正在汉语长堤上打洞》。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人啊,警惕!
对外文:坚持翻译而后吸收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修订主持人江蓝生女士,2012年8月30日在人民网做嘉宾访谈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任何文化要想增强表达力,保持鲜活的生命力,都要向其他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吸取营养,语言也不例外。应该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引进和吸收其他民族有益有用的文化,在借鉴吸收中注意保持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的特质。对于字母词也应抱着这样的态度。”
对于汉语要吸收外语营养以丰富汉语的表现力,我持完全相同的看法。只是,以何种方式吸收,我的看法完全相反。
应该坚持的原则是:翻译而后吸收。是把外文翻译成汉字,再吸收到汉字汉语中来。字母词是没有翻译成汉字的英语,是以外文字母的形态直接插入汉字汉语之中。吸收外语,不是吸收字母词。
分歧如此简单:一个要翻译,一个不要翻译。
翻译而后吸收,是汉语吸收外语古往今来的原则。在古代,从西域吸收“葡萄”、“骆驼”;从佛教吸收“世界”、“庄严”、“圆满”。在近代,从英语中吸收“坦克”、“沙发”、“吉普车”,从日语中吸收“政府”、“党”、“方针”、“政策”。在当代,从英语中吸收“可口可乐”、“电脑”等等。都是翻译后才进入汉语的。
翻译而后吸收,是各种语言文字相互吸收的普遍原则。有人举例说,英语不也是吸收汉语吗?是的,但它也是翻译成英语,把汉字形态变成了英文字母形态,而不是直接把汉字搬过去。例如,英语单词中的“silk”,中文意思指“丝绸”,是用音译的方法借用过去的。还有“关系”,在英语中成为“Guanxi”,也是把汉语英化。
翻译而后吸收,是我们的老祖宗世世代代用过的好办法,全世界世世代代用过的好办法,既吸收外语精华,又保存自己的文化特质,到了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就不用了?为什么今天的中国精英一定要弃用“祖宗之法”?
让字母词在通用领域逐渐消亡
既然字母词危害大,那么,让字母词在通用领域逐渐消亡,应该成为政府语言文字主管部门的指导思想。笔者建议:
一、语言文字主管部门,出台一个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范,然后公布规范,监督执行。二、成立一个高效的权威的外来词翻译机构,及时翻译公布,让社会使用。我在2010年初就向国家语委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据说国家语委采纳了这个建议,新近成立了一个“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希望这个委员会能够迅速履行职能高效工作,尽早把30年来的缺失补正过来。一个字母词进来,如果不能及时翻译,社会又要使用,就可能让字母词先在社会通行了。
我想,让字母词在通用领域逐渐消亡,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这是因为:一、规范工作不影响大众的生活。因为我们本来就不干涉公民在个人生活中使用语言的自由。规范的工作只在语言文字出版部门,广播电视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中进行。二、在专业领域的字母词保留不动。三、在通用领域,过去许多字母词实际上已有相应的汉语简称没有用。现在只要坚持用汉语简称就行了。比如WTO,现在用“世贸组织”。四、只有极少数的字母词没有相应的汉语简称,这在我们强大的译写专家委员会那里,应该是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此项任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