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工资,鸡精拌饭,还是跟定老板! 以下是报告文学《龙哥贩梦——成功学江湖探秘》中,关于主人公龙哥马仔王忠的一段描述。 鱼虾追梦之 王忠死忠 龙哥不在,王忠坐镇。主打任务是做好12月中旬的“走火大会”准备工作。本来12月初就要开的。推广得不顺,拖到12月中旬,不能再拖了。 老姚一直搞不清王忠与龙哥的关系,是亲戚?好像又不像。老姚一日傍晚,吃过饭,“路过”龙潭,准备和王忠聊一聊,套套底。 王忠正在吃饭。电饭煲自己煮的,大概水放多了,糊了。王忠拿出一袋鸡精,往饭糊里洒点儿,一拌,哗哗地往嘴里扒!没菜! 老姚讶异!“小王,不吃菜不好吧!年轻人,营养不够啊!” “没关系。龙哥在的时候,反正就一起在店里吃。龙哥不在,一个人,就随便点儿。” 小王手里扒着饭,眼睛盯着电脑屏幕,视频在放《朱元璋》,王忠看到第十集了。 “怎么,小王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老姚顺势搭讪。 “嗯。《朱元璋》这部片子挺好的,对我很有启发。你看,主要是他的说话、处事,都很讲方式方法,恰到好处……” 半锅鸡精饭,吃光。王忠烧开一壶水,摆上茶道,与老姚探讨起来…… 其实,王忠既非龙哥亲戚,也不拿龙哥一分工资。得到的,只是龙哥的一个承诺:杭州公司干起来,你得20%的干股! 其实,在杭州,王忠虽说有个总监的名分,但这是空的。在运营中,王忠没有丝毫股东应有的发言、建议权;有的,只是挨批、挨训权、跑腿打杂权,乃至给龙哥洗短裤袜子权! 王忠,本来是有自己业务、收入的。现在,每天吃着鸡精饭,睡着破沙发,却无怨无悔,忠心不二…… 王忠是山西人,山区农村,老爸老妈加三兄弟。 在西北山区务农,负担重,收获少。每年,年还没过完,就哼哧哼哧忙开了!翻地、备种子、整肥料……冬干三九,夏干三伏,一年下来,全家,也就收入个四五千块钱!注意,是一年,全家哦! 王忠上学晚,快十岁了,才上小学。小学离家三公里,有时一天要跑七八趟,不知忙什么。“那时身体好,觉不到累,现在不行了。” 十九岁,初中毕业,没条件“深造”。到东莞,工厂流水线打工。包吃包住,每月底薪360。不过,可以加班,1.8元一小时。一天干十三四小时,每月都没休息天,一个月下来,能到手六七百元。每天两点一线,不出厂门,半年下来,攒了三千多块,全部寄回家!那年,是2004年。 对珠三角农民工来说,04年,是个转折,从这年开始,工人老是罢工。闹一回工潮,工资涨一回。直到2008年,王忠“拼命加班”,一个月,能到手2500元!不过,那时,王忠在城市里已混了好几年,已养成消费习惯了。上网、聚餐、手机、交通····2500元,反而没钱寄回家了。 九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加四年的网络、杂志、城市见闻,将王忠培养成了一个有思想的年轻人:“每月两三千块钱,一直这么下去,将来怎么办?想不下去,根本不敢想!” 老姚问道:“有没有想过在工厂里往上爬,当个班组长、中层干部什么的?” “也没用!”王忠答道:“有些人在厂里当干部十几年了,也就几千块钱工资。” 在困惑与迷茫中,王忠发现了一个情况:整个广东省,在新华书店、大街小巷书摊,贴满了一个人的招贴画,神一样的人:陈安之!到处都在卖陈安之的书和光碟!后来知道,全盘操作的是一个出版机构,叫“梦工厂”! 王忠,看了陈安之的书与光碟,王忠有了梦······ 王忠上网,看到上海安之机构在招人,一摸口袋,还剩八百元,路费够了。跳上火车,来到上海滩,追寻自己心中的梦! 梦想丰满,现实骨感。安之机构,招人是招人,只要是个人,他就招。与东莞流水线工厂不同的是:招了之后,不包吃、不包住,也不发工资!王忠们的工作是:扫街、扫楼,帮安之机构卖书,一套书卖68元,提成20元。也就是说,要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就先要让更多的人购买梦想!刚走下流水线的王忠,推销技能有限,卖不了几本。 除了卖书提成,王忠还争取到一个福利:在课场给陈安之当助教。当然,是义务的。一分钱工资也没有! 之所以说是福利,是因为别人想争取,还争取不到!陈安之是大明星,追梦者心中的神!与神零距离,那是个什么感觉!王忠虽说身材不高,一米六五,但体型匀称、长相清秀。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小帅哥一个!再加上手脚麻利,有眼力见儿,才得以享此殊荣! 梦想毕竟当不了饭吃,眼见着囊中盘缠将尽,如何是好? 一日,王忠背着一背包书扫楼、扫街,汗流浃背,一无所获。闪进一家银行,吹空调,歇脚。一会儿,旁边来了一位老兄,好像也是干的类似买卖。不过手上提的是一袋光碟,除了陈安之的,还有别的大师的:什么余世维、曾仕强、杜云生等等。两人相谈甚欢。见王忠面善、老实,处境艰困,快接不上顿儿了,那位老兄颇为义气。都是出来混的,能帮则帮。帮王忠指了条财路:“这些光盘,有个总货源,在***处,我明天带你去,批发价10块钱,随你卖多少·····”王忠还是疑惑:那好卖吗?怎么卖呢?卖给谁呢?那人嘿嘿一笑,神色笃定。明天,你跟着我就行了! 那老兄,姓胡,排行老二,圈子里叫他二胡,第二天,王忠跟着二胡来到了一幢民居,进门,满屋子光盘和书!二胡老道地报上所需品种、数量,老板三下五除二,点好、包装;二胡收货、交钱。二胡知道王忠没钱,没让王忠进货。自己多买了些,分一批给王忠,让王忠卖完了到时把钱给他就行。 二胡带着王忠,转了两趟地铁,再走了20多分钟,来到一个度假山庄。二胡眼色示意,与王忠昂首大步进去,门卫不拦。到大厅,已有男男女女一帮同行,或站或坐、散落各处。王忠一看明白了:梁凯恩的《赢在寒冬》,在此开班。中午12点半,下课。西装革履的学员们蜂拥而出,一个个都是“成功人士”。二胡让王忠先“看看”,自己健步迎前,捕捉目标,开始推销。其他同行,也一个个打起精神,各显神通;有卖光盘的、有卖书的、有推广其他课程的······ 王忠站在一旁,主要观察二胡:态度热忱、话术简单:“看一下,梁凯恩的 遇到有意向的,立马开始侃价:“梁凯恩的****180元一套,余世维的***130元一套,两套一起要,250!······”一个原则,尽量提升顾客一次购买的总金额! 王忠惊奇地发现:二胡兜了七八回,谈了两三个意向客户,竟然有一个成交了!300元,三套。要知道,成本只有30元唉! 不一会儿,又成交了一个,180元,两套!短短个把小时,二胡赚了300多诶! 王忠来劲了! 下午,6点半下课,王忠捋起袖子上了!到底是新手,水平不能与二胡相提并论。不过,运气不错,收官阶段,成交了一位女士,160元,两套,净赚140!三天的生活费,有了!…… 先把话收回现场,老姚和王忠品着廉价铁观音,畅谈业务现状,畅谈公司战略、畅谈人生…… 浸淫行业两三年,王忠对行业走势颇有一番见地:“为什么陈安之首先能在广东大行其道,而在上海,就要难很多?因为,广东外来人员成分复杂、层次多,只要有手有脚,就能进厂,一个月赚个两三千元。而且,广东消费低,那时住旅馆,30块钱,还是单间,有电视、有卫生间呢!…… 而有些人不愿进厂天天加班,要么堕落成又偷又强,要么梦想着一个更高的平台…… 而上海,总体层次高,消费高,自然把一大批没能力赚取高收入的,又不甘心做苦力的,淘汰出去了!因此,目标客户就不如广东那么多。而且,以上海文化的精明、不冲动,这些外来打工者也多少有所浸淫。要在会场上,要促成他们冲动性成交,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 老姚点头称是:“是啊!其实杭州市场,也不比上海市场好做。况且现在快到年底了,龙哥想要在短期搞成几场OPP,难度太大!另外,人员也不得力。” 老姚接着试探:“我估计,龙哥目前的经营处境,地下员工也已有所察觉了。” 王忠:“这也没什么,大家心照不宣吧!到这里来,就是各人来找各人想要的。他觉得值,就会留下来!” “比如,有的人就是来提升能力的,这几个月能力提升了,见识广了,以后找工作,起薪自然高了!”王忠这样阐释。 “那既然现在这么个状态,还找个付固定工资的小芸干什么?”老姚不解“1500,可付一个多月房租呐!” “小芸,是专门用来招人的,龙哥增加一间房子,也是这个目的。不过,现在招人不顺利,估计小芸下个月得走。” “唉!又损失了一千五!”老姚叹道。 老姚试探着问:“其实,我现在到年底这段闲着也是闲着。从小到大在杭州这么多年,人脉,也有一些。……如果能给龙哥拉起一个百把人的OPP场子,你估计,龙哥能给我什么条件?” 一听这,王忠来了劲。极力鼓动“一般,现场成交,是五五分成的。关键是场地费,龙哥估计没钱预支。” 老姚“那这样,场地费我来筹。不过,OPP的门票钱就归我了!因为,除了场地,我还要活动、宣传呐!都要开销的!” 王忠:“嗯!那可以。” 老姚:“那到时龙哥回来你先探探他意思。如果他认可,我再跟他谈。” 王忠表示没问题,而且,估计龙哥一定答应! 随即,老姚关心的问:“那小王,快过年了,你怎么打算的?要再这个德性,估计连车费都凑不齐了呀!” “唉!再看吧!” “年底,本来是会议集中旺季。要是现在去卖光盘,赚个几千块钱过年是不成问题的!”老姚接着试探。 “那当然!唉,不过,既然答应龙哥了,中途走,不好!” “你估计到时龙哥会资助你过年钱吗?” “估计难!他家里,管得很紧……” 为调节悲观气氛,老姚现学现卖,给王忠筑梦:“没事的,只要近期稳住不垮,明年办三场小会,一场OPP大会,就能赚到10万以上!然后,通过一年的努力,圈住100个高端老板,每人掏他个几万元,那就是500万到手!成本一半,还有250万!到时龙哥怎么也得分你几十万!……” 王忠笑。 老姚接着来:“那时,王忠就不是现在的王忠了!得考虑买车买房的问题了!在杭州,有车、有房,找女朋友就不是个问题了!当然,别找杭州本地的,她们也有车有房。找外地来杭的,那就随你挑了:这个相貌不好,不要!那个身材不行,走开!这个学历不够,至少大专以上的……” 王忠克制地咧了下嘴:“嘿嘿……唉!怕只怕龙哥太固执……” 老姚回到家,已挺晚了。不过,今天挺值。跟龙哥的贴身马仔建立了沟通与信任。今后办事,就有谱了。 不过,这个王忠,还真看不懂:一个初中生,在广东打工,已经有三千元工资了。而且,他还说,他的主管,干了十几年,每月“只有”几千元。这是什么心态?得问问自我: 自我老兄,听到我的疑惑了吗? 自我:嗯。这很好解释。那王忠,按说读了九年书,差一年,就十年寒窗了。然后,到了广东三年,见多识广。还好像什么都知道,很有思想。 但是,就有一点,他没想通: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很多像王忠样的年轻人,听着很有目标:有房、有车、娶妻生子…… 其实,这过于抽象。生活,是由一天天具体的内容组成的。这里面包含着节奏、基调、模式定位,乃至生命的意义…… 有很多草根成功者,赚到钱,有房、有车、娶妻生子后,矛盾、问题,反而更多了。因为他对生活的具体内容没有规划,没有设计,更遑论生活、生命的意义了。 王忠不是“想不下去,不敢想。”——而是“想不通”! 最根本的,不是因为缺乏提高收入的路径信息而被成功学“误入歧途”。而是因为目标的过于迷茫,导致他必须找一个特别宏大、高远的目标,使自己始终处于奋斗、追逐状态中,来冲淡因迷茫困惑而带来的焦虑与痛苦。 我:哦,我明白了。所以,那些王忠的同事、上级,或许是“想通了”:自己要达成、维护的生存模式与定位。不管目标高低、雅俗,至少是明确了。比如:“老婆孩子热炕头”。然后,就“想得下去了”:要达到这个状态,还差那几个条件,经济收入具体还差多少……然后,才有可能因地制宜切实可行地去达成…… 自我:是的,尤其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晋升提高收入的过程中,甚至还找到工作本身的成就感了!那么,对这一生存模式定位,认同感更固化了!于是,心态就更稳定,不太会成天想着去“改变生命”…… 我:看来,成功学这个“新生事物”里头,还真有学问。 自我:这个你不用操心。龙哥,会帮你“解围”的。 我:嗯? 自我:你做下去,就知道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