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闭?门?即?是?深?山

 坚持男 2012-09-12

闭 门 即 是 深 山

(2009-03-18 22:27:00)
标签:

杂谈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

闭门谢客就成了人迹罕至的深谷大山,一心读书就随时可进入圣洁的世界。这是强调安心读书的重要。净土:佛教谓无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垢染的清净世界,与世俗众生居住的世间相对。

 

“读书随处净土”,是明代著名书画大家陈继儒《小窗幽语》中的一句名言。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与董其昌、王衡齐名。此公青年时期即立志不入仕途,“年未三十,取儒衣冠焚弃之”,从此大门紧闭,只一心读书了。陈先生一面读书。一面著书,一生留下了多部著名的著作,主要有《太平清话》、《安德长者言》、《模世语》、《狂夫之言》、《小窗幽记》等著作。尤以《小窗幽记》深得人们喜爱,此书中“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一句成为传世名言。多少年来,为真肯入深山、潜心读书的人和装作入深山却热衷沽名钓誉的人引为标榜。

读书随处是净土,其实是一种自我感觉,什么工作忙,社交多,都不是不肯读书的借口,真感到不读书没着落的人,对读书环境没多少苛求。陈先生可以闭门,他老兄一闭门,无论谁来敲也不开了,宅院中自然变成深山了。但如今闭门没有用了,你闭门拒绝交往,电话可以打进来,短信可以发进来,QQ和MSN可以连进来,“门”已经失禁了,哪里还有深山?闭门之举已经没有意义了。

从建筑学上解读“门”的效用,“门”是隔断,是戒备,是距离;从社会学角度解读“门”是文化差异,是价值观念,是人生追求。这不和梅兰芳大师在舞台上表演有同功异曲之妙吗?舞台上关上院门,搬把椅子,其实一步就迈过去了。那道不可逾越的“门”,只是一种象征罢了。

陈继儒先生所说的“闭门”,何止不是一种象征呢?

门外是各种诱惑,站内是自我追求,如今门外的各种诱惑是挡不住的。莫说是关门,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院门大开,急急忙忙地跑出来捞便宜呢。各种的诱惑面前,谁肯关门,太傻了。何况读书什么也换不来了,读书越多越反动的年代已经不存在了,读书越多越卖不上行市的现象确是不争的事实。读书文章于今是没有市场的,于今之明星绯闻充斥报刊,走光露点更是一大卖点,生活话题无非房产、股票,吃喝玩乐,读书似乎走出了人们的视野,不再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了。深山也早不是最佳生存选择,深山不会造就成功的人士,倒是几个失败的都被赶进深山,在那里自作多情的营造自己的净土了。

读书是一种生活乐趣,深山是一种生存选择,旧日对于深山的一种误解,批评营造深山的人士逃避现实,只是人们不理解,有的时候敢于逃避也是一种境界,当一个人不能改变现实,又在现实中感到无奈的时候,逃避一下未必是下策。

如今的情况不同了,现实社会环境不会诱导你坠落,但你如果不辨善恶、不能分辨良莠,一味地任凭欲望随波逐流,肯定会坠入某种不可收拾的局面。真到了后悔莫及的时候,推说环境恶劣,立场不稳,也仍然不得解脱。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还是要有一点“深山”意识。任何年代,外界社会都充满着诱惑,我们说生活的强者,就是指那些有“深山”意识的人,他们能够在现实面前严格自律,或者如同计算机一样,给自己设一道防火墙。生活中的弱者,就没有这道防火墙。精神上没有“深山”意识,或者自恃有本领,有后盾,再有人自持智商过人,在物质和各种诱惑面前游刃有余,成功者自然有之,但睿智人看得清楚,万万不可步其后尘。 

                                            摘自:http://zhnh.blog.hexun.com/5942056_d.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