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nyson,Elmore & Snyder 1992
着眼于规划学习环境,以使学生能够改进他们的知识获得。
模型:(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学处方相连接的教学设计模型)
ID成分
--------------------------------------------------------------------
记忆系统
学习目标
教学处方
--------------------------------------------------------------------
1.记忆系统
陈述性知识,知道信息“是何”;程序性知识,知道“如何”运用信息;境脉性知识,知道“何时、何地、为什么”要运用所给的信息。
三种基本类型知识和所给的教学策略之间有直接联系。
该模型包括记忆系统的目的是:(1)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之间建立直接联系;(2)表明与知识类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的效力。
专家比新手更擅长解决问题,不是因为专家懂得更多知识,而是因为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与特定领域问题的解决高度相关(Fodor,1982)。
每一种类型的知识都运用到其他两种类型的知识服务于问题解决。
通过一段时间在复杂问题解决情境中实际尝试错误的体验,可获得境脉性知识。
通过分析问题,有可能识别其中的概念;通过分析人们想出的解决方法,有可能识别在给定的问题境脉中那些概念间的联系。知识的内部组织多由运用的需要决定,而与知识的属性或层级关系联系不大。
2、学习目标
定义:
(1)言语信息:此目标涉及的是学习者对特定信息领域中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即陈述性知识)的意识和理解;
(2)智慧技能:在此目标中,学习者习得了正确使用特定信息领域中的概念、规则和原理(即程序性知识)的技能;
(3)境脉性技能:此目标关注的是学习者所习得的知识库的组织与可访取性(即境脉性知识)。知识库的组织指信息的模式化结构;可访取性指执行性的控制策略,这些策略为运用知识库进行回忆、解决问题和创新提供必需的手段
境脉性知识包括给定领域模式化结构的标准、价值和情感及其适当性。
学习目标要直接联系到记忆系统成分和教学处方。通过加强借由说明性和练习策略学来的知识的认知结构,问题导向的策略加强了境脉性知识库。
境脉性技能是将认识策略运用于特定知识领域的手段,在此领域内概念相互联系的方式是已知的。
3.教学处方
3.1说明性策略 Expository Strategies
代表那些为创设用以学习陈述性知识的环境而设计的教学变量。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1)标记Label:一个简单变量,有必要详细说明标记的由来。
(2)定义Definition:定义的目的在于在长时记忆中把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除了概念的关键属性外,定义还可包括与学生背景知识相关联的信息。
(3)最佳例子Best example:为帮助学生建立某领域清晰的抽象概念,起初的例子应呈现对所给概念(或规则、原理、想法等等)的简单理解,用另外的说明性例子来增强理解的深度。
(4)说明性例子Expository examples:补充的例子应提供越来越不同的信息应用。
(5)被处理的例子Worked examples:提供一个说明性环境,在其中信息以详细阐明应用的陈述形式向学生呈现,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意识到信息在给定境脉中的应用。
2.练习策略Practice Strategies:包括极其丰富的变量和条件,可设计成无数的策略以改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练习”要求在学生学习(如问题解决)与教学系统监控之间不断地互动。
练习策略应尝试创设一个环境,在其中
(a)学生学会在以前未遇到的情境中运用程序性知识。而(b)教学系统仔细地监控学生的表现以阻止和纠正程序性知识中可能的误概念。
3.问题导向的策略Problem-Oriented Strategies:
此类别建议的教学策略是使用问题导向的模拟技术。模拟的目的在于增进知识库内信息的组织和可访取性,其方式为呈现一些问题,要求学生搜寻他们的记忆来定位和检索适当的知识并提出解决方法。
该策略强调学生尝试使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来解决特定领域问题。问题导向的模拟呈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a)分析问题;(b)将问题概念化;(c)为处理问题定义特定目标;(d)提出解决方法和决策。
与着眼于获得程序性知识的练习策略不同,问题导向的模拟呈现的情境需运用该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因此,学生是处在一个问题解决的情境内,这就需要把特定信息领域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建立起连接和联系(即文化方面)。
——Robert D.Tennyson & Robert L.Elmore ,Learning Theory Foundations for Instructional Desig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