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抄袭是钢铁炼成的

 昵称10337889 2012-09-13

2012-09-12 18:07:29

浏览 4326 次 | 评论 5 条

抄袭是钢铁炼成的

前两天在新闻上看到对抄袭论文的处罚出台,据说被称为网友史上最严厉处罚,用以杜绝学术抄袭现象,引来网友们一片赞好欢呼。我看完,觉得心里不断冒出“呵呵、呵呵、呵呵······”的泡泡。话说也不止抄袭这一件事情了,一边我们人人都在喊打,一边呢,其实人人都在做,此中真意唯“呵呵”可解。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多小呢,就是读小学三观还十分不稳固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种行为叫抄袭了,那时候抄袭的名字具体还很写实,且掺杂了诸多和分数啊、监考啊相关的因素,具体就叫做考试的时候借我瞟一眼嘛。

我们那个时候考试一个班的学生要分在两间教师考试,所以教室里的一半桌椅都要拖到后面去堆起来,再把剩下的桌椅拉开一定的距离,以防各种各种的“瞟一眼”,且监考老师都是从其他村小学校调来的同年级教师,学号则是由乡中心小学统一编排。其实我现在不是很明白干嘛非得把桌椅拉开啊,隔一张桌子做一个考生就好了嘛,不过这分明是题外话了。

话说我小的时候还是一名特别积极活跃的少先队员,每次期末考试的时候都会自动调换“争当老师的好帮手”档位,主动留下来帮老师排座位。我小学的老师是一个格外严肃的老头子,用一把类似于古代私塾老师戒尺一样的教学工具,抽在小孩子的脸上啪啪响,我自己就领受过,直到现在仍然对自己的小学老师心有忌惮。但期末考试排桌椅时候的老师总是格外亲切,总是跟我商量,说:“你坐在哪里可以让你周围的都看得到你的卷子呢!”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格外认真、骄傲和热烈,对于一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来说,一个总是严肃凛凛的老师亲切的嘱托实在太重要了。这当中几乎没有和道德有关的线索,只有做不做得到,没有可不可以做!

而且,最奇特的是,中国人在面临着这种可做不可说的道德问题时都有一种无师自通、意会言不传的心领神会。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抄袭这种事是可以做的,但我毫无负担地多次完成过这一过程;也从来没有人告诉这事儿是不可以到处乱说的,但我自动就知道应该坚决闭嘴。我们的行为模式里好像预先就已经设置了两套程序,一套用于严格指导该怎么写,另一套灵活用于该怎么做。

所以在后来,我读初中了,我读高中了,我上大学了,抄袭有了新名字,叫作弊。作弊的范围从无关紧要的期末考试到中考高考乃至大学毕业论文、教授升职论文无所不包,其附加值也从“我请你吃棒棒糖”到成百上千上万的红包了,到拿文凭评职称了。简直就是一条有考评就有抄袭的钢铁流水线啊!

从这条钢铁流水线上走下来,我已经完全有一种临风不变、处变不惊的超然态度了。至少我在大学里的每次考试时看到学校里“请同学诚信考试!”这样的横幅时不会大惊小怪了,前考试诚信保证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这玩意儿真的有多么郑重了。可不是么,在中国,抄袭算什么突破学术底线,大家都抄袭算什么突破学术伦理?

当然,我以为这就够了,谁知我不久就发现,这才哪跟哪啊。前段时间一直在豆瓣上注意到文艺界抄袭的事情,其中包括近段时间爆红的电视剧《爱情公寓3》对美剧的抄袭。但不管指证者证据如何充分,粉丝们就是有理由反驳,这些理由就包括“又不是抄的你的!”“有本事你也抄一个啊!”“抄了又怎样,不是也给观众带来快乐了吗?”等等等等。看着这些言论,我只觉满脸黑线如瀑。原来我本以为是过街老鼠的抄袭,在很多国人心中最多回荡起这样的疑问,“天哪,原来有人认为抄袭不正常?!”

所以,在这个国家,作弊只有被抓住没有的问题,抄袭只有被发现没有的问题,甚至抄袭被发现了也只有继续抄袭会怎样的问题。从小学生到大学教授,也都只有如何实现利益的问题,而没有学术伦理、习惯和道德的问题。至于法律措施,也只是行为层面的问题,在作弊与抄袭这样的领域,我们还没有何为权利何为义务的问题。并且有的问题一直都会有,没有的问题在很久以后也许依然没有,所以,迄今为止,对所有看起来无论多么严厉的杜绝作弊、打击抄袭的措施,我都只想在心里默默说一声“呵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