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门穴( t7 L+ Q4 |& 8 t" q)
j
fēng mén$ c. l" `,
R' C
膀胱经7 m3 M1 , M" E; r4 P* v. t
取穴方法:
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l! ! r& f4 K7 j! h. m1
F
风门穴(热府,背俞,热府俞)
解析:
(1)风门。风,言穴内的气血物质主要为风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风门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背俞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化风上行,故名风门。 {& e1 [( I+ @. u& k6 E(
u
(2)热府。热,气血物质在本穴受热也。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上行。- v B5 r, p/ E+ h8
R X
理同风门名解。热府俞名意与热府同。1 t8
O1 N1 v% }% T'
l
(3)背俞。背,气血物质来自背部各穴也。俞,输也。背俞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背部各穴。理同风门名解。9 F. M- g7 `) n! {2 _
(4)手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背俞各穴传来,性湿热,与小肠经气血同性,故为手足太阳之会。6 N7 q. L: k0
G
附注: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5 ~# s8 a4 X# l. k$ ^
风门穴意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化风上行。!
f$ `: O& g/ L* S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的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且为风行之状。& C. x3 G(
`6 `9 Z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g1 {' M1 L; ~* e: f' s
- n+ e8 U" U- f!
F
主治病症:& h% E% ]( d( @) E1 }"
w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感冒、颈椎痛、肩膀酸痛等。3 S( f0 m+ w; D+ I" S2
l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 g" r;
V; B K0 ) d+ e( X# B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
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取穴方法:
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5 H' r7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