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江侗寨 访“楼桥之乡”(文化 旅游品牌巡礼)

 棋中王 2012-09-13

三江侗寨 访“楼桥之乡”(文化 旅游品牌巡礼)

本报记者 赵珊

  三江鼓楼

  《天下侗寨·坐夜三江》演出剧照

  侗族鸟巢
  张红璐摄

  程阳风雨桥
  赵珊摄

  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驱车150多公里来到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就像走进了一座美轮美奂的木构建筑博物馆。一座座俏丽的风雨桥、一幢幢挺拔的鼓楼、古朴的寨门和吊脚楼……其数量之多,式样之繁,造型之美,技艺之精,令人叹为观止。三江因溶江、浔江、融江贯穿县境而得名,一座侗族特色的鼓楼矗立在进入县城的路口,似在迎候着远近宾客的到来。

  木构建筑的艺术殿堂

  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也属中国五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侗族,属古代越人的一支。侗族祖先在魏唐之时,就开始建造“干栏”式建筑。至今,当地木构建筑仍保持着古代“干栏”式建筑的基本特征。三江拥有中国保存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木构建筑群,包括鼓楼190座、风雨桥120座,被誉为世界“楼桥之乡”。

  记者来到浔江南岸,眼前这座被誉为“侗乡第一楼”的三江鼓楼高42.6米,共有60根柱头着地,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鼓楼共有27层瓦檐,除楼顶两层外,其余25层瓦面等距收分,层层紧缩,使楼面呈金字塔形,显得端庄平稳。每层檐角轻盈起翘,精巧的雕饰以及鲜艳的檐板彩绘,与庞大、粗犷的楼身形成鲜明对比。楼内四根杉木大柱直径都超过70厘米,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这在鼓楼建筑史上是唯一的。登上鼓楼的观礼台,三江全景尽收眼底。

  如果说鼓楼是侗寨最雄伟的建筑,那么风雨桥就是侗寨最华丽的建筑。我们来到林溪乡的程阳风雨桥,它外观似亭似塔,是侗乡规模最大、造型最美、民族特色最浓郁的风雨桥,也是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在风雨桥的长廊里,侗族妇女们悠闲地做着刺绣、剪纸等手艺活,聊着天,还不时向过往游客兜售着手工艺品。劳作的村民扛着犁耙从桥上走过,有的停下来聚在一起唠唠家常,或坐在桥两边的长凳上,抽袋烟,下盘棋,一个个悠闲自在,面色怡然。在侗族人眼中,风雨桥不仅供过河之用,更是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

  寻秘“鼓楼文化”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是有生命的,它虽然是凝固的,可是它上面蕴含着人文思想。”三江县宣传部副部长杨顺丰介绍说,侗族人民把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和民族精神熔铸到一座座木构建筑中,形成了独具侗族特色的文化,可称之为“鼓楼文化”,它是以侗寨鼓楼、风雨桥、戏楼、吊脚楼等民俗建筑为代表,以独特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灵魂,包涵侗族传统习俗在内的和谐的文化体系。 

  鼓楼文化和侗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三江县委宣传部吴练勋介绍说,鼓楼是侗族村寨里最高的建筑,彰显出阳刚之美,至今仍是村寨祭祀、议事、集会、迎宾、庆典、歌舞、娱乐的重要场所,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而侗族人把风雨桥视为母性的象征,他们认为,精致漂亮的风雨桥能吸引来更多的生命,村寨会人丁兴旺。鼓楼竣工时,要举办盛大的“百家宴”举寨庆贺。风雨桥竣工时,会举行盛大的踩桥庆典。也就是男女老少排成长长的队伍,一起在桥上踩踏。侗族人相信,踩新桥老年人可以延年益寿,青少年可以长身体长智慧,没有生育的妇女,则可以怀上龙凤胎。踩桥仪式,通常要进行几天几夜。

  采访中,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那些身怀绝技的侗族建筑工匠。他们先到工地现场丈量一番,整体构思便全在脑海中形成了。施工时,不用图纸,而是使用13个神秘符号、一把自制小角尺、一杆整体楠竹破开刻制的丈尺和一支竹片沾墨笔,将成百上千、长短不一、大小不等的梁、柱、枋、板、眼等准确记录下来。吴练勋告诉记者,侗族工匠过去多数为文盲,为准确地标明每个木构件所在的部位,他们创造了13个建筑符号,称为“墨师文”,一直沿用至今。木匠们再用手锯、凿子、斧头、木刨等制作一个个木构件,最后将构件组合搭建,所有部件竟然严丝合缝,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一种绝技。

  旅游促进建筑文化创新

  如今,旅游的兴起使得三江侗族建筑文化逐渐被外界所熟知;同时,旅游发展也促进了建筑文化的创新。现在到三江旅游,不仅要看风雨桥、鼓楼,到“侗乡鸟巢”看看风情演出也已成为很多游客的必选。

  来三江之前,广西的朋友就推荐我一定要去侗乡的鸟巢看看。果然,走近鸟巢,颇感震撼。它全木结构,继承了侗族传统建筑风格,高25米,直径88米,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使用木材3000多立方米,瓦片150万块。能容纳6000多个座位的鸟巢分为三层,内设餐饮娱乐区、舞台演艺区和文化展示区,分别采用了复长廊式、楼阁式、密檐式等整体和谐的艺术特色,诠释着侗族建筑文化的精髓,已被国内建筑学家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最新成果”。鸟巢运用先进的旅游开发模式,向游客展示侗族建筑、歌舞、饮食、服饰等民族文化。

  像许多知名旅游景区一样,三江的夜晚也拥有一台大型风情演出《天下侗寨·坐夜三江》。游客能现场领略侗族男女“行歌坐夜”的场景。“坐夜”是侗族男女唱歌交往的一种独特风情。每当入夜,寨里的姑娘三五人相伴,聚在一位女伴家中纺纱、刺绣、纳鞋垫,等待小伙子来访。演出借助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舞台变化,用现代高科技表现手法全景再现了侗族婚恋、劳作、歌舞、民风民俗等场景。演出最后,观众可以上台同演员一起跳起侗族欢快的“多耶舞”。该剧目自去年10月上演以来,深受观众喜爱,已成为三江文化旅游产业的品牌。

  三江凭借侗族建筑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201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31.5万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总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7.8%。今年1至5月旅游总人数62.3万人次,同比增长13%。三江县旅游局副局长梁觉振告诉记者,当地正在兴建中国最大的侗族博物馆,不久之后,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国三江大侗寨”将和游客见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