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八大山人朱耷的一生是悲愤的一生,也是孤凄的一生,更是创造的一生。他以大写意的笔墨,将自己的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他笔下的一枝一叶,是自己生命的骨血;他画出的鸟啼涧鸣,是他内心无声的歌哭;他画出的丑石怪禽,是生命的倔强与傲岸的写真。他的字号别具匠心,“八大山人”四字连写起来像“哭之”又像“笑之”,包含了他极其复杂的情感,他胸中有郁结,不能自解,就像一块巨石堵住了一口泉水。 [详细] 浓雾锁定八大真名?八大姓朱但究竟叫什么?中外学者有诸多争议。其中学者李旦曾于1960年著写文章说,青云谱道院历代传说中称,八大呱呱坠地,便生有一双大耳,八大的父亲朱谋给他取了乳名叫“耷子”,所以他本名叫朱耷。 是僧是道众说不一?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不肯与清合作。他隐姓埋名,削发为僧,过了13年的僧侣生活,还俗后不久,在江西南昌修建青云谱道院,韬光养晦,取名朱道明,字良月,号破云者,这些名号都寓有怀念明王朝的含义。 叛逆者到晚年想娶妻?八大在59岁时,忽然想到要娶妻生子,延续香火,这可能是他57岁入俗世的真实动机。在古代,儒家思想“孝”讲究男子需结婚生子,否则对不住阴曹地府的祖先。可惜,儒释道思想相互冲撞,八大终未娶妻。 ![]() ![]() ![]() 一些毫无历史知识和艺术鉴别能力的人,见八大山人作品价值上涨,就四处搜寻无款无印的老画,随意添上八大山人的款识,钤上照像制版的伪印,大摇大摆地拿到市场上去,蒙骗那些同样不懂八大作品而又期望一夜致富的收藏者。 [详细] 八大山人一生使用的印信有数十方,作伪者认为这些熟为人知的印,可以使更多的人见后能和自己知道的印文联想起来,从而确认这幅画为真迹,所以就把这些常用的印钤在伪画上,但他们往往没有了解这些印件的启用年和废用年,结果露出破绽。[详细] 假画制造者往往制造大名头的跋语附加到伪画上。拉大旗扯虎皮,用以欺骗投资者。有作伪者会在假画上加一段著名学者所题的跋语,跋语以半文言写成,用典故,使人望而生畏。近几年出现的伪画,不少是仗着唬人的题跋骗取信任的。[详细] 八大山人伪画自清中期就充斥于世。作伪者为使赝品更具欺骗性,往往在伪画上东拼西凑加上许多云山雾罩的证据。不少作假者借合璧形式,在画面上加上一段与八大山人同时代名人的题诗。如果对相应历史不太清楚的人就会轻信。[详细] 为了鉴别,我们把八大山人一生划为五个时期,从不同时期的特征也可以帮助我们去伪存真。[详细] ★ 第一时期 这个时期八大山人曾是明皇室王孙,直到清顺治中期,不可能有八大的作品流传下来。 ★ 第二时期 绘画的内容以蔬果、竹石等为主,没有人们熟悉的动物,山水画更没有出现。 ★ 第三时期 此阶段绘画内容转入写实,以鱼鸟、动物、古梅等进入题材范围,形象从细致转向夸张。 ★ 第四时期 这阶段是八大还俗初期,此阶段出现了大幅花鸟、动物的作品,署款也抛弃了僧人法号。 ★ 第五时期 此阶段在署名上只落“八大山人”款,出现了大量以“石”为主景的作品,此时期的作品一律体现了凝重、冷峻、朗润、含蓄、静谧的特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