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林曦老师讲书法

 抱牛斋 2012-09-14

    

听林曦老师讲书法

听林曦老师讲书法
 
林曦老师与儿子

     最近看到年轻貌美的书画老师林曦(83年出生,不到30岁)讲书法的系列视频(讲座)。我从头至尾仔细地聆听了好几遍,觉得讲得蛮好有深度,比起上回的范曾老师,年轻貌美的林曦老师不卑不亢、温文尔雅。一双水灵灵的会说话的大眼睛透着智慧和真诚。

 

    林老师对书法、对艺术的理解与诠释入木三分。对学习书法的目的、作用和价值等的讲解生动、深刻、深入浅出,见解与认知独到并精辟。林曦老师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悟性极高,手高的没有眼低的。很多观点令我折服,听后开朗不少,甚至觉得很温暖,觉得她说出了我临帖学书的心情和感受,不由的信任与欢喜。

 

    看着人家年轻漂亮,字画水平那么高,不由得悲怜自己太老、水平太洼,咋整呢?老也不是我的错。洼,最近总感觉自己水平洼,没进步,啥时能不再洼?只有天知道。一个人瞎摸索,可能还没入门。容自己慢慢来,看到洼也是进步啊,不能气馁,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    

    不花钱不走路,上了一堂堂生动、实用、开眼界、收获大的课,欣喜、感激...

    其实根本不怕花钱不怕走路,就是不知道门在哪,给不给入,自己有没有能力入...

 

   我根据视频整理、记录了比较喜欢的文字及观点,附上,方便自己随时学习。

   

      “书法的历史性格”

     书法是最直接呈现你人生状态和心像的心电图,好像是你的神经末梢的一个外观的东西,跟人本身永远是最直接近的。书法的练习可能不会那么直接的影响到体察微的这件事,但是它会帮你得到察微的能力。

    

    我们学写字的时候,实际上是放大了对当下的体察的密度,信息量更丰富了。

    写字锻炼了这个能力。写字需要的能力只有二个:

    第一是眼的观察能力。(通过眼和心来运作,难度是体察的眼睛。)

    第二是手的练习能力。手上的技术完全没有速成的捷径。多一天,多一个小时,多一分钟都是不一样的。

    哪个比较难?老实说我觉得第一个比较难。眼高手低是学任何门类艺术的第一个要求,眼界没到,基本上手没法跟上。很多民间的书法爱好者,那是超级勤奋,最后写出来的高度令人遗憾,就是因为眼界问题。

    古人说:“取法乎上,始得其中。”

   

    书法跟所有的艺术一样,所有的艺术学到精微的时候,它都能让你对世界的感知力提高。如果你是一个照相机的话,大多数还停留在百级像素的时候,你已是千万像素级了,同样的时间里,你感受到的空间的大小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一旦掌握了这个能力以后,你的生活也会不一样了。

 

    印度有一个思想家叫克里希那穆提,他非常强调感知能力。就是说艺术或人生你如何能活出美来。如果把我们的吃喝拉撒睡非常基础的要求满足以后,你如何能跟这个世界互动,只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提高你的感知力,提高你的输入,你的输入不够量大的话,你是没法输出的,提高输入后再提高你的表现力,所有的一切输入、输出都是这样的。

    感知力是永远不会被退步的,一旦被扩容了以后。

 

    “书法的身心修炼”

    “书法中的气息是最概括的...”

    “什么叫气息啊?”主持人问

    “气息最简单的分雅俗。如一个女生可能她没穿什么名牌,打扮得很简单,但是哎!(二声)进来你就觉得她看得很舒服。

    一个可能过度打扮,而且打扮得很用心。可是走进来坐下来以后让人觉得怎么那么的浑身的不舒服啊。

    让你产生这种感受的东西就是气息。

 

    学书法最重要的,你认为做这件事的目标是什么?学书法绝对不是为了把字写得好看,大可不必,愿景决定了你当下的路程。这个时代已经不太需要写字了。字写得漂亮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借字去磨心,借字去修行,去修这颗心,去了解你的心性,从了解到心性后,看能为这个心性做点什么。可以让这颗心停下来。”先止后观“没有止住哪有观呢?”你要先让水停下来,停下来就可以映现万物。心就像一个湖面,如果波澜起伏的话,看什么都不清楚。

    写字是可以很好的让心停下来的方法。

    把心思,就是那个念头,很专注的放在你的笔尖上,真正的那个尖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呼吸都匀了。我们的念头呼吸跟我们的气脉的流动是一条线的时候,你就能把呼吸平静下来。

   

    我们看书法写字这件事情的角度,你的愿景,愿力,你的动机、缘起,决定了最后你会走到哪里。写字这件事的根本:你调伏心。写字有一个念头是为调伏我们的心性。学会观察我们的内心。在写字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在你周围构筑了一个不同的空间,你在写字的时候顺便有一个心神去观察自己的。

    你会发现你真正爱的不是写字这件事,你爱的是跟自己,跟自己的心在一起的感觉。我们为什么会累?会觉得疲倦,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跟我们的心在一起。

    就是藉由毛笔写字临帖把自我放空的过程,来确定与我们的心处在同样的时空,同样的频率。

 

    用一个佛教的话叫“调伏”,最后为的是调伏我们的这颗心。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心都像野兽一样,完全都不在控制的,各种念头川流不息,找到一个止的法门是第一位的。

    能够从始至终跳出来看着自己这颗心,并且不对她进行任何的干预。

 

    “书法的内心回归”

     “什么是书法呢?主持人问

     书法有好多层定义,通常大家会直接想到的是:如何把汉字写漂亮的一个方法。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书法其实是如何使用书法这样一个法门,能够深入到内心回归的方法。

     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了成为一个字比别人写得好的人,而是通过一遍一遍跟古人的交流、揣摩和熏习,使我们成为一个有教养、有风骨,懂得规矩的人,最重要的是,从书法的美里,体会到当下非常难得体会到的抽象的美。至于字写得漂不漂亮,够不够好看,那是一个非常次要的,而且是功能性的要求。

 

   写字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观察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问题。你的心性在最初直接在你的笔里面反映出来,你把你的心直接反映到你的笔上,从字上可以反映出来。但是通过一些训练一些方法在写字上获得一些成就感,获得一种专注的力量,这时候字是反映到你的心性的。

   它重建和整理了你的内心。磨墨的过程就是一个磨心的过程,你能坐在那儿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笔一划临帖写字的时候,呼吸都均匀了,毕竟证明你有一颗安静的心啊。

 

    写字就像纸上的舞蹈,它的条件限制更少一些。

    写字挺受汉字文化圈人群的喜爱的,中国人对汉字的喜爱是在血液里存在的。

    文化是有生命的,书法也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有气数,就有它的成住坏空,都有它的生长、收藏过程。

    如今的确字写少了,坏处:日常书写的量降低了。另外一件事让那些少数的真正对书法感兴趣的人把书法纯粹化、艺术化甚至是某种程度的仪式化,对书法本身的可能性的探索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技术的角度讲,写字有两个问题:

    一是解决中锋,能否做到笔笔中锋,中锋能成为你即使八面出,就笔锋你无论如何运用,你都能够让它维持在中锋里面。

    凡是有中锋质感的线条,看过去是圆的,是立体的。

    傍晚天快黑的时候,出门散步,如果前方有纸片或铁皮,不是圆的东西在那儿,和一颗树在哪儿,同样大小的体积,你能够一眼望过去,基本上就能判断这个是圆柱体,那个是薄片,你是能分出来的。是中锋的笔画和非中锋的笔画差别就是这样,同样的是一笔,那个是薄的平面,那个是圆柱的立体的。

 

    王羲之的老婆卫夫人的“笔阵图”说:一竖要像万岁枯藤。万年的枯藤的特性:韧性、力度和折弯了还能弹回去的弹性。

    中锋是第一位,如果笔划里面你基本的中锋要求都做不到,你的字不够立体,站不起来,那一定是中锋的问题。

    怎么样才能出现中锋的感觉?

    受手上感觉、力度,这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是手和笔当时力度的控制。你行笔的过程既感到下压,同时又感受到上提的力。中锋就是中,在中间,无外无内,无远无近,无左无右的一股力。

    你能长期的保持中锋的稳定,的确需要训练。

 

    讲到书法,最接近的运动是舞蹈,跳舞的是毛笔。

    台湾“云门舞集”让舞者用身体来写这个字,非常形象,行家所为。舞蹈演员的训练最开始不是跳一个完整的舞蹈,跟武术一样,内功,舞蹈基本功。在书法上即所谓中锋的练习,在中锋上使十分的力,可能你在具体写字时,功夫会放大二三十倍,它是养料,是源头。所谓中锋,不是科学的准确,是感觉的准确。

    第二,在一个2分钟的舞蹈、体太极拳里,你把速度放慢,你会看到里面你没有注意的动作,每一个细微的动作成就了你看到的舞蹈、体操、武术。

    写字也是一样,就是这些方向的调整和非常细微的动作,决定了字的饱满和看它凸出来的感觉。

    跟书法非常类似的还有茶道。必须练到思维停止的时候,手上的功夫才能真正出来。当你还要用脑子想的时候,功夫肯定出不来。看人家泡茶好似行云流水,像是完全没有脑子一样。越是看上去轻松稳定的东西,背后需要的功夫越强。

    学习为什么有兴趣?你不断的有进展的空间。

 

    庄子非常提倡“艺道”的专精,就是你一定要有一门深入的而且不是功力的,真正是给你提供愉悦的艺道。

    书法是一门最适宜现代人的修身养性的艺道。艺道的专精是一个入口,帮你进入到时间背后的空间,同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空间。

    庄子为什么强调艺道?没有强调别的譬如:打坐、站桩、练拳...,这些里面还是有强身健体的存在,实际上是某种唯物概念的修道存在。

   (纯粹意义上的)写字、画画......,是无用的,这无用的里面生出来的是比较接近童心的、婴儿乎的。

      http:///zWcMhea

      http:///zWxJho7

      http:///zWabyih

 

 

     以上是一个月前写的,见这篇文章点击较多,随把这两天写的“听林曦老师讲书法(2)、(3)”,一并附后。因为视频是分期看到的。

 

        听林曦老师讲书法(2)

      这两天看到林曦老师的书法系列讲座《书法的明心见性》。林曦老师在这一讲里耐心、细致的讲解了学书法的步骤、方法。思路清晰,方法可行。很好,很实用,对我来说非常及时、迫切需要。

    最喜欢林曦老师推荐的李斯的小篆《峄山刻石》。说是学书法的基础,就像练武术的桩功。无论初学者还是将来写得龙飞凤舞但感觉自己飘了浮了的时候,都可以练,对提高书法的内功很有效。自从能欣赏先生写的篆书后,一直渴望临习篆书,就是不知道选啥贴。我一直深感自己书法的内功差,苦于找不着方法路径提高。

    还很喜欢林曦老师推荐《张迁碑》、《曹全碑》,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不同的鲜明的特点。“因为汉隶就像一个母体,产生了不同的笔法,不同的风格。”临写《西狭颂》后开始喜欢上了汉隶一直还想临写其他的汉隶,今天有方向与目标了。

   短半个小时的学习书法视频,内涵又多又广又深。从书法发展演变的角度比较了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各种书体以及写这些书体的古人们的不同、个性、特点。涉及历史、人文、美学...,让我这个初进学堂听老师讲课的小学生有点目不暇接。

   视频从昨天看到今天,长见识开眼界。学习的时光是快乐和充实的,收获多多,发现自个浅薄也是一种喜悦,丰收的喜悦。

   书法,这诱人的、魅力无限、无边无际的书法世界啊...

 

     我根据视频整理、记录的文字、观点,附上,方便自己学习。

   “书法的明心见性”

    首先写中锋横,要求:用笔平稳。

    这根就好像是圆的面团被拉长了,它一定是匀的。怎么样写匀?在原地把中锋藏住,然后往这边(右边)走。在结尾时,先能把笔站起来,停住就好。

    基本平稳,起收笔可以藏锋,然后就ok了,之后我们写“中锋竖”

    最开始练习,我们还是学平稳,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写字的话,是在书谱里面:“初学分布”。你最开始写字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叫“但求平正”,你得把这个平正先搞定。平正可以了以后,你就要“务追险绝”,即你要去追求一些比较特别的东西。

    竖呢?与横方向不同,其实跟这个横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竖”的确是会比横稍微的难一点。因为横比较顺手,竖没有那么顺手。竖比较难的是很多同学,写到这儿的时候,笔开始这样倒,就写成这样了,这样说明了一个问题,你不是以人为轴心的,是以这个腕为中心了,所以写到这儿就不够用了。

    学转笔,把横跟竖变成带转弯,就跟开车、骑车特别像,你先能走直道了,你才能转弯。这些训练看上去的确是很枯燥和无聊的,但是我觉得它会有用。

    我的训练思路是这样的,我认为:书法的发展本身就是它的技术难度形成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写小篆的时候,实际上这个字的技术是非常简单的,它就是非常平稳。但每次我说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笔法,最简单的字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进行反驳。因为长得是很不人性的一个字。那我自己实际上写的也不是很好,但是可以给大家看一下。(写小篆)实际上你一直都在使用我们刚刚说的这个比较绝对的中锋在写,就写出这样很棍儿的字,要能把锋藏好。写这个的时候,可能不要太强调什么所谓的艺术表现力啊,什么其他之类的,就别想了,就能把它写稳写匀就不错了。这个字通常最好能连三个月。我推荐的帖是李斯的《峄山刻石》。这个贴会帮你练出很多平衡感,很多稳定性,以及中锋的稳定性,还有起收笔的稳定性。这些其实就跟学武术的站桩一样,是非常长内功的。包括后来当你写字可以龙飞凤舞的时候,你开始觉得飘了,浮了,你都可以回去练这个篆书,都能获得更大的提高。

 

    之后你可以选择隶书,汉隶正好是在篆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篆书,隶书增加了这个提按和一些转折,就是开始有一些力度、速度和变化了,就在这个中锋的基础上。

    隶书有一个非常代表性的一笔,“横”。可能要单独练,叫做波磔,就是我们看到的那个像燕子尾巴一样的。写隶书不是像你说的一戳一戳的,主要是写的时候有一个前进的阻力。

   《张迁碑》朴拙。它有粗细的变化,有提按,你看着像哆嗦一样的运动,实际上是提起来,按下去。里面有很多的方笔。每一个帖就像每剂药一样,帮你解决不同的问题。你在练习过程中,会有很多问题产生,你去写不同的贴,就会获得不同的能力,每个帖带给你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写完《张迁碑》,碑推荐再写《曹全碑》,很柔、很秀气的碑,平衡一下在《张迁碑》里太硬的东西。

    基本上如果按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严格的一步一步,每个人都可以的。

    有的人会问为什么不从楷书开始练习?可能这是理解吧。我希望大家学完一遍以后,既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史,又了解了它的丰富性,它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体,各种不同的书法家,各种不同的工具,好像游玩一下。你先看一看全貌,然后再一门深入有选择的学。——这是我为什么设计这样的课程的原因。的确产生一种书体,它一定是与那个时代是同样频率的。有一个生,然后就会有一个克,下一个时代的风格就正好是克制前面太过的。所以你实际上是跟着历史的这个流走的时候,实际上省了很多力气去克服很多问题。

   《张迁碑》是个很有力的碑,像石头一个碑,笔法像凿石头。《曹全碑》是一个很秀气的碑,他可以克制你在《张迁碑》中太硬太过强的东西。《曹全碑》的质感很有意思,字像蜡烛做的。而且呢,感觉它的前方还有一个光源是有热能的。这个热呢,还在影响着它,就是那个很像蜡烛的表面,蜡烛的表面是润润的,还有点油,然后有一点阻力,但又不是那么锐利的一个表面,就是那样的一个感觉。这又是一个升级版本的配置。《礼器碑》更精微,粗细对比非常锐利,质感非常不一样。

    我们写每一个碑的时候,你要试图去感受它的质感,你一定试图把它表现出来,这就是我想说的书法的神的问题,就跟中医一样,有形的层次,有气的层次,有神的层次。隶书是一个开张非常明显的字,上次讲到笔阵图里的一横,我们通常举的例子都是隶书的一横。看到这个,你会想到汉代的建筑。汉代的石头是非常说明汉代的审美的。霍去病墓前有很多的石头的像和狮子,虽然唐代也有很多这样的石雕,你去看看明代墓前的石雕,那真的是气象上完全没有办法比。

    “我很奇怪,为什么汉代的中国人,有那样一种气象,而后来的中国人没有那种气象呢?”主持人问

    汉代的气象跟我们不太亲,因为我们现在的这个传统实际上是明代文人的传统,今天我们玩的是一个遵生八笺,明代文人的,就是市场这个城市商业发展了之后的一个传统。还有一个源头是唐代。唐代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大,但是汉族特征并不是那么明显,它盛在它的多元上。宋代是文官政治,极度的讲究精致,任何一个东西都把它做到极致。宋代的画,到今天都很难难超越。

    汉代是有一种,很难形容,就是霍去病墓前那些石雕的感觉,它没有那么多精微的细节,就是天地一开,这个混沌的那个状态,你看到的是一个像逆光的轮廓,一座山,你逆光看它的时候,比如说太阳从后面升起,你实际上看不到这个山上具体的石头啊、树啊,你只看到轮廓,但你会被那个气势深深地震撼,我觉得那个就是非常汉代的一个感受。

    写写隶书,读读《史记》。《史记》读起来,有那种非常利落的一些东西。可能后来中国文化里边比较精致的那些东西,它可能没有,但它的那种气势的确是后来很难企及的。汉代的那种感觉,我觉得有一种强烈的悲剧感,它的那个美里面,很多来自于它的悲剧感,就是一种比较宏大,比较悲怆的一些感受,那个时代,个体的情感没有那么明显,很多东西是跟国家、跟民族、跟宗教、跟这个更大的超越个人的一些东西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隶书可以在里面玩很长的时间,还有很多意思的碑。除了《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还有著名的《乙瑛碑》和《史晨前后碑》,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像《石门颂》...,因为它就像一个母体,产生了不同的笔法,不同的风格。

    接下来你就可以选一个唐代的楷书,一门深入习练。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我挑的一个楷书比较少见,是颜真卿的《竹山堂连句》...

    具体选什么楷书的贴,你需要找一个老师,在你学习的过程中,就跟开药方,服药的过程。当你痰湿中了,你要燥燥湿,当你阴虚了,你可能需要去滋阴,需要不断的去调整,最后达到某种平衡。

    总结一下:最开始单纯的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横、竖来稳定中锋,然后紧接着练篆书,去建立一些结构感,就是平衡感,因为它(小篆)那个非常的平均,然后去试着把字写得像,中锋稳定了,起收笔稳定了,起码拿着笔不哆嗦了,然后去写隶书。先《张迁碑》(或者《乙瑛碑》),再《曹全碑》,练两三种碑,在隶书里面把这个提按和这个行笔的节奏感受了,然后紧接着可以学一个魏碑,例如:《张猛龙碑》,把力度再加强一下,之后再选择一个唐楷。

    很多人在写了唐朝的楷书以后,觉得已经很享受了,因为跟我们现在写的字也非常接近嘛,就可以了。但是我觉得最好再能够写一个行书。

   “行书与楷书的区别?”主持人问

    行书形成在先,楷书在后。楷书和行书的笔法非常不一样,楷书与行书是两个体系。楷书是楷嘛,楷模。是有非常严谨的法度的字,行书就像舞蹈,能连起来,有跳跃感,而且应该说是最实用的一种书体。

   “很奇怪,为什么先有行书,后有楷书?”主持人问

    楷书真正完全形成定型是在唐代,但是之前隶书有行,行草,叫章草。是一种笔划联系,但字与字之间是不直接连起来的一种草书,因为总是要记录吗,记录就需要速度,魏晋的时候,我们今天看到的二王的行书就都已经形成了。

      http:///zW08Gu8

 

   

      听林曦老师讲书法(3)

     这两天没有写字,在认真仔细地看、听、记(也包括想啊什么的)林曦老师的书法系列讲座“书法的运笔之道”。一遍一遍,觉得林曦老师讲的好,听得过瘾。

    首先觉得介绍的方法好,“写一行之后,拿一根红笔这是介绍给大家的方法,把你不像的地方挨着用红笔标出来,自己批改作业。”——自己批改作业,我一定照着学照着做,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很实用很棒。

   “双钩对临”还有“倒着写”。这些看似简单笨拙的方法,对我这个苦学书法、摸不着门、找不着北的人,很新奇,我想也很实用。

   “你会看到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是你没有突破惯性之前很难注意到的。”“你把字倒过来的时候,在你心目中,它是一堆线条,不再是一个字,所以你不会用惯性去写它。”——说得多好啊。这俩方法归根到底,还是克服自己的不认真不仔细,马虎或者说惯性。根深蒂固、自己完全不知不觉的马虎或者说惯性。

  “方法会帮你缩短距离,会帮你省掉那些做无用功的时间。你要对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你才知道从哪里改善起啊。”虽然很勤奋,“但是他(她)的进步可能非常的小,他(她)一直在重复他自己的水平。”——说的可能严重了点,但确实非常非常有道理,折服。

   “一个字可能往这边扭,一个字可能往那边扭,但是它里面是有平衡的。有一股往前的力,就必定有一股往后的力,它是平衡的,这个平衡是挤出来的。‘行气’,行与行之间还有呼应、平衡,有左肯定有右。‘笔无孤起’,永远没有孤起的笔划。‘行气’它一定是有轻重、粗细、婀娜刚健,就是不断的两种相反地特质,就跟阴阳的运动一样,不断地在撞击、转化,相生相克,然后形成了这么的一行、一篇。”——书法是哲学,通万物宇宙,这也是书法深奥迷人所在。

    “中国的书法,老外说是徒手线,就是徒手写的线的最大集合。他们把所有的不同的笔划认为是线,线大概有三种运动方式,一种是平行,一种是向下,一种是扭转。当做线的艺术,一个线条的艺术,通过线条去传达自己的性情,通过对线条的锤炼来重新反作用于心灵。”——对中国书法老外有透视距离并在行。

   完全跟帖不像的叫:‘抄写’。没有在临。‘临’是什么?临与‘摹’还不同,临是对临”——说得多好啊。

     “我是要穷尽的。我要求两个字能贴上,对光,还没什么阴影出来的那种。”——林曦老师之所以优秀的原因不言自明。

  

    下面是我根据视频整理记录的文字,附上,方便自己学习。

   

   “书法的运笔之道”
    行书是生活中最实用的一种书体。楷书写一篇文章可能几天过去了。如果希望自己的字写得漂亮,应该真正下功夫的一种书体。行书有很多代表的字帖,最著名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后来宋代四大书法家米芾、黄庭坚、苏东坡,他们都有非常代表的行书作品,包括明代的董其昌,很多人喜欢,后来的大家基本上都受了王羲之的影响。

    可以挑选跟你的性情比较近的,但像节目开始说的一定要“取法乎上”,取法乎上这些经典作品的好处呢,你会发现,后来的大家基本上都受了王羲之的影响。

    因为那个时代就那样,就跟中医里的“经方”一样,它是一个始祖。是一个土壤,你什么样的种子投到了这个土壤里,都能够生长出果实的,所以我们往上学,对于长出一个相对来说有高度的自我是有帮助的。

    想象中写《兰亭序》的速度也不会那么快,还是要一笔一笔,之前练的那个中锋啊什么,但可能会有许多的技术。它是一个非常瞬间的东西,后来去临,从精神上差得比较远,但是你可以学习他的方法。

    “你每次临这种帖有很多年,很多次了,你觉得你现在写与最开始临这个帖有什么心性方面的变化?”主持人问

    经典的厉害之处就在你不断的看到它,还是会发现它有好多没看见的东西,可能会熟悉一些,,比十年前。总在技术上还会觉得还是差得很远。

    我们从小被老师告诉说,字要写的一样大,其实古人写字是比较性情的,所有下面的字比较缩,比较扁,古代人不是很介意这件事情,比如画完一张画,题跋的时候,下面不够,也会写出很多小字,也不会影响,这可能是审美的问题。写到行书的时候,因为它都是成行的。你这个问题其实是讲的“行气”的问题。最开始看单个字,单个笔划,但当你写成一串以后,在字的中间有一条轴线,你看这些字虽然扭来扭去,最后它都是穿在这条轴线上的。所以这种轴线的平衡是这个行气的关键。有的时候一个字,你看它歪歪扭扭的,但它始终是平衡的。一个字可能往这边扭,一个字可能往那边扭,但是它里面是有平衡的。一扭,我们刚学写字的时候就很容易把这个平衡给扭没了。这是一个,第二个呢,有一股往前的力,就必定有一股往后的力,它是平衡的,这个平衡是挤出来的。古人说这个“行气”好像两个担夫过独木桥。总是要我过去一下,你就得让一下。就跟跳舞一样,两个人,我迈出前一步,你可能要后退一步。每个字和字之间都不是独立的关系,行书的难,难在:一串能串起来,就是能够贯气。这是行书真正的难点。

    有的人写行书,写字,完全打破了它原先的结构,学行书很重要的是学它的“行气”。行与行之间还有呼应、平衡,有左肯定有右。古人的字很有意思,比如这个“茂”字,这一笔兜过去了,它毕竟还要兜回来。“笔无孤起”,永远没有孤起的笔划。很多笔画,都有这样的特征,两笔之间肯定有联的。当你的点划功夫基本上都过关了的时候,要更加刻意的观察这个所谓的“行气”。它一定是轻重、粗细、婀娜刚健,就是不断的两种相反地特质,就跟阴阳的运动一样,不断地在撞击、转化,相生相克,然后形成了这么的一行、一篇。

    刚刚花了一定的时间从篆书一直到行书,我介绍了我认为适合练习的各种碑帖。这个过程结束以后,你会发现你会获得一种能力,对不同质地的笔划和不同结构的字都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变换起来和和一辈子只练过一个碑一个帖感受是不一样的

   “怎么切换呢?”主持人问。

    不用切换,你的心应该和一个镜子一样,这里面的形状在变,里面的技术没变。

    中国的书法,老外说是徒手线,就是徒手写的线的最大集合。他们把所有的不同的笔划认为是线,线大概有三种运动方式,一种是平行,一种是向下,一种是扭转。当做线的艺术,一个线条的艺术,通过线条去传达自己的性情,通过对线条的锤炼来重新反作用于心灵。练书法就是这么点事,核心就是这些内容。

   我常能听到的问题:“我如何才能把一个字写得像?”有时我把只在抄内容,完全跟帖不像的叫:“抄写”。没有在临。“临”是什么?临与摹还不同,临是对临。摹是完全把一张纸贴上去,沿着它的边沿像个复印机一样复印下来。如何才能像那个帖,这个叫“入帖”,即如何能进入到这个帖?这是一个无限逼近的过程,你就完全跟这个帖写成一样了,还有可能有神上面的差别。

    我自己练习呢,写一行之后,拿一根红笔这是介绍给大家的方法把你不像的地方挨着用红笔标出来,自己批改作业。这个方法并比较笨,但是非常有效。

    大家小时候肯定玩过一个游戏“找不同”。两张图非常接近,再去找出它的不同。找出字与帖的差别的过程就是“找不同”。

    当然你能找出那么微细的差别,说明你已经写得相当的好了。但是现在的练习,通常很容易很马虎的,就是因为我们太容易放过自己了,差不多看着有点像就可以了。

    “你是哪种人呢?”主持人问

   我是要穷尽的。我要求两个字能贴上,对光,还没什么阴影出来的那种。

   这可能是治学的方法。

   先要谈得上能够入了,你再能说我有本事跟它不像,但是你先要有本事跟它像才行。你要先能够跟这个帖一模一样了,然后你再能说我可以跟它不一样(不像)。这是你的选择,不是能力的问题,先要把能力解决。

   接下来介绍几种方法,如何能够像这个帖。所谓像,就得要研究,用研究的态度写字。

  方法一:“双钩对临”

    你看到一个字,就像画画一样去把它,小时候你出过黑板报不?跟出黑板报一样。你这样做了以后,你对它的每一个空隙之间的关系,顺便的也把线条练了,这个也练中锋的。方法决定了你能学成什么样,我觉得。我现在用一个不太严谨的态度在临,但实际上是一个字可以玩很长时间,你才能做到无限逼近它。这个方法可以做得比较仔细,你会看到很多细节,这些细节可能是你没有突破惯性之前很难注意到的。像你看“隐”字里面的三横中间的空很有意思,这个是一个条形的,第二笔微微的跟上面有一个呼应,往上提的,然后过来。然后呢?这是一个聚,这儿就是一个散的过程,永远是一个收紧一个放松,这两笔的关系是收紧的,这里又放松了。紧接着这个点搭在了它的上面。就是这种聚散离合和这个相背还包括这种交叉,它都是一个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了它的特征。不“双钩对临”很容易就是差不多就行了。

 

  方法二:就是把字“倒过来写”。

    你把字倒过来的时候,在你心目中,它是一堆线条,不再是一个字,所以你不会用惯性去写它。倒着写从笔法上肯定是不好的,因为它毕竟是倒着的,但是你能看到,比如我们正常写一个“子”字,你可能很难把这个弧度写出来,你会根深蒂固觉得是这样的。

    把纸折成这样,你要写一个字的时候,最开始可能这个方法会有点烦人,但是有效的。你把纸折成四个部分,在第一个里面,完全用你现在的这个水平写一个,在第二个里面你用双钩对临写,写完了以后,你可以用一个红笔改一改。比如我写一个“招”字在这里,我写完之后,觉得哪里写的不好不像,找到,哪写的不好改一改。第二个是“双钩对临”,这样写完了以后再倒着写一个,“双钩对临”“倒着写”这两个工作做完了以后,然后把最后一个字写在这,这是你进步了以后的水平。这种非常适合那些已经写得还可以,但是进步得平静了的,怎么都觉得再怎么努力都跟帖有距离,这是最好的方法。

    方法会帮你缩短距离,会帮你省掉那些做无用功的时间。因为有的时候。我认识很多非常勤奋的练书法的好同志,他们每天写很长的时间,每天那个桌子下面就像小山一样一堆一堆叠起来,但是他(她)的进步可能非常的小,他一直在重复他自己的水平。

    我觉得要做,因为现在大家的时间都非常少,虽然我们说写字是一个慢生活的一部分嘛。但是我还是觉得要追求有效性,就是要给自己鼓励,你须要成就感嘛。你要是老是不进步,写来写去还是那个样子。我觉得这事再风雅,再美,我觉得很难坚持。

    你要对实际情况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你才知道从哪里改善起啊。就如果一个人他觉得我已经写得太好了,那这事就没得聊了。

   “已经写差了,你是坚持把这字写完呢,还是放在那里?”

    我觉得你问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这是我一直都要说的,就是无论这篇字写成什么样,一定要写完,你明白吗?就说觉得好和坏,只是你当时的一个自我判断,不见得是真的好和坏。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你的判断可能完全与现在不一样。好坏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认识。现在你认为坏的,可能以后会觉得很好。

    好坏只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要看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四十岁开始写,你可能一辈子都不太可能成为书法家。写字这件事情给你带来体验,你要的是这个体验,而不是那个结果。你借到这个写得不好还能继续往下写,证明你做了一个非常迅速的心理调整,一脚摔在地下还能站起来从容的往下走,这是一个多么高的人生修行啊。

    人生就是这样,你能完整的把一件事情做完,不带太多情绪和判断的把一件事情做完,往往就是成功的80%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