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入境 无语——浅谈黄曙光写意牡丹

 雪鸿堂墨迹 2012-09-14
   入境 无语
                                             ——浅谈黄曙光写意牡丹
    画如其人。这种说法早已是中国画坛的老生常谈,如唐代的张彦远在品评杨公南时就说:“余观杨公山水图,想见其为人魁岸洒落。”由画观人品如是,而由人品观画亦如是。
    由此断想,我与画家黄曙光先生神交数年,却难得一见,此亦合古人之道,君子之交清如水,睹画便如见人。时读黄先生新寄作品集《水墨春秋?黄曙光卷》,写景状物,潇洒浑厚,顿悟其画,则又如见其人矣。可见画家为画,实是以情寄物,物象亦传其心,令人读之会心而忘怀。但话又说回来,但凡精品者,无需多赏亦觉其味了。我想,黄曙光的写意牡丹画,当属那种“久品但无需多品的佳品”罢。
    事实上,我见到的黄曙光牡丹题材作品不很多,且这些为数不多的画大都是小品画,比如《花王》、《王者》、《花问事事》、《蝶恋花》等等,都是四尺开三或是更小的扇面作品。我倒以为,这种尺幅乾坤的小画一方面不仅能够更充分地体现一个画家的构成水平;另一方面也更能反映出画家对中国绘画艺术探索所倾注的心力。
    在黄曙光的作品中,画家所创造的艺术意境清新宁静,这似与他的精神气质一脉相承。花鸟画自古就有文人怡情感怀的自然流露,花鸟简约的造型充满象征与隐喻之意味,讲究格调,写花又不是写花,而是写境。黄曙光显然是一个造境高手。无论是水墨,或是重彩,其写意牡丹,都进入了一种天地俱静、心物合一的诗意氛围。而他在笔墨勾勒晕染的过程中,又为传统的笔墨线条带来了鲜活的生命。正因为如此,他的牡丹画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和喜爱。
    黄曙光又是一位颇具大才情的画家,其旁涉诗文、书法等艺术门类,又兼研山水,用功尤勤,与写意花鸟画艺术相得益彰。“诗画本一律,天工出清新”,苏东坡把诗画相提并论。中国绘画追求“画中有诗”的内蕴,而“以书入画”进一步加强了绘画用笔用线的表现力,正所谓笔精墨妙之极。读他笔下的牡丹,既有用笔放纵的大笔皴擦,又有精微的巧妙刻画,其艺术表现都不是简单化的描摹或重复,而融汇了画家的情感,亦在统一中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