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21万吨!6977元!“八连增”、“八连快”,“三农”十年,写下了太多的辉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 10年间,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据,一张张挂着汗水的笑脸,传递出同样的信息,“三农”发展已经步入新的春天。 10年间,连续9个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重中之重”成为“三农”工作的崭新定位。 10年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年年增加,“三农”事业进步巨大——广袤田野生机勃勃,亿万农民喜笑颜开,幸福乡村更添和谐。 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生产补贴、“三农”投入逐年加大、主要粮食品种实行最低价收购……一项项强农政策密集出台,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升。 “两免一补”管上学、新农合管看病、新农保管养老、农民工进城务工权益保障逐渐完善……一项项惠农措施来到农家,农民生活保障网越织越密。 建设农村公路,解决安全饮水,改造农村危房,村容更加整洁、管理更加民主……一项项富农之举送入乡村,新农村建设前进步伐更加稳健。 我们的笔在记录着这个变化的时代,同时通过镜头,展示“三农”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绚丽灿烂的瞬间。这些变化被定格,这些瞬间成为永恒,并深深地镌刻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当代的“问农劝桑”脱胎于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但已经被时代赋予了新意。 统筹城乡,奔向小康。绿水映着青山,沃野映着笑脸,“三农”春景如画。如画美景中,我们期待未来“三农”发展更好、更快。 (本报记者 朱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