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差别来源于学习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来源于学习,经常抽出时间用来阅读、学习、思考,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发生改变,成功会向你招手。 收视爆红,选手红遍网络的《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的离奇人生经历可谓精彩纷呈,试举几例让我们一窥学习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 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不干活时,孟非就抓紧时间学习。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于是孟非选择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感到无比的亲切。工作强度越大,求学的欲望就越强烈。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他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边打工边读书仅仅两个月,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 1994年7月,孟非通过两年的函授班学习,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文凭。此时他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为什么只能打杂?我也要做一名记者!有了目标,孟非的生活里仿佛洒满了阳光,他每天早早来到台里,利用帮记者们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如果一些老记者出去采访时需要带一个扛摄像机的,孟非总是争先恐后地去干——为这个,他多次被别的临时工骂成“傻冒”!但是只要一出去,他都多少有些收获,或者学会些采访技巧,或者熟悉摄像机的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孟非的日记里多了些内容:记载自己每天学到的东西。 1998年春节过后,由于长期劳累,孟非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有时候拔一下,就可以掉下一小撮。当年夏天,孟非索性剃成了光头。还别说,这光头配着他的笑脸,显得既聪明又精神。从此这光头一直陪着他到现在。 孟非一直都是个倔强的人,每走一条路,他都不轻言放弃。要么走到无路可走,要么就走到最好。从1998年开始,他先后换了不少岗位,还做过一档不成熟的谈话节目的编导……这些,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也许,在有些人眼中孟非现象只是个传奇。但古今中外,我们见过或听过太多如此的传奇了。不言而喻,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谁都希望自己能做重要的事情,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做些跑龙套的事情。在跑龙套的时候,我们同样要不断地学习和充电,因为只有学习和充电才能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好学生,让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光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潜心钻研教学,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学习中需要吸取外界的养分,就像小树生长需要养分一样。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 作为一名老师: 1.一定要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发展,多方面提高自身修养。 我们做老师不要局限在光是看班级,看学校,看家里头,要开阔视野。我们这个社会呀,确实纷纭复杂,变化很快。但是,整个社会在前进,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在前进的速度很快,当我们关注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时候,我们的心胸就不一样了,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让自己的水平提高。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广度和深度。 2.要多做有效阅读,广泛而有目的地积累有价值的信息。 老师要不断地学习,而不能抱着“学业有成,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学习”的心理,无论是仍在学校读书还是已经进入社会参加了工作,学习都是必要的。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们要不断学习,成为长流水。高尔基曾说:“人的知识越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教师必须知识广博,人格尽可能完善。为此,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该学习、学习、再学习。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我们可以利用非常丰富的网络资源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如果再有选择的阅读很多有价值的书,包括教育类的,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还有一些报刊杂志的重要文章,获取有用的信息,对提高自身学识、修养都是大有助益的。 3.要经常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有人说,教育经验加反思等于成功教师。认真要做教师的,要想提高自己修养的,就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经常地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评价自己,到底做得如何,有什么差距。建议大家最好多写写教育札记。 总之,人是要不断向前行的。当你处在最失落的时候不要失望,只要你不断学习,终有一天会找回自己的梦想,找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千万不能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一生当中还有很多事情是要我们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的。我们不能止步不前,必须好好学习,用心创造,美好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