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市水深 大渝帮你看清“潜规则”

 好书风 2012-09-15
潜规则一:买到问题新车,想退车?难!
新车方向盘发抖 只修不退?

圣达菲2.0新车“盘抖抖” 故障原因厂商无解释

头一天刚买的圣达菲2.0手动版新车,第二天上高速时就发现方向盘抖得厉害,甚至出现偏向,存在较大的驾驶安全隐患。尽管车主多次向厂商、4S店投诉,但均未获结果。

通过百度搜索发现,网络上反映类似故障的车主,还真不在少数。是技术缺陷或仅仅是个案?厂商华泰汽车却和媒体、车主捉起迷藏,始终无人出面回应。[详情]

结果:

本期刊介入关注、车主坚持不懈的维权,几经周折,最终车商同意退车。

案例分析:

车辆在行驶数万公里后,发生类似问题并不少见,但一辆新车出现此类故障,值得警惕。是设计缺陷还是质量问题,抑或只是消费者的“错觉”?我们不得而知。但针对车主和媒体提出的疑问,厂家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支招:

方向盘抖动怎么办?我们分析了几种致使方向盘抖动的常见案例并提供了处理办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详细]

潜规则二:PDI检测陷阱 新手车主你留意了吗?
PDI检测,你有留意么?

"索纳塔事故车"疑云 牵出购车流程"潜规则"

网友在大渝网报料台发帖称,去年底在北京现代重庆互邦4S店购买的索纳塔八代新车,今年7月发现车辆存在“切割、焊接、重新做漆”现象,怀疑是车商将事故车改装后,乔装新车出售。

然而,店方只承诺为其重新修复问题点,拒不承认是事故车改装。[详情]

结果:

北京现代重庆互邦4S店被消费者质疑“涉嫌销售改装事故车”一事,我们陆续与厂商、4S店取得联系,但二者并未正面回应消费者提出的质疑,4S店相关负责人更是表示“拒绝任何采访”。

案例分析:

4S店的“拒绝采访”,尽管让“索纳塔改装事故车”疑云密布、无法辨别,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案例也暴露出商品汽车交易中又一“潜规则”,也是一个被绝大多数消费者忽略的环节——PDI检测。大渝网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车主都PDI检测知之甚少、或者毫不知情。

支招:

提车注意事项:车身平整度:检查车身钢板、保险杠的平整度,不应该出现不正常的凹陷、凸起。车体防擦条及装饰线应平直,过渡圆滑,接口处缝隙一致……[详细]

潜规则三:库存旧车冒充新车售出?当心!
库存旧车冒充新车卖 你遭了么?

4S店"指鹿为马"玩黑幕 海马在搞"神马"?

赵先生于2011年12月购买的普力马1.6L手动创想版,付款并领取购置税证明及购车发票之后高高兴兴开着新车回了家。没想到在开回家后赵先生发现自己的新车在一些部位有被使用过的痕迹。

鉴于看到网上很多网友遭遇买新车提旧车的不幸经历,谨慎的赵先生立刻找到一家修理厂请人帮忙查看,质疑自己提回的或许是一辆存放不当的库存旧车,甚至还有不少锈蚀的痕迹。[详细]

结果:

4S店承认赵先生的1.6手动创想版普力马有质量问题,并同意为其更换一辆1.8手动创想版,但是需要赵先生补交1500元的差价。

案例分析:

赵先生的遭遇应该算是个案,很多消费者一旦碰到或许都会有被坑的感觉,这也再次提醒我们,购车前务必要对车身做一次全面而详细的检测。

支招:

保留购车合同、车辆发票,对车辆故障部位拍照取证,并留存照片和维修单据,对各方通过进行公开录音……[详细]

潜规则四:4S店员工私自挪用客户保养车?
4S店挪用客户保养车

网友质疑陆虎售后"纸老虎" 4S店婉拒回应

有网友发帖自称,正在4S店做常规保养的爱车陆虎发现4,竟然被朋友发现飞奔在高速公路上,而司机是一个陌生人,事后经了解得知,“爱车竟遭4S店私自挪用、行驶20余公里”,而店方虽然承认此事属管理漏洞,却不愿承担相关责任。

事后他多次向4S店和厂商投诉如此“潜规则”,却杳无音信。[详情]

结果:

此事在大渝网上曝光后,车主与4S店已就此事达成一致:将由4S店为其爱车陆虎发现4提供四次免费保养。对此结果,田先生表示基本满意。

案例分析:

4S店私自挪用客户保养车辆,属极个别现象,并非每家4S店都如此,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又是一个真实存在的“潜规则”。

支招:

现在,拥有自己爱车的车主在重庆已越来越多,为了能够使广大车友在将爱车送往4S店维修或保养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爱车,小编搜罗整理一些“金点子”,防范在4S店中修车时掉进陷阱……[详细]

潜规则五:安全气囊不顶用?索赔更难!
安全气囊不顶用 索赔难

雷克萨斯维修出车祸 车主"踢馆"4S店要索赔

因在高速路上遇车祸,自己的爱车雷克萨斯ES240严重受损,车主本人也身受重伤。事后,一边将车送4S店维修,一边就车祸中安全气囊未能弹出向店方讨说法。

然而,就在事故车仍处于4S店维修期间,车主突然接到来自4S店电话称,车被4S店员工开出去后,又撞了![详情]

结果:

在大渝网等媒体报道此事后不久,车主获得了和凌4S店签署的一份“保密协议”,就赔偿问题达成了最终一致。双方协定,不得透露协议内容和赔偿细节。

案例分析:

其实,与夏先生一样在车祸中受伤,因安全气囊未弹出保护伤者而引发的维权纠纷,在国内并不少见。然而,面对惨剧的发生,汽车公司鲜有承认这属于质量问题。技术人员通常给出的结论是:安全气囊的弹出,需要合适的撞击角度和足够的力度,气囊未打开属正常,这并不意味着不符合厂家原定的安全系统设计标准。

支招:

遭遇纠纷,双方诚恳协商才是出路。如果双方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不妨借助第三方公开、公正平台,协助解决。

结语:态度决定生命力
车上态度决定品牌影响力

汽车,作为流水线工业产品,抛开技术设计缺陷不说,出现个别的质量瑕疵品是一个低概率事件,但也是一个必然事件。

我们始终认为,出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看厂商、4S店以何种态度去面对、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是搪塞和推诿?还是实事求是、积极处理?

在本期刊介入过的车商与车主的各类消费纠纷中,虽然大多数都得到了厂商、4S店的退车或其他补偿,但实际上,车主从发现问题到向车商提起投诉,再到双方协商无果愤而向媒体报料,其间耗费的精力、时间、财力,却找不到买单者。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为何在中国,消费者总是出于一种弱势地位?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发问,能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预案?针对车主的各种质疑,能否提供一套快捷有效的检测方法?还是说,非要等到双方都耗到心力憔悴,再来谈解决问题?

品牌的塑造,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寸之功”,更不是“一嘴之功”,对待消费者的种种质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勇敢面对方为上策,回避问题绝非明智选择!

而对于广大消费者,我们也始终呼吁,对于个别车商的各种不良行径,车主要敢于质疑、敢于揭露,坚决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维护自己的权益,也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有一说一,不能捏造是非,更不得过度维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