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门”一词始于何时?

 南烟舍 2012-09-15

  南宋吉水人罗大经所撰《鹤林玉露》,在甲编卷6中有“留后门”一条,其文曰:“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托?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取有据。”这里所说的“留后门”,是指办事“留退路”的意思。

  北宋时代,宋哲宗死后徽宗继位,任蔡京为相。蔡京排斥元佑(哲宗年号)旧吏,规定其子女不得出仕和入京,甚至连他们的诗文也不准流传,这引起民间强烈不满。当时有一些聪明的艺人,在朝廷宴会上演出了这样一幕戏:有个大官升堂断事,一个和尚请求离京出游,因持的是元佑年间的戒牒,结果被令还俗;一个道士遗失度牒请求补发,也因是元佑年间出家的,被复为百姓。这时,一个属官上前低声问:“现在国库发下的俸钱,也是元佑钱文,怎么办呢?”大官想了想,悄声说:“那就从后门搬进来吧!”“走后门”的说法就是从这幕戏中流传开来的。这个词也由此而来。

  “开后门”一词,则首见于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开方便之门”,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以方便人的出入。这就是“开后门”、“走后门”的初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