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1)

 天上星星期二 2012-09-15

                                          未完待续

[转载]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1)

 

 

                                                001. 彩陶双联壶

规格: 口径6.5厘米、高20厘米
功能:酒具
年代: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收藏地: 郑州市博物馆

原始社会的彩绘“合卺杯”

此壶1972年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大河村遗址,泥质红陶,整器为双壶并列,两腹之间有椭圆形口相连,侈口,矮颈,鼓腹,平底,两壶外侧各有一竖耳。器身施红陶衣,再绘黑彩,腹部满饰平行线条,平行线条间,一壶绘三条斜行短线,另一壶绘三条竖行短线。

中国人喝“交杯酒”的悠久习俗。早在战国时期,人们结婚时就已经有喝交杯酒的习俗,如战国楚墓中曾出土的彩绘联体杯,即为结婚时喝交杯酒使用的“合卺杯”。大河村出土的这件彩陶双联壶亦是双腹相联,成双成对,是否也有新人喝交杯酒之意呢?此件器物造型新颖,色彩鲜艳,是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彩陶中唯一的一件联腹壶,堪称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艺术精品。

             [转载]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1)

 

 

                                                               002. 青铜方尊

规格: 通高44厘米 Total Height 44cm
年代: 商代晚期

质地类型: 铜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青铜方尊1990年出土于安阳殷墟郭家庄第一六○号商墓中。方口外侈,束颈,斜肩,平底,高圈足外撇。器体共有八组扉棱,口沿处扉棱伸出口沿外近3厘米,气势颇为壮观。口下饰一对倒夔蕉叶纹。腹及圈足四面为分解式的大饕餮纹。肩部及腹部、圈足的饕餮纹之上有一夔纹带。方尊肩部四角及四边中部,各有四个圆钉头,其上分别套有象头和兽头形饰件。这八个兽头皆为单独铸造出来,被安放在钉头上,兽头是活动的,可以随时取下,这种铸造方法在商代铜器中极为罕见。内底中部铸有“亚址”二字。

具有东夷特色的青铜方尊这件方尊,与传世的“亚醜”方尊和“亚醜者〓”方尊的形制、纹饰和大小基本相同,特别是与后者,连重量都完全相同。成组的“亚醜”器多出土在山东益都苏埠屯大型商墓中,可见殷墟第一六○号商墓的墓主与当时的东夷人之间存有某种特殊关系。

 

                          [转载]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1)

 

 

                                                          003. 云纹高足玉杯

规格: 14.5厘米
年代: 秦代

质地类型: 玉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收藏地: 西安市文管会

云纹高足玉杯1976年出土于陕西西安车张村阿房宫遗址,青色玉,杯身呈直口筒状,近底部急收,小平底。杯身纹饰分三层,上层饰有柿蒂、流云纹,中层勾连卷云纹,下层饰流云、如意纹。足上刻有丝束样花纹。秦王朝是个了不起的帝国,却又是个短命的王朝,所以传世的和新出土的秦朝玉器并不多见,确定无疑是秦朝玉酒器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件云纹高足玉杯虽无复杂奇特之处,但它出土于秦始皇藏宝储珍规模庞大的宫殿--阿房宫遗址中,是秦始皇或其嫔妃们用过的酒杯,其价值就非同一般。
两汉玉高足酒杯的先祖.此类高足玉杯,普遍流行于两汉时期,如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承盘高足玉杯,和洛阳出土的三国时期魏国的白玉酒杯,在形制上与这件高足玉杯极为相似。这件秦代的云纹高足玉杯就是它们的鼻祖。
世界第七大奇迹秦王朝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但在这短短的十九年里,为世界人类创造了许多的奇迹,让世人叹为观止。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就是令人最为惊叹之处。

 

              [转载]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1)

 

                          004. 鸟篆纹铜壶

规格40厘米    
年代西汉
质地类型铜器  
功用类型酒具    
收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鸟篆纹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造型极为平常,为侈口,束颈,鼓腹,矮圈足,与同时期的青铜酒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原来,壶体上那些用金银丝嵌出的勾回流畅、纤巧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  
铜壶上的鸟篆纹,既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它一反古代诗人吟酒时着重于饮酒的美妙意境的作法,而是一语道明饮酒有“充润肌肤,延年祛病"之好处,是我国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鸟篆文的发现,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系上海博物馆珍藏的一件精美的青铜酒器。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两侧置铺首衔环。口部边沿、肩部、腹中部及圈足各饰一周错金银几何纹、云纹以及龙、虎等动物纹。颈、腹上下各有一周错金银鸟篆文,共二十九字,内容为祈求生活美好、延年益寿的吉祥语。其形制、纹饰、铭文及制作工艺,均与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银铭文铜壶相似,制作亦极为精美

 

                [转载]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1)

 

                             005. 漆画枋

规格51.5厘米 
年代西汉 
质地类型漆器 
功用类型酒具 
收藏地湖南省博物馆

漆画枋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木胎斫制,方口,体有方棱,方圈足。器表绘朱红或灰绿花纹。盖上四钮为橙黄色,盖顶朱漆绘云纹组成的米字形图案。口沿上绘朱红色鸟头纹,颈绘朱红色宽带纹和勾云纹,上腹部为朱红、灰绿相结合的云气纹,下腹饰红勾云纹,圈足上饰一道宽带纹和一周鸟头纹。器底朱书“四斗”二字。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许多遣策,其中一七二号竹简记载“〓画枋二,有盖,盛白酒”,一七三号竹简写有“〓画枋一,有盖,盛米酒”,一七四号竹简说“〓画枋一,有盖,盛米酒”。经查验出土文物,漆画枋内确还留有酒滓。这说明,“〓画枋”确为酒器,原器内盛有白酒和米酒
枋与钫,为一种器类,仅质料不同而已。河北省满城汉墓中就出土有铜钫,形制和容量皆与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漆画枋相同。枋(钫)大致是战国中晚期开始流行,在西汉早期较常见,但到西汉中期以后,在中原地区就很少见到了。 
中国古代的白酒和米酒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遣策记述,墓中的四件漆画枋分别盛有白酒和米酒。所谓白酒,有人说是久储澄清的陈酒,《周礼·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郑玄注:“昔酒,今之酋久白酒,所谓旧〓者也。”另有人说应是指反复重酿之酒,《一切经音义》引《通俗文》说“白酒曰醝”,晋人张华《轻薄篇》有“苍梧竹叶青,宜城九酝醝”之句,九酝醝很清淡,像白水,故称白酒。张衡《南都赋》说“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曹操献“九酝春酒法”时也说“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至于米酒,据认为可能即是醴酒。《北堂书钞·酒食部》引《韩诗》、《汉书·楚元王传》颜师古注,皆说醴为甜酒,少曲多米,即今之醪糟,故称米酒、米酿。

 

          [转载]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1)

 

                         006. 温酒炉杯

规格杯长18厘米
年代西汉
功用类型酒具 
收藏地河南省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1988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由耳杯、四足温炉和长方形托盘三部分组成。耳杯口作椭圆形,曲腹,小平底,口沿上有双耳,整体形状与西汉时期的漆耳杯完全相同。耳杯下是温炉,椭圆形勾云支架,在支架长径一边有对称的两个缺口,可向炉中投炭,与支架相连的是方形炉体,炉体上有十四道镂孔,长边四道,短边三道,炉体下装四个兽蹄足,炉底有镂空的透气孔,可向下出炭灰。最下面是方形托盘,四边有宽沿,中间呈池状可盛炭灰。整个温酒炉设计合理,小巧玲珑。炉上耳杯放下可温酒,拿起可饮食,炉体进炭出灰,无不穷思构架,匠心独运,甚是科学。 
古人历来喜饮温酒,考古发现中有许多此类文物,不但有温酒炉出土,而且还有铜温酒樽现世,由此可见,两汉魏晋时期饮用温酒成为时尚。晋左思《魏都赋》:“冻醴流澌,温酎跃波。”温酎,温热的酒。三国时还有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看着这件温酒杯,仿佛就能看到关公当年的武勇形象。

                  [转载]中国古代酒器具鉴赏(1)

 

                           007. 青铜合卺杯

规格通高11.2厘米
年代西汉
质地类型铜器 
功用类型酒具 
收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刘胜与窦绾的结婚纪念物 
青铜合卺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此杯是两个高足铜杯的联合体。杯为圆形,浅腹,高足上部呈竹节状,下部为喇叭口形。在二杯之间,有鸟兽各一。鸟在上,长颈,口衔玉环,双翅伸展,腹与二杯联接。鸟足立于兽背上。 
西汉人也重视喝交杯酒 
窦绾合卺铜杯,以错金、嵌绿松石为主要装饰方式。每件杯腹外壁及高足上镶嵌大小圆形和心形绿松石十三颗,鸟身上也嵌两颗绿松石。这件特殊的青铜酒器造型生动活泼,结构对称平衡,装饰华美瑰丽,体现了西汉初年人们重视喝交杯酒的思想观念,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靖王陵中亦是灯火辉煌 
满城汉墓是解放后发掘的保存较好且随葬品极其丰富的为数不多的西汉初年诸侯陵墓之一,除出土了大量精美酒器外,还有许多造型优美,装饰华丽,设计灵巧,铸工精练的汉代艺术珍品。如窦绾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以及两墓中均有出土的金缕玉衣等,皆是不可多得的汉代艺术品的杰出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