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山穴位图(图片)承山穴的位置
按照 经络分类法 此穴位属于 足太阳膀胱经 按照 部位分类法 此穴位属于 下肢外侧穴位 按照 功效分类法 此穴位属于 舒筋活络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取穴】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着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为腿部转筋,肛门疾患的常用效穴。在临床中应用承山穴治疗过落枕、急性腰扭伤、痔疮、痛经、肩周炎和腓肠肌劳损取得较好效果。 名解 (2)鱼腹。此是从类象的角度来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在穴内为堆积之状,如同鱼之腹部丰满的肌肉,故名鱼腹。鱼腹山、鱼肠、鱼腰穴名意与鱼腹近同。 (3)肉柱。肉,脾主之土也。柱,支柱也。肉柱名意指膀胱经气血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堆积。本穴物质为随膀胱经经水冲涮下行的脾土微粒,性干燥,在穴内为堆积之状,有较大的承重能力,故名肉柱。玉柱名意与肉柱同。
(4)伤山。伤,伤害也。山,土石之大堆也。伤山名意指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对穴内固化的脾土微粒有较大的伤害。本穴物质为干燥的脾土微粒,而膀胱经上行的阳热风气又从本穴经过,脾土微粒中水湿不足则将被上行的风气吹散伤害,故名伤山。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胫骨后肌。皮肤由腓肠神经和股后皮神经重迭分布。前神经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走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沟内,约在小腿中部穿出深筋膜,接受来自腓总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组成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伴随小隐静脉,经外踝与跟骨之间,行于足背外侧缘。腓肠肌的内、外侧头汇合,向下形成腱膜。腱膜处皮肤表面形成一凹陷,作为取穴的体表标志。 功效主治 【功用】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 【主治病症】 1. 运动系统疾病:腰腿拘急、疼痛,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 2. 肛肠科疾病:痔疾,便秘,痔疮,脱肛;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4. 其它:痛经。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7~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足底放散;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治疗腿肚抽筋 小腿肌肉痉挛(俗称抽筋),一般是由于肌肉疲劳或寒冷使自主神经高度紧张造成缺血状态使小腿后部肌肉痉挛和疼痛。造成小腿肌肉痉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受凉寒冷,而使肌肉强力收缩痉挛。其次是身体电解质紊乱或过度运动造成小腿肌肉乳酸堆积也可引起肌肉痉挛等。当小腿肌肉痉挛时可按摩、拉伸痉挛部位的肌肉来促进血液循环,点按有效穴位委中穴、承山穴和漏谷穴。委中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来治疗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该穴位于膝关节后面的凹陷中,腘横纹的中央。按压穴位时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穴位,从外侧按压约2分钟。 承山穴也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一般用来治疗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该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按压该穴时用拇指,使指关节呈直角效果最好,按压时间2分钟即可。漏谷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6寸,(八横指,小指到食指的距离量两次),胫骨内侧缘后方。按压该穴时用拇指指腹大面积接触穴位,作大范围的环形按揉2分钟。 1.承山穴在小腿背侧正中线上,伸小腿或上提足跟时,可以看到在小腿背侧中间肌肉(腓肠肌)收缩时会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分叉,承山穴就在这个人字形沟的顶点处。
2.施治者拇指翘立,用力点按承山穴,尽量用力,并坚持点住不要放松,直至肌肉痉挛缓解为止。 承山穴是临床常用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别名鱼腹、肉柱。在临床中应用承山穴治疗过落枕、急性腰扭伤、痔疮、痛经、肩周炎和腓肠肌劳损取得较好效果。1落枕、急性腰扭伤张某,男,27岁。2006年8月1日就诊。主诉:左侧颈部活动受限1天。1天前早晨起来发现左侧颈项部拘急疼痛,向左侧转头时受限。查:斜方肌中段压痛明显。诊断:落枕。证属:膀胱经气不利。取穴:承山(左)。嘱患者俯卧在床上,用拇指尖用力按压承山穴,并嘱患者同时活动颈部。15min后颈部活动自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