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涉世家 复习资料

 昵称9058713 2012-09-16

写作特点

 

资料一 本文采用顺叙的写法。

 

文章按时间先后和人物活动的先后顺序来写。先交代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接着写青年时代陈胜的抱负,在此基础上进而叙述大泽乡起义的原因、准备、经过和胜利,把复杂的农民起义写得层次分明、井井有条、步步深入。

 

 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繁简得当,前后照应。

 

文章题目是“陈涉世家”,重点为陈涉立传,因此课文用了较多的笔墨叙述陈涉的事迹,只在课文第3段,对吴广作了必要的交代。为了突出陈涉的形象,文章对陈涉的素怀大志,策划、组织和领导起义都作了较细的叙述,而对起义军攻城陷阵的过程叙述得十分简要。在当初谋划起义的时候,就决定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组织起义时,果然这样办,并且“称大楚”,最后定国号为“张楚”。叙述上前后一贯。

 

 语言简练,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本文在叙事中注意写人,写人的内心活动;也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描写来叙述历史事件,在叙述过程中,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陈胜的少怀大志,吴广的当机立断,以及他们的有勇有谋和组织才能,读文章以后,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关于作者和《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从20岁起游历全国各地,考查史迹,采集史料,搜集历史传闻逸事,为后来编写《史记》做了重要的准备工作。公元前108年他继任父亲太史令的官职。3年后(24岁)开始编写《史记》。公元前99年因上书替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阉割)。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约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 

《史记》共130篇,叙述了从黄帝开始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6500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著作。不但文字缜密,记事详细,而且语言形象、生动,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曾将它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传记。司马迁把陈涉列入“世家”,说明他对陈涉的肯定态度。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9、“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10、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1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找出课文中有关句子。

 

提示: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劳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闾左適戍渔阳900人”,一次征发就达900人,可见当时徭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12陈胜、吴广是怎样谋划起义的?怎样看待他们所采用的迷信方式?

 

提示:首先,陈胜、吴广正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百姓的怨恨之情;同时,陈胜还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提出借扶苏、项燕之名“为天下唱”的主张;最后,他们为起义制造舆论。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方式,这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采取的斗争策略,说明陈胜、吴广的足智多谋。

 

13本段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讨论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A 并杀两尉;B 为坛而盟;C 胜利进军。总之,写了起义的经过和胜利情况。

 

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提示: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作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15本段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胜利进军的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活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深入探求:

1、陈涉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作者司马迁对这一历史人物持什么态度?试说明理由。

作者司马迁对陈涉是肯定和赞扬的。“世家”是《史记》中为那些对全国政局有影响的王侯将相所作的传记,司马迁将陈涉与一般的王侯齐观,可见对他首先发难的功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句话表达了陈涉等人敢做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3、文章第2段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目的?

以记叙人物的对话(语言)为主,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陈涉、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能。 

 

积累:

1、通假字

发闾左適戍渔阳   “適”通“谪”,因获罪被发配到很远的地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被坚执锐 “被”通“披”。 

2、词类活用

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苦”,即“认为……苦”的意思。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是“使眼色”的意思。

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使……忿恚”的意思。 

3、古今不同用法

今亡亦死 亡,古义:逃亡。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间,古义:暗地。今义:中间。

卒中往往语。 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选读课文中有关陈胜参与对话的内容,找出最能表现他性格的语言,并加以适当的评论。最能表现陈胜性格的语言有 

 

1)苟富贵,无相忘”。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④“壮志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①句表达了陈胜极想摆脱贫困,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反映了陈胜具有“有相同车,有难同当”的朴素阶级感情,说明陈胜虽然出身低贱,但胸怀大志,不寻常人。②句以“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以“鸿鹄”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通过比喻,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反映了他对同伴目光短浅的惋惜名句说明了陈胜面对秦王朝的暴政,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决心不受命运的摆布,为建立自己理想中的国家而举行起义,表现了他勇于反抗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也是他“鸿鹄之志”的具体表现。④句彻底否定了封建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等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谎言,砸碎了长期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是鼓舞人心的战斗口号,表现了陈胜敢于解放思想,敢于推翻封建统治的斗争精神。由此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对封建统治强烈不满,敢于反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有志气,有抱负的农民起义的领袖。 

 

4.文言文在表达上常出现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有些句子还形成了特有的固定形式。讨论下边句中加点词的 

 

词义和用法: 

 

①项燕为楚将( 【大将,名词〕上使外将( )兵【率领,动词」公将( )鼓之【将要,副词】 

 

③以数谏故[ 因为,连词」杀之以应陈涉【虚词“来”,连词」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把,介词」祭以尉首〔用,拿,介词〕 

 

以上两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词性也不相同,有的读音也不同,应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确定们不同的意义。再讨论下边句中成分省略情况:①衣食所安,(吾)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主语 介宾短语中的宾语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土气)衰,三(鼓)而(士气)竭。谓语 主语 谓语 主语 

 

 

 

③扶苏以数谏(上)故,上使(之)外将兵。宾语宾语 

 

④独守丞与(之)战(于)谯门中。宾语 介词 由以上4个例句可以看出,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句子是常见的,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为最多。理解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思补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