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马路虞洽卿路附近小饭店的堂倌正在忙着他的生意,今天也不知道为什么,四马路上人山人海,所以生意特别好,他怨声连天——苦煞哉!饭店的王老板却在一边咪咪笑。
这是1911年5月6日,小堂倌在想;大概是春暖花开的好天气,大家都出来白相了。下午五点多,突然天上传来了轰鸣声,而且是越来越响,不像是打雷,好奇的人们涌向街头,霎时间店堂里只剩下王老板一个人,因为小堂倌也跟着去看闹猛了!
王老板的气不打一处来,吃客跑了,饭钱找谁去要,怒气冲冲的去揪小堂倌。一出店门,四马路上的人都抬头在看天,只见天上有一个长着二层翅膀的机器,在人们的头上飞,轰隆隆的直叫,机器上还坐着一个人。王老板大呼奇怪;因为那时的天——只是鸟的天下,从来也没有看到过人在天上,在人们的记忆中除了神仙才能上天,但是谁也没有看到过,今天真的看到了人在天上,哪能不奇怪?
隔壁的周老板刚从证券交易所回来,王老板一把拉住周老板就问:这是什么东西?
周老板读过几年书,识一点字,看不起王老板,一本正经地教训起王老板;你识不识字?《申报》里登了,今天有飞机表演!
什么是飞机,王老板不懂,不就是“会飞的机器”吗!
突然“会飞的机器”声音嘎嘎直响,像一只无头苍蝇在人们头上乱窜,看看就要掉下来了,人们吓得都往商店里逃,就怕砸在自己头上。王老板一看苗头不对,急忙叫小堂倌上牌门板。说时迟,那时快,“会飞的机器”一头栽进了跑马厅,一股浓烟腾空而起,接着大火熊熊,“会飞的机器”上的人性命怎么啦?牵动了人们的心,这件事轰动了整个上海。

跑马厅正在赛马
你要说我在编故事,我说这是真的,这就是今天的主题。

申报报道(5月7日)
《申报》5月7日就有报道,出事时间在傍晚时分,开始时飞机飞得很高,后来越来越低,机声嘎嘎直响,冲向跑马厅,盘旋了一下倾斜而下,“其势极猛”,右机翼先着地,开飞机的已经弹离座位,脚却勾在飞机上,着地后其头部压在轮下,当时就“气息全无”。
飞机上的是法国人,名叫环龙(环落),这天应邀来上海做商业性飞行表演。这架双机翼飞机从江湾跑马场起飞,途经上海半个城区后,抵达市中心跑马厅时,在空中盘旋的飞机突然发动机故障。按规定环龙可以跳伞,以弃机自救,但是他往下一看,不得了!这天可是万人空巷,马路上密密麻麻都是人,一旦跳伞,飞机窜下去,起码要死上数百人,这不行!

申报报道(5月8日)
他勉强控制飞机,直奔跑马厅。当时跑马厅正在进行赛马,他选了中间位置没人,迫降不成,命丧黄泉,却救了无数百姓。

申报报道(5月9日)
5月9日的报道更为详细,分析了坠机的原因,众说纷纭,可见人们对此的关心,法租界还降半旗以示哀悼。
环龙是一位飞行热衷者,倾其所有的家产,用在飞行器上,在欧洲多次飞升成功,是瑞士飞空第一人,也是上海飞空第一人。这样一来,他那位一起来上海的夫人,除了悲痛欲绝,还一无所有,上海各界纷纷捐款相助,场面很是感动。

申报报道(5月10日)
尤其是5月10日的报道更为珍贵,一位记者拍下了当时坠机的瞬间,飞机机翼完好,只是俯冲角度极大。飞机着地后这位记者不忍去看悲惨的场面,他用这张照片“为殉身于飞行术者留一纪念”,可见人们对此的怀念和敬重。
关于飞机出事的原因,众说纷纭。
有飞机运来中国时,海上风浪太大,飞机受损说。
也有机翼牵拉的钢丝绳坏了,换了中国货而造成事故之说,
到是后来档案资料比较可靠——发动机故障。《申报》当时报道,机器已经嘎嘎直响。再说飞机在江湾起飞,也应该在江湾降落。有记载当时跑马厅正在举行赛马,事后赛马继续进行,《申报》特地报道各界严厉批评这种无动于衷的做法,这就说明迫降跑马厅出于无奈,不是降落表演失败。
初时环龙夫人意欲将环龙遗体运回法国,后又报道环龙夫人伤心欲绝,已无力应付后事,均有朋友主持。
因为环龙是法国人,追悼会上法国领事也出席了,有说最后环龙就葬在上海,那里?我说大多数上海人都去过那里,而且玩得很开心。
你会说“爱爱”在吓唬人!那么来看下一张老照片。

1914年环龙墓
这是什么地方,好像很熟,再看这二天我拍的照片。

大花坛
看出来了吧!这是复兴公园——原来的法国公园,这个大花坛就是原来的环龙墓。
法租界公董局将环龙视为法国英雄,因为他是法国人,他的墓当然在法租界里,花坛正中有一块纪念碑,正面篆刻一首法文诗(就是上一张照片红圈的位置),原文如下:
有了死亡,才有产生;有了跌,才有飞;法国是身受了这种痛苦,使得它认得命运是在哪儿。
光辉呵!跌烂在平地的人!或没入怒涛的人!光辉呵!火蛾似的烧死的人!光辉呵!一切逝去了的人!
时间的变迁墓没了,成了喷水池。
喷水池
纪念碑也没了,成了喷水座。

喷水座
这个大花坛原先不是为环龙建的,这里早年是顾宅村的顾家私人花园和农田,租界当局买下后做法军兵营,法军撤走,留下一片荒地。1904年公董局出资,在龙华路(雁荡路)、环龙路(南昌路)处建造了具有法国乡村别墅风格的法国球场总会,供法国侨民健身。4年后开始筹建公园,人称法国公园。这个大花坛按照法国里昂市金头公园图样而建,它的特点是由几个大的几何图形组成,你发现了没?很有气派。

花坛由几何图形组成
公园1909年6月29日竣工,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匆匆开放,此时环龙还未出事,所以说这个大花坛不是为环龙建的。
这样就引出了一个新问题,这个中心位置是不是环龙墓,还只是一个环龙纪念碑,这是二种说法。前一种基于有碑下面就应该有墓;后一种比较理性,认为这个花坛原来就有,而且是法国公园的主要景点,重新作为墓地不大现实,立一个纪念碑很切实际,再说《申报》的四篇报道中二篇提到他的夫人计划将遗体运回,同时将带来的几架备用飞机也带回,备用机也带回了,遗体哪能还留在上海,那天查到了立碑的记载,真相就大白了。

法国公园雁荡路门
在我们的印象中,复兴公园有二个主要的大门——雁荡路门和复兴路门,其实法国公园开初时西南面还未开发,一片荒地,复兴路门尽管很气派,但不是最早的门,1917年才有,而雁荡路的门在公园初建时就是主要出入口。

1920年法国公园
法国公园给人抹不掉的印记就是法国梧桐,其实梧桐出产于中国云南,怎么成了法国在上海人心里的代名字,这是法租界里实在种得太多了,到形成了一种林荫大道的风格,借此机会我们去领略一下。

林荫大道
尤其是这几天秋风飒飒,树叶开始泛黄,将落未落,挂在树枝上,煞是好看。地上的树影像在描绘它过去年代的点点滴滴,诗意盎然,太美了!

秋日的梧桐
这个公园是上了年纪的老朋友常光顾的地方,有不少不可磨灭的印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这条小河里,我因为试航自己做的小船而掉下去过,永世难忘。
音乐亭
音乐亭依旧在,但是显得那么安静。

1920年法国公园
老梧桐保养得很好,光滑的树皮一点虫瘢也没有,越长越高,成了参天大树,法国公园的一景很好的保留下来了。还有一株120年树龄的老树,堪称梧桐王,立在复兴路大门处。

老梧桐
人们在这里休息,我拍到一张很深奥又很感动人的照片——“父女情深”。

父女情深
从脸型来看,他们似乎是父女,这就对了!女儿陪着年老的爸爸在公园里晒太阳。你有女儿吗?你有过这种场景吗?很自然,很动人,这就是在原来的法国公园里,成为人们休息的好地方。在他们休息的时候,有几个还记得在这个大花坛里有过一块纪念碑,它在纪念一个人,这个人为了避免几百人无辜死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个人就是环龙。我们有一点离题了,赶快回来,但是法国公园这一集我就不写了。
除了这些还没完,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上海还有一条“环龙路”,环龙路就是为了纪念环龙而命名的,肯定在附近,这就是现在的南昌路。

南昌路(原名环龙路)
路两边依旧是梧桐林立,树荫给人一个清凉的感觉,二边近百年的老楼,比比皆是,好像显得更年轻,因为它们的结构都很好,才能保留至今。
优秀历史建筑
在百年老楼的街边漫步,犹如历史倒回了一百年,很惬意。

环龙路街边
街边看到这样的景色,不由得我遐想连篇。
明天,可能有一位年轻人和一位老者在这里喝茶,年轻人轻声地告诉老人;他昨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复兴公园的大花坛里有过一块石碑,是纪念法国飞行家环龙的。老人神秘的一笑,这块碑他见过,环龙是一个大英雄,谁都知道,这有什么稀罕!

街边小景
我们的上一代,对这些老上海的故事家喻户晓,我们这一代正在慢慢地把它忘记,下一代的年轻人,一旦再听到这些故事会感到惊奇——原来老上海有那么精彩,这就是《老上海的痕迹》要做的,让这些故事得以传承,但愿对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