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安阳殷墟

 书楼寻踪馆 2012-09-16

中国安阳殷墟

 

安阳殷墟

在国际上被承认的、没有争议的中国最早的文明是商代,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商代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礼仪中心,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殷墟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横跨洹河南北两岸。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至今,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安阳殷墟示意图

根据最近的考古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殷墟遗址的面积超过36平方公里,其中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是核心区域,并被同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位于安阳市洹河南岸的小屯村、花园庄一带,是商王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场所。发现了宫殿宗庙建筑基址80多座。这些宫殿宗庙建筑,以黄土、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建筑多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置柱础,房架多用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以茅草。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殷墟宫殿宗庙区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复原的商殷宫殿

在宫殿宗庙遗址的西、南两面,有一条人工挖掘成的南北长1.1千米,东西长0.65千米,宽10-20米,深5-10米的巨型濠沟,其东、北两端与洹河的河曲相通,将宫殿宗庙遗址环抱中间,构成了严密的防洪、防御体系,与宫殿宗庙遗址浑然一体,起到了类似宫城的作用。

除1937年以前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外,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又陆续发现了甲骨窖穴、妇好墓等。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单字约4500个,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内容包括祭祀、畋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甲骨文发现地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甲骨窖穴

殷墟王陵遗址与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对,是商王的陵地和祭祀场所,共发现有12座王陵大墓和2500多座祭祀坑。王陵大墓多为“亚”、“中”“甲”字形,墓室宏大,形制壮阔。面积最大者达1,803平方米,深达15米。墓内椁室、棺木极尽奢华,随葬器物精美,殉人众多,显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贵和威严。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殷墟王陵区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殷商王墓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王墓的随葬品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车马葬品

在殷墟陵墓中发现有很多的殉葬人群,体现了当时的丧葬习俗。在王陵区编号1001的大墓中,殉葬了墓主生前一支不少于68人的田猎队、18匹马,殉葬的领队是贵族出身,因此这个领队自己还拥有两个殉葬者。殉葬者最多的是王室宗庙祭祀坑,有近600人殉葬。大多都是被斩首、腰斩、断肢甚至肢解后扔进来的,其中还发现有1周岁左右的婴儿也被殉葬。

1976年,在小屯村北面百米处,发现了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出土器物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同时还出土755件玉器,将近7000件海贝。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妇好墓

在王陵的东边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三字,亦有人释作“后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司马戊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又将其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鼎高1.33米、长1.1米、宽0.79米,重达875公斤。

[世界遗产] 安阳殷墟(转载) - LG - 俯瞰大地  无限风光

司马戊出土地

青铜器司母戊鼎的故事:

1939年3月的一天,当地农民吴希增在吴培文的田地上用探杆探找文物,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时,触及到一个硬物,坚硬的探头卷了刃,上面还留有绿色的铜锈。当晚秘密挖掘,挖到大如马槽的方鼎。第二天夜里组织了四十多人提鼎没有成功。第三天夜晚,用两根粗绳子,一条拴住鼎耳,一条拴住柱足,一部分人在上面用力拉,一部分人在洞下用杠杆撬起一头并将土填入底部,然后再撬另一头,再用土填起来,如此一点、一点地往上抬,将方鼎弄出地面。

北平古董商萧寅卿并表示愿出20万银元购买,但要求村民将鼎砸成四至十块,以便搬运走。村民先用钢锯条锯,没锯动。后来怕萧寅卿万一不要,不完整的方鼎会很难出手,于是停止肢解,将方鼎又埋入地下。

后来,为防被日本人抢去,便将方鼎转移到较远的地方埋藏起来,而在原来埋藏方鼎的地方,埋藏了别的出土文物。日本宪兵将这批文物抢劫而去,而方鼎得以保存。1946年6月被重新掘出,同年十月底,驻军用专车运抵南京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的寿礼。1948年夏,该鼎在南京首次公开展出,蒋亲临参观并在鼎前留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转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至今。

为筹备殷墟申请联合国“世遗”评估行动,中国历史博物馆曾在2005年9月下旬把在北京秘藏的原鼎运回安阳殷墟博物馆一同展览近四个月。殷墟在2006年7月13日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当年把原鼎收藏免被日军搜掠的42位村民之一的吴培文被增补为安阳市政协委员。


百万书库 - 香儿 - xiange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