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家专辑——醉里横笛(紫砂壶)

 图书的乐趣 2012-09-17

中国陶都网

读壶笔记

去岁以来,玩壶之途,渐觉趣味淡然哉
非不好也,佳物少见,感觉钝化,奈何……
枯坐对壶,偶有所感,灵光一闪,可为笑谈,只此而已
是以为之记,片言断语,视为自说自话可也:

观壶如人,谨慎平衡之君子固美,使日日见之,则亦使人生厌,所以看些别样的作品,如交东方朔、陈抟老之流,读《滑稽列传》、《笑林广记》之篇……是真人生快事也!
二、花货穷于细节,穷极似物,以至不见泥刀痕迹,看不出是泥巴做的,不叫艺术品。
三、紫砂是陶器,不是金属器,不能以壁薄为夸。原以为原创意见,近来才知道顾老也说过,惭愧!
四、在某种程度上,近代的紫砂创作,要是没有顾景舟,会不会更好呢?我不敢说,但可以想……
五、我伤感,因为令人开心的作品越来越少见到了,因为市场不喜欢。
六、中国紫砂,盘子小,名气大,存量少,好操作,在艺术品市场上用来做小盘股操作挺好的。可惜,庄稼人不争气,大庄家不肯来。所以,搞成这个样子……
七、紫砂作品的艺术性和市场定位取得一致,由懂的人来玩,从而促进创作的发展。这样美好的良性循环,我们基本上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资本家第三代。
八、将砂艺术品和工艺美术品分开,是紫砂作为艺术发展的必然,但显然不是紫砂艺术当前可以达到的必然。
九、理解细致、工整、光洁易,理解粗拙、放松、自然很难,遗憾的是,前者都跟工艺美术联系,后面才靠点艺术的谱。
十、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我非常为陈鸣远、陈光明、蒋彦亭、裴石民……他们这些位感到遗憾。
十一、老壶不一定就好,很多也是商品;新壶不一定不好,可惜更多是商品。
十二、不要试图说服人家什么是好的紫砂,很多人是不能够懂,而更多人是不愿意懂。
十三、一般来说,去**“性价比吧,艺术品不是按大品小品出水好坏定价的,而那么贵的实用品你还弄出性价比来也没什么道理。
十四、最近看来,很多民国乃至更早老古壶上的商业刻绘,也很可憎!
十五、不指望开博物馆的情况下,好好泡茶,好好养壶,好好调心,是王道。

壶品、人品和玩品

玩紫砂,玩到后面,可以从一把壶看出一个作者的心灵
从顾景舟的壶,看到他文气秀俊的风神,品格上讲求人际关系的均衡,有古君子之风……
从何道洪的壶,看到他刚毅雄沉的气势,待人上喜以个人好恶为基础,有古猛将之气……
从吕尧臣的壶,看到他机巧百端的算计,善于从不同角度上突出自我,有古权奸之技……
从高振宇的壶,看到他清高圆满的品性,文人化的家学和文化的积淀,有古名士之味…… 

……
网上看贴子,看到后来,也可以从一个人的作为看出他的品性
你,敢说你不是个贰臣的料子?到处煽风点火,惟恐天下不乱,离间壶友,败坏风气,哪里少过你去?
你,敢说你不是个淫贱的胚子?有奶便是娘来,臭脚捧到极至,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哪里缺过君来?
你,敢说你不是个动乱的余孽?动辄大棒挥舞,犹喜朋比为奸,党同伐异,臭味相投,就是你的嘴脸!
你,敢说你不是个斯文的败类?评壶不在点上,论器三纸无驴,自封高手,以讹传讹,就是你的罪过!
难以只手,障尽众目,衮衮诸君,对号入座
冷汗莫流,回头是岸,砂壶无妄,品恶才错……

论紫砂美的几种形式(选摘)

有诗曰:
紫珏触肤总生凉,沃汤浴泉色愈张
不厌其精做百态,卧玩东阁对流黄。

紫泥为器,百代之工,各有心法,而至于近代,工艺细至之风渐成主流矣!
当代紫砂作品,以文巧细腻为最高审美标准之风,当自顾氏景洲翁始。翁百代壶公之名赫赫,门徒拥趸之众济济。使后来之工手,学必宗其型;民间之好者,谈必依其论;当代之藏家,纳必法其宗;所以精工细作之流风,其所谓得其时也乎?
砂器其为玩物者,精工细作,工极艺生,此亦一道也!一器工之至,则明针滑润如少女之肌骨,线条嫩美如新发之柔荑;通转无滞,可以妙会于七巧玲珑之心;推墙挂底,孰几通彻于九转营徊之肠;其美自不待言!何况放之与当今社会之层面,更于作者有尽心制作工底深厚之赞誉,于玩家可以有无功劳有苦劳之交代,何乐而不为哉?!于当今商品社会,更可有利于作品之整齐划一,有利于商家之推荐操作,有利于玩家之掌握炫耀。嘻,是真新时代紫砂的三个有利于也!
然,观器日久,始知此一道,于作者,于时风,实可追求之,而不可沉溺之!君不见历代帝王,生裙钗之阵,长阉宦之手,食天下之精馔,饮至洁之泉醴,而何人可成真隐士、大丈夫乎?!使瘦萍翁复生,观当下甜俗秀气之众家作品,亦定心会赞成白石翁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之说也!

买壶藏壶的人要有求索心、感恩心、平常心

物价飞涨,市相纷乱,怜我囊空,望而神伤
好壶难觅,终日仓惶,陶都热闹,骂娘嚷嚷
做壶卖壶,要讲良心,壶友作论,有气要放
一体两面,买卖文章,说点反话,于尔榷商
做壶、卖壶讲良心,对,买壶藏壶要怎样? 

或云:我等花血汗钱,做爱好者,自然是天生的上帝上帝永远是无过错的。所谓受人钱财,替人办事,你丫做壶卖壶的收了钱,就得老老实实替俺们做实在事,否则……良心大大的坏了!
话说的看上去有些道理,至少也是个话糙理不糙,但是用句经济学术语来说,这种想法只能叫做:做纯粹环境下的假设而已,一方面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这种寄希望于供方主体的自律行为没有可行性;另一方面,对于古玩和艺术品这一特殊行业,自律意味着超额利润的丧失。当前的紫砂爱好者求之于供方各个环节都自律,让您闭着眼睛不学习就一分钱一分货的给您拿上良心,客观上看,个人认为是缘木求鱼,没有可能性。
那么?怎么办,壶贵、壶假、壶忽悠、还有些讨厌的家伙说这样的丧气话。还叫不叫俺们玩壶了!!
是的,面对这一局面,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我有几个套路大家选择下好咯:
一、不玩了,管你大彬鸣远,大师高工……还是化料倒模、商品拉胚……老子不玩了!成天用一盖碗,茶叶本色体现还更清晰呢;或者干脆来一豪迈的,捧一搪瓷大缸,倍有政治波普艺术的感觉!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见到壶网咱就刷屏,见到壶店咱就绕弯,JS其耐我何?说句实在话,如果你只是想投机来个低进高出,又懒得去钻研苦求,赶紧着上岸,保证以后不会后悔。
二、玩,凭啥咱不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俺就心态好,俺不打挺也不想知道谁做的好谁做的孬,也别告诉俺谁是做壶高手谁手里有好东西,俺就守着俺的小小瓦缶,看我的云卷云舒。

三、              玩,咱是俗人难逃贪嗔痴仨字儿,咱们就喜欢奢侈就喜欢这么一件好东西,光洁滋润泥色如玉器势舒展细工精到神追古人妙不可言……咱们有消费能力,咱们可以在能力许可的范围追求自己的爱好和精神愉悦。咱们买不起老顾买老何,买不起老何买老周,买不起老周还有……做壶的别唬弄我,谁代工谁套模谁吵作谁自己的东西不认帐咱一概门清;卖壶的别忽悠俺,说职称说工艺说谱系说风格说泥料说张家长李家短陶人逸事JS糗事俺毫不含糊;多看书,常上网,没事咱找行家聊天,闲了我跟作者侃侃……互联网时代了,什么信息找不着?关键是,咱得找啊!
三条道,都不错,还有四条、五条,自有源法,各自参禅,都好都好……
常来这网晃的,不是爱壶的就是想指着它吃饭的,对从业的已经有朋友提要求了,挺横,我也觉得没关系,想吃这口饭就别做汤里的老鼠屎。那么爱壶的呢?
求索心,讲的嘴都起泡了,自己一啥都不明白,指着人家一分钱一分货给您拿家来,玄,求人不如求己,才能开开心心玩壶。少听人说什么买壶不为增值为玩的昏话,哪个层面的好东西都增值都有人求,包括商品,买成一万壶*”“亿壶*”的全砸手里没人搭理,怎么也不算一好玩家;
感恩心,挣钱买壶不容易,做壶的容易?全丁山几万人做壶,为什么要买还买不到的就那么几位?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这话放哪里都不错。卖壶的容易?那点资金,要不压壶压普洱,得多挣十倍;要不买壶买房子,增值还每月能收钱;要不收壶收股票,怎么的还多一流动性……真诚面对买家,好好做把好壶,挣取合理利润,我代表爱好者们对这样的作者商家道个辛苦先!
平常心,买壶是玩的,卖不出去咱自个儿泡茶玩,春天咱用花货,夏天咱用方货,秋天咱用筋囊,冬天咱用光素……求得是一乐呵。别今天买了明天就狠不的卖出去,自己买了的涨价就开心,自己没买的涨价就骂娘。心态不好,不但自己玩伤心,传到网站上大家还跟这儿闹心。平常心是佛,瓦缶也快活,哈!乱说了一气,不是要帮谁,完全是为了聊聊而已,听得进去的姑妄听之……

天真、圆满、古味、拙趣--高振宇紫砂艺术刍议(提纲稿)

紫砂是一种迷人的玩物,人文和工艺的内涵非常丰富,如何理解某个作者的艺术风格?如何从精神层面理解作者?是很多紫砂爱好者乐于探讨和思索的问题。下面,让我们试着用研讨和解剖的心态,对一位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者--高振宇先生的紫砂艺术,做一个简单的探讨。完全是个人见解,请作者和方家原谅。 

个人风格的确立
首先,什么是艺术风格?要了解所谓作者的风格的重要性,就是脱离于紫砂传统型制之外的具有个人风格的表征,比如裴辅导的古味巧思,顾辅导的文秀均衡,何老师的刚猛雄壮……都是从个人性格中来,体现并改变了传统体例,从而使个人风格得以型成和丰富,这也是砂壶超越工艺品而成其为艺术品的基本要素所在。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一味以自身口味否定。(这在很多新丁对何老师壶的理解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同样可以从紫砂历史中得到证明,我们回首古代砂壶的图谱,没有风格的作者,往往都会凐灭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只有豪如大亨、精如鸣远、文如曼生……才真正会成为先贤的遗韵,流传到今天并震撼我们。所以风格的树立,是关系到还是的惊险一跃,对于一个对自身艺术创作有要求的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回到我们讨论的个体问题,要评论小高老师的作品,先要熟悉和了解他的风格。当代的陶手,特别是这几年热潮中的陶手,我们能看出个人风格的,几稀!高正是其中一个,我总结他的风格是:天真、圆满、古味、拙趣。这与陶瓷艺术中许多基本的艺术观点是相通的,也和其一直顺利的生存求学状态和个人知识构成有关系,但,其风格已经确立是肯定的,其艺术探索也是有目共睹,这在当代陶手中也是少见的。不客气的说,当下大家追逐的那几位很热的名家,有的把学其师做到了极至,但仍然不能脱出藩篱;有的追求工艺的极端,但仍然有趣味不佳的弊端;有的将陶艺的探索凌驾于紫砂的本质,过于脱离茶器源流的传统……个人的风格确立,或不明显,或有可商榷处。更有许多当下确实比较努力的新人,还在以某款做的尽量象老辈某某为得意,实在更是差的远甚。
大亨掇球壺,署東渡歸裡後作款,是高振宇老先生在日本完成了陶瓷藝術專業的學習後,回到顧景舟大師身邊從事紫砂創作時期的作品。此作品比例均衡合度,氣韻飽滿酣熟,嘴、身、把的弧線的過度銜接優美,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傳統很好的沿襲和掌握。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就是在這個守在顧老身邊創作的作品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影子──圓滿豐腴的身筒,粗細變化較小的把,都是味而非味,在師公的偉岸身影之下,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思考,實在是難得。筆者個人感覺,高自己所保有的圓滿大氣的風格,實在相較顧老的秀美文氣,更接近大亨的氣質內核,這也是這個作品能夠打動人的一個原因所在。

紫砂点将录(选摘)

阳羡溪头,异哉泥石,富贵之土,五彩星弛。
茗器之用,利茶助思,精魂所附,亦润亦滋。
代有佳器,名工抟之,大匠之工,一丸千锱。
名随器传,为世所知,是以为记,尚飨于斯! 

紫砂之为茗器,美之矣!而古今之大匠名工,工拙各逞,奇技异巧,皆领风骚。笔者痴迷于此有年,对此间人名典故,耳闻目阅,心仰神追,遂以华夏之习俗,于紫砂界之灿烂星河,取今古之最耀眼星宿,以自身之拙见,凑成天罡地支共一百零八之数,暗合施、罗二公水浒将帅之名,曰点将录。此体例,先有清舒位之《乾嘉诗坛点将录》、《光宣诗坛点将录》等之先发,后有陈传席先生之《画坛点将录》之高标,小子此文,实为游戏文章,不惧目光浅薄,于此网络之上,搏广大同好一笑而已;
或有诗云:
等闲文章游戏事,砂壶艺坛戏话之。
谁云作者痴行乐,紫瓯一缶论茗时。

紫砂界旧头领一员(不计于正将之内)
传为明代制作紫砂高手,约成化弘治年间人,供春之师,生卒不详,佚其姓名。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曰:金砂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甕者处,搏其细土,加以徴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从上文可知,金砂僧的砂壶,很可能还不是纯粹的紫砂制品,而是陶土之细者,类似于精加工的细陶器。且与普通日用陶器共烧,缸釉灰氛不可避免,又因为没有固定的工具,所以如果还有传世,也应该是类似陶壶一类的作品,在工艺性上应该与近代紫砂有所区别。因其早而无考,声明远播,且为所知紫砂陶人之祖,故点为紫砂界旧头领,托塔李天王晁盖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供春
供春,也做龚春,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制陶名手,生卒不详。供初为四川参政吴仕家童,随吴仕在金沙寺读书期间,偷学了金沙寺僧的制壶技术。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正始》记载,他的制壶步骤为:淘细土抟胚,茶匙穴中,指掠内外,指螺纹隐起可按,苔必累按,顾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细致的描述了供春做壶的步骤和鉴别方法。但是,周在文中也指出,供春的壶当时就出现了仿品(时大彬所仿),并且他还根据大彬的仿品刻款确认了供春(而不是龚春)的名字。供春壶历史记载的款式有:树瘿龙蛋印方等,存世品有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树瘿壶和香港茶具博物馆六瓣圆囊壶。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供春壶历代皆有仿品(如黄玉麟和顾景舟都仿过),所以对于此存世二壶,理论界大都表示怀疑,并认为可以基本确定为后世名家仿品。也许,供春二字,在紫砂界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对作品的追问与考证了。因为他是最早成名的紫砂大家,且具有神一般的精神领袖意义,故点为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时大彬
明代嘉靖、崇祯间著名陶人,号少山,时鹏之子,生卒不详。大彬壶的特色,就是雅穆有威,精气充盈。他是紫砂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改良和发展者,对泥料配置、制壶工艺、造型创新、落款刻绘方面都有开创性的贡献,并基本奠定了后世紫砂壶具的基本审美和工艺要求标准。他尝试调制泥料,开创小壶制作,试制各种新款,提高刻绘水准……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当今存世他的作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几件出土器为代表的大型壶品,泥质比较粗,型体硕大,部分有缸釉;一种是以几家博物馆藏品为代表的小壶作品,泥质细腻精纯,型体小巧,匣烧无釉泪。对两者的评判,学术界存在两种看法,一派根据同时期紫砂出土器特点,认为受工艺发展限制,出土器较可靠,而小壶类为后世(特别是民国上海部分专业仿手)仿制;另一派则认为大彬有后世之名,工艺水平应该不会停留在出土大壶的水平,而应该是在中年游历娄东后变法为细工小壶,所以精品多集中在此时期的小壶。本人多次近观了这几件藏品,窃认为泥料、工艺等差异确实很大,不似一个时期所为,故比较赞同前论。虽如此,时于紫砂之贡献,谁人可以盖之?以实绩论之,尤在供春之上,故点为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紫砂六记

一、缘说
紫砂者,五色富贵之土也,生之阳羡,成之妙手,圆不一式,方非一相,为光货则型有度而合矩,为花器则夺天地之巧工.似玉而可实用,如瓷但不远人.含光而不现,有韵而悠远,一器在手,真可悟君子合光同尘,被羯怀玉之意也

吾性恬淡山野之人,素不爱金玉铺陈之贵,明珠万斛之豪.独喜据明窗净几间,对满院黄花,邀酒朋诗侣,饮三杯苦茶而已.佳茗相对,焉能无佳器以盛之?紫砂之器,是以为吾之所爱也!
紫砂之美,在何处也?曰泥,曰工,曰型,曰款,世人皆知之,以吾之见,还需加一项曰"",人而无品,不知其可;器之无品,等而下陈.君不见世间人人曰曼生,君不见红尘谈壶必顾老,何也?价昂?工细?泥特?非也!曼生化金石之型,警世之辞于壶,非壶器特优也,实品类超群矣!是以壶已不壶,成文化之名器也!顾老以文人之心,化个人之特点为光器,秀丽,均衡,文雅,工致,所以成一代名师也.使之无文?安能得悟?安能行远?今之工手,多以匠人自得,持一技之能,自以为他人之所不能,便如井底之蛙,终日荒嬉,洋洋不之天地之大也!悲夫!

玩紫多年,常有所感,今日试为六记,与诸方家议论之,行外之言,博一笑也!

佛说因缘果报,必有前因。作为嗜茶之人,紫砂作为一种与茶文化结合紧密的实用工艺品,实在是不可不知,不可不爱。泡了很多年茶,买了很多年壶,每有心得,则喜不自胜;每吃一,就痛定总结;时间长了,非但不厌,反而成瘾。由新而老,由乱玩而研究,由听人说道到冷静思考,还是有所得的,在这里乱说一些,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批评。
紫砂的魅力,紫砂的特色,到底是什么?在市场上,在网络里,我们听了太多以讹传讹的"故事",有人说泡上茶有"紫气",有人说能划着火柴的,更有甚者,前段日子正喝着茶,还听人说紫砂壶的鉴别要放脚底下踩,踩不破才"真紫砂"!!……异端邪说,伪科学横行.到了现在我最怕的,就是有壶友郑重其事的拿出"珍贵原矿绿泥、黑泥,或者假到代陈鸣远、陈曼生“……紫砂的美,被鞋油一样黑,化料一样毒的市场掩盖销磨,实在是令我们这样的爱紫之人有一种心痛的感受。
如何选一把好壶,此贴我们先从新壶着手,来一起探讨研究一下吧

经常在网上闲逛,每天发上来的壶也真是不少。朋友多的,图拍的漂亮的,大家喊一声好;实在看不上看不清的,就说一声泡茶不错泡茶不错是什么概念?是说壶的实用性吗?还是敷衍的说法?紫砂壶泡茶有什么优势?什么样的壶泡什么茶好?……吾生性驽钝,唯独爱认个死理儿。说到泡茶的效果和匹配问题,很多茶人都做过研究,对于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日本和台湾的茶人已经做了很多的研究,台湾有些茶人甚至从什么器型、多大容量适合什么样的茶叶,怎么置茶,如何冲水的问题都做了量化的表格……到最后只好自己建窑捏壶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我不太同意有的朋友把泡茶不错作为壶不上眼的托词。作为一个追求茶中乐趣的人(我相信上三醉的朋友都是有这样的追求的),对器具的选择,决定了您是在茶还是在茶,决定了您对品茶这一文化符号性很重,很强调仪式性的活动的理解程度。所以,满座嘉宾或者孑然独座冲泡一壶好茶时,案上放着不适当的茶具是很煞风景的!紫砂与茶的匹配,已经有很多老师说过了,既然是杂谈,又时常还有朋友在问起,我们也就不妨再啰嗦一下:
白茶、绿茶:是最不适合用紫砂冲泡的,绿茶的色型不太适合用紫砂器皿冲泡,最宜者还是白瓷盖碗和玻璃器皿,如果一定要用紫砂,推荐虚扁、扁鼓等大口浅身筒的器型,不要闷泡,以避免产生熟汤气。
乌龙茶:适合用朱泥小壶冲泡,朱泥一般目数较高,密度大,对高香型茶品的香味吸附损失少。
黑茶:适合用紫泥、段泥中大品壶冲泡,身筒高一些更好。紫泥、段泥泥质较为疏松,利于吸附黑茶类不好的仓味杂味,其交换作用也可以使茶汤的味道更好,身筒高更有闷泡的作用。但熟普由于汤色过浓,容易造成段泥吐黑,应该在试养后再持续泡养。
红茶:适合紫泥、段泥大品壶冲泡,最宜提梁。想象一下,一把提梁,在冬夜泡上温暖的红茶,或者再加入一两朵清香的菊米,该是怎样的温情啊……例外的是试茶,还是用瓷器吧,感受更加敏锐直接。

二、泥说
紫砂之为茶器,誉满天下,有明以来,时人趋之若鹜,茶客珍而宝之,为何?材质本身的优势勿庸质疑。数中国几大名陶,建水、钦州、石湾……工艺各有千秋,但抟而为茶器,往往无法与宜兴紫砂相比。传说中异僧所授之五色之土,更为这种特殊的陶土平添几分神秘,更加具有魅力。但是也因为这种神秘性,多年来造成关于紫砂泥料的故事泛滥,谬论横行,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做一个客观的分析。
紫砂陶土,成分有些什么?已经有专业机构做过详细的定量分析,氧化硅,养化铝,铁质氧化物,石英质……与其他陶土关键的不同在化学层面上是含铁量较高,在物理层面上是分子层面上的排列特性:所含各类成分的团状体构造,造成团内和团间的双重气孔结构。铁含量高等化学特性造成泥料颜色变化的多样性;特殊物理特性造成泥料透气性强,可塑性高、收缩比小的特点,使泥料利茶、可塑。窑烧变形小;这些都非常有利于作为工艺品,特别是茶具类的工艺品的制作的原料……
说了这么多物理化学,似乎得于道而失之趣味,但是礼崩乐坏的末法时代中,要寻找一点真相,不用上这样的科学考据工夫,恐怕上当难免。那么,了解这些,便于我们揭穿哪些紫砂的歪理邪说,鉴别哪些市场的李逵”“李鬼呢?试举例几种紫砂伪科学

1、    绿泥、黑泥有原矿:紫砂有绿泥、黑泥原矿吗?有多少游客朋友、甚至做茶具的朋友,到宜兴去欢欢喜喜的买回绿油油的一堆真原矿壶来?紫砂是五色土哦,绿色的泥巴最贵哦很多不良从业者就是这么跟您介绍的吧?然而稍有基本化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什么成分的氧化物呈绿色,氧化铜,养化钴……所以瓷器的绿蓝色用氧化铜,紫砂的绿泥用氧化钴,很正常的啊。而原矿紫砂泥料里会天然含有这些成分吗?没有!那么用硅、用铁……您给我烧出绿色来看看?!同理,紫泥再深也是不了的,黑料不加氧化锰之类,就只有封窑捂黑处理,(也就是用加强炭的附着来加色,说通俗了,就是加烟给他熏黑),除此之外,我也想不出别的办法变出黑料来。所以说,再有JS给您说他有绿泥、黑泥原矿,您就尽管把他的信用给枪毙了好了,欺负咱文化人没数理化知识啊,哈…………
说到这里,就顺便把选择绿、黑料的事情说了吧:紫砂是工艺品,为了表现物象之美,材质之美,绿泥、黑泥不是不能用,其实好的高温氧化物也应该比较稳定,析出量也应该不大。特别是花货类品种和一些特殊的型,用别的泥料还真没法做(仿真类花货的枝叶,不做绿的行吗?还有顾老的君玉壶,您想象一下用别的颜色,不好看!)。但是紫砂同时也是实用器,选择茶具时我们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尽量选择原矿泥料作品作为日常用茶具;如喜欢用仿真类花货壶可选择身筒部分用原矿料,绿泥做化妆土或者流把贴塑的品种;如实在喜欢的绿泥作品选择呈基泥好,钴料好的品种(泥色灰绿、暗绿,泥质较细腻,如不能很好鉴别,一定级别以上正规厂内工艺师的用料应该会有所保障)。饮茶快事,健康重要哦。

2
、鬼见愁的朱泥和喝不坏的化料
不得不承认,玩壶这么多年,如果有一类泥料依然让我郁闷无比无所适从的,那就是朱泥。从台湾爱好者编撰的比较系统的朱泥三书到各类似是而非只鳞片爪的资料图录,从研究化学物理的定性定量分析到各位工艺师朋友的口头讲述,从可以做太空仓隔热层的故事大红袍”“*氏朱泥”……的泛滥。一个真实的朱泥,恐怕是离我们玩壶的朋友渐行渐远了……
首先要声明一下,本人只是一个紫砂爱好者,这里的很多方家都是我亦师亦友的学习对象。但是对于朱泥这个东西,我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做一个坐井观天的分析吧。翻遍所有的权威紫砂书籍,朱泥矿脉始终没有被记载过,《紫砂辞典》把红泥和朱泥作为一种泥料来对待,很多工艺师也根本不承认朱泥作为一类泥料的存在。我们可以比较负责的推测,抛开真古朱泥壶和极少仿古高手中以特殊选料和烧制方法制作的朱泥不论(正宗古朱泥壶或高仿古朱泥壶价格昂贵,一般爱好者几乎可以忽略),平时我们一般爱好者遇到的,就是红泥泥料经过很高目数的粉碎后的作品而已,而且,由于矿料的依然相对稀少和目数太高造成的制作难度加大,能够找到一把来路正确,不添铁红粉和玻璃水的朱泥壶(既纯石黄泥制品,烧成后未经泡养应该呈黄红色,且越泡越红),已经要非常感谢从业人员的辛苦和您所接触壶商朋友的信用了,而且此类作品价格也不会太低。而对于市场上那些价格低廉,敲上去声音清脆,未经泡养就红艳欲滴的作品(甚至还有什么黑朱泥天!),作为真正想玩好一点泥料的朋友,基本就可以一眼否定之!价格低廉,不符合成本因素;声音太尖利,朱泥颗粒小所以致密音高,但一定不至于象玻璃的;不泡而红,就更不用解释了……(友情提示:看到很多壶友用壶盖敲击壶身听音,此行为是非常外行和被玩壶者不齿的,因为伤壶!正确方式应该是用壶盖轻磨口沿,听音就可,又不是买乐器,哈),让他们说故事去吧!
换一个角度思考,对于买了加料朱泥的朋友,您也不要太担心有伤身体的哦,铁红粉、玻璃水,分析一下就知道对身没大坏处,您就权当买了一玻璃壶泡茶吧……不就是不能欣赏养壶的乐趣和失去陶土的透气助茶的功能而已嘛,可以自我阿Q精神解嘲的:至少便宜而不劳神,哈!
唉,资源枯竭的社会里,一方面要学会自我安慰,另一方面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都找到一两把好的茶壶,纳福(壶)迎祥哦……

3
、谈论泥料的几大拧巴和选择好泥的简易程序。
紫砂乱纷纷,爱者欲断魂,街谈兼巷议,能听有几人?
紫砂是上天赐与茶人的恩物,而在这样众乱纷呈的时代,透过各种心机各怀的媒介,难免也会有各种言论和概念上的昏乱,人一上当受骗多,就容易风声鹤呖,强认死理,其实这样对于玩好壶、喝好茶也是不利的。

列举几种关于泥料最拧巴的、网络上也出现最多的观点,各位方家不要对号入座才好:
1
、谈化色变。这年头,做网络壶评家最容易,见到绿的黑的,以添加化料为理由,一律一棒打死就是。其实事物也是要一分为二的,首先,我们一定要看到市场上充斥的那些颜色鲜艳,绿的让人心发慌的东西,是一定要避免多用的……古代人可以疯走行散,瘾君子可以冒死吃河豚,对于这种既不利茶又无欣赏性的化料,还是对它们敬而远之的好。但是,另一方面,在紫砂泥料金字塔的尖端,确实也有一些很好的化料!顾老做君玉的绿泥,施小马做珏提的黑料……都是泥料中多么美的上品啊!我非圣贤,对于这样的好泥,我是愿意做吃河豚的人的!用科学的观点看,金属氧化物是否析出,或者析出是否能控制在对人体可以接受的量内,取决与基础泥料对氧化物的固定能力和氧化物本身的稳定性。如果上面两点都做好了,这类泥料对人体的危害应该是可控的。所以,对任何事物都要做这样的理性分析,盲信盲从和主观武断都是不利于我们开心享受紫砂之美的。
2
、底料迷思。天青泥没有了,赵庄小红泥不见了,原生老段难找了……大家就都底槽青好了,既显得珍贵,又不太容易招骂。底料真的那么多吗?随便翻看一下紫砂类的网站,几乎快到无站不的程度咯。诚然,带石英质鸡眼的底料原矿是还可以找到不少,但是真就到了什么商品壶低档壶都可以用底料的程度了吗?存疑。我看这里面就象大红袍茶叶一样,有原树的,有原书无性繁殖的,有拼配调味的,更有压跟没谱乱往上靠的……一个道理的吧。我认为您要说自己是原矿底料,至少也得具备泥色紫绛深沉、泥质润泽易泡养、石英质亮点均匀自然的特点吧……否则,就太侮辱底料
3
、名目泛滥。紫、红、本山,这是紫砂的三原色,因为矿料差异和窑温高低,颜色会有深浅;因为泥料拼调和化料添加,色彩会有不同……大家爱紫砂,大家来取名,从古代到今,因为大家的热爱和文人雅士的参与,各种紫砂料的名称层出不穷,天青不是青的,本山绿不是绿的……名字的美好带给了我们无穷的想象,但也给JS们造成了很大的说故事空间,透过本质看泥料,不管名字变几重,对于玩好紫砂,这很重要……
怎么选好泥料?就新壶而言:未泡养前泥料宜灰黯,不宜贼亮火气;壶面明针后宜颗粒感丰富,不宜过于浆重;陶性宜细腻而有砂质,不宜过粗或过黏;泡养中宜变化快,不宜无变化;宜有吸水性呈亚光漫反射面,不宜不吸水成镜面反射……………
如渠饮水,冷暖自知,这种感悟和惊喜的过程也许就是紫砂给我们的感动所在吧!!

三、工论
有品茗之好者?能不爱佳器乎?时壶建盏,玉碾银匙,茶席茗战,此乐何及?!玩器之乐,考据之趣,正如清人吴大椿所说:人不为无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也!所以真正欲知壶懂壶爱壶者,是必然是要钻研之、探讨之、求正之的!玩壶多年,见过而所谓玩壶说壶之人多矣:有昏昏噩噩,不懂壶却号称靠感觉玩壶的;有不求甚解,不知壶而凭着党同伐异谈壶的;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而四处为人做嫁为虎做伥开坛乱讲的……乱象纷呈,乱了好壶的谱,寒了壶民的心,失了紫砂的魂!这一切都非常让我辈爱壶人痛心。下面,就腆着脸,跟各位方家一起再从另一个方面探讨下什么是一件好紫砂作品的问题吧:
一壶之价,泥料几何?做为一种手工艺品,在壶价腾贵,鸡犬升天的今天,泥料的价格在一把壶成本中的比例更是可怜。这样高的附加值,首先就来自工艺品的字,看一把壶在工艺层面的的好坏,我看主要在三工上,既用工、饰工、火工,一壶在手,泡茶不适用,装饰简陋不当、窑温烧成不对,都是不能在工艺层面算做有所交代的。
首先,壶之为器,存在之基础在乎,出去个别的逸品老壶和建立在陶艺理论基础上的作品外,任何不利于的毛病都决定了一把壶的价值:盖,气孔大小是否合适?盖口壶口吻合度如何?压盖,是否有天压地的处理?如截盖,是否能保证与身筒整体线条统一?嘴,嘴型是否适合水流曲线?内壁是否光滑通畅?出水眼是否适合所泡茶品?把,是否利于把持?的子,是否拿取稳当?足,摆放是否稳当?整体,流口和盖口的位置是否合适?明针是否到位?壶内是否修墙刮底?是全手工还是半模具?或者干脆是模子壶?方器线条是否流畅顺直?圆器身筒是否浑圆流畅?筋纹线条是否上下通畅?盖子可否通转?…………
爱壶学壶啊,每一天都有事干,每把壶都有看点,每次看都有新见解……真是美好的感觉。

泥好堪成器,饰工美方成。紫砂作为实用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一种工艺品,装饰的工艺是成其为美器的基础!紫砂的审美有其独特与其他工艺美术品的不同之处,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和用途的实用性,决定了素胎器的本身就可以从泥质、形式、工艺水平各方面取得审美愉悦,本人也将在文中一一给予介绍讨论。但是,因为紫砂壶自诞生起就与文人墨客的审美和参与密不可分,并有了那么多令人心弛神往的名作。谈起紫砂,又怎么能忽略它各种各样的装饰技法和刻绘手段呢?这一章节里,我们先忽略一下装饰纹样和内容,也先不谈刻绘的意境的故事(都放到后面说),更忍住不说壶型和刻绘搭配的学问(好难忍,哈哈),先就装饰的技法和刻绘的方法给大家一个提纲式的说明,让大家以后选壶时多说几句让JS不敢造次的行话好了:
紫砂器的装饰手法经过明清两季的变革,技法上有捏、塑、贴、雕、堆、镂、琢、镶、包、粉、喷、模印、彩绘、髹漆、泥绘、抛光、调砂等等很多种,其中很多的各有其盛行的时期和风格特点,很多技法甚至已经失传或者很少在运用,熟悉这些,既可以作为古壶鉴定和收藏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我们挑选新壶的借鉴和参考。用实用主义的观点,要选把好壶,您就要知道什么样雕塑工艺是好的?什么样镂雕的工艺是难的?印版和泥绘怎么区别,绞泥和镶泥和泥绘怎么区别,谁的难度更大?壶上金光闪闪的是镶嵌金丝还是泥金?壶表光亮亮的是抛光所至还是根本就是化料的原因?………………太多重要的点,不了解一点,真的就会变成JS倒俎下的鱼肉,劣质壶品可怜的受害者,更别说很好的玩赏紫玉金砂了!
提起紫砂的刻绘,我要说的就更多了,每当我看到某工艺师乱七八糟全无笔法恶俗无比的满刻老虎,每当看到朋友拿出某大家刀法粗劣毫不切茶字体蹦缺的冲刀”……再听说他们因在这些代工壶上随便乱搞就卖出的价钱,我就有种狠不得花钱买一把砸在某个坛子上向花了血汗钱的爱好者们提醒一下的冲动!紫砂的陶刻是有规律、有传承、有尊严的,从大彬起,自己不会刻,也要找个会刻的人好好刻个款,大彬壶之刻类褚河南””,多高的评价啊!到了曼生、调鼎、子冶、伯年……那些他们刻绘名器都成了紫砂的传说。到了近代,松溪、淦亭、北岩、少亭、石泉、乐人、一粟、石羽……紫砂陶刻的名家也是辈出于世的。紫砂陶要怎么刻?竖、划、撇、踢、捺的五点要求;正刀法、单刀侧入法、轻刀法、涩刀法、伏刀法、留刀法、迟刀法、舞刀法等十多种刀法;作为要对壶的审美品位和观赏感觉有提升,而不是毁了它的刻绘,都是要有所交代的!如果您觉得这些方法都太繁琐而难于了解,简单点就是:选壶的时候,他的刻绘一定不能太满,不能没有笔划粗细变化,不能字体粗俗,不能不切壶切茶,不能过于追求所谓刻碑效果而损坏壶表的紫砂泥料美感……
壶这么贵,难道我们爱壶人这点要求还不合理吗!哈哈。

陶之所成,土抟之,水和之,木规之,金琢之,而最终成就者,火也!五行齐备而适当者,不成佳器者几希!火予紫砂之精魂,成紫砂之型用,定紫砂之观感,不可不慎哉。如《阳羡茗壶系》所述: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稀,(禾犀)砂土气。澄泥炼泥,几多难苦;抟器装饰,多日辛劳;及器之将成,则在入火之一举也,火工之神奇,可不慎乎?试言之:
火之工,烧制前,在于在烧制前要做好壶本身的功夫,确保设计壶型和工艺水平的体现。泥料伸缩比考虑欠周,则口盖容易或松宽或不平;接缝脂泥填敷不慎,则接口可能或窑裂或暗伤;没有注意撑扶措施,则提梁作品易歪斜不正;甚至明针或修墙刮底时的小问题,都会使烧出的作品出现暗裂和纹路。所以火的力量,能使工艺上的小小疏漏变成一场灾难,使多日的心血付诸东流,所以准备宜仔细慎重。烧制中,在于烧制温度的把握,针对泥料各自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窑温。火的化学性质分氧化焰、还原焰、中性焰;火的颜色则按温度为暗红、桃红、鲜红、黄、浅黄、白,无焰白等焰色。焰性不同、温度不同,同样的泥料的多表现出的烧结度差异和颜色差别都大相径庭。如果按一般工艺标准来说,红泥1150度,朱泥1200度左右,紫泥1230左右,段泥则更高,按料施焰到位,则质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是这也是一般意义上使陶性达到最大发挥的理论温度,根据泥料的性质,搀砂的多少,装饰的方法,各家各户又是各有心法,各有经验。如此纷繁复杂,那么什么是烧的好的标准呢?笔者认为:烧成品一定要能体现泥料的最好特性,除个别仿老器(需要对当时龙窑特殊效果进行模仿)外,一定要在泡养后体现温润、透气、易养的优良效果,泥料既不能有因为温度太低造成的松散感(用国家标准,就是气孔率不能大于0.5%),也不能有因为烧过了产生的气泡玻璃化。特别要提出来讲的是段泥,一定不能有因窑温不够引起的吐黑,如果有则可以通过进窑复烧来弥补……
玩物之道,格物致知,慢慢摸索,仔细寻觅,只要真的有对茶和紫砂的喜爱之心,您就一定能美器在手,得享佳茗……

混迹网络多日,常见网上衮衮著君,上一壶,则索求其价值,问讯其做工,议论其泥料,于是乎好事之人,争吵不休,以其昏昏,使人噩噩。问者毕竟不得其解,看客亦难有是非之公论……周而复始,竟有终年如是者。吾每阅如是贴,常扼腕长叹,徒呼奈何!玩物如求学,觅宝如淘金。郦珠随侯,能于奸商估客处获之乎?真知高论,可于市井酒肆得之乎?如是简单之理,可不信乎?所以如只是求一壶助茗战之用,则可按自身审美求一器可也;若真爱此道,而又花费不悋求之,则实在应该做足功课,熟悉相关标准和要求,方可为之也。茗器之用,利茶助思;紫砂之工,触手可知。一器存世之价值,为各项因素之综合,而工艺之道,能无标准存乎?较之泥之纷乱、型之微妙、品之深奥,作工之高低是最有标准性可言者。爱壶学壶者,不从此易道下手,反求之别径,宜乎?此闲话,止于此好了。
另,前几日有友人言吾此节未谈手工与模具之事,此题目早有壶友乔兄于岁初曾发宏文论之,言之详尽,图文并茂,颇让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憾也。其实所谓"全手工"之概念,也有日益妖魔化只之倾向。何为""手工?供春为器,尚用一勺;顾老高标,也有"君玉"(史料记载,供春制壶,以工具掏为之,想来近乎""状;顾老君玉壶,是合模产品)。如""则为无物可以为用之意,则何人可以为一器焉?笔者看法:我们爱壶者所要坚决反对并抵制的,是用合模压制法批量制作,又不对购买者给予说明,而谋求超额利润的行为。如果可以把模具大批量制品限制在合理的价格区间,让消费能力有限的喝茶之人都能用上真且好的紫砂,则善莫大焉!而就号称工艺品甚至艺术品的作品而言,在手工要求上就实在不能如此敷衍了,我们当然希望每个工艺师都从尊重紫砂艺术高度出发,尽量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紫砂的手工魅力。但在这样的狂乱喧嚣之世,也实在不得不用最低的标准来要求我们所购藏的藏品。什么是最低标准呢?按品种论之,光货和方货,一定要力求手工的制作,全器采用手工成型;筋纹器的制作可以使用一定的辅助成型工具帮助成型;细花货和局部装饰性的花塑也可以使用一些压花花塑工具来制作。这样都应该是无损其手工的意义的,但也是从业人员应该恪守的底限。
工艺啊,工艺,天赐富贵五色之土,久负紫玉金砂之名,多享厚利高名之盛,丁山为器者,能不慎重乎?!
四、谈型
连日晴雨无定处,乍暖还寒品茗时。
国内承平既久,以茶为嗜者亦日众,近日京师一行,寻访茶肆壶店多处,感慨尤深。一日寻壶之闲,与一美国茶友论及茶事壶道,初吾以其西人,颇不以为意。而此君从自身审美认识出发,论国内名茶,谈紫砂诸品,竟屡有新意,多有为我国人中号爱壶喜茶者所不能道者。别后甚为感概:西人之爱茶者,远来异乡,言谈不便,但以格物之情,热爱之心,遍寻芳茗而品,细研紫瓯而论,始有今日之见地。常见各论坛之上,有极言好茶者,有购之取利者,甚至有图此而为生计者。有几人真舍得放下心来,做如此仔细研究之功夫哉?题外之话,乱言无忌吧。
紫砂之为器,论花样精巧,镂刻百端,不及牙刻砝锒之工;论五色绚烂,美艳光泽,不及五彩青花之属;论笔墨风流,寸纸寸金,不及书画版本之类……然自有明以来,文人骚客,茗士佳人,爱之宝之,价比金玉,何故也?泥色之美,养壶之趣外,形体造型之美感是一大因素也!紫砂的造型艺术有今天的规模,能形成圆非一式,方不一相,光器花货,变幻万端的局面,首先是善于从个兄弟艺术门类中吸取形体的意念,如吸收了瓷器中的僧帽、多穆;其次是善于从自然的万物中吸取和提高,如自然中来的花货各品和筋纹多式;最后是历代工匠大师的提高和演变,如石瓢演变后之分:子冶瓢、景洲瓢、汉棠瓢……紫砂本身的易成型、窑烧变化稳定的特性使的多少代的工手们可以根据自身对美的感悟来演绎紫砂形体之美。那么,什么样的形体是紫砂制品特别是紫砂壶应具有的美的标准呢?此问题对如何品鉴一把好壶,如何改变玩家中对紫砂造型研究的无序和混乱状态是非常重要的。一把壶在手,一张照片在眼前,该怎么评价他的造型?好,好在哪里?型走了,走在何处?此一章节,试为各位方家议论之。
丰为莲子扁成鼓,三角石瓢四边炉。一器方圆自有度,莫把冯马乱糊涂。

1
、忠于原著的法度森严
紫砂为器,历有名品存焉,要探究紫砂的形体之美,是不可能绕过这些历史上的高峰的。大彬的三足、鸣远的花器、大亨的掇球、寿珍的仿古……灿若星晨的名作为紫砂的传统造型定下了基本的规范。我们看一件作品型上掌握的好不好,首先就是要以这些名作作为基点,一条线条一条线条的考证,一个平面一个平面的分析。以最难做的仿古、掇球、石瓢三式样为例。一个工手,号称自己壶做的不错,号称是工艺师高级工艺师,先不要跟我们说什么自己的创新,也不要跟我说什么性价比的胡话,你能不能把形体与名作基本一致的一个作品交出来?能不能在形体模仿上做到参差仿佛?能不能达到做一个高仿品的能力?这是衡量一个工手手下工夫的基本问题。学过临贴的朋友都知道,不管你号称自己是多么好的书法家,你的书法有多么的的名气,你临的哪家的贴。你能把这些法书临摹到什么程度,是我们承认你作品实力的根据,否则,以野怪乱黑、张牙舞爪的涂鸦墨**,你说你是大家,我还说我是抽象呢!有什么可以服众的地方?现在的丁山,号称创新的多了,自封大师的多了,奖项头衔大把的多了……好,再有JS跟您说某某水平高,某某是大师,请他在以上三个型里做一把看看,可能他会说这型大师不做啦,这不是大师的创做作品啦,这样的作品没有价值啦……尽管唾弃他好了,让他们做的那些**壶欺骗别人去!
在此同时,我也真的想提醒一下上这个论坛的爱壶的朋友们,你们对这几个考验功力的老型真的了解多少?以子冶石瓢为例,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最好的、能够代表这一壶型的标准器。什么是子冶石瓢形体上最好的标准器呢?会有朋友说,当然是瞿子冶的咯。这恰恰说明你很外行,杨彭年做的石瓢以名士瞿子冶刻绘而得此美名,但从存世的杨作品的形体、工艺上来说,却一直没有达到此型的高峰。这不是我后生小子胡说的,是顾老在他的几次访谈中多次提到的,所以顾对子冶的形体和工艺做了进一步固定和发挥,身筒的高度、线条、饱满度,流和把的交代呼应,的子内外弧线的处理,盖沿的处理的连接,把的力度和接法……一一调整,所以子冶石瓢在形体上的最佳标准器应该是顾老的作品,他个人的文人气质和有节风骨,也很适合这一壶型。定下来这一标准器后,让我们把自己手头那些看起来很不错的瓢拿出来,同一角度和顾老的比一比,看看缺点在哪里,改变成功与否,您就会真正了解这一壶型的美好之处和应有美感了。同理,我们也可以来推掇球,来推仿古……这一节后面我会附一张图,看了以后,大家再一起看看经典的形体为什么是这样法度森严而不可动摇了吧!

说到这,创新的问题又会被提出了,既然最好的子冶瓢是顾老的,顾老可以创新,我们也可以啊,那么最好的为什么不是张三大师李四大师的改版呢?一件工艺品的形式美感,是基本的原则可言,既整体的平衡感、各部分线条的均衡、视觉上的统一性……这些都是有美学层面上的根据可言的,而不是任何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性格感觉就可以颠覆。还是以子冶瓢而言,有的工艺师把身筒起的很高,身筒的弧线非常硬直、盖沿转折非常锋利,那么,请问子冶原型所具有的肉中有骨,劲道内蕴的特色还在吗?有比如前两年某网站曾经争论过某大师做的一把大亨掇,壶是很漂亮的壶,但加入个人风格的圆润、性感、妩媚奇巧之气后,大亨气度端庄、平稳庄严的气势又哪里还在呢?所以,这类对老形体的创新,是见仁见智的,但如果您要做,也是某家子冶“”某家大亨而已,是不能列如这一经典形体的考量标准的。当然,我们讨论的这些作品,还是有真正意义的、含有自身风格的作品,市面上那些一创新为名,掩盖自己手头拙劣的作品,就不在讨论之列了。 而关于脱离传统原型,在工艺和技术上的创新作品,我们也会后贴作另文探讨。

2
、千姿百态的创新成就
作为一种兼顾实用与陈设性的工艺品,对形体变化的追求是紫砂工艺成熟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我们对历代名工的记忆与了解,往往都是与他们所创造的某个造型相联系的。脱离了一个为大众所喜爱并得以传世的器型与个人的独特风格,在浩如烟海的工手之中成为名家,是何其艰难的一件事情。所以,任何一个有想法,有追求的陶工,都会用心做一点新东西,在作品中实践自己的工艺理想。
紫砂形体是繁复的,演进也很迅速,有关资料记载,到1966年,投入商品生产的紫砂器型已经达105种,而到了1990年,投入商品生产的器型则至少有504种之多。这里面,不乏可以作为历史名作传世的名品:景洲+高庄的提璧,蒋蓉的多品花货,寅仙的曲壶,海庚的集玉、抱月、伏虎,昌鸿夫妇的竹简,绍培的高风亮节……都成为了可以写入紫砂历史的名作。但是到了礼崩乐坏、人心浮燥的今天,有多少工手打着创新的幌子,作出一些媚俗妖艳的作品来。确往往也有人喝彩。归根到底,当今玩壶爱壶之人,提高审美品味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形体上一个可以算成功的创新,至少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审美观感上的均衡美观;壶为实用,制而无用,是陶艺也!二、紫沙材质的良好表现;花色艳俗,久养无用,非所宜也!三、紫砂的传统工艺手法要得到保持;模具压制,浇模涂泥,无从欣赏!四、要紧密结合茶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奇型怪兽,硬角支楞,令人厌憎!四者全,则佳器之基础有八分哉!再得名工抟制,名人题咏,逸事相传,是真名器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