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怀“从善如登”

 木柳书屋 2012-09-18

 

         感怀“从善汝登”

创于: 2012-08-27 21:09:32

(转自肖荻博客)

                           感怀“从善如登”     

《国语》名言:“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句古老的警世箴言,是否至今仍在屡试不爽呢?

         “从恶如崩”, 是说学坏易似山崩。如今腐败蔓延之势,确如惊雷频发。“从善如登”,是说学好难似登山,做好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国为民,筚路蓝缕,赴汤蹈火,不畏险阻,直至抛头颅、洒热血。但,还有一种悖论,本来你干的是大好事,却无端地被“污名化”、“妖魔化”,叫你背上一个大黑锅,使“从善”之“登”倍加艰难。商鞅变法虽非尽善,但,由于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增加了人民的幸福,行之十年,乡邑大治。但因改革措施触犯了贵族阶层的垄断特权,遭到既得利益集团的疯狂反扑。他们摇唇鼓舌、蛊惑视听,罗织罪名、百般抹黑,使商鞅竟落个“五马分尸”、“秦人不怜”。谣言是可以杀人的。伟大的鲁迅先生,也是受害谣诼最甚的一位。先是说他“剽窃作品”,接着又说他“拿俄国人的卢布”-----,种种蜚短流长,迫使鲁迅先生只好“横着身子作战”,防的是身后的暗箭。

           再看近日一些大事小情。湖南小鱼贩王培军,扶起并非自己撞倒的袁姓老太。检查无碍的袁老太,与家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找王培军索赔,要么说胸口痛,要么说断了5根肋骨。索赔数额最后飙升到20万元。这成为压垮王陪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天下午,他服毒自杀。(见《中国青年报》)又,16岁少女叶诗文在伦敦奥运游泳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质疑声扑面而来。一些外媒不问叶诗文怎样艰辛锻炼、如何巧妙着力,却拉扯“前科”:“中国运动员90年代出现过使用兴奋剂问题,你----”如何如何,一时之间,黑云压城城欲摧----。但,这次事件的一波三折,证明“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几番博弈,质疑者改变了口风。叶诗文不仅没被“众口铄金”,反而得到英国媒体的公开道歉。窥其堂奥,原来,取得共识、一槌定音,靠的是国际公认的“制度”。此次伦敦奥运兴奋剂检测,不仅沿袭历来的严格制度,且有过之无不及。如一家媒体所说“一份权威的鉴定结果,抽了质疑者一个重重的耳光。”网络时代,众声喧哗。美国原最高法院哈伦大法官有言:“容许空气中充满不同的声音,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力量的象征。”网友甲:“中国人一定发明了一种检查不出来的兴奋剂。”网友乙:“如果真有那种发明,他们不早就给中国男足喝啦吗?”英国《卫报》电子版征询:“怀疑叶诗文服用禁药的美国教练是否应该道歉?”98%用户认为“应道歉”。还有,那就是叶诗文在回答质询时,那种坦荡无畏的淡定,没病不怕冷年糕。久经沙场的老记们,只好甘拜下风。

           或曰:“体育不就是玩儿吗?”但,“治大国如烹小鲜”。“检验制度”推崇的是“法治”;“众声喧哗”弘扬的是“民主”;“态度淡定”显示的是“自律”。这些,在保护好人,荡平为“从善如登”平添的坎坷上,乃是人间正道;用之于广义上的“修、齐、治、平”,不亦颇具普适价值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