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活跃着近百位“倒货佬”

 武汉人文 2012-09-18
   昨日一早,小李急匆匆地来到江汉路步行街的一处仓库,这已是他一周内第三次来到这里。仓库内,堆放着近3万件T恤、运动衣等库存服装,这就是小李的“猎物”。

    “有人叫我们‘库存猎头’,其实我们就是‘倒货佬’”,小李说。在,全国则有五六千家库存公司。在产业经济风雨飘摇的年头,这些库存商们却迎来了“春天”。业内人士估计,今年,库存产业将达到40亿元市场规模,库存商毛利“底线”达到30%。

    库存翻番、价格减半:

    “3万件衣服,对方开价6万元。前两次来已经砍下5000,但我最多出价5万,要再把他们‘冷’几天”。对于“吃”下这批货,小李信心满满。

    小李在武汉著名的“破布街”盘库存已有3年。他的信心,来自于今年库存量的高企。

    “今年我已经收了100多吨库存布料、大几万件服装”,他介绍:“库存一部分来源于倒闭厂家,一部分来源于货品滞销的厂家。今年,市场环境很差,这两类厂都特别多。”

    库存多、市场差,使得今年的库存价格也下跌了近50%。

    “拿一般的布料来说,往年收购价格打4折,今年就要打2折”,小李说:“前几天,黄石一家纺织企业倒闭了,十几吨库存布料甩卖。原价每吨2万多的棉布,处理价不到8000元,企业一下子亏掉十几万。”

    不止服装,各种日用品今年都进入库存“爆发期”。

    专收家具库存的蔡晏青,已经收了十几车、上万件家具。他告诉记者:“特别是办公家具积压严重。小企业难办,倒闭的多”;而在义乌“中国库存网”上,有上万种库存商品。负责人余军委介绍:“服装最多,其次是鞋袜、包包、饰品,下半年的库存量比上半年明显增多。”

    据了解,武汉的库存大多流往义乌、广东等集散地,少数直接流向仙桃、黄冈等周边乡镇的“10元店”。余军委说:“今年已接纳武汉工厂、经销商的库存200多批,以服装为主。卖的人多,买的人少,今年的行情对库存商,是有‘危’更有‘机’。”

    “倒货佬”的淘宝法则:

    别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货要靓、价要平,是“倒货佬”们的第一法则。

    不久前,小李“吃”了1万多条女装西裤。成本30元的裤子,被他9元拿下,再以12元卖出。“做库存就是这样,厂家不亏本,你就赚不到钱”,小李说:“今年拿货,尤其要狠心压价。T恤价格一般控制在5元以下,牛仔裤20元以下,价格贵了的大家默契都不做,最后厂家还是会降价求生。”

    第二条法则,也是最难学到的,看货要“火眼金睛”。

    去年底,一家纺织厂倒闭,余下的1吨布料公开喊价2.8万元,不少“倒货佬”去看货,却没有人敢出手,最多只肯出1.6万元。“对于存货来说,这价格的确相当贵”,小李回忆:“但我仔细看了看,这堆布料里有蚕丝、韩国进口面料。我立马喊了2万元,转手卖了6万,一下子赚了4万。”

    为了维系关系、“吃”到好货,有时候,明知亏本的库存也要接。

    今年初,汉正街一家布行卖给小李两批货,价格并不便宜。“这种商家常常有尾货,图个来回,我也不好拒绝”,小李说:“果然,两批货亏了1万元;但下半年,布行又主动补给我两批货,现在反而赚了2万元。”

    要拿到知名品牌的尾货,更要靠“关系”。去年,打通关系的小李曾拿到森马服饰一批15元的牛仔裤,转手赚了几万元;今年,知名童装品牌“巴拉巴拉”几千件棉袄,每件20元吐货,小李却没竞争上,被他的老乡拿走。

    “做库存这行,永远别贪心、永远别想一下子吃成个大胖子,是最重要的”,余军委说。入行已经5年的他,看过太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故事。“我还没见过几千万的大老板,几百万的小老板很多”,他说:“很多人做大了,就做死了。库存的买家在哪里?卖家在哪里?你永远都不能确定。就算你前9批货都赚钱,第10批货砸手里了,还是得赔光。”

    暴利时代远去:

    40亿市场走向何方?

    2008年,是这个行业的顶点。

    “9点打开店门的时候,客户已经堆在门口了。我们让卖库存的排成一队,买库存的排成一队,每一队都要排二三十人”,余军委回忆着往日的风光,但这种日子似乎一去不返。

    中国最早的一批库存商,出现在20世纪末。2003年,余军委开服装厂的哥哥生意失败,无奈到处找门路处理库存。不想,库存生意竟展现出一派诱人风光,其随即入行,不少早期的库存商人都有同样的经历;同期,一批收破烂、二手货的“破烂王”也开始向库存买卖转型。两股人群,构成最早的一批“倒货佬”。

    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开广告公司的余军委面临失业,随即加入库存行业。“2008年底,我和哥哥一起参与组建义乌五爱库存市场时,只有40家商户”,余军委说:“供大于求,我们有绝对的定价权。一批货按‘堆’拿回来,只要600元;按‘个’卖出去,卖1.5万元,利润是25倍。”

    如今,义乌五爱市场已经有1000多个商户,从事库存生意的贸易公司大约有五六千家。暴利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现在,每年库存成交额已达40亿左右,每家库存商的年平均营业额在70万左右”,余军委估计:“但这行的毛利率仍远高于其他行业,没有30%是没有人愿意做的。”此外,库存商也由原来的“杂货商”,细分到服纺、鞋袜、童装、文具、灯具等多个具体行业;义乌、广东等地的总库存商,开始广泛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等中部省份发展“下线”;原来以发往中东、非洲为主的渠道,也拓展到新疆、甘肃、云南等省份及乡镇。

    中国企业逐渐摆脱粗放式经营、库存商业模式越来越市场化,库存行业也开始归于理性。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库存量会越来越少”,余军委说:“但是,‘倒货佬’不会消失,毕竟产销之间总有出入。美国靠库存做工厂店、‘10元店’的企业,还能成功上市,中国库存商为什么不行呢?”

    “库存在今年,不止是全行业性问题,甚至是全社会问题”,武汉合荣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飞直言:“企业发展模式到了一个转折点,光靠投资拉动就能高速增长的时代,可能要过去了。”

    据1269家上市公司2012年中报数据显示,期末存货金额合计是1.92万亿元,与今年初的存货金额1.79万亿相比,增长了7.5%。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指出:此轮去库存,实际上是要对中国过去10年不断累积的供给能力的压缩,包括对内供给能力和对外供给能力。中国的外需和内需实际上都已经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要进一步上升,就必须调结构和实现产业升级。靠传统刺激经济的手段已不管用,必须通过深层次的改革来解决各个层面的矛盾,以时间换空间,赢得改革红利。 

    以库存最严重的武汉服装业为例,以前大多数实行“出货制”,即大力向经销商“压货”,并允许其把部分货物100%退回。这种靠规模、靠增量的发展模式,很难不造成库存问题。

    “现在,武汉有大约不到10家服装企业,开始施行‘订货制’”,陈飞介绍:“但是,我们仍然允许经销商有15%的退货比例。今年生意难做,这个比例可能要上浮到20%。而采用‘出货制’的企业,库存可能高达80%。这些库存服装,要么通过自己的渠道消化,要么剪标后极低价格甩给库存商。”

    而以“快时尚”标杆闻名的西班牙服装品牌 zara,产销比则在85%以上,几乎没有库存压力。

    义乌“中国库存网”负责人余军委介绍:“欧美服装品牌几乎每两星期就要上一批新款,这决定了其每批货物规模较小、计划性强,每批库存量最多不过1万件,折扣不会低于1折,不会见到中国这样1元钱、十几万件甩货的情景。此外,大多数国外服装经销链不长、有直营渠道,不会出现全产业链库存。”

    美特斯邦威服饰、达芙妮鞋业已经开始摒弃经销商,向更为灵活、可控的直营模式转型。但武汉消费品企业要转型,还有一段路要走。“尝试直营,需要更强的资本实力,更高的管理技巧”,陈飞说:“这些,都非一日之功。”(记者蔡木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