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拍法是打乒乓球者首先要遇到的问题,握拍方法正确与否,对掌握技术影响极大。我们在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时(包括优秀运动员),发现不少人的技术优缺点往往与握拍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方面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由于他们采用了后面手指伸直的握拍法,所以,反手和小球的进攻技术始终解决不好。
许多书上都介绍了基本的握拍法,那是比较统一的。但是,我们从对优秀运动员的观察中可以发现,几乎每人的握拍都各具特点(似和每人击球动作各具特点一样)。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在对初学者的教学训练时,应授以基本的握拍方法。之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其已具备了个人技术特点后,应允许他们根据个人的体会对握拍法有所改进,使握拍更利于个人对技术的掌握,而不应再拘泥于固有的、传统的框框。应该说明,握拍方法是不宜经常改变的,否则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可是,为使握拍更利于个人技术特长和技术风格的发挥,对握拍法进行一定的改革是聪明的表现!
在具体的握拍方法中,很难有一种是十全十美的。许多实践证明,一种握拍法往往是这方面(如正手)好些,那方面(如反手)就差些。这里,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即以能够发挥本人的特长为主,但又不至于因此而形成明显的漏洞。换句话说,就是应利于个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削弱它。指导思想明确后,对由于握拍所造成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解决:
一、适当改变击球动作,借以弥补因握拍而影响了对某一技术掌握的不足。如谢赛克握拍时虎口很大,优点是拍形固定,攻打弧圈球好,使他在弧圈球盛行的形势下能够获得自由与主动。但是,这种握拍法对反手推挡的掌握十分不利,拍形难于压下来。谢赛克为此对反手推挡的动作稍微做了些调整:拍形更竖一些,引拍略高一点,使其反手没有成为漏洞。
二、根据个人实践,对握拍做进一步的微调。如庄则栋初学打乒乓球时,采用常规握法,正手击球时拇指用力压拍,反手攻球时食指用力压拍。后来他觉得这样变换手指来不及,拍形不易固定。于是,开始尝试正、反手攻球皆用拇指用力的方法,感觉一直良好。到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对木村比赛时,才发现了反手接弧圈球压不下来的缺点。为此,庄又将握拍改为正、反手攻球时皆用食指用力。反手攻球时压拍形的问题解决了,但又暴露出拍形易变、不利固定的毛病。再经琢磨,将拇、食二指微微靠拢(庄自称此为闭锁式握拍法),并将握拍位置稍向上提,成为小钳式握法,问题得到了解决。此后,在第二十七、二十八届世界比赛时,庄一直沿用此种握法,自我感觉良好。
庄则栋当时已获世界单打冠军,却仍敢于对握拍进行改革,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迪。
握拍法不仅会因人而异,而且还会随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目前这方面的趋势是:握拍方法增多,个人差异越来越明显;直握拍在处理正、反手球时(尤其是两面攻时),手指的变化比过去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