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绪帝崇陵 隆恩殿 重檐歇山屋顶
都说清西陵里属光绪的崇凌最简陋,但诸位上眼瞧瞧上面这幅照片,会有简陋的感觉吗?
如果跟雍正的泰陵相比,无疑,崇陵要显得简陋的多。
通向崇陵的道路

五孔石桥 与泰陵的众多石桥相比较,这座桥的确不够大气。
石望柱
在泰陵七孔大石桥的北边,左右也各有一个石望柱,崇陵不过是照方抓药。有点不同的是,泰陵石望柱是标志着石像生的开始,而崇陵则只有这么两根孤零零的石望柱,标志着着埋在这里的那对夫妻曾经是皇帝和皇后。
石望柱细部之一
石望柱细部之二


过了石望柱之后不远,就是牌楼和碑楼了。通常在牌楼的位置应该建一座砖石和琉璃的龙凤门,西陵的其他皇陵都是如此,但到了光绪这,却改成了这个。

据说碑楼里的石碑上只有光绪帝的谥号,并未提及他的功绩,也是,要写功绩,只怕连他自己也不知该写点什么。

崇陵
隆恩门
隆恩殿
牌匾
殿内
摆在殿内阁子里的东西,不知是干嘛使的。
金柱
绕过隆恩殿就是一道高高在上的琉璃三座门。
之所以我叫它琉璃三座门,就是因为那上面有很多琉璃构件,比方说这用琉璃烧成的斗拱,尽显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明楼和五供
穿过琉璃门,就是明楼宝城所在的院落。所谓宝城,就是把皇帝的坟包用城墙紧紧的围起来。而明楼就是在宝城之正南建起一座方形的城楼,是为明楼。而在明楼宝城所围绕起来的土包下面就是帝后棺椁安放的地宫了。

明楼里有一通石碑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着“德宗景皇帝之陵”
在明楼上拍的
在明楼上拍的

明楼下的门洞通向一个夹在明楼和宝城之间的,月牙形的院子。这个院子通常叫做月牙城,其正北方的一面墙上的琉璃照壁是地宫的象征性的入口。而真正的地宫入口在。。。。。。
城门洞的下边。

拍这些照片时,地宫里就只我一个人,当时我很怕突然停电
光绪和他媳妇隆裕皇太后的棺椁。传说这俩人生前并没有什么感情,但死后却终于髌骨,也一同被匪兵给盗了墓。如果不是那伙强人,直到今天,地宫也许还是封死的。倒霉的光绪,死前那么窝囊,死后也不得安生。

以上就是我看过光绪皇帝的崇凌之后所写的写下的一些东西和发的几十张照片。光绪皇帝出生时国家已经处于乱世和衰败的状态。还没有过完幸福的童年,就被他的大姨给弄进宫里当所谓的皇帝,之后一直受人管制,婚姻也不幸福。戊戌变法更是让他在政治上备受打击,死后的陵寝也是被迫从简,最后还被人盗掉。听说前一阵子,对他尸骨的化验竟然表明他最后是被人给毒死的,而最有可能的凶手竟然是他母亲的姐姐,他的大姨,光绪一生最大的悲哀也许就在于他一生最大的政治敌人竟然和他自己的血缘关系那样的近。
今天,光绪皇帝被盗墓贼劈裂了逢的黄漆棺椁,摆放在崇凌地宫的宝床上供国内外游人参观,而就在他旁边,陪他一起被人参观的另一口红漆棺材里,正是他政治联姻的妻子。
在两口棺材的前头是两个功德箱,里面有薄薄一层人民币,还有不少钢板儿,与其说是功德箱,还不如说是募捐箱。
当我离开崇凌时,拍下了下面的这幅照片----崇凌的神厨库和下马碑。神厨库已经成了崇凌管理处,而下马碑则被大多数游客所忽略,连过去看看的人都很少。就在下马碑东边的一条公路上,俩农民开着一辆三轮子突突而过,是啊,你让人家下马,没叫人家下三轮啊。(完 2010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