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宁寺大雄之殿
因为不住在南通市区,尽管随着年龄增长,对崇川古城的历史遗存渐有了解,但至今仍然缺乏系统和全面的寻访。自幼以来,从跟着家人上狼山览胜烧香,到后来出门返乡在南通转车,记不清到底来过南通多少次,却从未走进南通的老街巷,没去看过天宁寺。今年年节,阴雨不绝,直到假期即将结束,才等到一个阴霾天气可以完成这个夙愿。
多半由于张謇所进行的近代城市和工业建设,2009年南通被增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江苏最新入队的成员。近邻泰州的历史积淀虽然较之南通显得更为深厚,然而在泰州保存众多的历史建筑中却找不到早于明清的遗物,而在江尾海头的南通城内,却保存着宋代的木结构,而且记录着稀见的工艺做法。
虽然近代历史更令南通卓然出众,但是南通古城以内的历史街区和古代民居同样宝贵。在濠河环绕的古城北部,十字街的西北、西南两片,留有面积宽广的历史街区,新建建筑仅分布于主要街道两侧。从城西方向走进老街区域,粉墙黛瓦的低矮民宅纷至沓来,闹市的尘嚣愈来愈远,一路向北寻找,香火铺的出现预示了古寺的临近。

天王殿
南通天宁寺,是江海地区三座唐朝古寺之一,另两座是江滨狼山广教寺和古城如皋定慧寺。天宁寺原名光孝寺,现寺内古塔名光孝塔,北宋政和间城西天宁寺并入,主殿“大雄之殿”牌匾由宋徽宗亲题,明天顺时改今名。寺院于明代宣德年间重建并多次重修,天王殿大概即为该时代建筑,所谓宋代大雄之殿应该也为此期重建,保存了宋代风格的结构部件。

“通州天宁禅寺重修记”
南通于南唐建州,古称通州,实际却并无向南过江之通途,直至2008年苏通大桥落成,方才结束渡船过江的历史。民国元年,为与河北通州相别,改名南通。
大雄之殿正影

转角铺作
自外部观,大雄之殿的早期建筑特征并不明显,斗栱为四铺作出假昂,阑额互交出霸王拳,用料较小,与天王殿规格相似。大殿歇山形制,开三间,进深四间,平面接近正方形。

前檐斗栱

殿内角部结构

金柱使用瓜楞柱

十二瓣瓜楞柱
天宁寺之所以名列国保名录,正在于主殿内金柱所使用的瓜楞柱工艺。六根金柱,使用包镶法瓜楞柱式,属于宋代以来的特殊技艺,其动因在于大型木料的短缺。后代由于木材资源的匮乏,常使用包镶法以小代大,但瓜楞柱式却不多见。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的南宋瓜楞柱为该式样唯一典型实例。
模糊不清的缠枝纹柱础

禅寺深深

光孝塔(明)
寺后偏西为明代始建光孝塔。南通现存的几座古塔,造型互异,狼山之巅的支云塔为四面,保留古风,城东南的文峰塔为六面,体型壮硕,天宁寺光孝塔为八面,造型玲珑。

天宁寺附近街巷

老街深处
离开天宁寺,向东走出中学堂街,则来到古城中心,坐落着古谯楼和西式钟楼,然而由于道路改造,暂时无法接近。向南从八仙城步行街穿过,偶然发现了拆迁剩下来又被商业利用的丁古角住宅,过濠河再访博物苑,并向东寻找文峰塔。由于出来较晚,加上乘车费时,在市区匆匆行走不多久,天色已暗,古城街巷及民居,只能留待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