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说到一个关于童子痨的病征:童子痨的形成是这样的. 夫妻间在过性生活的情况下,睡着的宝宝突然醒了,哭着要吃奶,但是大人又不想停下来,所以一边做着一边喂奶,,宝宝长大之后,在第一次过性生活的时候,都会突然口吐鲜血,然后晕过去,大多都会猝死。因为男女欢好,情欲高涨,心跳加速,血行也加速;心情激动,乳部的乳汁也跟着起了变化,婴儿脏腑娇嫩,如果吃了这种不正常的乳汁,就会受了七情激动所伤,尤其是肺与肝肾等部最受影响,孩子长大了,一定性情急激易怒,身体多数瘦弱,常常咳嗽,日久间有咳血或衄血的症状,就是世间所谓五痨七伤之一,因为自小伤在内腑,所以非常难于治理。
但是专家解答童子痨是一种儿童疾病,中医指儿童所患的肺结核病,也指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虚弱症,这个词在西医是不成立的,西医叫肺结核。 夫妻可以考虑在喂奶之后同房(喂过奶后的宝宝也更容易入睡而不会打扰了爸爸妈妈)
吴佩衡医案 童子痨
张××之子,云南省永仁县人,年八岁,禀赋不足,形体赢弱,平素多病,时有腹痛,多痰慢咳而少食。
此先天不足,脾虚不运,阴寒挟水湿内渍。1922年6月某日,受寒而起病,脉来浮滑,兼有紧象,指纹色淡而青,舌苔白滑,质含青色。涕清,咳嗽而加痰涌。发热、恶寒,头昏痛,喜热饮。缘由风寒表邪,引动内停之寒湿水饮,肺气不利,清肃不降,脾不健运,水湿不化,阻遏太阳经气出入之机,拟小青龙汤加附子助阳解表化饮除痰。 附片30克 桂尖10克 麻茸3克 北细辛3克 杭芍6克 五味子2克 小枣7枚 生姜10克 服后得微汗,身热始退,表邪已解,但咳嗽痰多而清稀。此乃寒痰未净,脾肺之气尚虚,守原方去杭芍、麻茸加茯苓10克、白术12克连进二剂,饮食已如常。惟仍涕清痰多,面浮,午后尚有潮热,自汗,腹中时而隐隐作痛。此表邪虽解,寒痰内饮尚重,今得辛温之荆以运行,逐动内饮欲溃,务期祛尽停饮寒痰,沉痼始除。殊料张君对余信任不专,另延中医数人诊视,有云“误服附子,中毒难解”。有云“系湿热阻遏中焦”,处方均以清热利湿。数剂后,不但原病不减,反见沉重,涕清如水,午后潮热更甚,汗出淋漓,咳痰气息短弱而兼喘促,食物不进,形体枯瘦,四肢厥冷,已奄奄一息。又改延某西医诊治,断言“误服姜附,已将肺液烧干”,(试问;涕为肺之液,如果肺液已经烧干,焉能涕清如水?)竟主服“保肺药水”,并云有起死回生之效。服后顷刻,遂现风状,双目上视,唇缩而青,肢厥抽掣,汗出欲绝,已命在旦夕。张君惊惶不已,又急促余诊视之,并具述误治经过,余不忍坐视待毙,尽力挽回颓绝,主以大剂加味四逆汤治之。 附片100克 干姜40克 砂仁10克 上肉桂10克(研末,泡水兑入) 甘草10克 上方连服二次,风状减,已不抽掣。次日复诊,诸证亦有减轻。再服二剂,突见周身浮肿,咳嗽多痰,但潮热已退,厥逆回温,能稍进饮食。乃告之此系阴寒水湿之邪被阳药温运化散,元气回复之征。现仍阳弱气虚,须待温扶。照原方加口芪、白术、茯苓连进数十余剂始奏全功。此证即所谓“童子痨”也,前后施治,经余拟方,共服附片约十余市斤,并无中毒反应,亦未见将阴液烧干,且患儿病愈之后,身体健康,体质丰盛胜于病前,多年无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