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飞来峰造像

 书楼寻踪馆 2012-09-19


 

杭州飞来峰造像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飞来峰宋代石刻

在石窟造像相对稀见的江南地区,杭州却是一座拥有较多石窟遗迹的城市。在杭州的石窟造像中,位于灵隐寺前飞来峰的造像最为著名,也称得上是江南地区石窟造像中的代表。

杭州西湖西南一带,山峰丛聚,寺宇众多,不惟风光优美,更遍布名胜古迹,历代都有许多文人盘桓于此。明代袁宏道曾言“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而飞来峰不过是群山之中一座一百多米的小山,其突出之处很大成分应当在山上的数百尊佛教造像。飞来峰保存最早的造像为五代后周时期所刻,绝大多数造像属宋元两代,分布以东部溶洞和北面临冷溪的崖壁为主。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后周时期造像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北宋卢舍那佛会浮雕

现存年代最早的纪年为后周广顺元年(951)的西方三圣造像位于青林洞口,带有唐代遗韵。同样位于青林洞口的还有北宋乾兴元年(1022)的卢舍那佛会浮雕。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观音洞观音像

飞来峰宋代造像多开凿于溶洞中,这种湿漉漉的佛像在北方石窟中似乎很少见到。盛夏之际,走进这些洞窟,石壁上偶尔滴下几滴水,还颇有些清凉的感觉。峰下流淌而过的冷溪,泉水清冽,也为游人解去不少的暑气。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宋代高僧取经石刻

飞来峰的一些石刻其实并不类似北方的开窟造像,而是摩崖石刻的形式,如这一组宋代高僧取经石刻,就凿在洞外的石壁上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宋代版本的“西游记”师徒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南宋弥勒佛与十八罗汉

位于崖壁上的南宋弥勒佛及周围十八罗汉造像,是飞来峰宋代造像中的突出代表。主尊弥勒佛姿态自然闲适,憨态可掬,形象已经是中国化的布袋和尚造型,十八罗汉神情生动,动作各异,与主尊形成和谐的位置关系。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山下明代理公之塔


杭州飞来峰造像(上)

崖上清代铁塔

元代尊胜佛母像

时隔八年再次来到杭州,依然是第一脚就奔灵隐寺。当年赶到灵隐寺时已是傍晚,在当地人的提醒下,我们等到景区关门才进去,但只能在飞来峰下游览,那时候岩洞内外遍布的造像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次,时间同样不宽裕,加上游人很多,天气又极热,只好再次放弃入寺。

飞来峰的元代造像主要由以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为首的僧侣和官僚贵族开凿,大致分梵式和汉式两种,尤以梵式造像更具特色,体现了当时藏传佛教在江南盛行的背景。元代造像多在崖壁和岩石上开龛,较之前代体量更大,分布更广,飞来峰造像的开凿在元代达到高峰。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尊胜佛母像

该窟雕像众多,结构复杂,为飞来峰最大元代窟。中间雕一座喇嘛塔,塔内为多面广臂形象的尊胜佛母,结跏趺坐于仰莲须弥座上,体态面相饱满,两侧为二胁侍和四位护法金刚,塔上部两侧各有一飞天。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密理瓦巴二侍女像

右侧侍女体态婀娜,衣纹轻薄,艺术性很强,有点古希腊帕特农神庙浮雕命运三女神的感觉。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金刚手菩萨像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江南地区原本并没有藏传佛教传统,元初因为政治原因藏传佛教才迅猛发展起来,因此飞来峰元代造像不可避免地保存许多汉传佛教风格,存在一尊造像上梵汉杂糅的情况。许多菩萨像的面容有很深的宋代风韵。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杭州西湖周边的文物古迹在文革期间遭遇到了严重破坏,从保存状况看,飞来峰造像虽也曾受到一定的破坏,但不算很严重。然而,对造像残损部位所进行的修补实在太过粗劣,上面两尊菩萨像的手部便是例证。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多闻天王像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灵隐寺山门天王殿

灵隐寺山门前立有一对高大的经幢,建造于北宋开宝二年(969),为景佑二年(1035)自奉先寺迁移至此。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灵隐寺前东经幢
杭州飞来峰造像(下)
灵隐寺前西经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