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思维助推客家土楼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智慧旅游519 2012-09-19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唐德军

    一、走进客家世界

    客家人有他们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神秘,却充满了神奇。他们秉承了宗族先人的遗训和族谱,过着聚族而居,邻里宗族和睦的大家庭生活,坚守“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的家训,坚持自己的精神梦想。客家人在不断迁徙中磨炼出开拓进取、积极求变的精神。他们以“家”为核心,“家”及“家族”就是客家圣殿的灵魂。他们迁徙,是因为战乱或者自然灾害下,迫于保护家族的生存而迁徙;他们定居,是希望自己能够重振家族的辉煌,延续和发展自己的家族;他们漂洋过海,是希望通过开拓进取学习先进理念助推家族发展,反哺家族。每个家族都围绕“家”的需要迁徙,只要“家”的精神和信念不倒,每个家族都可以独成体系,重建家园。

    二、探秘客家土楼

    客家人历经千年的迁徙旅程,以血缘为纽带,依然延续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遵守家族法制,秉持家族规则、角色、习俗和信念。他们构建的土楼,外观气势恢宏,内部则几乎完全保留了儒家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和“家文化”的核心内涵,一大家族和睦相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着自己耕耘带来的安宁和谐生活,耕读传家而又自得其乐。

    客家土楼生活呈现的是一幅美好的画卷:土楼周围山水环保,风水绝佳,楼后是一片风水树林和硕果累累的果树,楼前家禽家畜正在觅食,眼前的菜园郁郁葱葱,远处的油菜花开得正艳。手捧一本经史子集在摇椅上赏阅,之后研习农耕巧艺,参与客家活动,这些都是最原乡的生活方式。闹新春游大龙、龙抬头舞龙会、清明扫墓、四月八点花灯、关帝节拜财神、开镰节祈丰收、七夕节相亲会、中秋节作秋祭、作大福、过小年等都是原乡的节庆活动。无论你从哪里来,都会被客家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深深地吸引。

    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公共吸引物

    如果说客家的“家”是灵魂,土楼生活是吸引物,那么产业发展就是支撑,只有以项目发展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起来,推动多样化公共吸引物的建设,才能实现土楼生活方式的构建,实现建设国际休闲度假目的地的目标。传统的客家地区以农耕及手工业为主,在发展旅游休闲度假的今天,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与融合发展。

    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客家文化传承的历史遗迹、历史文化、民俗节庆和民俗活动转变为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进而发展为文化产业,一个节庆就是一台戏,一种民俗活动就是一个生产力。

    2.农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要发展成为观光农业和体验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呈现四季不同的景色和环境;游客能够参与种植、采摘甚至是认种、认养,既提升了区域的环境与景观,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在农产品的包装上,还可以融入文化产业的概念,打造创意农业产业,创造出客家土楼独特的农产品文化品牌,如永定万应茶、土楼烟等。

    3.手工业、餐饮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农林牧业为当地的手工业制作和美食升级带来丰富多样的原材料,通过创意研发设计,提升手工制作工艺,制作出更加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如竹编土楼、土楼模型、土楼冰箱贴、美食特产等等。

    4.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农林牧产业与手工业、美食等融合后,寻求除土楼外的其他资源构建新型产业,塑造新的吸引物和产业集群,多样化发展区域休闲度假产业和体验产品,实现多种经营的目标。在当地发掘与土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资源,如温泉、寺庙、湿地、农耕、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使之融入丰富游客的土楼生活体验,扩大区域旅游的包容性。

    永定土楼旅游区内资源多点、多村落和多城镇,具有线性空间和域面空间的典型特征,但洪坑、高北旅游产业增长极与农业及加工业、服务业缺少联系,土楼开发仍存在“孤岛效应”。要改善这一发展弱势,需要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将旅游生产、销售及服务要素在同一空间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配置,实现引领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导向。首先,采取“一乡一格,一镇一品”的策略,拓展多元化旅游经济活动,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建立土楼核心公共吸引物,以此来构建该域面的核心产业聚集区,并形成核心产业融合发展域面;其次,选择辅助吸引点,建立辅助公共吸引物,并在该域面构建辅助产业聚集区,在该区域形成辅助产业融合发展域面;最后通过多核心吸引点,多辅助吸引点形成多产业聚集区和多域面融合发展,构建出全域统筹发展的休闲度假目的地,这就是最适宜土楼区域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型。

    四、传承客家文化,构建新型社区

    客家是以“家”为核心的民系,在保护福建客家土

    楼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不光是保护土楼建筑,更重要的是使客家“家族”的生产、生活、民俗、宗族朝拜和风水空间等客家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而目前在旅游发展和市场经济推动下,传统的家族经营模式在产业发展上逐渐的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个体经营模式,这既不利于自身发展及与外界企业的竞争,且还形成了个体之间的恶性竞争,不利于家族团结。这些不利因素正在不经意间威胁着客家文化核心的“家族和谐”。

    而客家是有条件开创家族式旅游经营模式的,他们可以以“楼”为单位或以一个宗族为单位,成立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统一分配和协调人力、物力资源、房屋资源、文化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构建起家族企业的旅游运输、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民俗表演、手工艺品生产销售、土特产品生产销售、特色美食制作销售、观光农业种植、采摘、畜牧业等等,根据宗族的人员能力进行协调安排工作,最终形成进行工资与分红结算的企业制度。这其实正是客家宗族发展壮大的传统产业运作模式之一,是构建新经济形势下新型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