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曾(随)国国君乙墓

位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葬于公元前433年或稍后。1978 年发掘。墓坑开凿于红砾岩中,为多边形竖穴墓。南北 16.5 米,东西 21米。内置木椁,椁外填充木炭及青膏泥,其上为夯土。椁内分作东、中、北、西四室。东室置曾侯乙木棺,双重,外棺有青铜框架,内棺外面彩绘门窗及守卫的神兽武士。中室放置随葬的礼乐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车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墓主45岁左右;殉葬者为13~25岁的女性。

墓中共出土随葬品万件以上。其中曾侯乙编钟一套65件,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青铜礼器主要有镬鼎2件、升鼎9件、饲鼎9件、簋8件、簠 4 件、大尊缶 1对、联座壶1对、冰鉴1对、尊盘...









鑊鼎 春秋時期最大的鼎

鑊鼎
1987年,山西太原第一热电厂在太原市晋源区金胜村附近进行第五期工程扩建,意外发现一片古代墓葬晋国赵卿墓,在这座积石积炭的墓葬当中,出土了一件高近1米、口径1.04米的镬鼎。样子呈圆口、深腹、兽蹄形三足,饰有牛头双身蟠螭纹,形体硕大,造型古朴浑厚,鼎腹足以煮上一头牛,是国内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鼎。凡目睹此鼎的人皆对它赞叹不已。
据《周礼》,镬鼎用于煮牲,依形制大小,依次分为牛镬、羊镬和豕(猪)镬,此鼎应当就是牛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