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生不老梦:忘我牺牲推动炼丹术的皇帝们

 笑熬浆糊糊 2012-09-20

自从中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率先作出科幻探索以来,不少历朝历代的帝王便把这项事业列入了朝廷的科技攻关计划,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飘飘欲仙的方士们不断从炼丹炉里制造出各种仙药塞到皇帝嘴里以延长天子的寿命,很多皇帝都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这听上去还是蛮矛盾的。)

  第一个为长生不老事业而献身的皇帝是东晋的晋哀帝。晋哀帝是一个目光远大的青年,虽然即位时才22岁,但是他却立即时不我待的开始追求永生。晋哀帝案头的必备课外读物是炼丹术大师葛洪写的专著《抱朴子》,他按照书中的要求,专门在皇宫建设了一座标准化炼丹房,召集术士夜以继日的炼制丹药。晋哀帝把来之不易的丹药当宝贝,一日三药,从不间断。结果第一年吃成了朝政不能自理;第二年成了生活不能自理;到了第三年,连生命也不能自理,干脆一命呜呼了。

  晋哀帝的悲剧,并没有使后世的皇帝们停止追求永生的脚步,反而更加激励他们永攀科学的高峰。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炼丹术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五位皇帝一个个前仆后继,共同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生命之歌。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身体强健。在盛年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从善如流,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和贤惠的长孙皇后日子过的也是有滋有味。这时候的他,对求仙问道并不是很热衷,甚至是比较反感,还曾经嘲笑过秦皇汉武晚年追求长生不老的伪科学行为。但是到了他统治后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李世民也渐渐的迷上了炼丹延命之术,特别是贞观十九年时他亲征高句丽的时候不幸受了箭伤,导致自己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大吃特吃起道教丹药来,希望借此延长寿命。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在艰难的吃完最后一粒长生药后,终因慢性中毒不治身亡,享年仅仅50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世民后世子孙在他牺牲精神的感召下,义无反顾的加入到了服仙药的行列中来。唐宪宗晚年因服丹药致使脾气喜怒无常,左右侍侯的人动辄得咎,于是被心怀怨恨的宦官杀死;唐穆宗、唐武宗都在30几岁的年龄因服药导致元气大耗而亡;号称“小太宗”的晚唐最后一位英名君主唐宣宗也吃药吃的背上烂了一个大洞而死,至此唐朝的灭亡时间也成了一个纯粹的算术问题。
  在唐朝服药死亡的五个皇帝中,除了唐穆宗是个昏君外,其他几个都是英明有为的杰出帝王。所以不管你承认与否,几粒小小的丹药,实际上起到了加速唐朝腐朽和灭亡的作用。而由于这几位唐朝的短命帝王们死状过于惨烈和震撼,所以从唐末直到明初,再也没有皇帝敢吃从烟雾缭绕的炼丹炉里炼制的丹药了。

  到了明朝中期,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的思想又重新开始萌发,明世宗即位后崇尚道教,这使得延命炼丹之术又在宫廷里流行起来。当然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明世宗那时追求的就不仅仅限于长生不老了,他希望在永生的同时,还能够对美貌的妃子们保持影响力。术士们秉承皇帝的旨意,经过潜心研究后发现,用女子的初经为原料制作的丹药,其疗效可以满足皇帝的要求。明世宗听了后非常高兴,于是先后征召了千余名少女入宫制药。大概是此药效果比较生猛吧,世宗皇帝从此躲进深宫成一统,二十余年不上朝。至于他在深宫里干些什么,那属于个人隐私,我们就没有什么探究的必要了。不过需要交代的是,明世宗最后还是没能修成正果,在他60岁那年,也因服药引起的中毒而去世了。

  那么被皇帝们视为珍宝的仙药到底是什么成分,为什么他们服用后唯一的效果就是中毒呢?其实这种所谓的长生不老丹,它的成分主要是一些砷、汞、铅、金、银等重金属,经过高温炼制后,会产生砒霜等剧毒物质。如果长期服用这些丹药,就会慢慢的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可怜皇帝们兴致勃勃的吃了一肚子水银和砒霜,还坚信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永葆青春,这个玩笑可开得有点大了。

  在古代,人们认为金、水银等重金属不易腐烂变质,假如人体吸收了它们的精华,那肯定可以永垂不朽,所以当时就有“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说法,这个推论也就成了炼丹术的理论基础。炼丹术士们把各种金属元素放进炼丹炉,希望借助炉里神奇的化学反应,能够最终炼制出一种使人永生的仙丹。而权位愈高,欲望愈大的人,就越想长生不老,于是有的皇帝怀着美好个人的愿望,不惜以身涉险,大量吞服未经临床试验的药物(他还舍不得给别人),并最终因重金属中毒而英年早逝(至于中毒的就更多了),在追求永生的过程中结束了自己生命。这其中最让人不能理解是,皇帝们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千年如一日,犹如飞蛾扑火,心甘情愿,丝毫不接受前人的教训。不过东方不亮西方亮,也正是有了皇帝们的勇于牺牲的精神,才推动了炼丹术的发展,以致炼丹术传入西方后形成了一门造福近代的科学——化学。

  注:在这件事情上倒是体弱多病的唐高宗李治最明白,当有人敬献丹药时,他一针见血的说道:“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高宗实不昏懦也。
  本文史料来源于《资治通鉴》和《明史》。

  《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一: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侍中高崧谏曰:“此非成乘所宜为;陛下兹事,实日月之食。”不听。辛未,帝以药发,不能亲万机。丙申,帝崩于西堂。

  《明史》佞幸列传:帝自二十年遭宫婢变,移居西内,日求长生,郊庙不亲,朝讲尽废,君臣不相接。帝益求长生,日夜祷祠,简文武大臣及词臣入直西苑,供奉青词。士大夫或缘以进。又创二龙不相见之说,青宫虚位者二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