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附近别墅的一位留学生家长告诉我:“在这里,每个月的八号可以去领救济食品。”“需要什么经济证明或身份证?”“不需要。到那里,只需在一张表格中填上自己的家庭地址与本人姓名就行了。然后,他们会发给你一张纸条;以后每次去领,美国人都会在纸条上做个记录。我已领了三年。”
回家说给女儿听,她说,“不要去领,那是给穷人的。”虽然我不会去领,但还是很想见识一下。于是,那天上午推着宝宝与他一起去。没走多远,他指着教堂旁的一排平房说,就在这里发食物。见地上已摆了不少塑料袋,知道这是用来排队的。旁边坐了不少六、七十岁的中国老人,互相闲聊着,看来他们已是很熟悉了。我问,“怎么都是中国人呀?”“自金融危机后,救济食物越发越少,也越发越差。以前还有一些老外,现在老外都不来了。”“以前发些什么?” “发鸡蛋、火鸡、米……”
在这样一批老熟人中,忽然出现了我这个新面孔,很快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问:“你是中国哪里的?”“江苏。”旁边一对夫妻很兴奋地说,“我们也是啊!”老乡见老乡格外亲切,尤其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于是,他们滔滔不绝地说开了,并指着马路对面,热情地说,“我家就住在这里,到我家去玩玩?”“是别墅?”“是的,这里学区好,外孙要上学了,女儿新买的;现在美国的房价在上涨,所以原来住的别墅暂时不卖——做出租了。”我一听,好家伙,有两套别墅,一套自己住,一套出租,居然还来领救济食品。
没过多久,那间房屋的门开了,我探过头去瞧瞧:屋里有四、五个美国人在整理食物,一袋一袋地装好,摆到桌面上来。头发花白的三、四十个中国老人依次排着队,缓慢地前行。长长的队伍中,没有一个美国人,没有一个印度人,甚至于连贫穷得出名,在美国做苦力的墨西哥人,一个也见不着,清一色的中国老人。
一会儿,与我同去的那位住别墅的留学生家长拎着一个口袋出来了,我问,“领些什么?”一看,是两小袋米与几个水果罐头。“就这些东西。”他说,“大约十几美元;反正不要钱,就当着是来玩玩。”这时,他指着一个穿红衣服骑着摩托车飞驰而去的中国老人说,“他还要到别的几处去领呢;有时领多了,也会送点给我们”。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不由得一声叹息。
第二天晨练时,我将此事说给我的朋友香港女人听,她说,“这也是美国人瞧不起我们的原因之一。我女儿是眼科医生,一些并不贫穷的中国老人,在美国享受着穷人的福利——65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医疗。因为不花钱,他们看病时会提出了各种要求,让医生心烦。”“是的,不少留学生家长在中国有不错的收入,有房子,而他们隐瞒了这一切。”“不过,现在呼声很高,美国对此也审查得很紧了。”我想,由于长期在贫穷的环境下生长并缺少应有的教育,不少中国人只知道贪婪与索取,不懂得什么是体面和受尊敬的生活。这也是中国人的悲哀。
《免费的高尔夫球场》
在美国,我见过大学的高尔夫球场、普通公园旁的高尔夫球场、半山上富人的高尔夫球场……在加州十七英里黄金海岸线上,还见过世界顶级的高尔夫球场。然而,在女儿的新家——硅谷的Sunnyvale市,让我颇感意外的是,居然见到了免费的高尔夫球场。那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就让我免费为大家做一回导游吧。
这个免费的高尔夫球场,从女儿家步行只需十多分钟,因而我常去。沿着一条两车道的陡峭的下坡路一直往下走,来到开阔的谷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大的汽车停车场,由数十棵耸入云霄的挺拔的棕榈树半包围着。停车场北面是高尔夫练习场,在这里,我看到了有关高尔夫的教程:花一百美元,上四次课,就可完成初级教程。这个教程又从年龄段细分为两部分:成人课程与五至十六岁的青少年课程。停车场旁有个小小的商店,有关打高尔夫球的所需之物:杆子、服饰、球、球车……一应俱全。
经过培训,初学者迅速入门后,带上几根杆子、球与球车,就可以轻松上阵——充分享受有趣而又迷人的高尔夫了。一般的高尔夫球场都非常漂亮、养眼,这儿也是。翠绿的草坪绵绵延延,越坡跃岭,伸向远处,漫入树丛之中。环境优美、幽静,空气湿润、清新,不时从高高的树端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别说在这里打球,就是在这儿随意地散散步,也不由得身心舒坦、心旷神怡啊!
清晨,常见一些白发苍苍的美国老人,开着汽车来到这里。有的连走路都踉踉跄跄的,也在这里潇洒地挥舞着,颇有绅士风度的一杆子将球打到一、二十米开外的草坪上的球洞里。然后,推着装满球杆与球的两轮小车,踏着绿油油的草地慢悠悠地去拣球,接着再打。也有两、三好友相聚着,互相切磋着球艺,一个一个地打,打完了结伴去拣球。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慢慢消失在一片浓郁的绿色之中。他们潇洒的挥舞、远去的身影、悦耳的鸟语……为幽静的大自然平添了生机。
在这里,无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随时都可以自由地免费进出。买上几个球杆与球,任何人都可以高雅地玩起来。在蓝天白云下,在翠绿的草坪上,边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边潇洒地挥舞一番,实在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在我看来,这纯粹是一项大众化的体育运动。
看着这些美国普通民众免费在这么漂亮的高尔夫球场上自由地挥舞着,不由联想到我曾住过的城市——硅谷的CUPERTINO。从官方公布的资料获悉: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城市(不过,美国城市的大小,是不能完全依照人口多少来衡量的:虽然人口只有几万,但占地面积却非常大;人均拥有的土地资源,中国也与之无法相比)。不仅有功能齐备的体育中心,还拥有十四个公园,我们大约游览过其中的十个。知道每一个公园都很大:有儿童乐园、大草坪、棒球场、足球场……中小学的操场也都非常大,而且早晨、傍晚与寒、暑假大多会对市民开放。不由感慨:美国人体育活动的场地太多、太大、太丰富。难怪美国人那么热爱体育运动,热爱户外活动。
《搬家》
也许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使得他们常常会搬家。刚开始工作的年青人一般会选择租房,租公寓或别墅。然后,随着收入的提高,逐步过渡到买房:买公寓、连体别墅、独幢别墅……孩子读书了,会选择好学区高房价的住房;孩子进大学了,一些家长由于经济承受能力,又卖了好学区的房,搬回到一般的社区……工作调动,那更得搬家。因而,常常会看到美国人在搬家。
这次女儿的搬家,让我对此有所了解。大致有两个办法:第一、经济条件好的,图省事的,可请搬家公司——全包。当然,美国的搬家公司由于收费与服务质量的差别是分等级的。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第二、因为一般的美国人都会开车,到搬家服务中心租车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租车有大有小,租小的,一天19。95美元。中等的车,一天三十美元。然后,再雇几个搬运工人。这里大多是墨西哥工人,按小时付费,一小时十五美元。我感觉,在美国,只有有需求、有市场,就会有相应的服务。

搬家出租车中心


硅谷SUNNYVALE景色


漂亮的社区中心


硅谷的旅馆

免费的高尔夫球场


大大小小的高尔夫球车


高尔夫俱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