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

 淄水渔夫 2012-09-20

阳明、少阳、太阳、厥阴头痛如何辨证?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2005/1/26 12:25:36 文字大小:【大】【中】【小】
    阳明头痛即前额连接眉棱骨疼痛,头痛像要裂开一样,眼睛红赤,潮热自汗;舌苔黄燥,脉大有力。多见于火热上攻证。
    治法:清阳明经热。
    方药:白虎汤加减。
    葛根15克,升麻5克,白芷9克,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炒粳米15克,生甘草5克。
    少阳头痛时头两侧连耳根、发际作痛,或偏头痛,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临床上以肝胆火热上攻或风热证者多见。
    治疗:和解表里。
    方药: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0克,黄芩6克,党参10克,姜半夏10克,炙甘草5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
    太阳头痛多在后头部疼痛,连及颈项背部,发热恶风寒,脉浮。多见于风寒、风热等外感证。
    治法:疏风解表。
    方药:羌活防风汤。
    羌活6克,防风6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川芎5克,甘草3克。
    厥阴头痛主要痛在头顶部,牵及头角,自我感觉有一股气向上冲腾,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
    治法:温散厥阴寒邪。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
    吴茱萸6克,生姜10克,姜半夏10克,藁本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3克。

 

 

少阳如经头痛,多因脾湿肝郁,胆胃上逆,浊阴弥漫于上,清阳不展所致。
       【脉证机理】
       手三阳经自手走头,足三阳经自头走足,手足六阳经皆会于头上,故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上升而浊阴下降,则五官空灵,不病头痛。
       由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或因情志不舒,或因外感风邪,久而不愈,内伤肝脾,致合脾湿肝郁。肝胆同气,脾胃同源,脾湿肝郁,胆胃必逆。甲木上逆,化生相火,扰心君而刑肺金,致使肺热,不能降敛,君相二火逆升,浊阴弥漫于上,虚灵障蔽,清阳不展,则病头痛。其痛可因振动而加重,故症见恶闻声响,尤恶噪声,语声啾啾,细而且长,步履拖拖,不敢高抬。相火刑金,肺热不敛,故午后多见微恶寒发热,头痛也因之加重。阳明经行于头之前,少阳经行于头之侧,故而痛在额角、前额者居多。胆胃不降,气滞胸胁,故症见胸痞胀闷。相火逆升,不能潜藏,上热下寒,故易作惊恐。脾湿肝郁,胆胃上逆,相火不藏,故脉现细濡、稍弦、关寸较大,舌苔白腻、或见舌根厚腻。
       【治则】
       健脾和,中,平胆疏肝,清降肺胃,通络止痛。
       【方药】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辛荑花9克双钩藤12克牡蛎粉15克炒干姜4克,水煎温服。
       【方解】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黄芩炭、炒杭芍、粉丹皮,平胆疏肝;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理气,和胃降逆;辛荑花,理肺散瘀,通络止痛;双钩藤,通络止痛;牡蛎粉,潜阳安神;炒干姜,暖下蛰火。
       【加减】
       头痛重者,加鹅不食草1. 5-3克,通络散瘀以止痛。肺热重者,去炒干姜,加北沙参12克,清肺以除热。纳差运迟者,加草蔻仁4克,暖脾行瘀,以助运化。胸闷胀者,改炒杏仁为炒蒌仁9克,涤心祛痰以宽胸。因外伤而致头痛者,去炒干姜,加北沙参12克、泽兰叶15-30克,或加三七粉3克(分两次冲服),清肺化瘀,扶伤以止痛。巅顶及头后两侧痛者,去粉丹皮,加全当归9克,润血疏肝以止痛。
       【忌宜】
       忌烟、酒、辣椒,及大热之品。居处宜清静。
       【按语】
       少阳如经头痛,系指头痛以额角前额为主,兼见少阳经症状,如同少阳经病头痛者。包括神经性头痛、因鼻炎而致之三叉神经痛等疾患。
       少阳经症头痛,系因外感所致,少阳如经头痛,则系内伤使然。病机多系胃上逆,相火刑金,浊阴弥漫于上,故治疗以平胆降逆、清肺理气为主,兼以通络止痛。
       见其上有虚热,其下多有虚寒。所以然者,相火逆升,而不下潜,肾不得温,必致下寒。故方中黄芩、干姜并用,以清上温下,蛰火潜阳,复其上清下温之常。上清则浊阴降,下温则清阳升,清阳展布,头痛自可向愈。
       辛荑花,性温而散,入肺经而利鼻窍,通脉络而止头痛,乃治头痛之要药。因鼻渊而致之头痛,用之效果尤捷。但不宜过量,过则有瘙痒难忍之弊。
       【临床医案】
       例1:姜某,男,43岁,西安市人。1978年7月11日初诊。自诉:6月7日开始发热,体温38.5℃-40℃。急赴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求治,曾用多种抗菌素治疗,热仍不退,纳差,乏困无力,心慌气短,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淡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肺热不敛。
       诊断:少阳如经发热。
       治则:疏肝平胆,清降肺胃,蛰火潜阳。
       处方:
       炒黄芩9克生杭芍15克生首乌15克大生地9克粉丹皮9克全瓜蒌9克法半夏9克白薇9克广桔红9克淡竹茹9克黄常山3克鲜生姜3克2剂,水煎温服。
       7月13日复诊:药后体温降至39℃,已能稍微进食。脉舌同前。上方加减: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黄芩炭12克、制首乌15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12克、全瓜萎9克、法半夏9克、广
       郁金9克、白薇12克、北沙参12克、淡竹茹9克、黄常山3克、鲜生姜3克,3剂,水煎温服。
       7月16日三诊:体温已降至37.8℃,他症均减轻。近日发现右胁下有一硬块,直径6cm,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肝脓肿,靠近胆囊。脉细濡、稍弦、右关寸较大,舌苔白淡腻。7月13日方去云茯苓,加白头翁9克、蒲公英15克,3剂,水煎温服。
       7月20日四诊:药后热退,体温正常,包块缩小至3. 5cm,精神好转,仍不思食。脉细濡、左关右寸大,舌苔淡腻。7月13日方去黄常山、鲜生姜,加白头翁9克、蒲公英21克,3剂,水煎温服。
       7月25日五诊:药后自感诸症好转,右胁仍闷胀,纳食有所增加,大便每天一次,初干。脉细濡、左关右寸较大,舌苔淡腻。7月13日方去鲜生姜、黄常山,加白头翁9克、蒲公英15克,改广橘红为炒枳壳9克,3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2:孪某,女,17岁,陕西彬县人。1980年8月6日初诊。
       其父代诉:巅顶痛20余天,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7月中旬某日,头部被撞,头痛,尤以巅顶为甚,每日反复发作十余次,甚则2至3分钟发作一次,痛如针刺,抱头哭闹,平卧痛稍减,过后昏昏似睡。当地医院多方治疗无效,赴西安某部队医院住院治疗20天,经腰穿确疹为低颅压综合征,痛仍不减,自动出,由其父扶持来西安市中医医院求治于麻瑞亭。脉细、小紧、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肺热不敛,气滞血瘀。
       诊断:头痛。
       治则:健脾和胃,平胆疏肝,清上降逆,化瘀止痛。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辛荑花9克双钩藤12克牡坜粉12克北沙参12克草蔻仁9克泽兰叶20克三七粉1.5克(分两次冲服)3剂,水煎温服。
       8月9日复诊:自行来诊。自诉:服上药两剂后,头痛明显减轻,今痛已止,睡眠好,未呕吐,食纳差,有时恶心。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上方继服,5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例3:马某,女,12岁,学生,西安市人。79年10月30日初诊。其父代诉:一周前开始不明原因头痛,多以两太阳穴及头后枕部疼痛为主,每隔4至5分钟发作一次,剧痛难忍,哭闹翻滚,咬牙憋气,面色苍白,持续2至3分钟逐渐缓解。昼夜反复发作,彻夜不得安眠,被迫停学。不发热,恶心呕吐,纳差,日食3至4两,小便正常,大便干,1至2天一次。曾赴西安市某部队医院求治,作腰穿、拍头颅片、脑电图等检查,疑系脑血管水肿所致。头痛时用杜冷丁、冬眠灵等药治疗无效,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诊查: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面色灰黄,痛苦病容,颈软,活动自如。
       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软,肝肋下2. 5cm,敛下3cm,质中,缘钝,脾未及。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继往体健。脉细濡、关寸大、右寸稍弦,舌苔白满腻。
       辨证:胆胃上逆,肺失降敛,气滞血瘀。
       诊断:头痛。
       治则:平胆疏肝,清降肺胃,化瘀止痛。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黄芩炭12克炒杭芍9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川郁金9克双钩藤12克牡坜粉12克肉苁蓉15克辛荑花6克鲜生姜3克2剂,水煎温服。
       11月3日复诊:其父代诉:药后头痛明显减轻,发作间隔较前延长,约半小时至一小时发作一次,晚上可入睡4至5个小时。精神等均较前好转。脉细濡、关寸大,舌苔腻、稍满。上方减黄芩炭为9克,加天花粉9克,5剂,水煎温服。
       11月份,据脉证先后以原方去生姜、牡蛎粉,加北沙参,炒五味子,元参、蒲公英、炒大黄、生地炭、赤丹参等治疗,头痛逐渐减轻,然仍不定时地发作,伴有心烦急躁,有时发呆,有时坐卧不宁,胃脘胀满,大便于。11月底复学,讲授内容基本都可理解,考试成绩尚好。12月初来诊,自诉:头后枕部痛,有时思想不集中,胡思乱想,甚则欲哭,心烦急躁,纳差脘胀。西安市精神病医院疑系精神分裂症。以原方去生姜,加草蔻仁、夏枯草、北沙参、柏子仁等治疗,上症继续减轻。80年元月份,间断治疗,症状续减。80年2月20日来诊,自诉:晨起自感头麻木,有时轻度疼痛,心烦急躁。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方加北沙参、柏子仁治之,再未来诊。80年5月4日随访,自诉:自2月中旬以后,头痛再未发作,也未作任何治疗。
       例4:史某,女,34岁,陕西省大荔县人。1980年7月24日初诊。自诉:头痛3个月。近3个月来,头顶麻木闷痛,无一日休止,头晕失眠,脘腹胀满不适,饮食尚可,二便及月经正常。曾在当地用中、西药治疗,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平素易感冒。血压:120/88mmHg。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萏白腻。
       辨证:胆胃上逆,肺失降敛,浊阴弥漫于上。
       诊断:头痛。
       治则:平胆疏肝,清降肺胃,潜敛浮阳。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黄芩炭9克炒杭芍9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辛荑花9克牡蛎粉12克炒干姜4克5剂,水煎温服。
       7月29日复诊:药后头痛明显减轻,仍稍感麻木,腹胀已愈,睡眠佳。脉细濡、较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继服,3剂,水煎温服。
       患者于8月5日、12日来诊两次,自诉头痛已愈,仅感头顶稍微麻木。原方加双钩藤12克,10剂,水煎温服。头顶麻木消失。信访3年,未复发。
       例5:董某,女,58岁,西安市人。1987年5月15日初诊。自诉:右偏头痛数年,经检查,脑部无器质性改变。多方治疗无显效,仍经常头痛、牙痛,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血压:140/80mmHg。脉细濡、弦、关寸大,舌苔白满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阳不潜降。
       诊断:头痛。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潜敛浮阳。
       处方:
       云茯芩9克粉甘草6克黄苓炭9克炒杭芍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全瓜蒌9克法半夏9克辛荑花5克延胡索9克牡蛎粉15克炮干姜4克白蔻仁5克
       3剂,水煎温服。
       5月18日复诊:药后头痛略有好转。脉细濡、右关大而弦,舌苔白、根腻。上方去全瓜蒌、延胡索、炮干姜,增辛荑花为6克,加炒杏仁9克、北沙参12克、煨生姜5克,6剂,水煎温服。
       5月25日三诊:药后头痛减轻,有时仍牙痛。脉细濡、两关寸大、右稍弦,舌苔白腻。原方去全瓜萎、炮干姜,增辛荑花为6克,加炒杏仁9克、北沙参12克、煨生姜5克,5剂,水煎温服。
       6月8日四诊:头痛基本已愈。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去全瓜蒌、炮干姜,加炒杏仁9克、北沙参12克、煨生姜5克,6剂,水煎温服。
       6月15日五诊:脉证均佳。原方去全瓜蒌、延胡索、炮干姜,加炒杏仁9克、炒芡实9克、北沙参15克、煨生姜4克,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一、太阳头痛
  1.部位: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通常所说的太阳头痛以后头部疼痛为主或连于项。《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冷庐医话·头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项强腰脊痛。”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脉循行所至,还可以发生头侧头痛,如《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头苦痛……头两边痛……项似拔……”
  2.病因病机:风寒、风热外感常见,邪气阻滞太阳经脉;亦可见内伤为病者。
  3.属性:外感内伤皆可致病,但以内伤为主;属实者居多。
4.证治:
  ①经脉不利:头痛以枕颈部为主,痛连巅顶、前额,或牵连头侧,或颈枕部拘紧或酸痛,连及颞额,或伴肩背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法:疏利太阳经脉,通络止痛。方药:葛根汤加天麻、川芎、姜黄、天南星、当归。
  ②瘀血证:头痛项强,或痛连肩背手臂,经久不已,颈部压痛,舌质暗或紫,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方药:葛根汤加当归、红花、丹参、羌活,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③湿热证:头痛头重,颈项不舒,胸满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濡。治法:清热化湿,疏经通络。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薏苡仁、土茯苓等。
  ④风寒证: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加味。
  ⑤风热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通络止痛。方药:葛根汤去麻黄、桂枝,加桑叶、菊花、僵蚕、蝉蜕或升麻葛根汤、桑菊饮。或用选奇汤,《伤寒大白·头痛》谓“此治太阳风热头痛之方。”
  ⑥风湿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滑。治法:疏风通络,化湿止痛。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黄加术汤。
二、阳明头痛
  1.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龈,或颜面疼痛。《伤寒大白·头痛》:“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
  2.病因病机:外感多热结或为寒凝;内伤多积热、湿热、胃火、热毒、酒毒。
3.属性:实证为主。
4.证治:
  ①阳明湿热:头痛身重,胸脘痞闷,溲赤闭涩,口中黏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痛。方药:伴脘痞者用半夏泻心汤;大便不爽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湿热久结者用陈茶芽煎。
  ②寒滞阳明经脉:头痛以前额、面颊为主,或见眉棱骨痛,遇风寒加重或诱发,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法:疏风散寒,疏通阳明经脉。方用选奇汤。《丹溪心法·眉眶痛》选奇方“治眉骨痛不可忍,大有效。”
  ③阳明蕴热上蒸:头痛头胀,心烦面赤,口干或渴,胃脘不适,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治法:清泻胃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白芷汤(《卫生宝鉴》卷九)。或白虎葛根汤(知母、石膏、葛根、白芷。《伤寒大白》)。热病后期,热伤气阴,余热未尽,头痛口渴,气短心烦,舌质红,舌苔黄,脉虚数,用竹叶石膏汤。
  ④胃火上攻:颜面剧痛阵阵发作,其痛难忍,面赤灼热,口干口臭,溲赤便结,或鼻塞涕黄黏浊,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火,通络止痛。方药:清胃散,重用升麻,加生石膏、知母、天麻、葛根、僵蚕。鼻塞涕黄黏浊,加白芷、蒲公英、败酱草等。
  ⑤阳明热结气壅:头痛面赤,口干口渴,心烦口臭,大便闭结,舌质红,舌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热,降气导浊。方用承气汤类方或防风通圣丸。
三、少阳头痛
  1.部位:疼痛以头侧为主,可连及耳、目外眦。《伤寒大白·头痛》:“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
  2.病因病机:外感以风热为主,风寒亦兼而有之;内伤则多肝胆气郁、化火或湿热壅滞。
3.属性:实证、热证多见。
4.证治:
  ①少阳郁热(郁火):头痛以两太阳穴为主,或连耳目,胀痛并见,或见眩晕,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治法:疏利少阳,清散郁火。方药: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钩藤、天麻、僵蚕、桑叶、菊花、连翘。
  ②少阳气郁:头痛头胀,痛在两颞,时作时止,或游走不定,或痛连枕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治法:和解少阳,疏郁散结。方用柴胡桂枝汤。
  ③少阳热结气壅:头痛胀痛,太阳穴尤甚,心烦口苦,大便不畅,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法:疏解少阳,畅达气机。方用大柴胡汤。
  ④特殊头痛——雷头风:头痛剧烈,发于耳上,痛处起核,不可触近,入夜加重,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有力。治法:疏利少阳,清热利湿解毒。方药:淸震汤加味。
四、太阴头痛
  1.部位: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2.病因病机:内伤为主:常见饮食所伤、劳役无度、久病失血等;或因情志内伤,肝木乘脾,运化失司,湿聚生痰。
  3.属性:虚实兼见,以虚为主。虚证多见气血亏虚或清阳不升;实证则以痰湿、湿热、痰热、痰浊为主。
4.证治:
  ①痰厥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治法:健脾和中,化痰降浊。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兰室秘藏》),或芎辛导痰汤(《奇效良方》)。痰郁化热,痰热上蒙之头痛,用加味二陈汤(《医方考》)。二陈汤为治疗痰厥头痛之基础方,如《伤寒大白·头痛》曰:“顽痰头痛,胸满恶心者,二陈汤加南星、海石”。即二陈汤加胆星、海浮石,名曰星石二陈汤。又以二陈汤加栀、连、胆星,名二陈栀连胆星汤,治“痰火上冲”之头痛。
  ②气虚头痛: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治法:益气健脾,升达清阳。方药:顺气和中汤(《卫生宝鉴》黄芪、人参、甘草、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细辛、蔓荆子、川芎)。
  ③气虚血瘀:枕部疼痛,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痛连项背,固着不移,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弱。治法:益气升清,活血化瘀。方药:清阳汤(《脾胃论》)。
  ④气虚络痹: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作时止,伴见头目昏沉,精神疲惫,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补虚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加当归、葛根、党参、仙灵脾、炙甘草。
五、少阴头痛
  1.部位:不定,以全头痛多见。足之阴经虽不行于头,却皆循于面,而“挟舌本”。如《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2.病因病机:少阴精血不足,不能生髓充脑,则脑髓空虚;阳气亏虚,既易感受寒邪,复不能温养清窍。
3.属性:以精血不足,阳气亏虚为基本病机变化。
4.证治:
  ①肾阴不足:头痛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少寐,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阴补肾。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味,天麻、桑叶、黑芝麻。
  ②肾精亏虚:头痛而空,或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健忘头昏,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肾填精,生髓荣脑。方药:加味左归饮(《医学从众录》,在左归饮基础上重用肉苁蓉,少佐川芎、细辛)。
  ③肾气亏虚: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健忘,阳痿遗精,经闭带下,耳鸣少寐,舌淡红,苔少,脉沉细无力。治法:补益肾气,填精生髓。方用大补元煎加味。
  ④肾阳不足:头空痛,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精神疲惫,或见眩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肾阳,益气生精。方药:右归丸。
  ⑤阳虚感寒:头痛经久不愈,时作时止,恶风畏寒,面白肢冷,舌质淡胖,苔薄白润,脉沉细。治法:温阳补虚,散寒止痛。方药: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川芎、生姜。
六、厥阴头痛
  1.部位:巅顶、颜面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灵枢·经脉》曰:“肝足厥明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足厥阴肝经见证有“头痛”。
  2.病因病机:情志伤肝,导致气郁、化火、气滞血瘀,阳亢风动;或久病虚寒。
3.属性:虚实兼见。
4.证治:
  ①肝气郁结:头痛头胀,痛无定处,情绪不宁,或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治法:疏肝解郁,利气止痛。方药:四逆散合香茗散(《鲁府禁方》香附子、川芎、细茶。水煎温服)加天麻、天南星、白蒺藜。
  ②肝郁化火:头胀头痛,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方药:白头翁汤合栀子豉汤加天麻、川芎、僵蚕、白蒺藜、生白芍;伤阴则用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加枸杞、菊花。
  ③气滞血瘀: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性情急躁,失眠健忘,或胸胁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止痛。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天麻、菊花、旋覆花、姜黄。
  ④肝阳上亢:头胀痛而眩,面红面赤,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治法:平肝潜阳,降逆止痛。方用天麻钩藤饮或滋生青阳汤。
  ⑤肝经风火:颜面阵痛,面颊有烧灼感,痛连齿目,突发突止,作止无时,烦躁不安,耳鸣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火,疏风止痛。方用羚羊角汤(羚羊角粉、蝉蜕、夏枯草、薄荷、生地、菊花、石决明、天麻、白头翁)。
  ⑥血虚头痛:头痛,或伴头晕目眩,胁痛,或惊惕不安,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舌质淡,脉弦细或细涩。治法: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方药:加味四物汤合四神散(《丹溪心法·眉眶痛》“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用四神散。菊花、当归、旋覆花、荆芥穗),加天麻、僵蚕。血虚受寒用当归四逆汤,寒甚用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

  ⑦肝寒上犯: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则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弦。治法:暖肝散寒,温经止痛。首选吴茱萸汤。
七、杂类头痛
  《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头顶痛,足太阳、手少阴”。
1.全头痛:治从六经合病着眼。
2.游走痛:从肝胆、少阳着眼,从风、气着手。
3.头痛休作有时:求之于少阳、厥阴。
4.证治:
  ①气血失和:头痛头晕,情绪不畅加重,伴见胸胁胀闷、心悸、恶心等症状,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治以疏调气血,和畅气机: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白芍、党参、炙甘草、大枣、生姜)加香附、旋覆花、天麻等。②肝胆湿热:头痛头胀,口苦口干,心烦易怒,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以清利肝胆湿热:龙胆泻肝汤加味。


 

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者,足寒而气逆也----脑肿疡、脑癌与脑病的治疗三例  

脑肿疡、脑癌与脑病的治疗三例
 
 
     多少少女在十三、四岁月经开始来潮时会头晕、头痛、呕吐,被断层扫瞄检查为脑肿瘤,而被动脑肿瘤手术的呢?事实上,都是月经正要来时,被抗生素消炎伤心肾,治疗只要补心、肾,调月经,待月经正常,头痛、脑癌、脑肿瘤即消失而痊愈。

    范姓女生,从十四岁始头痛至十七岁,求医治疗不曾间断,最后二个月,头痛发作时之证状为头痛、呕吐、眼睛看不见,甚至昏迷不醒人事,住某教学医院,断层扫瞄检查为脑肿瘤,欲动手术治疗,但家属打听到脑肿瘤手术的许多病患,无论老少,很少活过两年的纪录而拒绝手术,经人介绍至笔者诊所内经云:肾主骨、骨主髓,脑为髓海。李杲曰:太阴头痛者,必有痰也,少阴头痛者,足寒而气逆也,盖此二经虽不至头,然痰与气逆壅塞于膈中,此头上气不得畅降而为痛也。经曰:太阴头痛如戴帽,少阴头痛如摇船笔者把脉诊断,范女为肾亏,下元虚损,因感冒被消炎而伤少阴心、肾,肾气虚不能通于心,心气不能降于肾,水火不能即济,即下虚上盛,下半身不能与上半身平衡造成头晕、头痛,过去的检查、诊断、治疗始终以头晕、头痛的治疗为标的,且以止痛为病患解除暂时的疼痛为手段。

    笔者初以补太阴用归脾汤加柴胡、半夏、砂仁、本服后饮食能进,呕吐消失,头痛减轻。再以十四味建中汤加远志、枣仁、本、杜仲而头痛全消。最后以归脾汤配肾气丸,治疗月余痊愈,痊愈后并嘱咐其以后感冒时,不可再用抗生素消炎,以免伤心肾,致病再发,至今五年余,不再有头痛发作之疾病,且一切健康正常。

    姚女士,五十二岁,头痛近十年,经检查为恶性脑瘤,已扩散、蔓延,已无法动手术,只有打吗啡止痛教学医院处方,证状为头痛、呕吐、眼睛看不见,经笔者诊断为过去打胎消炎伤心脏,身体虚又长期感冒致心肾皆虚,致恶露瘀血入心,因停经心脏无力将恶露排尽,致瘀血随循环入脑,造成头痛脑瘤,经曰:太阴头痛如戴帽,少阴头痛如摇船。初诊因入口即吐,不能进食,以小青龙汤加参苓白术散服食后呕吐止住,稍能食一星期的药量。

    次诊以归脾汤加生化汤、半夏、柴胡、呕吐止而能食且头痛略减至能忍受一星期的药量,停用吗啡。

    诊以归脾汤加川七、杜仲、桃仁、红花、元胡、天麻,病患已会开口说话与笑一星期的药量,自称有两天出鼻血,拉出两条长长的血块,见了很害怕,笔者告诉她,那就是癌细胞,不排掉要留在身体干什么?

    四诊用十四味建中汤加枣仁、远志、桃仁、红花、元胡、天麻、本、杜仲与三诊药间隔服用二星期药量,病患行动自如,可以自己饮食与上厕所,眼睛视觉亦恢复。

    后以补养之剂调理,前后三个半月而痊愈。

    黎先生,四十六岁,车祸左头部受伤,送△教学医院时,仍会讲话,只是看人一个变两个,医生称须在廿四小时之内动脑手术,并对家属称手术成功率为百分之五十,家属因手术成功率不到一半而拒绝手术,因不接受手术而在三天后被赶出该医院,换往一亲戚开设之小医院。

    两星期后呈半昏迷状态,经朋友介绍找笔者诊断,X光照片,脑壳只有微裂,不甚严重,左半边脸肿全部青黑撞击所伤。

    笔者把脉见心、肾脉虚浮而大,肝脉实弦大。虽脑中有瘀血,实际问题却是因打点滴与消炎药造成心肾虚,致心脏无力将脑中瘀血排出,故以归脾汤加川七、桃仁、红花、元胡、本、蔓荆子、生地为处方,强心化瘀血,三天后已能讲话,声音虽小,但已可以用语言沟通。

    二诊时仍用前方三服加龙胆草,已能起床。

    三诊时称腰很痛,用归脾汤加杜仲、别甲、旧地、肉桂、附子,已能自己下床。

    前后两个半月的治疗而痊愈,即出门做生意。

    中医学上,很少提到脑的疾病,并不是不注重脑部的医学,实际上脑的疾病,都可以用加强内脏发挥其功能作用,而将疾病治疗痊愈,不管是脑的肿瘤、瘀血,用中医的经络病变,诊断、治疗都能达到令人很满意的疗效,而不须做脑的手术。

    素问五藏生成篇第十: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甚则入肾。狗蒙招尤头晕目昏眩摇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

    下虚上实:下虚即肾虚,上实即上有风邪、瘀血实证。

    下实上虚:风邪水湿实于下焦,而经气不能上通,正气虚于上,致昏冒掉摇。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注:地气之所生:地为阴、藏为阴,即藏气所生之菜单现。

    象于地:即地气所表现的菜单象。

    奇恒之府:奇为奇妙功能,恒为藏自生到死都是永恒如此。即人到死五脏的奇妙功能之永远作用皆如此,不受外因而变也。

    天气之所生:天为阳,腑为阳,即腑气所生作用。

    传化之府:与奇恒之府相对,即藏吸收能源,表现功能后,产生废物排泄的器官。

 

神经性头痛    生大黄、附子、黄芩、半夏、木通、干姜、川芎、白芷各10g,黄连6g,茵陈15g,滑石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若伴风寒头痛加细辛3g,羌活15g,防风15g;风热头痛者加菊花、连翘各10g;风湿头痛者加苍术10g,藁苯15g;瘀血头痛者加桃仁12g,红花、当归各10g;肝阳上亢头痛者加牛膝15g,石决明20g;阴虚头痛者加熟地20g,天冬10g;阳虚头痛者加黄芪、党参各15g。

 

太阴头痛,病证名。三阴头痛之一。见《兰室秘藏·头痛门》。太阴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亦可见头痛。故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治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参见头痛、三阴头痛条。

少阴头痛,三阴头痛之一。《兰室秘藏·头痛门》:“少阴经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症因脉治·头痛论》:“心疼烦闷,头痛,痛连胲骨,少阴症也。”

厥阴头痛,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又:厥阴脉会于巅顶,巅顶部头痛,亦为厥阴头痛之证候特色(见陆定圃《冷庐医话·头痛》)。方用来复丹。

 

少阴头痛是指的后脑痛,两边头痛是少阳头痛            前额属阳明;两边属少阳;项后枕部属太阳;巅顶属肝经。

细辛善止少阴头痛、白芷擅解阳明头痛、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     防风可治头痛,配白芷偏于治前头痛,配羌活偏于治后头痛,配川芎、蔓荆子偏于治两侧头痛

藁本

辛,温。归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
  【用法用量】 3~9g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备注】(1)本品辛温辛散,善达头之巅顶,有止痛作用,故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此外,对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术、羌活等配伍应用。

 

厥阴头痛; 吴茱萸汤; 暖肝散寒; 

摘要: <篇首> "头为诸阳之会",头痛多从热证辨治.但临床上也不乏寒性头痛,笔者用仲景吴茱萸汤治疗顽固性寒性头痛,均得到较好疗效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其主要病机为肝寒犯胃,浊阴上逆.其成因为寒客厥阴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