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鼻炎

 淄水渔夫 2012-09-20

 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又是不易治愈的多发病,一般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甲肥大、鼻窦炎和副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本病虽不太重,但病程长,不易治愈,但中医中药治疗慢性鼻炎疗效确切。

      慢性鼻炎为鼻粘膜及其下层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它一般分为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后者由前者发展而来,慢性鼻炎分为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因感冒或感染风寒治疗不彻底,使鼻粘膜血管舒缩功能失调,鼻粘膜深层动脉和静脉、尤其是下鼻甲的海绵组织血管扩张,腺体分泌增多,鼻粘膜静脉怒张及淋巴回流受阻,粘膜下层浆液潴留,下鼻甲明显肿胀,粘膜扩张,继而血管周周纤维组织增生,粘膜逐渐增厚,以下鼻甲为甚,呈结节状或桑葚状,有的粘膜水肿。

      一、病因病机

      慢性鼻炎的致病因素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多由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烟酒过度、经常感冒,或患有某些慢性病或药物所致等;局部因素:如急性鼻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易转为慢性,鼻窦炎脓液的刺激,鼻腔长期滴血管收缩剂,或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化学、粉尘刺激的环境,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以及通气不良等环境均可引起。感冒或伤风寒治疗不彻底使肺气不宣,齆滞所致,日久迁延不愈,气滞痰阻血瘀。由于肺开窍于鼻,日久痰湿凝聚,气滞血瘀便形成鼻甲肥大,也有的因病后免疫力下降,或维生素缺乏,出现慢性鼻炎的一系列症状和临床表现。急性鼻炎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易转为慢性鼻炎。

      二、症状及体征

      本病的临床表现依其病程和局部程度不同而异,慢性鼻炎通常以鼻寒、涕多、嗅觉障碍、头昏、头胀、头痛为临床表现,单纯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症状有所差异。单纯性鼻炎鼻塞多呈间歇性和交替性,尤以侧卧为甚,分泌液呈半透明状,有时有少量脓液,检查可见双侧下鼻甲肿胀,表面光滑湿润,呈暗红色;肥厚性鼻炎症状大多与前者相似,但是程度较重,其中鼻塞多为持续性,或者双侧性,常有闭塞性鼻音、分泌物较粘稠、不易擤出、嗅觉较差,下鼻甲肥大。

      三、辩证论治

      1、辩证

      慢性鼻炎属于中医的“鼻塞”,“鼻渊”范畴。过敏性鼻炎相当于中医的“鼻鼽”或“鼽鼻”。笔者在临床中将慢性鼻炎辩证分型;

      (1)风寒伤肺型: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鼻塞流清涕。检查:下鼻甲肥大、色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见紧。

     【证候分析】  风寒之邪外束肌腠、卫阳被郁、肺气不宣、寒为阴邪、日久与痰湿、气血凝滞,故鼻塞不通,下鼻甲肥大、舌苔薄白、脉浮见紧,故《素问.太阴阳明论编》指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为鼻塞不舒、间歇发作、影响睡眠、前额胀痛。检查:下鼻甲肥大、色暗红呈桑葚状,X片显示有鼻窦炎,有的有少量积液,部分鼻窦阻塞,舌质紫暗有瘀点、苔少、脉沉涩。

     【证候分析】  风寒日久,气血痰湿凝滞,寒属阴邪,血属阴而主静,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寒凝则气滞,气滞则血瘀,故鼻甲肥大,紫暗或如桑葚、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3)肝肺郁热型:临床表现为鼻内干燥不适,常擤出黄绿色脓痂、带有臭味、嗅觉减退、口苦鼻咽部干涩、头痛时作、鼻塞。检查:下鼻甲肥大、色红、水肿、舌质边尖红、舌苔黄腻、脉弦见数。

     【证候分析】  由于肺主气,主降,而肝主升,如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相反,肺失清肃,燥热内盛,则出现肝肺郁热,日久伤津耗液,灼津为痰,日久痰湿与气血凝滞,故鼻甲肥大、前额胀痛,适边尖红,舌根腻苔见黄,脉弦见数,所以《医学真传.气血》说:“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

      (4) 脾虚痰湿型: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反复发作,遇寒冷刺激时加重,鼻涕或稀或。稠、食欲欠佳、大便时溏,有的上腹胀满。检查:下鼻甲肥大、色淡白、面色痿黄、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沉见滑。

     【证候分析】  脾虚生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脾运不健,或食甘甜肥腻以助湿生痰,痰与湿聚、凝滞气血、日久气滞痰凝,故鼻甲肥大、阻遏不通,脾为湿所困,运化无力,故舌苔白腻、舌质淡白、脉沉见滑。故称脾胃为“后于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5) 肺阴虚型:临床表现为鼻塞、头昏、胀痛、鼻咽部干燥、干咯。检查:下鼻甲肥大嫩红、舌苔少、舌质嫩红、脉沉细、见数。

     【证候分析】  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养、阴虚肺燥、虚火灼津为痰,痰与内热相结,日久伤及气血,痰结与气血凝滞。故形成鼻甲肥大、干燥,肺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故鼻咽部干燥、舌红无津、脉沉细见数。故《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2、论治

      根据《三部九候论》“实则泻,虚则补之”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加以辩证施治,因为慢性鼻炎病因较为复杂,病情时轻时重,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常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但中医中药治疗慢性鼻炎疗效很好。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通过理论联系临床,辩证与辩病相结合,反复实践,研究慢性鼻炎的主要病理机制,总结出专门治疗慢性鼻炎的有效方药。

      (1)方药组成

      慢性鼻炎的主方由《三因方》苍耳子散加减。苍耳子、白芷、辛夷、薄荷、连翘、赤芍、丹皮、鹅不食草、石昌卜、甘草等组成;

      (2)治法与辩证加减

①   风寒伤肺型:疏风散寒、宣肺祛邪开窍,由主方再加入防风、细辛;

②   气滞血瘀型:通气活血、宣肺开窍,由主方再加入丹参、红泽兰;

③   肝胆郁热型:清肝利胆、宣肺开窍,由主方加入柴胡、黄芩、藿香;

④   脾虚痰湿型:健脾燥湿、利气化痰、散结开窍,由主方加白术、苍术、茯苓、厚朴、减去连翘、丹皮、赤芍;

⑤   肺阴虚型:滋阴润肺、散结开窍,由主方加入沙参、麦冬、天冬、百合,去连翘、薄荷;

       (3)药物制剂与服用方法

      ①   制作方法:将以上各药方晒干,除去杂草、杂物,各方辗为细末,过筛,密闭保存备用;

      ②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口服6克(小儿酌减),用沸水120毫升左右冲泡药末闭盖加温至100度30分钟左右,闭盖待大温热口服(如气温高的季节和肠胃功能好者可不再加温)。另外用葱白为引,将葱白3-5根用沸水泡后只用葱白水冲服剩余的药液,口服时间以饭后半小时左右为宜。

      付注:鼻炎外用擦剂是将口服方中之药方加入香油文火煎煮15分钟后过滤冷确后加入少许冰片即可,分装备用,用法是将外用药涂于肥大鼻甲之上。

      四、疗效与证定标准

      笔者在临床治疗中经随访有效率达99﹪以上,治愈率在96﹪以上。一般单纯性鼻炎口服16个疗程即可治愈(一周为一疗程)。病程时间长、鼻甲质地硬,口服20个疗程,过敏性鼻炎还需多6个疗程即可痊愈,迄今为止,治疗后的患者反应和随访,均取良效。

      疗效标准参照《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疗效评定依据及有关解剖生理数据》(林尚泽,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慢性单纯性鼻炎:1、治愈:鼻阻、涕多、头昏、头痛等症状完全解除、嗅觉恢复正常、鼻无分泌物、鼻粘膜肿胀消退、总鼻道少许分泌物;2、显著改善:鼻阻等症状基本解除、嗅觉部分恢复、鼻分泌物少、鼻粘膜肿胀基本消退、总鼻道少许分泌物;3、改善;上述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所缓解,但不稳定,仍依赖血管收缩剂,但使用次数较少,嗅觉部份恢复,鼻分泌物少。

      慢性肥厚性鼻炎:1、治愈:鼻阻、头昏、头痛、流涕等症状完全消失,下鼻甲体积缩小、鼻腔、鼻道变宽,平静呼吸或剧烈运动时无鼻呼吸困难,鼻腔无分泌物,嗅觉恢复正常。2、显著改善:鼻部症状基本消失,剧烈运动时稍感鼻阻张口呼吸,下鼻甲体积缩小,鼻腔鼻道宽敞,鼻腔分泌物少,嗅觉部分恢复;3、改善:鼻阻等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活动或受凉后出现鼻塞现象,下鼻甲体积缩小或局限性缩小,鼻分泌物及嗅觉较治疗前稍有改善。

      五、体会

      笔者在治疗慢性鼻炎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慢性鼻炎大多属无菌性炎症,抗菌素、激素基本无效,血管收缩剂也只是暂时控制和减轻一下症状,经手术后再发生的也不再少数,而中医中药疗效确切,在多年的临床中认识到慢性鼻炎不是单纯鼻部的问题,而是涉及多个脏腑、气血阴阳、寒、热、痰、瘀互结导致为慢性鼻炎,日久气滞血瘀,痰气凝聚互结是造成本病的重要因素,故《调经论》指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本药方平淡无毒副作用,但临床中也有极少数患者在初次服药后胃部有不适的反应,其表现为短时的上腹疼痛,十几分钟后会自然消失,因此,患者在首次服药时应准备1片解疼药(硫酸阿托品)备用,如有上腹不适或疼痛,服1片阿托品症状即可消失。

      六、注意事项及忌口

      1、慢性鼻炎的患者如患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出血性胃炎,HP阳性者应在服用慢性鼻炎口服方时,提前服下胃药后再口服鼻炎方药;

      2、慢性鼻炎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忌食酒类和刺激性的食物,胃肠功能差者应忌食生冷,各种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等,慢性鼻炎患者在治愈后应适当多喝开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和通畅,适当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吃干燥、高温、油炸、烧烤等食物,遇天气变化时应及时添加衣物以免受凉,有化学、粉尘和污染之处应作好自我保护,气温过高或过低的地方应保持湿度的平衡,所以《素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七、病案举例

      刘某,男,19岁,广汉一中学生。1995年4月来诊,自述头昏头痛,时流清涕,鼻塞达一年多,遇寒更明显。检查后发现:鼻甲肥大呈暗红色,诊断为慢性鼻炎、鼻甲肥大。嘱患者口服“慢性鼻炎口服方”,并用“慢性鼻炎外用搽剂”,6个疗程之后,患者头痛头昏等症状开始消失,14个疗程之后痊愈。为防治复发,此后患者又服用两个疗程“慢性鼻炎巩固方”。三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鼻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鼻炎治疗时具体采用何种方法需要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以下就鼻炎的各种治疗方法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下鼻炎的治疗方法由耳鼻咽喉科在线整理,仅供参考: 

1.口服药物:主要是对鼻炎的原发病因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鼻炎,用药有所区别,过敏性鼻炎需要抗过敏治疗,如息斯敏,扑尔敏等。一般的慢性鼻炎可以服用霍胆丸,种种鼻炎片等。萎缩性鼻炎则需要服用维生素类药物。 

2.局部滴鼻药物:滴鼻药物一般主要用来缓解鼻炎的症状,鼻油可以缓解干燥性鼻炎的干燥,呋麻合剂则可以缓解鼻腔阻塞,激素类滴鼻液则有助于减轻过敏性鼻炎的打喷嚏流清水涕等症状。 

3.中药偏方:可以做为治疗鼻炎的参考。目前已经有很多偏方都制备成了中成药,请遵医生医嘱。 

4.手术:手术主要用于药物无法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的鼻炎,可以解决鼻塞。适用于鼻甲肥大导致的鼻腔阻塞,或者鼻腔极度干燥的萎缩性鼻炎等。 

5.激光或者微波治疗: 适用于鼻腔阻塞,并对打喷嚏有愿一定的好处。一般不解决流鼻涕的问题。 

6.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鼻炎:适用症同激光和微波,但损伤和副作用比较小。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鼻炎症状之一鼻塞已经在上一页中介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鼻炎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头痛,头昏等,但仅靠这些鼻炎症状是不能诊断鼻炎的,还要靠耳鼻喉科医生进行详细的检查,耳鼻咽喉科在线网站内的鼻炎专题内有各种类型的鼻炎介绍,但仅供您参考,因为自己感觉是鼻炎,其实可能是鼻息肉,鼻中隔弯曲,鼻窦炎甚至恶性肿瘤。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鼻炎,不妨首先到耳鼻咽喉科检查,在网上您可以先对照耳鼻喉科相关的症状专题,鼻炎的症状这里主要介绍流鼻涕,如果您有鼻塞点击这里 

流鼻涕 

1、慢性鼻炎:鼻涕多为粘液性鼻涕。量可多可少, 

2、过敏性鼻炎:为流清水样涕,量较多,伴有打喷嚏,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儿。 

4、慢性鼻窦炎,多为粘液脓性分泌物,双侧或者单侧,伴有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单侧的鼻窦炎要考虑牙源性鼻窦炎。 

5、鼻息肉也可以出现流清水涕 ,感染时可以伴有流脓涕 ,可出现鼻塞,头昏,记忆力下降等。 

6、小儿的分泌比较旺盛,如果没有其它不适,可能为冷空气刺激鼻腔引起,不需要特别处理。单侧鼻塞伴涕中带血可能为鼻腔内异物引起。 

7、流黄水样分泌物,要考虑鼻窦内囊肿的可能,摄鼻窦X线片或者CT。 

8、涕中带血可以参照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9、其它原因还包括脑脊梁液鼻漏,萎缩性鼻炎等,后者以鼻干痂为主,鼻涕稠厚,少且臭。 

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缓解症状以及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时间。 

一、药物治疗 

不同药物治疗的机理可能不同,有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以下列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 

抗组织胺药物 

扑尔敏,新敏乐等 

对抗组织胺,机体在过敏原的刺激下释放组织胺,进而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 

预防和治疗 

扑尔敏可引起嗜睡,司机,飞行员等禁用,新一代抗组胺药无嗜睡作用。但息斯敏有副作用,慎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眼液及口服药,曲尼斯特 

在有过敏原的情况下,阻止机体组织释放组织胺。 

预防 

可以引起嗜睡。 

减充血剂 

麻黄素,必通,肾上腺素,呋麻合剂 

减轻鼻腔阻塞。 

短期治疗 

使用不超过3天,最长一周。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性鼻炎。 

溴化物 

减少由组织胺引起的涕多症状。 

治疗 

临床上不常用。 

激素类药物 

地塞米松眼液,伯克钠,雷诺考特 

减轻对过敏原的反应并抑制炎性反应。 

治疗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激素的全身副作用,但一般副作用轻微,尤其是最近用于临床的药物。 

鼻用湿化剂 

帮助减轻鼻腔内稠厚的分泌物和痂皮。 

二、过敏性鼻炎的其它治疗方法 

一般的药物治疗可以对过敏性鼻炎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可以采用其它相关的治疗方法。 

明显的鼻塞的症状可以使用激光,微波或者等离子射频治疗而达到满意的效果,并通过减低鼻腔内神经的敏感性对打喷嚏和流清涕有一定的好处。最近用于临床的低温等离子系统已有报道对过敏性鼻炎尤其是重度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效果,由于其对粘膜损伤小,无明显副作用,其临床意义已经开始被一些医生所重视,可以做为治疗过敏性鼻炎中替代激光和微波最佳选择,但价格较贵是其缺点,国内较早开展等离子治疗过敏性鼻炎(包括其它类型鼻炎)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医院有: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南京八一医院耳鼻喉科,北京304医院耳鼻喉科,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等。另外中国耳鼻咽喉科论坛内众多医生和患者对低温等离子治疗鼻炎进行相关评论,您也可以进入中国耳鼻咽喉科论坛内查看。 

脱敏疗法,用已找出的变应原作脱敏剂,开始均采用小剂量作皮下注射,并逐渐增加剂量,到最大忍受量时改为维持量,直到症状消失为止。经此法治疗的病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特异性IgG封闭抗体,可阻断抗原与IgE抗体的结合,降低介质细胞的敏感性,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但由于过敏原可能很多,往往限制了其效果。详情可以查看本专题内的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伴有鼻息肉的病人应该进行内窥镜下鼻息肉的手术;为降低鼻腔内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可施行翼管神经切断术或岩大浅神经切断术,据报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痛苦较大,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故我们不主张采用这种手术。 

【验方】 

方法1 配方:菊花10克,栀子花10克,薄荷3克,葱白3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沸水冲泡,取汁加蜂蜜调匀. 用法: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用3-5日. 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2 配方: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适应:急,慢性鼻炎. 

方法3 配方: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70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用3-5日.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4 配方: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早晚分服,每日1剂.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5配方:葱适量.制法:将葱捣烂取汁.用法: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炎内.适应:鼻炎. 

 

 

鼻炎是指鼻腔粘膜出现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鼻腔分泌的稀薄液体样物质称为鼻涕或者鼻腔分泌物,其作用是帮助清除灰尘,细菌以保持肺部的健康。通常情况下,混合细菌和灰尘的鼻涕后吸至咽喉并最终进入胃内,因其分泌量很少,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鼻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内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经咽喉时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十分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 

过敏性鼻炎是鼻炎的一种,鼻炎还包括慢性鼻炎和急性鼻炎,后者通常指感冒。慢性鼻炎包括症状轻微的单纯性鼻炎和鼻塞可以很明显的肥大性鼻炎,两种慢性鼻炎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减轻症状。 

由于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的鼻炎称做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并可以引起一系列过敏性症状出现。过敏性鼻炎又称做变应性鼻炎。 

如前所述,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各种因素等称做过敏原(allergen)或者变应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 

(一)吸入性过敏原:如室内、外尘埃、尘螨、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花絮等,多引起常年性发作;植物花粉引起者多为季节性发作。 

(二)食物性过敏原:如鱼虾、鸡蛋、牛奶、面粉、花生、大豆等。特别是某些药品,如磺胺类药物、奎宁、抗生素等均可致病。 

(三)接触物如化妆品、汽油、油漆、酒精等。 

其他可能是某些细菌及其毒素,物理因素(如冷热变化,温度不调),内分泌失调或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等病因均可致病。也可由于多种因素同时或先后存在。 

现在说一下医院检查鼻炎的方法: 

鼻镜下检查:过敏性鼻炎患者就诊后可检查见鼻粘膜苍白、淡白、灰白或淡紫色,鼻甲水肿,(右图,点击见大图)总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如合并感染,则粘膜充血,双侧下鼻甲暗红,分泌物呈粘脓性或脓性。病史长、症状反复发作者,可见中鼻中息肉样变或下鼻甲肥大。约30%患者合并有变应性哮喘,部分病人可以发现鼻息肉,花粉症患者在发作期可伴有结膜充血。 

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在变态反应发作期间,鼻分泌物中可见嗜酸性白细胞增多,也可查见较多嗜酸性白细胞或肥大细胞。 

变应性激发试验:一般用皮肤试验(划痕、皮内及接触法等),原理是有多种假定的变应物质,使与机体接触后,视有无反应出现,可协助诊断。 

过敏性鼻炎的诊断: 

根据上述典型典型症状及检查结果,即可以做出过敏性鼻炎的诊断,一般需要与下列疾病相区别: 

1.血管运动性鼻炎 

患者有时稍一碰触鼻子便可引起闪电式发作,发作突然,消失快。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相似,但鼻内多不发痒,口服感冒药物症状即可得到缓解。如遇冷热变化、体位变化(起床),情绪激动时可诱发本病。 

2.嗜酸细胞增多症性鼻多 

症状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相似,虽病因未明,但与过敏无关。患者经常出现间歇性鼻塞伴喷嚏连连,大量浆粘液性鼻涕,常有头晕耳鸣、乏力、陈发性咳嗽等全身症状。 

3、感冒 

过敏性鼻炎的病人经常会以为自己感冒,两者区别是后者可伴有发热等全身不适,并可发现鼻腔粘膜十分红肿。 

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治疗 

过敏性鼻炎通常不能达到完全治愈(cure)的效果,最好的办法是预防。 

治疗的目的是预防、缓解症状以及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时间。 

一、药物治疗 

不同药物治疗的机理可能不同,有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以下列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 

抗组织胺药物 

扑尔敏,新敏乐等 

对抗组织胺,机体在过敏原的刺激下释放组织胺,进而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 

预防和治疗 

扑尔敏可引起嗜睡,司机,飞行员等禁用,新一代抗组胺药无嗜睡作用。但息斯敏有副作用,慎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眼液及口服药,曲尼斯特 

在有过敏原的情况下,阻止机体组织释放组织胺。 

预防 

可以引起嗜睡。 

减充血剂 

麻黄素,必通,肾上腺素,呋麻合剂 

减轻鼻腔阻塞。 

短期治疗 

使用不超过3天,最长一周。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性鼻炎。 

溴化物 

减少由组织胺引起的涕多症状。 

治疗 

临床上不常用。 

激素类药物 

地塞米松眼液,伯克钠,雷诺考特 

减轻对过敏原的反应并抑制炎性反应。 

治疗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激素的全身副作用,但一般副作用轻微,尤其是最近用于临床的药物。 

鼻用湿化剂 

帮助减轻鼻腔内稠厚的分泌物和痂皮。 

二、过敏性鼻炎的其它治疗方法 

一般的药物治疗可以对过敏性鼻炎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可以采用其它相关的治疗方法。 

明显的鼻塞的症状可以使用激光,微波或者等离子射频治疗而达到满意的效果,并通过减低鼻腔内神经的敏感性对打喷嚏和流清涕有一定的好处。最近用于临床的低温等离子系统已有报道对过敏性鼻炎尤其是重度过敏性鼻炎有明显的效果,由于其对粘膜损伤小,无明显副作用,其临床意义已经开始被一些医生所重视,可以做为治疗过敏性鼻炎中替代激光和微波最佳选择,但价格较贵是其缺点,国内较早开展等离子治疗过敏性鼻炎(包括其它类型鼻炎)且有一定知名度的医院有: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南京八一医院耳鼻喉科,北京304医院耳鼻喉科,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等。另外中国耳鼻咽喉科论坛内众多医生和患者对低温等离子治疗鼻炎进行相关评论,您也可以进入中国耳鼻咽喉科论坛内查看。 

脱敏疗法,用已找出的变应原作脱敏剂,开始均采用小剂量作皮下注射,并逐渐增加剂量,到最大忍受量时改为维持量,直到症状消失为止。经此法治疗的病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特异性IgG封闭抗体,可阻断抗原与IgE抗体的结合,降低介质细胞的敏感性,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但由于过敏原可能很多,往往限制了其效果。详情可以查看本专题内的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 

伴有鼻息肉的病人应该进行内窥镜下鼻息肉的手术;为降低鼻腔内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可施行翼管神经切断术或岩大浅神经切断术,据报道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痛苦较大,并且有一定的风险,故我们不主张采用这种手术。 

【验方】 

方法1 配方:菊花10克,栀子花10克,薄荷3克,葱白3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述药物用沸水冲泡,取汁加蜂蜜调匀. 用法:代茶频饮,每日1剂,连用3-5日. 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2 配方:葱须20克,薄荷6克蔓荆子15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适应:急,慢性鼻炎. 

方法3 配方:生姜9克,大枣9克,红糖70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用3-5日.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4 配方:炮姜10克,炙甘草20克.制法:上述药物加水煎,取汁即可.用法:早晚分服,每日1剂.适应:急性鼻炎. 

方法5配方:葱适量.制法:将葱捣烂取汁.用法:每晚用药棉蘸葱汁,轮流塞鼻炎内.适应:鼻炎.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ct=17&pn=0&tn=ikaslist&rn=10&word=%B1%C7%D1%D7 

■鼻炎分为两类: 

一类是风热性鼻炎(如鼻窦炎) 

一类是风寒性鼻炎(如过敏性鼻炎) 

当风热占据主导时,鼻炎表现为鼻干、鼻塞、流浊涕,甚至流鼻血、生鼻疮、鼻甲肥大等;当风寒占据主导时,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清涕、打喷嚏等 

当遭受感冒或遭受风寒后,治愈不及时,或治愈不彻底,外邪进入内脏,急性鼻炎就成了慢性鼻炎,治疗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根据以上病因分析,对风热性鼻炎就要以祛风、化湿、清热、开窍为治疗原则;对风寒性鼻炎就要以解表、祛寒、化湿、开窍为原则。 

1、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锅内,加入麻油50克,文火煎炸苍耳子,待苍耳子炸枯时,滤取药油装入清洁瓶内备用。 

用时以消毒小棉球沾药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 

注: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使用本法应持之以恒,尽量不要间断,治愈为止。 

2、上等龙井茶 30克 ,川黄柏 6克 ,共研细末 ,以少许药粉嗅入鼻内 ,每日多次。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鼻塞伴脓性分泌物自觉鼻臭等症。 

3、孩儿茶适量 ,研为细末 ,吹鼻 ,每日 3次。具有清热化痰、消肿排脓之功效。主治鼻窦炎流脓者。 

4、苦葫芦子 30克 ,将上药捣碎并置于净瓶中 ,以 150毫升好酒浸之 ,1周后开封 ,去渣备用。用时取少许滴入鼻中 ,每日 4次。可通窍。主治鼻塞、眼目昏痛等。 

5、老干丝瓜末方 :老干丝瓜 2条 ,烧灰研末保存。每次服 15克 ,每日早晨用开水送服。可化淤、解毒。主治鼻窦炎、副鼻窦炎流臭鼻涕者。 

6、蜂巢 1片 ,经常嚼食之 ,10分钟左右吐渣 ,一日 3次。主治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7、辛夷花 15克 ,鸡蛋 2枚。辛夷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 ,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 ,饮汤吃蛋。可解毒、消炎。主治慢性鼻窦炎、各种鼻炎。 

8、芝麻油适量 ,每侧鼻腔滴 2滴 ,每日 2次。具有润燥、清热、消肿之功效。主治萎缩性鼻炎、鼻炎秋季发作干燥难受者。 

9、鲜大蓟根 60克 ,鸡蛋 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每日 1次 ,连服 1周。具有润肺解毒 ,育阴止血之功效。主治由肺经伏火引起的鼻窦炎、鼻出血等。 

10、米醋适量 ,鸡蛋 1枚。将鸡蛋打碎 ,去黄留蛋清在蛋壳内 ,注入醋 ,放在一个预先备好的铁丝架上。置火上煮至微沸 ,取下放凉 ,再置火上煮微沸 ,如此 3次 ,乘热服之。可散淤消肿、润燥生津。主治由肺经郁热所引起的咽痛、鼻疮、干呕、头痛 

慢性鼻炎的中药方剂 

摘自三九医药,仅供参考 

方剂1 

白芷30克,薄荷、辛夷各15克, 

炒苍耳子7.5克 

制用法: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饭前用葱汤或凉开水送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2 

鲜枸杞根90-120克,甘草9-12克 

制用法:水煎。代茶饮,连用1个月。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3 

龙骨粉、白芷粉各20克,辛夷花粉30克,冰片3-5克,扑尔敏80毫克 

制用法: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先用硼酸粉洗净鼻腔,再用消毒棉球蘸此粉末涂鼻腔患部,每日2 -3次,愈后停药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4 

荆芥、百合、黄芪、鸡血藤、苍耳子各10克,辛夷6克,细辛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5 

苏叶、葱白、生姜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6 

丝瓜根、瘦猪肉各适量 

制用法:取晒干的丝瓜根研成粉,与瘦猪肉拌和,做在肉丸煮熟。连服半个月见效。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7 

桑叶、元参各12克,菊花、桔梗、辛夷各10克,黄芩、杏仁各6克,生石膏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8 

辛夷、苍耳子各9克 

制用法:水煎成汁,加入葱汁少许。滴鼻,每日3-5次。 

适应症:慢性鼻炎 

方剂9 

穿心莲、虎杖各20克,鹅不食草60克,麻黄6克,金盆15克,冰片3克 

制用法:研细末,凡士林调成药膏,如黄豆大。每日2次,每次1个,涂入鼻腔内。 

适应症:鼻渊 

方剂10 

桑叶、菊花、当归、川芎、辛夷、苍耳子、黄芩各15克,稆豆衣50克,银花2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1 

葱须20克,蔓荆子15克,薄荷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2 

鱼腥草30克,麻黄3克,杏仁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3 

苍耳子、藁本、薄荷各10克,白芷、麦冬各20克,葛根、黄芩各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鼻渊 

方剂14 

薄荷(后下)、石菖蒲各6克,桔梗、牛蒡子、辛夷各9克,荷叶、连翘各12克,细辛3克,元参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风火证 

方剂15 

连翘、南沙参各12克,桔梗、荆芥、诃子肉各6克,麻黄、细辛各3克,辛夷9克,银花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慢性鼻炎风寒证 

   

慢性鼻窦炎的中医治疗(谭敬书、李凡成、徐绍勤经验)

发表时间:2010-01-09发表者:李凡成 (访问人次:143)

西医认为本病是鼻窦黏膜的化脓性炎症,有急、慢性之分。中医称鼻渊(急性鼻渊、慢性鼻渊),或称脑漏、脑崩、脑渗、脑泻等。

古代文献中,《内经》最早述及本病。如《素问·气厥论》说:“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又《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甚则入肺,咳而鼻渊。”指出了胆、肺之热可致鼻渊。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说:“鼻流浊涕,是脑受风热。”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说:“脑漏者,又名鼻渊,总因风寒凝入脑户,与太阳湿热交蒸乃成。”指出了风寒、风热、湿热是鼻渊发病的原因。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谓:“其有脑泻既多,伤其髓海,则气虚于上,多见头脑隐痛及眩运不宁等症。此非补阳不可,宜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卷三说:“夫脑漏者,即鼻渊也,原有寒、热二症,不止胆热而成也......盖涕臭者热也,涕清而不臭者寒也。热属实热,寒属虚寒。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虚寒之病也。”许克昌《外科证治全书》卷二说:“鼻流浊涕,经年累月不止,当别寒热......涕清不臭觉腥者,属虚寒,用八味地黄丸加川芎、升麻、苍耳子,所以用肾药者,脑属肾也。”指出了鼻渊属虚寒的病机证治。费伯雄《医醇賸义》卷二说:“脑漏者,鼻如渊泉涓涓流涕,致病有三:曰风也、火也、寒也。”概括了前人对鼻渊病因的认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凡成

辨证论治:

1、肺经热邪,宜清肺通窍

鼻为肺之外窍,热邪蕴积于肺,常上灼鼻窍而为涕为渊。《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甚则入肺,咳而鼻渊。”肺热熏灼窦窍而成鼻渊病机主要有三,治亦有别。

一为风热袭表,客于肺卫,治当辛散风热,可以苍耳子散合银翘散加减,常用药物,苍耳子、白芷、辛夷、黄芩、桑白皮、赤芍药、连翘、荆芥各10g,金银花、天花粉各15g,薄荷、甘草各6g。

二为风邪中人,多来疾去速,且易化热化火,故较多见的为风去而肺热壅盛。风寒犯表亦常从火化,郁伏于肺。当视火热之微甚,选用《医宗金鉴》之黄芩汤。常用药物,黄芩、栀子、桑白皮、知母、天花粉各12g,赤芍药12g,连翘、白芷、桔梗各10g,甘草各6g。或在麻杏石甘汤重用石膏基础上,并入苍耳子、辛夷、黄芩、鱼腥草、芦根等清肺泻热,通窍排脓。

三为病久肺气已虚,而热邪未清,病者具肺气虚的表现,然鼻涕黄黏缠绵,鼻黏膜红,应益气与清热并举,以《永类钤方》之补肺汤加减,清补兼施,此时切忌大剂苦寒清泻或骤用温补,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常用药物,党参12g,当归6g,生黄芪20g,白芷、紫菀、桑白皮、黄芩各10g,鱼腥草、芦根各12g。

2、胃火上炎,重清泻阳明

鼻渊之急者多缘于火热,有肺、胆、胃热之分。阳明胃热蒸灼窦窍而成鼻渊,局部可见涕黄浊量多,鼻塞甚,嗅觉差,鼻甲肿胀,黏膜深红而干,头痛明显,鼻窦相应部位有叩、压痛或红肿。全身常具发热,口渴引饮,口臭,牙龈红肿,便秘、尿赤等症。

明·张三锡《医学准绳六要》谓:“浊涕如渊,《内经》谓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要皆阳明伏火所致”;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说,鼻之“经络所致,专属阳明”。诸经之热犯及鼻窦,必循阳明经脉上达。其治当以清泻阳明,解毒排脓,畅窦通窍为旨,用自拟升麻解毒汤加减。对胃腑热盛者,随证加入大黄、生石膏等,临床颇能应手。常用药物,升麻10g,葛根15g,赤芍药、黄芩、鱼腥草各12g,蒲公英20g,桔梗、白芷、皂角刺、苍耳子各10g,甘草各6g。

3、湿热内蕴,当利胆清脾

肝胆及脾胃湿热蕴结窦窍,在鼻渊实证中较为常见。本证鼻局部特点鲜明,可见鼻涕黄绿或黄浊量多,嗅觉近失,鼻黏膜红赤肿胀较甚,头痛且重。全身症状反不突出,肝胆湿热,或见口苦、咽干、目眩、耳鸣;脾胃湿热,或见体倦纳呆;但舌红、苔黄腻常可反映出病属湿热的特征。

肝胆湿热证,宜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各10g,泽泻、车前子、当归、苍耳子、白芷各10g,生地黄15g,甘草、木通各6g。

脾胃湿热证,宜选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常用药物,茵陈、黄芩、连翘、砂仁、白蔻仁、白芷、苍耳子各10g,石菖蒲、木通、藿香各6g,薏苡仁30g,滑石20g。

湿热滞留鼻窍证,表现以鼻窍局部湿热为主的特点,在亚急性病程中尤其如此。用药当注意选择既能祛湿除热,又能针对鼻病之品,如藿香、薏苡仁、苍耳子、白芷、黄芩、石菖蒲、鱼腥草,佐以龙胆草、茯苓、滑石、佩兰等出入为方。

4、浊涕久延,法健脾补肺

鼻渊日久,其病机多向正虚邪滞演变,正如张景岳所云:“凡鼻渊脑漏虽为热证,然流泄既久者,即火邪已去,流亦不止,以液道不能扃固也。”正气之虚,多责之肺脾。肺虚清肃不力,脾虚清阳不升,窦窍肌膜失养,抗邪无力,均可致邪毒浸淫滞留。病人除具全身肺脾气虚见证外,局部多见涕白黏而不臭,鼻黏膜色淡暗。常反复加重不已。

常用方,温肺汤,或补中益气汤,佐苍耳子、石菖蒲、白芷等以助化浊通窍之力,入薏苡仁、路路通等以助消除鼻甲水肿。

气虚卫表不固,反复发作者,处玉屏风散或予补中益气丸常服。

小儿患者,常以黄芪精肉汤顿服,充养正气,则邪自不可干犯也。

5、阳虚寒凝,予温阳驱寒

鼻属督脉所循,督脉统一身之阳。若阳虚寒凝,督脉不畅,则致头痛,鼻塞,浊涕黏白,嗅觉减退。可伴形寒肢凉,背寒如掌大,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临证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苍耳子散加减。常用药物,附片6g,麻黄6g,细辛3g,苍耳子、白芷、辛夷各10g,白芍药15g,白术12g,茯苓12g,炙甘草6g。

附桂八味汤加川芎、升麻、苍耳子,或阳和汤加苍耳子、川芎之类亦可。如见头痛或局部疼痛者,可加露蜂房2~3g,制草乌3g,并加白芍药、生甘草以制其毒性。

6、屡治不愈,酌扶正脱敏

鼻渊之辨,有虚实之分,急慢性之别。治有清热泻火、利湿排脓,或健脾补肺,温散浊邪诸法。但亦有患者涕液汩汩,长湿无干与鼽嚏并见,迭经前述诸法治疗,仍有少数疗效欠佳或迁延缠绵。结合西医学认识来考虑,多与过敏有关。鼻及窦腔黏膜过敏反应致黏膜水肿,填塞窦腔,鼻腔引流不畅,影响通气,且易继发感染。这部分病人的发病特点为多伴过敏性鼻炎,中鼻甲水肿较剧或有息肉样变。

其治,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参考现代病理认识及中药药理认识,对此屡治无效者,可在补益肺气、坚固藩蓠或温肾暖脾、扶正固本方药基础上,视鼻涕之清浊而选加祛邪脱敏之品。如:

涕白者多偏寒,可用生麻黄、细辛、防风、蛇床子、徐长卿、附子、淫羊藿之类;

涕黄浊者多偏热,可选加黄芩、汉防己、牡丹皮、秦艽、赤芍药、鱼腥草等。

另,乌梅、苍耳子、路路通等寒热证均可选用。

验方

眉棱骨痛方

组成:苍耳子 白芷各12g 川芎15g 大蜈蚣2条 皂角刺 桃仁各10g 制草乌6g(先煎) 法半夏10g 白芍药20g 生甘草10g 黄芩15g 鱼腥草20g 木通10g

功能主治:逐瘀开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急性额窦炎,证属瘀热痰浊风毒互结者。

方解:方中川芎、皂角刺、桃仁活血化瘀;法半夏除痰燥湿;苍耳子、白芷、制草乌、蜈蚣祛风止痛;黄芩、鱼腥草、木通清热解毒;白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合用共奏逐瘀除痰,清热解毒,祛风止痛之功。

清肺通窍汤

组成:辛夷花 苍耳子 桔梗 黄芩 麦门冬各10g 桑白皮25g 鱼腥草20g 赤芍药12g 川芎6g

功能主治:宣肺清热,活血通窍。用于慢性鼻窦炎,证属肺经郁热者。

方解:辛夷、苍耳子、桔梗宣肺通窍除涕;桑白皮、鱼腥草、黄芩、麦门冬清肺解毒祛邪;赤芍药凉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宣肺通窍之功。

升麻解毒汤

组成:升麻10g 葛根15g 赤芍药 黄芩 鱼腥草各12g 蒲公英20g 桔梗 白芷 苍耳子各10g 甘草各6g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通窍除涕。用于急、慢性鼻窦炎,证属肺胃实热者。

方解:肺经邪热与阳明经火毒熏灼鼻窍,致流浊涕。故方中以升麻、葛根二味为主药。升麻,《神农本草经》称其“主解百毒”。葛根,《本草纲目》谓其能“散火邪”,《本草经疏》称之为“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二味合之解毒而宣散热邪,且同入阳明,可为舟楫之剂而载药上行以清解阳明结聚之热毒。伍以黄芩、蒲公英、鱼腥草,加强全方清热解毒泻火之力。入桔梗以排脓畅窦。白芷既可排脓,又善治头痛、眉棱骨痛,为阳明头痛之要药。苍耳子辛香走窜,宣通鼻窍。热毒结聚必多脉络淤滞,故佐赤芍药活血化瘀。甘草调和诸药兼能解毒。全方合用,令热毒消散,脓出窦畅,诸证平复矣。

升麻、葛根二味,在方中除解毒散热,载药上行外,尚有一层功用。急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为多见,其解剖学特点为窦口高而窦底在下,形似茶壶,其脓汁排出殊为困难,脓汁潴而不泻,故施治每难奏效。非升提不能令脓汁畅出,故假升麻、葛根之力促使脓汁溢泻,以助桔梗排脓之功。此二味确为鼻渊之要药。非惟本病,其他鼻病余亦每多借用升麻、葛根之力,临证多获效验。

加减:身热、口渴、舌红、脉数加生石膏;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加柴胡、藿香、龙胆草;头晕身重,脘胀纳呆加藿香、佩兰、生薏苡仁;鼻塞涕难出者,加川芎、当归尾、皂角刺、穿山甲之类;涕中带血,加茜草根、牡丹皮、白茅根、小蓟;涕黄浊量多加金银花、虎杖;涕白黏量多加生薏苡仁、茯苓、泽泻;头痛甚者加白蒺藜、白芍药、制草乌;体虚加生黄芪、当归;便秘加大黄。

我们于1985年~1986年,观察用升麻解毒汤治疗急性鼻窦炎48例,结果痊愈40例(鼻塞、脓涕、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鼻黏膜充血水肿消退,中鼻道及嗅裂处无分泌物);好转2例(自觉症状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消退,中鼻道及嗅裂处仍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6例(服药十五剂以上自觉症状无变化,鼻黏膜充血水肿无改善,中鼻道及嗅裂脓涕无减少)。痊愈40例中,服药最少仅两剂,最多达三十剂,服药十五剂以内痊愈者30例。

黄芪精肉汤

组成:黄芪15g 大红枣15枚去核 猪瘦肉100g

用法:上三味加水、盐适量,炖或蒸熟,吃肉、枣,喝汤,每周1~2次。

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扶正祛邪。用于预防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病、腺样体肥大,容易感冒,常反复发病或反复加重者。

方解:黄芪益气固表,大枣、瘦肉调补脾胃,大枣并助黄芪益气升清,固表祛邪。合用共奏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

医案(九则)

例1

罗某某,女,12岁。鼻塞,流黄浊涕二周,在某院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于1982年10月4日来诊。症见鼻塞无间时,伴咳嗽、吐黄浊痰,胸闷。

检查:双中鼻道有脓,鼻黏膜红肿,上颌窦前壁压痛,舌红,苔黄腻,脉数。此即中医之鼻渊,证属痰热壅肺,蒸灼窦窍。

治疗:拟麻杏石甘汤加味,处方:麻黄3g,鱼腥草、生石膏各15g,黄芩、瓜蒌、杏仁、茯苓、白芷、生甘草各6g。

服药四剂后,诸症基本消失。查鼻道无脓,鼻黏膜仍红,原方去麻黄、生石膏,加牡丹皮6g,续进三剂,以为巩固。

例2

丁某某,男,25岁。1983年5月26日初诊。常年性脓涕不干,鼻塞四年。头昏重,易出汗,易感冒,近来涕黄黏。

检查:左中鼻道少许脓涕,鼻黏膜红肿,舌红,苔薄白,脉略数。证属肺虚郁热。

治疗:益气扶正,清肺通窍,处方:党参、黄芩、苍耳子、桑白皮、熟地黄、地肤子、紫菀各10g,炙黄芪20g,鱼腥草15g,辛夷、白芷各6g。

上方四剂后,涕转白黏而少,郁热渐解,去黄芩、地肤子、鱼腥草,加茯苓10g,续调治十六剂而愈。

按:上二例均为肺经热邪上蒸鼻窍而成化脓性鼻窦炎。例一乃肺经痰热熏蒸于上,致津液溶溢,故径以麻杏石甘汤伍黄芩、鱼腥草、瓜蒌等清肺经痰火,肺热平复,鼻无火扰,则窦窍自宁矣。其治从本,故除用白芷芳香透窍外,少用通窍之品而窍自通。例二单就全身易感易汗,头昏重而看,一派肺虚卫表不固之象,辨郁热的依据即在鼻涕黄浊,鼻黏膜红肿表现上。刘河间有云:“肺热者,出浊涕”,全身与局部辨证相结合,参以舌脉,知其系肺气已虚而郁热未清。以补肺汤重用黄芪以治肺气之虚。五味子虽有敛肺之功,亦有恋邪之嫌,故不用。加黄芩、鱼腥草、地肤子、辛夷、苍耳子等清热化湿通窍。待鼻涕转白,热邪渐清,又当一意扶正,自无不愈。

例3

蒋某某,男,22岁。平时体虚,感冒未愈,又头痛鼻塞,流脓浊涕两天。

检查:鼻黏膜充血肿胀,两侧中鼻道积脓,双上颌窦区轻度压痛感。舌淡红略胖,苔薄黄带腻,脉略数。诊断为急性鼻窦炎,辨证为清气不升,邪热上壅。

治疗:拟升清疏表,清热解毒。处方:升麻、甘草各6g,葛根、赤芍药、蒲公英、栀子、桑白皮、白芷、川芎各10g,鱼腥草15g。鼻腔点1%麻黄碱、2%链霉素。

服药四剂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检查见鼻黏膜充血减退,肿胀消失,双侧中下鼻道无脓涕引流,上颌窦区压痛消失。未再服药。两年后以急性发作,仍用前方四剂而效。

例4

梁某某,女,26岁。1981年6月30日就诊。鼻塞,流黄脓涕一周。前额胀痛,发热,口干,口鼻气热,大便已四日未行,小便短黄,自谓平日最嗜辛辣。

检查:中鼻甲红肿,双中鼻道有积脓,舌红,苔薄黄,脉细略数。证属胃火上炎,热聚阳明。

治疗:清泄阳明,解毒通窍。拟升麻解毒汤主之:升麻、黄芩、苍耳子、白芷、赤芍药、藿香、生大黄(后下,嘱其俟大便出则与余药同煎)各10g,葛根12g,蒲公英15g,生甘草6g。

服药四剂,症状减轻,头晕,小便黄,原方去大黄,加泽泻10g,四剂。三诊谓仅左侧鼻上午时塞,上方去黄芩,加当归10g,黄芪15g,续服五剂而愈。

例5

许某某,男,44岁。鼻塞、流涕、前额及面颊疼痛七天。曾用抗生素等治疗无效,因畏惧穿刺冲洗而求诊中医。鼻塞终日,流黄浊涕,气味腥臭,口苦,纳差。

检查:双鼻中道有黄浊脓涕,左侧为多,鼻黏膜红肿,左眶下稍红肿,双上颌窦前壁压痛,舌红,苔黄腻,脉弦缓。诊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证属阳明郁热。

治疗:清泄阳明,解毒te="mailto:jordan">绶te="mailto:jordan">通窍。拟升麻解毒汤加辛夷花10g、藿香10g。

五剂后头痛愈,鼻涕白黏量少,左鼻时塞。视其双鼻中道(—),鼻黏膜淡红,上颌窦压痛消失,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缓。原方去蒲公英、葛根、黄芩,加茯苓10g,党参10g,法半夏10g,续服五剂而愈。次年来看牙病,谓鼻病一直未发作。

例6

邱某某,女,29岁。1981年3月21日初诊。流黄浊涕,鼻塞不闻香臭,头胀痛且重已二周。口苦口干,胸闷、纳呆。

检查:双中鼻甲充血红肿剧,中下鼻道大量黄色脓涕,舌稍红,苔黄腻,脉沉细。证属胆经湿热上熏,灼腐肌膜而成之鼻渊。

治疗:清利肝胆。化浊通窍。处方:藿香12g,龙胆草、黄芩、柴胡、苍耳子、甘草、白芍药各10g,制草乌6g,蒲公英20g,佩兰8g。

复诊:上方三剂后,头痛大减。复加减十一剂,诸症愈。查双中鼻甲水肿消失,左下鼻道后端余少许涕液,改投藿胆丸二瓶以收全功。

按:鼻渊性头痛,为鼻渊主诉中常见症状之一,可根据头痛部位,酌情选用清利头目止痛之品。如巅顶头痛加藁本,前额及眉棱骨痛用白芷,枕部头痛加葛根,太阳穴头痛加柴胡。余习用制草乌、白芍药、甘草三味入药,通治鼻渊诸般头痛;制草乌善治久患头风,偏正头痛,亦可燥湿除涕,《圣济总录》即有以草乌、苍术、川芎三味治脑泻臭秽之方。制草乌虽性苦辛大热,前人有热证当忌之戒,然用治鼻渊头痛,乃取其定痛胜湿之长,且用治火热之证,自有其他寒凉清泻之品克制其辛热之性,故但用无妨。白芍药、甘草二味乃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可缓急止痛,又能监制草乌燥烈之毒性。是以本例在清热利湿诸品中伍之,竟收药到痛失之效。

例7

叶某某,男,46岁。患鼻窦炎两年余,于1979年4月26日初诊。症见早晚鼻塞,头昏重不适,涕由鼻咽下流。不思饮食,大便稀溏。

检查:双下鼻甲肥大,用1%麻黄碱生理盐水收缩下鼻甲后见中鼻甲水肿,嗅裂处有白黏浊涕,舌质淡,苔白滑,脉弦。此属脾虚不运,水湿聚于窦窍。

治疗:益气健脾,化浊通窍。拟温肺汤加减:炙黄芪15g,党参、陈皮、防风、苍术、石菖蒲、茯苓各10g,薏苡仁12g,升麻8g。加减出入十八剂后鼻病愈,大便亦已成形,予补中益气丸二瓶以巩固疗效。

按:健脾补肺一法,适用于鼻渊久病,正气虚而浊邪泛于清窍之证。温肺汤出自《兰室秘藏》,重在温肺散寒,补中益气汤功专补气升阳。二方均为治本之剂,俟肺脾气旺,清阳升腾于上,则水湿得运,浊邪得化矣。然本病局部主要表现为湿浊邪毒久羁不解,单从扶正,邪未必速去,故需随证施以渗利水湿、化浊通窍之品。临证时,见中鼻甲及窦口黏膜黏膜水肿明显者,加木通、薏苡仁、车前子、路路通等;涕白量多加薏苡仁、茯苓、泽泻;涕黄加金银花、虎杖;鼻塞重加辛夷、苍耳子、石菖蒲、赤芍药、当归、杏仁等;鼻甲肥大、鼻黏膜暗滞者,加丹参、川芎、牡丹皮、赤芍药等,以收正复邪去,窦清症宁之功。

例8

李某,男22岁。1980年11月27日初诊。鼻塞,流白黏涕三月。患过敏性鼻炎三年,每至秋凉即作,至来年夏季方止,秋冬易患感冒。现常鼻塞,间有喷嚏,涕液或黄或黏白,或为水样不定,平日以流白黏涕居多,头痛,耳鸣。经中、西医治疗,仅鼻塞、喷嚏时有缓解。

检查:鼻黏膜肿胀暗滞,左中鼻甲肿胀,右中鼻甲息肉样变,双中鼻道有黏液样涕,舌质淡胖,苔薄白,脉弦。证属气虚邪滞。

治疗:益气健脾,化浊通窍。处方:党参、白术、白芷、防风、徐长卿、乌梅、苍耳子各10g,茯苓12g,薏苡仁、炙黄芪各15g,炙甘草5g,陈皮6g。

次年10月方来再诊,谓服上方后效果很好,连服十五剂竟得一冬平安,故未复诊。脉证同前,仍予原方加减调治而愈。

按:细菌感染及过敏因素,为慢性化脓性鼻窦炎的两大病因。变态反应性鼻炎常易继发感染而成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整个病变过程表现繁杂,临床非某一证型可遍括。辨证论治固为其要理,然临床终有一些病例,属实证时清泻渗利,未见有功,及至久病不愈,由实转虚,再经温通补益,亦难见痊。此医者山穷水尽之际,若伍以祛邪脱敏之品投之,如防风、徐长卿、乌梅之属,往往可收到不期之效。脱敏之中药性有寒热之分,临床辨证结合辨病,认定系过敏因素所致者,不必等黔驴技穷之时方姑妄投之以求一试,尽可及早辨证选用,以收捷效。

例9

邹某某,男,15岁,1987年1月21日初诊,鼻科医案119号。诉鼻塞,流涕年余,近半月加重,涕黄浊量多,前额眉棱骨处疼痛较重,纳可,二便调。检查见双中鼻甲水肿变性,中鼻道有脓(+++),脉弦缓。证属郁热上干。

治疗:拟清热化浊,通经止痛,仿小柴胡汤加减。处方:鱼腥草、生黄芪各20g,黄芩、当归尾各15g,龙胆草、藿香、苍耳子、法半夏、苍术、生甘草各10g,川乌6g,五剂。外用麻黄、桂枝、苍术、乌梅各10g,黄芩15g,细辛5g,麻油煎炸去渣,滴鼻,日3~4次。

2月4日复诊:头痛止,中鼻甲仍肿胀,右中鼻脓性分泌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药中病机,原方去川乌,加白芷、桃仁、木通各10g,鼻内点药同前。连服二十剂,鼻渊病愈,未再发。

 

 

鼻腔局部疗法与中医药辨治各种类型鼻炎

中国国际专家交流网  张栢夫 张致彪

   关键词:鼻炎;鼻疗;中医药疗法

   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临床特征以鼻塞、流涕、头痛、鼻痒、喷嚏等。该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回顾在公立医院门诊部临床多年用自制鼻炎药在患者鼻腔局部治疗鼻病症状,远期疗效确切,现将多年门诊病历处方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788例中,男性488例,女性300例。其中5-20岁180例,20-40岁300例,40-70岁308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0岁,病程1-30年。

   2、药物组成

   复方鼻炎液剂组成:麝香、藿香、牛黄、黄芩、珍珠、辛夷、皂角、鸦胆子油、芦荟、鱼脑石、冰片、鹅不食草、注射用水等24味,制作(略),制成外用液剂,编为1号液剂、喷剂专治过敏性鼻炎;2号液剂专治肥厚性鼻炎及鼻瘪肉;3号液剂专治萎缩性鼻炎;4号液剂专治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5号液剂专治干燥性季节性鼻炎。

   3、操作方法

   患者端坐位,头向后仰,用特制的契形小棉棒9%NS清洗鼻腔后,再蘸取鼻炎液剂,在患者鼻腔患处涂放,留放10min引流出大量的鼻病毒细菌分泌物,隔2天局部用药一次,各类鼻炎起到各种不同的疗效。如2号液剂治肥厚性鼻炎及鼻瘪肉,局部涂放药后肿大下鼻甲伴鼻瘪肉明显干枯萎缩反复涂药1个月左右时间结痂脱落,使阻塞的鼻腔重新通畅,窦口开放起到流水不腐的作用。

   4、疗效标准

   15天一疗程,慢性患者以3个疗程为标准,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者为治愈,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为显效,3个疗程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

   6、中医药辨治

   6.1急性鼻炎为鼻腔粘膜的急性单纯性炎症是上呼吸道的一部分,初期有鼻干燥感,周身不适,继而喷嚏、鼻塞、涕多,而由粘性渐转脓性,嗅觉减退,鼻塞性鼻音,伴有发热,四肢酸痛等,检查见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鼻腔内有分泌存留,症状分型:

   6.1.1风寒侵袭  多见于冬季或春初,表现为鼻塞声浊、流清涕、多喷嚏、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咽痒或咳嗽,痰少而清,舌苔薄黄,脉浮或浮紧。治宜疏散风寒。选方荆防败毒散合辛夷散加减。药物荆芥,防风,辛夷,白芷,川芎,薄荷,恙活,甘草。

   6.1.2风热侵袭  多见于春末,夏季或秋季,表现为鼻塞,发热、头痛、涕多色黄,咳嗽痰稠,口干而饮,舌苔薄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选方桑菊饮或银翘散加减。药物桑叶、桑白皮、金银花、苍耳子、草苈子、桔梗、鱼腥草、薄荷、黄芩、芦根。

   6.1.3卫气不固  四季均可发病,其特点是反复发作疲劳,稍有受凉,久睡等都可成为发病的诱因,鼻腔分泌物呈浆液样,脉细,本症在表证严重或急性发作时治疗可参照上例两种证型,待表证消失或症状缓解时,治宜益气固卫。选方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物党参、防风、白术、黄芪、柴胡、升麻、甘草、辛夷、苍耳子、桔梗。

   6.2慢性单纯性鼻炎  有间歇性鼻塞,检查见鼻粘膜肿胀下鼻甲肿,表面光滑柔软。

   6.2.1肺气虚弱  平素易感冒,舌胖嫩,苔白腻,治宜益气通窍选用益气聪明汤加减。药物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柴胡、升麻、曹蒲、桑白皮、细辛、辛夷、穿山甲。

   6.2.2气血瘀滞  鼻甲肥大色暗红,治宜益气活血。方选通窍活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药物党参、白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辛夷、路路通、升麻、甘草。

   6.3慢性肥厚性鼻炎 一般有持续性鼻塞,检查见下鼻甲明显肥厚,表面高低不平质较硬,典型者表面粗糙呈桑棋状。

   6.3.1痰浊凝结  见鼻塞不通,鼻甲肥大肿胀,粘膜色泽淡红或苍白,治宜理气化痰消肿。方选王氏二陈汤加减。药物白芥子、白附子、胆南星、茯苓、白术、半夏、陈皮、海藻、昆布、毛茨菇。

   6.3.2气滞血瘀  鼻甲肥大,粘膜色泽晦暗,触之坚硬,表面粗糙如桑堪样,治则活血化瘀。方选通窍活血汤或活络效灵丹。药物三棱、莪术、红花、桃仁、乳香、没药、当归、赤芍、蒲黄、五灵脂、地鳖虫、泽兰、丹参。

   6.4干燥性鼻炎  鼻腔粘膜病变鼻腔内有干燥不舒。

   6.4.1肺燥津亏  鼻腔干燥,灼痒,粘膜潮红或有出血,口干思饮,治则益肺生津润燥。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减。药物沙参、太子参、石膏、桔梗、甘草、桑白皮、黄芩、芦根、桑叶。

   6.4.2阴虚挟热  见鼻腔粘膜干燥粗糙,充血,口干思饮,舌红,苔黄,治宜养阴清热。选方甘露饮,药如茵陈、桑白皮、黄芩、麦冬、沙参、白茅根、芦根、甘草。

   6.4.3气血不足  病程较长,鼻腔粘膜干燥,无分泌物,伴以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舌淡,治宜补脾生津,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物党参、白术、淮山药、扁豆、玄参、麦冬、玉竹、石解、桔梗、葛根、甘草。

   6.5萎缩性鼻炎  嗅觉丧失,鼻内干燥感,有时鼻出血及头痛,检查见,鼻甲缩小,鼻腔宽大,粘膜干燥并附有大片脓痂,鼻内有特殊的恶臭味病变部位在鼻腔及鼻咽喉及气管处。

   6.5.1肺经热浊  多见于病之初起鼻腔干燥,浊涕较多,易结成干痂或伴有腥臭味,舌苔黄腻。治宜清热化浊。方选藿香泻白散加减。药物藿香、佩兰、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子、苍耳子、甘草、桔梗、鱼腥草。

   6.5.2肺阴不足  鼻腔干燥灼痛,时有衄血,检查见鼻粘膜干燥,上有干痂附着,舌红苔薄,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方选清燥救肺汤,药如桑叶、桑白皮、玄参、生地、麦冬、石解、沙参、甘草、芦根、侧柏叶、太子参。

   6.5.3脾气虚弱  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上蒙,见鼻腔粘膜萎缩,鼻道空旷头昏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升清化浊。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陈皮、当归、升麻、葛根、辛夷、藿香、石菖蒲。

   6.5.4肺肾两亏  久病正衰,肺肾阴虚,津液枯涸,见鼻粘膜及鼻甲骨萎缩或受蚀,鼻粘膜萎缩干枯,鼻甲瘦削,鼻腔空旷,舌质红少苔,治宜补益肺肾选方百合地黄汤加减,药物百合、熟地、麦冬、玄参、白芍、当归、五味子、石斛、阿胶、甘草。

   6.6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  为机体对某些物质敏感性增高而出现的以鼻腔粘膜病变为主的特殊病变,临床上有常年性发作和季节性发作两种,检查见双侧下鼻甲肥大水肿,鼻粘膜苍白表现阵发性鼻痒,继之连续喷嚏,很快出现鼻腔阻塞不通。

   6.6.1肺气虚寒  大多发作于冬春季节或春季节或季节交换时际,遇寒遇风便发,亦多发作于早晨起床之际,鼻痒多嚏涕多清稀如水,检查见鼻粘膜苍白水肿,舌苔薄白脉细,治宜温肺祛寒。方选桂枝汤加减,药物桂枝、白芍、甘草、蝉蜕、徐长卿、细辛、白芷、荜茇、荜澄茄。

   6.6.2肺经郁热  多发于夏秋季节,常因接触煤气、油烟、热气等而发作,对寒冷、冷风等刺激不敏感,见鼻痒狂嚏不止,涕色呈淡黄色易于衄血,鼻粘膜充血干燥,舌苔薄黄,弦数有力。治宜清肺泄热。方选清肺脱敏汤,药如桑白皮、黄芩、山栀子、马兜铃、紫草、茜草、旱连草、牡丹皮、生地、侧柏叶、鱼腥草。

   6.6.3肺卫虚弱  清阳不升,喷嚏频频发作,清涕较多,鼻塞严重而持久鼻粘膜淡红或苍白,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细。治宜补肺固卫,益气升阳。方选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物防风、白术、黄芪、党参、茯苓、蝉蜕、五味子、乌梅、柴胡、甘草。

   6.6.4肾阳不足  病程较长,冬季发作严重伴有畏寒神疲腰酸膝冷四肢不温,鼻涕如水量多,鼻粘膜苍白无华舌质淡,脉沉细,治宜补肾温阳。方选附桂八味汤或右归饮加减,药物附子、肉桂、白芷、细辛、菟丝子、淮山药、熟地、诃子肉、辛夷、炙甘草、蝉蜕、徐长卿、益智仁、乌药。

   7、典型病案

   龚某,男,52岁,公务员,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街人,1990年1月18日来我处门诊就诊,患者自诉鼻塞,头痛,鼻痒,喷嚏,流稠浊涕,鼻腔内疼痛,不闻香臭20年。自患者病后,经中西医治疗。并在韶关市区多家医院门诊住院治疗,当时治疗略缓解,但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检查见鼻粘膜苍白下鼻甲肥厚暗红伴瘪肉,鼻中隔偏曲鼻腔轻度溃疡,诊断过敏性鼻炎、鼻甲肥厚、鼻瘪肉综合证。按上述外治操作方法,采用1、2号液剂联合在患者鼻腔患处涂放10min,排出大量鼻病毒细菌分泌物,同时能使患处当即吸收药效,能使鼻甲肥大瘪肉萎缩,隔2天换药1次连续30天,换涂药物10次,鼻甲肥大瘪肉部全部干枯萎缩结痂脱落,结合内服中药。患者症状属中医,肺经郁热,气滞血瘀:治则清肺泻热,活血化瘀脱敏。方选清肺脱敏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药物丹参12g,泽兰10g,丹皮l0g,生地15g,赤芍l0g,桃仁10g,红花3g,鱼腥草15g,蝉蜕l0g,徐长卿6g,蒲黄15g,桑白皮12g,黄芩l0g,侧柏叶6g。复诊药物份量随症加减,灵活变通,每日1剂水煎服。经过外治内服治疗45天,鼻腔异物排除干净,呼吸通畅,窦口开放,已能闻香臭,诸症消除,病告全愈。随访18年,诸恙皆瘥。

  

桔梗元参汤  清朝名医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治疗鼻炎的方子,成分为桔梗(9克)、元参(9克)、杏仁(9克)、橘皮(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生姜(9克)。
编辑本段关于鼻病根原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卷八中将鼻病根原解释为下:
鼻病根原
  鼻病者,手太阴之不清也。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降敛。宗气在胸,卫阳之本,贯心肺而行呼吸,出入鼻窍者也。肺降而宗气清肃而鼻通,肺逆则宗气壅阻而鼻塞。涕者,肺气之熏蒸也。肺中清气,氤氲如雾,雾气飘洒,化为雨露,而输膀胱,则痰涕不生。肺金不清,雾气瘀浊,不能化水,则凝郁于胸膈而痰生,熏蒸于鼻窍而涕化。痰涕之作,皆由于辛金之不降也。
  肺金生水而主皮毛,肺气内降,则通达于膀胱,肺气外行,则熏泽于皮毛。外感风寒而皮毛闭秘,脏腑郁遏,内不能降,外不能泄,蓄积莫容,则逆行于鼻窍。鼻窍窄狭,行之不及,故冲激而为嚏喷。肺气熏腾,淫蒸鼻窍,是以清涕流溢,涓涓而下也。
  肺气初逆,则涕清,迟而肺气堙郁,清化为浊,则滞塞而胶黏。迟而浊郁陈腐,白化为黄,则臭败而秽恶。久而不愈,色味如脓,谓之鼻痈,皆肺气逆行之所致也。其中气不运,肺金壅满,即不感风寒而浊涕时下,是谓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素问》语。)肺气之郁,总由土湿而胃逆,胃逆则浊气填塞,肺无降路故也。
四种鼻病的对应药方
  。
  五味石膏汤:治肺热鼻塞,浊涕粘黄者。用法:煎半杯,热服;胃寒,加干姜。成分:五味(一钱)、石膏(三钱)、杏仁(三钱)、半夏(三钱)、元参(三钱)、茯苓(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黄芩贝母汤:治鼻孔发热生疮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黄芩(三钱)、柴胡(三钱)、芍药(三钱)、元参(三钱)、桔梗(三钱)、杏仁(三钱)、五味(一钱)、贝母(三钱,去心)。
  苓泽姜苏汤:治鼻塞声重,语言不清者。用法:煎半杯,热服。成分: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生姜(三钱)、杏仁(三钱)、甘草(二钱)、橘皮(三钱)、柴苏叶(三钱)。

 桔梗元参汤: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用法:煎半杯,热服
编辑本段桔梗元参汤解
  该方子属于食疗范围,里面多半的药都是食物。其中桔梗是升的,开肺气、解毒排脓;元参是升的,润燥解毒;杏仁是降的,降肺金之气;橘皮入气分,清理肺气,化痰降逆;半夏是降的,和胃降逆;茯苓是升的,去除水湿,助脾气之升;甘草是补脾胃的,坐镇中州;生姜是散寒的,可以散在外表之寒。黄元御认为是人体内的气机升降圆圈转得不太灵光了,导致上面的气机堵在那里,所以会出鼻塞等症状。中医以前也说过:九窍不和,皆属脾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