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识(1)

 摘下满天星* 2012-09-20

糖尿病病理、生理知识(1)

典型糖尿病容易确诊,但早期和特殊病人不够典型,无三多一少症状,根据中医理论"病发于内而形于表",一旦发现下列信号,就应注意或做糖耐量试验,以便早期发现。

(1)有糖尿病家族史,因有的糖尿病与遗传有关,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的人患病可能性大。

(2)曾分娩过巨大胎儿(超过4公斤)的妇女。

(3)不明原因的多次流产或胎死宫内,易引起内分泌失调,因糖尿病引起微血管病变和供血不足,影响胎儿发育。

(4)明显肥胖,进食后2-3小时有心慌、出汗、手抖和乏力、饥饿等低血糖反应症状者。低血糖反应是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5)皮肤瘙痒,外阴瘙痒,皮肤痔、疮、痈等化脓性感染经久不愈,肺结核进展较快,消瘦明显,手足末端发麻,排尿不净,下肢脉管炎、溃疡、白内障、浮肿、冠心病,无痛性心肌梗塞、脑血栓等不可忽视。

(6)乏力、虚汗、阳痿、嗜睡。

糖尿病会遗传吗?

较多的学者认为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因调节血糖的基因组合异常,而导致发病。调查中发现,糖尿病人的亲属比非糖尿病亲属者发病率高得多。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分别为8.33%,其亲胞有糖尿病者发病率为1.62 — 5.85%。一般认为,隐性遗传常隔代或数代,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糖尿病易感者,对胰岛素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性

糖尿病的危害是可怕而又严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有关专家发现:

(1)因糖尿病引起失明比一般人多10 — 23倍;

(2)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比一般人多20倍;

(3)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及中风比一般人增加2 — 3倍;

(4)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者多17倍;

(5)糖尿病遗传危险率1.90 — 8.33%;

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中年及老年的糖尿病患者中,以心血管病为主要致命原因,冠心病为主要死因。250例糖尿病尸检材料中,有46.4%死于心血管病;

(2)在幼年型患者中,主要致死原因多为肾功能衰竭;

(3)应用胰岛素及抗生素以前,糖尿病性酸中毒及感染亦是糖尿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4)21例尸检中,死于感染者占42.95%;

(5)103例糖尿病尸检材料表明,糖尿病性昏迷及尿毒症为死因之一。

什么叫苏木杰氏反应?

  由于过度饥饿,或降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而发生低血糖,并在低血糖之后出现高血糖反应,严重低血糖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种现象称为苏木杰氏反应。苏木杰氏反应,临床多见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所造成。因此一般多在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中发生。

糖尿病人是否可以结婚?婚后能否怀孕?

无论哪一类型的糖尿病人,只要平时在饮食、药物、运动三方面配合得很好,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者,可以结婚。但在选择对象时,必须要找对方没有糖尿病,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因为糖尿病具有遗传性。文献报道,如果男女双方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他们后代中将有5%的人可能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人结婚后,病情控制一直很理想,无心、脑、肾脏器官及其它严重并发症者,可能怀孕。但在妊娠的前3个月,特别要控制好,因为只有在正常血糖水平的环境中,受精卵才能正常发育,才能早期预防胎儿畸形,才能降低流产、早产、胎死宫内及巨大胎儿的发生率。

什么叫血糖?血糖从哪里来?

血液中含的葡萄糖,称之为血糖。

    血糖的来路有2条途径:

(1)饭后,从饮食中摄取的糖类,通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入血液;

(2)空腹时,从储存的肝糖原、肌糖原中分解补充;蛋白质、脂肪通过糖的异生作用,转变为游离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血糖就是通过上述途径转变而来的。血糖的浓度常受内分泌激素的不断调节。胰岛素能使血糖浓度下降,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则使之上升,前者不足或后者过多,为血糖增高的重要原因。肝功能障碍也能使血糖一时性升高。

什么叫尿糖?什么叫肾糖阈?

    正常人每日从尿中排出的葡萄糖为32~93毫克,尿糖定性试验不起反应。当尿中每天排出的葡萄糖超过150毫克时,尿糖呈阳性反应,称为尿糖。 

    尿糖和血糖变化是和肾脏排糖阈值有关,当血糖超过160毫克%这一限度,尿中就会有糖尿,由此出现糖尿病的最低血糖值,谓之肾糖阈。正常肾糖阈值为160~180毫克%,但有个体差异。当空腹血糖为145毫克%时,未超过肾糖阈值,故不会出现尿糖。

什么是胰岛β细胞?

胰岛β细胞是胰腺中重要组成部分,正常胰腺约重50~75克。胰岛是分布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群,总数约有1百万~2百万个,其体积占整个胰腺的1~2%,重量约1~2克。胰岛自胰头到胰尾数量逐渐增多。

胰岛内包含有四种不同的细胞:

① 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

② β细胞,约占一半以上,功能为分泌胰岛素。

③ δ细胞,约占胰岛细胞总数的 5%,分泌生长抑素。

④ PP细胞,数量少,分泌胰多肽。

  有的糖尿病人,胰岛β细胞的颗粒减少,使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丧失或部分丧失,可见β细胞颗粒的多少与胰岛素量的分泌有直接关系。

胰岛素受体在体内起什么作用?

在人体组织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等的细胞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在人体内必须与受体结合,才能使细胞周围的葡萄糖输入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细胞中才能被细胞所利用。所以在同等血浆胰岛素水平时,胰岛素受体越多和功能正常胰岛素作用能力越强,如果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衰退,胰岛素作用能力就减弱。肥胖病人由于人体组织细胞增大,胰岛素受体数目就相对减少,因此各种降糖药物治疗效果都很不理想,原因就是没有针对胰岛素受体来治疗。

糖尿病性潮红是怎么回事?

糖尿病患者有的面部及手足生有弥漫性淡红色斑,以额部最常见,并且常在同侧眉毛的外侧伴有脱毛现象,称为糖尿病性潮红。

  还有,由于酮症酸中毒所致糖尿病性昏迷时出现的面部潮红,是临床常见的体征。但轻度或潜在性糖尿病病人,有时也可以看到“面色赤红”现象。

脂肪和患糖尿病时脂肪代谢

脂肪主要是由硬脂酸、软脂酸与甘油组成。它是体内能量储存的最好形式。饮食中的脂肪包括:

  (1)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食物有植物油、鱼油、硬粟油和各禽类的脂肪等。

  (2)含饱和脂肪酸较多和食物有猪油、牛油、羊油、奶油、可可油等。

    脂肪组织是机体的能量仓库,它具有双重任务,即脂肪被消化吸收后,将多余的"燃料"以甘油三脂的形式储存起来,饥饿时就动员脂肪分解,以满足机体各组织能量的需要,全身组织,除脑和血液中的红细胞外,约有一半的热量是由脂肪转化的,充分利用,可减少蛋白质的消耗。

    患糖尿病时,机体内的脂肪合成减少,分解加速。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脂增高,甚至导致大血管和小血管支脉硬化,临床出现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等并发症。这些病的出现就会形成脏腑失调,代谢紊乱,加重糖尿病。

蛋白质和患糖尿病时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一种含氨的高分子化合物,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参加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总共有20多种,其中8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8种必须氨基酸是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作为组织主要结构成分的蛋白质,经常处于自我更新之中,人体没有储存蛋白质的特殊场所,肌肉便成为蛋白质的临时调节处所。食物中如瘦肉、鱼、鸡蛋、各种豆类及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多,这些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后,以氨基酸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以补尝生理性消耗。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克蛋白质即可。患糖尿病时,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为合成受阻,分解加强,导致高血糖症;蛋白质消耗增多,患者形体日渐消瘦和衰弱,抗病能力下降,故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但蛋白质过量增加机体代谢负担,所以适当为好。

什么是碳水化合物和糖代谢?

碳水化合物即糖类。可分为单糖类:即葡萄糖、核糖及细胞内脱氧核糖;双糖类:有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类:有淀粉、纤维素、各种食用糖和粮食如大米、面粉、玉米面、薯类、山药等。碳水化合物是人类从膳食中取得热能的最经济和最主要的来源,它还参与细胞的多种代谢活动,并且是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它在体内以葡萄糖及糖原形式存在。

    人体摄入或自身合成的葡萄糖,在机体需要能量和组织供氧充足时,才能氧化分解,其最终代谢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从肺呼出,水从肾脏排出。患糖尿病时,由于胰岛功能衰弱或耗竭,不能有效地调节人体内的血糖水平,出现了糖代谢紊乱,糖的分解、利用、合成均受到障碍,大量葡萄糖游离在血液中,这样就形成了高血糖,而从肾脏排出的小便中便出现了糖尿。所以过量饮食是祸根,但饮食营养不足,机体缺乏足够的营养也能致病,为此适当为好。

为什么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时,体内蛋白质、脂肪就会加速分解?

为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必要的劳动,必须提供一定的热量。在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需要热量2000千卡左右。当饥饿或其它情况引起热量不足,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加快,以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了体内葡萄糖供给大脑、红细胞及其它组织细胞的需要。当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足时,机体便动用脂肪、蛋白质,异生成糖原,最后转变为葡萄糖,以补偿热能的不足,这样,便加速了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每克糖产热4.4千卡,每克蛋白质产热4.4千卡,每克脂肪产热9.0千卡。蛋白质分解后变成氨基酸,在肝脏加工成葡萄糖,随血流供生命活动所需。脂肪分解成甘油、脂肪酸,在肝脏内转成葡萄糖,供各组织细胞利用。

米、面消化后在体内怎样转化成热能?

米、面含糖较多,并有少量蛋白质、脂肪、进食后很快使血糖水平升高。

(1)食物被消化后,分解成游离葡萄糖,进入肝脏,一方面释放能量,供人体各组织器官需要;另一方面,促使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到肝脏和肌肉,肝脏含糖原的 70%。

(2)血中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除了供组织细胞需要外,还可以转化成某种氨基酸随血流分布到身体各处,成为细胞的组成部分,此时的血糖约为 30%,多余的葡萄糖则转化成脂肪,储存于皮下、肠系膜和大网膜等处。

猪、羊、牛油、植物油消化后在体内怎样进行代谢?

摄入猪、牛、羊油、菜籽油后,经胆盐乳化成脂肪微滴,在肠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然后在小肠上皮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和胆固醇脂。实际上95%的血浆脂质是由脂质和载脂蛋白结合在血液中运转的。具体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油类物质被人体消化吸收到淋巴和血液。当食物供给的能量超过体内消耗时,食物中的脂类可经过改造而直接储存起来,以备必要时动用。

瘦肉、鱼消化后在体内怎样进行代谢?

瘦肉和鱼类含蛋白质较多,脂肪次之。占体内主要成分的蛋白质,经常处于新陈代谢之中。陈旧的蛋白组织先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在肝脏内合成尿素排出体外。

为什么糖尿病人摄取脂肪太多会出现酮尿?

正常情况下,酮体被肌肉所利用。由于糖尿病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其合成受阻,分解加速,游离脂肪酸增多,大量脂肪在肝内不能完全氧化分解,而产生大量酮体(酮体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血中酮体堆积,超过人体内组织需要,而出现酮血症。酮体经肾代谢排出体外形成酮尿,检测时,尿中酮体呈阳性。当糖尿病病人摄入脂肪太多时,加重了脂肪代谢的负担,而产生酮尿,因此,糖尿病病人在膳食中应注意这个问题,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肝脏糖原异生对血糖水平起什么作用?

肝脏是糖原异生的主要场所。当正常人三餐食物被消化、吸收、利用后,血糖逐渐下降引起能量不足,产生饥饿感,此时热量的不断补充,即由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提供。每天约生成100-150克葡萄糖,其中90%在肝脏合成,约10%由肾生成。

肝脏对稳定血糖水平起到调节的作用。进食时,血糖逐渐升高,在胰岛素作用下,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当机体需要时,肝糖原又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入血液中,以满足各组织器官所需的能量。

糖尿病病人2天不吃饭为什么空腹血糖仍高?

当糖尿病病人2天不吃饭时,糖原分解及糖的异生作用增强,以不断补充血液中葡萄糖的不足,来维持体内血糖的日常所需。空腹时,75%的血糖由肝糖原分解,25%来自糖的异生。当饥饿时间廷长,则容易出现反应性高血糖。这样,对病情的危害是:容易出现低血糖;基本营养减少,人体消瘦,抗病能力下降,容易感染;蛋白质、脂肪异生,易导致高血脂症、酮症;饥饿性高血糖,易出现各种中毒症状,给治疗带来困难。

因此,合理的饮食至关重要,不要饥饿疗法。

糖耐量减低易患心血管疾病吗?

糖耐量减低的病人,对血中葡萄糖处理不如正常人迅速,储存与利用能力降低,糖耐量的异常对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但临床糖尿病,即使仅有轻度的糖代谢异常,在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开始对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起了促进的作用。由于糖耐量减低,体内糖代谢紊乱,使血管和血液成分改变。糖代谢紊乱又可促发脂肪代谢异常。堆积的胆固醇则是形成动脉硬化的重要物质。所以,代谢失调易患心血管疾病。

什么叫低血糖?低血糖的病因有哪些?

低血糖症

  低血糖是一组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症群,当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50mg/dl)时引起心悸、多汗、手抖、烦躁、抽搐以至昏迷等一系列的临床症候群,谓之低血糖症。低血糖症属祖国医学脱汗,虚痉等范畴。

病因病机(空腹低血糖的原因):

  ① 胰岛β细胞瘤增生,不按机体所需而自主性分泌胰岛素过多。

  ② 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过少,如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③ 患严重肝病,肝炎、肝硬化,由于肝脏贮存糖原功能被破坏,肝糖原输出减少。

  ④ 患胰外恶性肿瘤所造成,因肿瘤释放类胰岛素物质。

  ⑤ 酶系失常,肝脏不能正常调节血糖水平,产生低血糖。

  ⑥ 葡萄糖利用过度,供应不足,或丧失过多。如长期饥饿,过度节食、剧烈运动、早空腹运动过度等。

  ⑦ 药物使用过量或不当,如降糖药、抗组织胺药、心得安等,还有胰岛素,使用胰岛素不能恒量,使用过量等。临床表现:有饥饿感,软弱、出汗、焦虑、紧张、脸色苍白,心动过速,血压偏低、恶心呕吐,四肢震颤等,要及时吃一些食物或救治方法:如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可食一些糖块,最好冲一杯红糖水,喝下,不要过量。严重者须迅速静注50%葡萄糖(40-100ml),有缺氧者可吸氧,严重时要进行紧急处理。可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0.5-1.0ml提高血糖水平。

低血糖发生的原因:

  (1)胰岛β细胞瘤、胰腺癌、胰岛细胞肥大与增生、胰外肿瘤等,因胰岛素分泌过多而引起低血糖反应。

  (2)由于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过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发生低血糖。

  (3)严重的肝脏疾病,使肝糖原合成减少或分解障碍,当血糖降低时又不能及时补偿,而出现了低血糖反应。

  (4)脑垂体功能减退,控制生长激素释放,糖异生能力下降,血糖减少形成低血糖。

  (5)长期进食不足,过度消耗,如神经性厌食,慢性吸收不良,慢性腹泻,慢性糖尿等,促使血糖下降。

  (6)胰岛素受体抗体在某种情况下,表现胰岛素样作用,当空腹时引起低血糖发作。

  (7)由于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延迟,使血糖升高,但在进食后3-5小时期间,胰岛分泌达到高峰,于是突然出现低血糖。

  (8)由于胰岛素及降血糖药物用量过大,造成了药源性低血糖。

预防低血糖的措施

(1)按时进餐,灵活掌握,因人因时而异,需要病人自已摸索,一般应在可能发生低血糖的半小时前,时食主食12.55-50克。

(2)胰岛素用量大者,一定要按时进餐,保持胰岛素与饮食、运动、工作相平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每天的体力活动要有规律,这不仅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而且对糖尿病的恢复也有益处。

(3)如出现低血糖反应,冲服一小勺红糖水即可。

糖尿病人的血流变

糖尿病人均有血瘀现象,应做血流变检查。糖尿病患者全血和血浆的粘度均升高,当合并酸中毒时,血液中的细胞变性能力降低,血粘度增高,血液运行阻力增大,流速减慢,血流瘀滞,导致局部组织营养供血不足,造成脏器发生变性栓塞。加上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则启动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治疗糖尿病必需辨证治疗瘀血和痰饮。降低血粘度和防止血栓。

糖尿病人的微循环

糖尿病时的微循环包括微血管病变,血流障碍,血流理化特性的改变。糖尿病人几乎全身的微血管壁的基底膜均有改变,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异常。所以糖尿病人微血管发生扭曲、打结、生成不足或有血管瘤形成,在其它代谢异常共同作用下,发生血流缓慢,瘀滞,阻断、渗出、血管壁脆性增强。

糖尿病人的骨密度

糖尿病在中医讲,主要是肾虚、精血、津液产生不足,属全身性代谢异常。过去主要讲降糖治疗,在这方面不重视.随着科学的发展,已经发现糖尿病患者有骨质量下降现象或出现骨质疏松。所以要做骨密度测定,以便有效治疗。

为什么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上升?

(1)与饮食结构有关。由于偏食、贪食而过量摄入糖、脂肪、使人体代谢失常,抗体下降;

(2)食品中的附带物质,如色素、其它添加剂、保鲜剂等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影响细胞生长代谢;

(3)饮食量增大,活动量减少;

(4)由于种种原因使抗体下降、病毒感染侵犯,以致损害胰岛细胞而成糖尿病。

为什么老年人易患糖尿病?

从资料看,美国全部糖尿病患者中,65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约占40%,年龄越大,患病机会越高。原因有:

   (1)基础代谢率下降,饮食不合理不科学;

   (2)体力活动减少;

   (3)胰岛β细胞衰老以及全身各器官衰老、不协调,胰岛素质量、产量下降,机体消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下降。

    总之,老年人的身体各脏器趋于老化和发生逐渐衰弱变化,在罹患糖尿病的基础上,身体损伤更甚,以致表现为各种并发症。所以对老年人的糖尿病,更不能单纯的降糖治疗,要考虑总体治疗。

监测糖尿病

监测糖尿病可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对病情和治疗效果进行监控,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而延长寿命,减少发病、致残与死亡。

    ① 早预防关键要自已根据科学来验证自已身体情况,如有肥胖、嗜睡、乏力、视力减退、脱发、口干、口渴、多食、偏食等现象,可做糖耐量检查。

    ② 早期预防,科学饮食、生活,对人体有不良影响来源的周围生活环境等要重视改进。

   ③ 自我监测已患糖尿病要注意自身症状变化,还要掌握一定的监测技术,如血糖、尿糖等简易测定技术,而且要知道感觉出症状来时要及时防治,如发现头晕、心慌、出汗就应该知道有低血糖出现,及时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