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障碍蔓延?入职白领与大学新生成最大受害群体

 蔡灸哥 2012-09-21

焦虑障碍蔓延 <wbr>入职白领与大学新生成最大受害群体

 

什么是焦虑障碍生成的原因?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受着焦虑障碍的困扰?焦虑抑郁障碍是由环境因素,个体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共同导致大脑内化学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一组精神疾病,其诱发因素诸如环境、事件、个性、疾病、遗传等等,可以说“牵连甚广”。相对来说,普通的焦虑只是一种情绪,但如果这种情绪释放和客观现实不对等,超过实际载荷,那么很不幸,焦虑就开始转化为疾病了。

 

我们该重视吗?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目前尚不够到位。相当多一部分人对焦虑障碍没有辨识,以致贻误病情,轻则对生活和工作带来负面影响,重则产生轻生念头,甚至付诸实施!这并非耸人听闻,刚过去不久的 910日就是第十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有所关注的朋友应该会了解到,在我国参与调查的网友中,81.08%2035岁的受访者有64.86%的人产生过自杀念头,并有8.11%的人曾实施自杀。问题是他们之中大部分具有焦虑症状,而焦虑障碍更会使自杀危险率陡增610倍。

 

身处当今“压力山大”的社会氛围下,焦虑在人群中普遍蔓延的现实已纠结万分,不得不正视以观。特别是入校新生和入职新人两类人群,由于处在明显的变化的外界环境中,已经成为焦虑障碍易发、高发群体。这点不得不引起重视。

 

焦虑障碍蔓延 <wbr>入职白领与大学新生成最大受害群体

 

 

 

入校新生和入职新人这两类人群,1830岁的青壮年,处于人生的上升时期,同时肩背着社会和未来的希望。为什么会轻易成为焦虑障碍的受害者呢?我想,举些现实中的实例,各位会更容易理解他们的处境,甚至感同身受。

 

比如本人的朋友Brandy,一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可惜时运不佳,多次应聘碰壁,后降低身价入职一家中型外贸公司。但由于在心理预期上的巨大反差,以及与其同期朋友收入对比上的差异,其心理上产生阴影,导致工作失误频频,心态也逐渐失衡。开始抵触工作,不愿接触同事朋友,并伴随频繁的紧张、心慌、多汗、失眠、甚至尿急尿频,最终不得不求助于专业医生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才得以恢复。

 

Brandy的症状是典型的“广泛性焦虑”障碍,长达数月的焦虑情绪中,其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摧残。后来痊愈后他告诉我,最严重的时候,自杀的念头有过多次,所幸没有真正实践于行动,但现在想想还是后怕。这说明什么?我想每一位刚刚走向社会大熔炉的职场新人,在面对自身工作技术不娴熟,心态不成熟,报酬不对等,这些现实“缺陷”时,焦虑不安情绪实为在所难免,但若听而任之,不端正自己的心态,不及时自我调适,很可能就像Brandy一样陷入焦虑障碍的旋涡。

 

焦虑障碍蔓延 <wbr>入职白领与大学新生成最大受害群体

    当然,另一个例子自然和“新生”有关。是否有人记得前段时间引发围观的“儿子上大学,父亲为其买三十双袜子换洗”,以及“女生见大学校门破,大哭要求退学复读”的新闻?可能有人会问,这和焦虑障碍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关键在于我们能从这两件事上看出什么。一直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中长大的孩子,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圈子,心理预期和现实的落差,很有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把自已封闭起来,不敢和陌生同学打交道、不敢和其他人说话交流,形成社交恐惧,即社交焦虑障碍。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要面对未来、工作、人生的选择,严酷的社会竞争也进一步造成了他们的“茫然失措”,这也给焦虑的产生埋下了种子。别说大学生,即便是小学生、中学生也要对面“别输在起跑线上”,“考上好中学、好大学”等家长、老师和学业本身的重重压力,童年就被内心焦虑所产生的“开学恐惧”、“考试恐惧”侵蚀了……

 

这无疑是让人揪心的。我最后想说的是,焦虑情绪并不能简单划归为“情绪问题”,因为当小问题发展为大问题的时候,就成为“精神问题”、成为“疾病”了。而对于已经形成的焦虑障碍,这是一种真实而严重的病理疾患,不要指望于单纯的自我调节,求助于专业医师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吧,这是唯一能痊愈的方法,就像Brandy

 

那么,再送各位几句话。当焦虑产生的时候,让自己保持乐观的心态,多想想美好的事物,多做深呼吸,将注意力从不快之中转移出来,这些是最好的缓压方法。就好像我们去爬一座高山,走到半路累了,这时候不要急于登顶,先停下来,看看周围的风景,给自己恢复和调整的时间,稍事休息再出发,用更好的状态迎接下一轮挑战。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