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是人体抗衰老的一种表现——癌症这件事很哲学

 崔纽藏 2012-09-21

  “针对衰老,人体总是在搏击,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细胞的增生功能加强。局部的增生就是肿瘤,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如果能活到150岁,且不因其他病症或外伤死亡,那他一定会有肿瘤发生,不在这里就在那里。”

  肿瘤标志物不能代表肿瘤特征

  回顾一百年间,无论临床医生、病理医生、检验医生,还是分子生物学工作者,虽然出发的角度不同,但肿瘤研究的目的都是想找到一个肿瘤标志,一个能代表肿瘤或某一肿瘤并能用其作为预警、早诊或治疗靶标的理想标志物。理想标志物是否存在?

  “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有,由于技术缺陷,或者策略不对,我们没找到;二是没有,或者没有那么好的标志物。”樊代明说,借用美国电影《好人难寻》的片名,我们也许同样可以说,好的肿瘤标志物也难寻。科学界发现最多标志物的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我们在结肠癌中发现了CEA(癌胚抗原),在肝癌中发现了AFP(甲胎蛋白),到80年代又发现了CA19-9、CA125、PSA等等。但经过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现这些标志物并不十分理想,要么阳性率低,要么特异性不高,要么两者兼而有之。比如CEA高了不一定患癌症,不一定怀孕,也不一定吸烟;反之,低了也可能是癌,可能怀了孕,也可能在吸烟,这是复杂的生命现象在人体的表现,因此肿瘤标志物并不能代表人体整个肿瘤的根本特征,也不能代表某个系统肿瘤的根本特征,而只能代表某个肿瘤中某个细胞群体某个阶段的某些特征。

  肿瘤是人体抗衰老的一种表现

  “恶性肿瘤发生不是一个单分子事件,不是孤立器官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的疾病。它是人体生命过程的一个必然阶段,只是现在提前了而已。”樊代明说,临床上经常看到有的病人肿瘤已经完全切除干净,但过了5年或20年,还可在原位促发再长出一个肿瘤。为什么会长?身体需要它长。肿瘤是人体抗衰老的一种表现。

  樊代明认为,人的生命,说到底是增生与凋亡之间的平衡。胚胎时期,增生大于凋亡,于是形成胎儿;成长时,增生大于凋亡,于是形成个体;若增生小于凋亡时,人就衰老,更加失衡时就死亡。针对衰老,人体总是在搏击,最重要的形式就是细胞的增生功能加强。局部的增生就是肿瘤,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如果能活到150岁,且不因其他病症或外伤死亡,那他一定会有肿瘤发生,不在这里就在那里。

  事实上,肿瘤细胞与胚胎细胞很相似,都能不断增生,不同的是,胚胎细胞形成生命,肿瘤细胞破坏生命,胚胎细胞可控,肿瘤细胞不可控,了解胚胎发生学的知识及奥妙,使不可控的癌细胞变得像胚胎细胞一样可控,是肿瘤研究的目标。

  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一个贯穿全能的分子,而是涉及多个分子甚至大量分子。这些分子协同作用,有的为因、有的为果、有的在前、有的在后、有的为主、有的为次,最终共同促发了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可以称为癌变相关关键分子事件(CAKMEs),事件的结果就是局部肿瘤的发生。

  “CAKMEs再重要,不等于有了它,就一定会变成癌症。”樊代明说,人是一个整体,对“癌症病人”应该理解为“得了癌症的人”,而不是“人得了个癌症”。“我们现在来了一个病人,常常就把他局限在哪个器官,甚至于哪一个癌,忘记了他是一个人。同样一个癌,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不一样,就是因为人不一样。这点非常重要。国外说医生的工作是看病人(seeapatient),而在国内,内科医生说‘我看病’,外科医生说‘我开刀’。”为什么癌前病变有的变成了癌,有的保持不变直至终身,有的甚至消失了?为什么老年性痴呆患者很少得癌,得癌的人很少得老年痴呆?这里除了CAKMEs不同外,更主要的是整体的调控因素、调控机制或力度不同。其中调控因素包括全身的神经体液调控、免疫系统调控、慢性炎症的影响等。

  樊代明认为,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是整体调节失常促发局部某种癌变关键分子事件的恶果。这种恶果反作用于整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置人于死地。因此研究肿瘤既要探索器官局部的CAKMEs,又要探索癌症患者整体调控的改变,并将二者密切联系,才能得出满意的结果。

  后记

  “老鼠身上的阳光未必能给人类温暖”

  樊代明统计了2011年被世界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收录的肿瘤研究论文,发现其中以肿瘤细胞系为研究对象的占78%,以动物肿瘤为研究对象的占9%,以散发肿瘤为研究对象的占8%,以动物移植瘤为研究对象的占5%。这些研究对象是否正确?“肿瘤细胞系本身是筛选出来的,不是每个肿瘤都可以培养。动物自己长肿瘤的很少很少,因为动物生命期很短,没等长出肿瘤就死了。另外,现在拿到的很多肿瘤标本都是散发人群的,但是人与人是不同的。”樊代明说:“在老鼠身上见到了阳光,未必能给人类带来温暖。对于肿瘤研究,我们投入了千万亿美元,发表了数十万篇论著,但是否找到了肿瘤发生的真谛?”

  “按常规来说,我也发表了很多论文,但越做越不知道怎么做,越走越不知道怎么走。60岁之前,我平均1年发6篇论文,但是没说明什么问题,是否60岁以后,应该6年发1篇论文?估计能说明一点问题。”

  近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肿瘤的研究。樊代明说,从开始的整体观察,到器官认识,到组织分析,到细胞研究,再到分子探索,每一个阶段都取得了不少成绩。“越细越好肯定是对的,但是,是不是太细了就不能说明问题?”樊代明说,就像会场和宿舍,一个是开会的地方,一个是休息的地方,两者的功能肯定不同,但是具体到构成建筑物的元素,两者却没有什么差距。

  有人说,樊代明的这些观点有点像哲学,他调侃:“科学谈不了,我就谈哲学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