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增智书斋 2012-09-2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浩瀚万亩的清溪茉莉花基地 
 
 
 
 

    清溪镇位于四川省犍为县县城西南10公里处之马边河畔。该镇2006年底有15528户,47476人,其中集镇常住户口6554人,其余为农业人口。总面积为81.5平方公里。国道“213”线南北纵贯全境,马边河西东横流而过,水陆交通便捷。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治安稳定,秩序良好。

    镇境夏商时属梁州(古九州之一,辖今陕西、四川、云南三省的部分地区)之域,秦时属蜀郡武阳县(今彭山县),汉属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北周属戌州(今宜宾),沉犀郡武阳县,随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属戌州犍为县,唐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属嘉州犍为县至今。

    该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产丰富。自古以来,清水溪固有水码头之称,由于地处马边河下游,系雷波、马边、屏山、沐川四县物资进出口的总口子,又是水路交通运输的枢纽,因此,清溪集镇经济文化活跃,市场繁荣。清溪镇是历史文化古镇,自唐代开始置镇,从北宋公元1011年起,清溪作县城360年。至今留存下来的文物古迹众多,并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著名的有始建于北周的真觉寺、明代半边寺摩崖佛像、明代玉皇观、清代沉犀节孝坊、清代南华宫和犍为八景之“沉犀秋月”和“清溪渔唱”等,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为数众多的四合院民居。

    清溪古镇人杰地灵,文人骚客常聚该镇吟诗作对,留下不少佳作。改革开放以来,清溪诗书画协会成绩斐然,被乐山市政府授予“书画之乡”称号。

                              

                             我的家乡

 

 

                                               (节选)

 

                                                                    犍为

 

 
  犍为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国道213线贯穿县境,县城玉津镇距成都183公里,距乐山大佛50公里。犍为是乐山的第一大县和乐山出川入江的东大门。建县始于隋代开皇年间,迄今已有1420年的历史,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犹如镶嵌在岷江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犍为县拥有犍为文庙、罗城古镇、嘉阳小火车等人文景观和同兴桫椤湖、泉水溶洞群、茉莉花基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一庙(犍为文庙)、一船(罗城船形街)、一车(嘉阳小火车)、一湖(同兴桫椤湖)、一水(新民温泉)、一花(清溪茉莉花基地)为中心的六大系列旅游品牌。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建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区、自然生态旅游区、休闲度假旅游区和农业观光旅游区,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
 
 


                    文庙: 犍为历史的见证
 

  没有到过犍为,是无法体验这座小城的温婉与秀美的。从乐山沿岷江而下,绿树包裹中的犍为显得小巧玲珑。因为有了江水的滋润,小城有着明朗轻快的气质,而绿树掩映中的古老楼阁,又让她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到了犍为,有一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那就是犍为的标志性建筑———犍为文庙。犍为文庙始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1016年),后几经兵乱焚毁,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历经200余年终建成现在的规模。经过历代的修缮和扩建,如今的犍为文庙布局完整,气势恢弘,为四川第一大文庙。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全国第四。
犍为文庙的所有建筑都是按中轴线对称布局的,自南端始,万仞宫墙,灵星门、泮池、大成门、燎台、大成殿、启圣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贤关、圣域、礼门、义路、东庑、西庑等左右对称布局。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万仞宫墙是文庙第一道屏风,“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灵星门
 
 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跨建筑群中轴线矗立于台基之上,石厥嵯峨,龙亘狮蹲,造型雄厚,气宇轩昂。石坊匾刻“道冠古今、德参天地、金声玉振、江汉秋阳”。跨过灵星门就可以看到半月形的半池和半池后面威武的大成门。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文庙大成门将歇山式、牌楼式、悬山式三种屋面融为一体,正中三重檐牌楼镶嵌“天开文运”琉璃文字,使整个屋面华丽高雅,极为罕见。三重檐牌楼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受到中外建筑专家的青睐。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东庑、西庑建于乾隆三年。位于大成门后东西两侧,是大成门与大成殿之间的主要通道,长廊深邃,夹辐尊严,表达祭孔的肃穆与尊严。东、西庑内塑有孔子72先贤先儒塑像,东西两侧各36尊。


大成殿
 
 
    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五年。大成殿气势雄伟,规模恢弘,高大壮丽,富丽华贵,金碧辉煌,是国内文庙大成殿中不可多见的宫殿式建筑。殿内供奉孔子塑像,以及四配:颜回、子思、曾子、孟子和十二哲人。大成殿驼峰、撑弓、柱础等均雕刻有各式图案,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手法多样,其中鼓镜式柱础基石雕刻,堪称石刻艺术之精品杰作。大殿内塑有孔子、四配、十二哲塑像。文庙塑像群多达94尊,规模居全国首位。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奎阁
 
 
    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77年)迁于文庙前三米处,三层八角,碧瓦飞檐,风铃叮当远传。据史志记载,建奎阁前,犍为二十年间乡榜寂然,而奎阁落成之后,犍为自此文运方盛,人才辈出,当年便出四个举人,第二年又出进士…… “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底层魁星神像,为主宰文章之神。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节孝总坊
 
 
 建于清咸丰八年。俗称文林坊,离文庙3米,立于街中心。节孝坊是一座全雅石四柱三门牌楼石坊,通体红色。保存完整,图案丰富,雕刻精湛。坊上刻有皇帝御笔亲点旌表的407名妇女的姓氏。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文庙是为祭祀大圣人孔子而建,也是施行人文教化的场所,推开大成门,就仿佛推开了犍为文风昌盛的历史画卷。在大成殿和东西庑组成的四合院式的建筑内,孔子和他弟子的塑像依次排开,栩栩如生。大殿中孔子似乎还在向弟子们细心地讲解圣贤之道,而学生们则都全神贯注,认真听讲。其实上世纪中后期犍为一中的校址就在文庙,这也正好印证了孔子文化的传播。

 

 



茉莉花之乡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她……”初夏时节,踏进蜀南茉莉花基地——犍为县清溪镇,阵阵优美歌声伴随茉莉花香扑面而来。
清溪镇位于马边河下游,213国道贯穿镇境,因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所产茉莉鲜花朵大、瓣厚、洁白,香气浓,品质优,有着悠久的花茶制作工艺,素有“茉莉之乡” 的美称,更是名茶、花茶、绿茶集散制作地。现在犍为清溪、玉津一带都是一望无际的茉莉花,形成了西南最大的3万亩茉莉花基地,这也是继广西、福建外的第三大茉莉花种植基地。
我家以前也种了很多茉莉花。茉莉花的清香确实很耐人寻味。我很清新的记得清晨起来就会闻到从茉莉花地飘来的阵阵清香。不由得来到地里,看到大片的茉莉花正含苞待放,香气怡然,点缀在绿色的枝干上。小时候每天都要顶着烈日到花地里采集茉莉花,确实很辛苦。一年会有几批次的旺花期,遇到这时每天要从早上8、9点摘到下午5、6点,那个腰都快撑不住了。采集茉莉花一般都是在中午太阳正当空时,所以在我们那会看到很多皮肤被晒得黝黑的人。虽然我那么多年没采集茉莉花了,感觉那手臂还是那么黑!那天在超市里逛,居然也看到了我们那出品的茉莉花茶。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75)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无我

 

    这组照片是在四川犍为县清溪镇拍的节孝牌坊。节孝牌坊是古时经官府奏准为表扬节妇孝女而立的牌坊,流行于宋代而盛于清朝。

    这是一座石牌坊,坚实纯美,庄重威严,牌坊的间数为三间,当中的一间宽大,以利车马通行;左右间窄小,供行人出入。横梁上有斗拱和屋檐,飞檐起脊,檐下置石斗拱、石鼓、石阑额、须尔座,凿雕有精美的狮兽、花果、人物、书法和八仙图案等装饰。牌坊上端有牌匾“圣旨”二字,中间一排刻有“节孝”二字,下面一排刻有“永树典型”四字。

    过去的妇女婚烟是“父母包办,从一而终”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狐狸满山走”。妇女一生只准婚嫁一次,男人丧妻可续娶,女子丧夫,只能守寡,以示贞洁。这不能不说是妇女的一大悲剧。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清溪镇节孝牌坊(摄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