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脑硬件常见故障排除速查宝典

 荷花小女子 2012-09-23

电脑硬件常见故障排除速查宝典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概述篇
  电脑出现故障,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不一定是硬件的问题,甚至不一定是电脑本身的问题。外界环境、软件异常、配件间的冲突等多方面的原因也会导致电脑故障。处理电脑故障往往要从很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一、软件原因导致的“软故障”
  电脑是一个需要软硬件结合才能正常使用的特殊产品,不安装软件的电脑只是“裸机”,几乎是没有任何用途的。软件对电脑正常使用的影响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对大多数用户来说,电脑日常使用中80%以上的故障为软件原因导致的“软故障”。
  其中“软故障”的祸首又当属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诞生以后不久,计算机病毒就“应运而生”了;而网络日益普及后,病毒传播更加迅猛,时常干扰和破坏电脑的正常工作。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一段时间对全球计算机造成严重破坏的“冲击波”病毒,发作时会让系统频繁启动,而导致电脑无法正常工作。对于病毒导致的故障,我们可以使用新版杀毒软件进行查杀。
  重要的系统文件损坏也会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如KERNEL32.DLL、字体文件等系统运行必需的基本文件被破坏,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这类故障,如果无法进入正常桌面的话,就只能通过覆盖安装或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加以解决。
  应用软件有质量问题或者与操作系统不兼容,也会导致系统出现故障。比如有些程序运行后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关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行“Msconfig”,检查启动项中是否有自己不熟悉的程序,并将其屏蔽。
  二、外界环境影响导致的故障
  电脑正常使用是需要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保证的,外界环境异常也会导致电脑出现无法正常使用的故障。首先是用电环境,电脑作为精密电子设备对供电质量相当敏感,如市电电压不稳、经常停电等不仅会令电脑无法正常使用,甚至会损坏硬盘等配件。一般家用计算机正常工作的电压范围为170V-240V,当市电电压超过此范围时,计算机就会自动重启或关机。对于经常性供电不稳的地区,我们可以购置在线式UPS、参数稳压器或宽幅开关电源来保证足够良好的供电环境,让计算机稳定工作。
  在用电环境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插排或电源插座的质量差,很多电源插排质量不好,内部接点采用手工焊接,并且常用酸性助焊剂,这样容易导致在使用中焊点氧化引起断路、漏电等问题。电脑电源插头接触不良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阻,长时间工作时就会大量发热而导致虚接,同样会导致主机出现频繁重启等故障。
  电磁干扰也是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时候电脑死机、重启就是因为电磁干扰造成的,象高压线、变压器、变频空调、电弧焊等设备都存在较大的电磁干扰。如果主机抗干扰能力差,就会出现意外重启或频繁死机等现象。同时强磁场干扰还会导致CRT显示器出现磁化而导致偏色故障。
  外界温度湿度环境也很重要,过高过低都会导致电脑出现问题。甚至环境灰尘太大也容易导致计算机出现故障。
  三、因设备间冲突导致的故障
  玩电脑的朋友很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在电脑加上某个新的板卡后,常会导致整个电脑使用不正常,于是往往抱怨所买板卡的质量不好。其实此类问题也许并非新卡质量不行,而是因为它和电脑上其它设备之间产生了冲突。
  一个计算机设备要能正常工作,必须要通过一定的系统资源与主机进行通信。当新的板卡装入计算机后,往往会与已有的计算机设备发生资源冲突,而不能正常工作。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出现的资源冲突就是IRQ、DMA和I/O冲突。
  从Win95开始计算机的所有IRQ号、DMA通道和I/O端口等系统资源均被操作系统接管,并由其根据情况进行智能的分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即插即用。然而这种即插即用是有条件的:要求有即插即用的BIOS、即插即用的设备和即插即用的操作系统,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可能会引发设备冲突。在实际安装时,由于存在非即插即用设备和即插即用设备混合安装等情况,而且即插即用设备品种规格越来越多,新设备层出不穷,而Windows并不完善,常常不能正确检测和处理有关设备的资源情况,特别是在安装设备较多的情况下。由于各种板卡的中断、DMA通道、I/O地址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缺省值,如果碰巧两个板卡使用了同样的资源,操作系统又无法正常处理,就会引起冲突。这就是设备发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有些板卡由于设计上有特殊之处(比如耗电过大),或者选料不严、制作工艺不精甚至固件代码编写不完善等问题,也可能与另外的板卡难以“和平共处”。
  四、硬件冲突的一般解决方法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日益复杂化,硬件冲突难以避免。遇到这类问题应细心检查、仔细分析,关键是平时注意积累经验,此类问题是完全可能得到妥善处理的。
  计算机的灵魂是软件系统,硬件最终都在软件的控制下发挥作用。所以预防和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应该从软件方面入手。比如改变一下操作系统的版本、安装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程序等。升级相关配件的BIOS及驱动程序版本也对解决硬件冲突有效,比如升级最新的主板BIOS、显卡BIOS,以及最新的硬件驱动程序和最新版的Direct X等。此外最好还装上主板芯片组的最新补丁程序。
  其次在遇到硬件冲突时,我们可以手工调整系统资源。进入控制面板的“系统属性”,选择“设备管理”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将显示出所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如CDROM、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选择最上面的“计算机”设备项后单击“属性”按钮;在“计算机属性”对话框中,用户可从它的“查看资源”选项卡中查看现有系统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中断请求(IRQ)"、“直接内存访问(DMA)"、“输入/输出(I/O)”和“内存”等四大类,用户可分别选择查看。如选择“中断请求(IRQ)"类系统资源,即可显示出Windows现在已经分配使用的中断号,用户可从中了解哪些系统资源被占用,哪些系统资源保留未用,并可以通过手工调整来解决一部分设备冲突。另外,在设备发生冲突时,合理调整主板BIOS中的相关参数,往往也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五、电脑出现故障的一般解决步骤
  电脑出现故障,我们要遵循“先软后硬、由简到繁、逐一替换”的原则进行处理。
  比如首先查杀病毒、检查系统文件的完整性、重装操作系统等,主板BIOS设置不当也应属于“软故障”的范畴,请恢复BIOS默认的安全设定。
  排除软件故障后,再检查硬件的安装问题,打开机箱,将包括CPU在内的所有配件拔下,认真清扫灰尘,然后将内存及插卡的“金手指”用无水酒精清洗后,再重新安装好。如果仍有问题再考虑更换相关配件,一般从内存、显卡、电源等容易更换的配件开始逐一替换,直到找出导致故障的“祸首”。
  当然并不是所有电脑故障都能够自行处理,有些故障需要尽快送修,而对于显示器等强电设备切不可擅自维修,为避免在电脑维修上遭遇陷阱和黑手,除了提高自己的电脑水平,要注意选择本地口碑较好、可靠的维修点,让有经验的朋友陪同前往,并尽量当面维修,维修完毕要仔细验收,并作详细测试,最后要注意签好维修合同,注明保修期,一旦感觉自己可能被欺骗,要尽快向工商、技监等职能部门投诉,坚决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计算机出现故障的种类和原因是非常多的,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懂得常见故障的基本处理方法,就能减少很多麻烦。希望本文能在这方面对大家有所帮助。
硬盘篇
  硬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数据载体,由于使用频率高,且存在高速运行的机械部件,也是电脑中故障率最高的重要配件,我们随时承受着硬盘出错的风险,轻则数据丢失,重则整个硬盘报废。
  一、确定硬盘故障大致类型
  确定故障大致类型是处理硬盘故障的前提。和其他配件不同,硬盘出现故障的情况比较复杂,有可以通过软件方法修复的“软故障”,比如主引导扇区被非法修改导致系统无法启动、非正常关机后引起的逻辑坏道等,一般通过重新分区格式化即可解决。也有硬件物理损坏的“硬故障”,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电路板上是否有芯片被烧毁,用耳朵仔细听启动时是否有异常响声等方式判断。
  硬盘物理故障包括了磁头损坏、电路板问题、芯片信息丢失、马达不转等,最直观的现象就是进入主板BIOS设置后,无法识别硬盘。一般来说电路板故障修复的可能性较大,而其他故障则基本上没有修复的可能。
  我们还可以根据电脑开机后的出错提示来确定硬盘故障的大致类型。比如出现“NON 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 提示,多表示硬盘的主引导记录被破坏,或者分区的结束标志55AA遭到破坏。出现“Primary master hard disk fail” 提示,则可能是硬盘数据线、电源线两者至少有一个没插好,BIOS中硬盘参数设置有误或者硬盘存在物理损坏。若出现“SMART Failure Predicted on Primary Master”之类的提示,就是S.M.A.R.T技术诊测到硬盘可能出现了硬件故障或不稳定情况,警告你需要立即备份数据并更换硬盘。
  二、常见安装故障的处理
  硬盘安装不当会导致无法正常使用的故障。比如信号电缆线未连接好,或电缆线接头处接触不良或出现断裂;电源接头未插牢;跳线设置不当等会导致在BIOS中检测不到硬盘,或无法识别全部容量。使用了不合格的信号线(未按要求使用80针信号线)或未安装主板芯片组驱动(补丁)程序,将导致不能打开DMA模式的故障。
  在加装双硬盘后,常会因盘符发生变化而导致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不能正常启动的故障。要使加第二硬盘后盘符不发生变化,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在CMOS中将第二硬盘设为NONE,二是第二个硬盘不分主DOS分区,只分扩展分区。另外还有一个常见的硬盘安装故障就是在老主板上不能正确使用大容量硬盘,解决的方法很多,比如升级主板BIOS或使用EZ等特殊分区软件分区。
  SATA硬盘对电源供电质量要求比并行接口硬盘更严格,使用SATA硬盘的朋友最好配一个好电源。还要注意由于SATA硬盘对主板系统总线频率很敏感,如果你进行了超频操作,就可能会出现无法识别硬盘或使用不稳定的现象。建议大家超频后尽量保持总线频率的稳定。还应注意,在完成Windows安装后,一定要安装IAA加速补丁或者VIA、SiS、Promise以及Silicon的相关补丁,程序会自动根据硬盘的物理特性使用最佳传输模式,以便充分挥发SATA硬盘的性能。
  三、硬盘常见“软故障”的处理
  硬盘如果出现“硬故障”,基本上只能更换或送修,而大多数“软故障”,则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修复。
  比如常见的分区丢失故障,是因为分区表被病毒破坏等原因导致,而分区上保存的数据一般还完好,我们可以使用专门的软件来进行修复。Diskman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硬盘分区表维护软件,可以判断分区的“系统参数”是否正确,当然也可让Diskman自动检查硬盘分区参数,按照提示修改错误的参数,实在不行还可利用其“重建分区”功能重建分区。DiskMan可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在硬盘分区的恢复上,国内著名杀毒软件KV系列和瑞星都提供了完整解决方案。但一般要求有备份的分区表,若未备份也提供了相应的修复方法,不过成功率相对就要低很多了。
  再比如硬盘中了“逻辑锁”会导致无法启动的问题,甚至用光盘和软盘都启动不了,这是因为“逻辑锁”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导分区记录,将扩展分区的第一个逻辑盘指向自己,从而形成了死循环。要解决此问题并不复杂,方法之一是修改DOS启动文件,准备一张WIN98启动软盘,然后在一台正常的机器上,使用你熟悉的二进制编辑工具(如ultraedit)修改软盘上的IO.SYS文件,具体是在这个文件里面搜索第一个“55aa”字符串,找到后修改为任何其他数值即可。用这张修改过的系统软盘你就可以顺利地带着被锁的硬盘启动了。
  电脑主板的CMOS中存储了硬盘信息,主要有硬盘类型、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每道扇区数、寻址方式等内容,以便计算机正确访问硬盘。当CMOS因故掉电或发生错误时,硬盘设置可能会丢失或错误,硬盘访问也就无法正确进行。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重新设置硬盘参数,如果事先已记下硬盘参数或者有某些防病毒软件事先备份的CMOS信息,只需手工恢复即可;否则也可使用BIOS设置(setup)中的“自动检测硬盘类型”(HD type auto detection)的功能,一般也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硬盘出现“坏道”的处理
  硬盘出现坏道是硬盘最常见的“病症”之一。硬盘坏道可分为逻辑坏道及物理坏道两大类,逻辑坏道是由于非正常关机等软件问题引起的,一般通过常规的格式化即可去除,而物理坏道通过一般方法是无法彻底修复的,请尽快更换。如果过了保修期,可以尝试自行修复,具体就是找一些硬盘修复软件来处理,推荐大家使用HDDREG、MHDD、FBdisk这几款软件,当然还少不了原厂的DM。具体处理过程如下:
  先用原厂的DM工具,对硬盘进行“清零”处理,很多小问题用DM都可能解决,而且经上面处理过后再用其它软件,硬盘修复时间往往能大为缩短。然后再使用HDDREG、MHDD、FB这些软件进行处理。这几款软件功能类似,使用上各有特色。HDDREG安装较烦,先要安装在硬盘上,完成注册后再制作一个修复软盘,然后就可以用这张软盘启动系统来修复硬盘了。该软件可以让你决定从第几MB开始处理,因此你可以对大容量硬盘分次处理。MHDD、FB直接解压后就可以用,MHDD使用有点麻烦,但功能最多。而FB到结束时会自动将你的硬盘坏道隐藏,将好的进行分区,最多可以挑出4块最大的给你用,当然还可以用PartitionMagic这款软件手工处理,达到隐藏坏道的目的。
  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专业硬盘维修软件“PC-3000”,是由俄罗斯著名硬盘实验室ACE Laboratory研究开发的商用专业修复硬盘综合工具,号称能破解各种型号的硬盘专用CPU的指令集,解读各种硬盘的Firmware(固件),从而控制硬盘的内部工作,实现硬盘内部参数模块读写和硬盘程序模块的调用,最终达到以软件修复多种硬盘缺陷的目的。
主板篇
  主板是电脑中最重要的配件之一。主板本身的故障率并不是很高,由于电脑中几乎所有配件都要通过主板连接在一起,因此更多情况下我们是通过主板发出的信息判断出其他一些设备存在的故障。
  一、开机信息及健康监测功能
  主板BIOS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POST上电自检程序,微机接通电源后,系统首先由该程序来对主板本身及内存等主要配件进行检查,一旦在自检中发现问题,系统将给出提示信息或鸣笛警告。比如目前最常见的Award BIOS开机鸣叫声的具体意义如下,供大家参考:
  1短:系统正常启动
  2短:常规错误 
  1长1短:RAM或主板出错。
  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
  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
  1长9短:主板Flash 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
  重复长响: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重复短响:电源有问题。
  如果BIOS自检没有问题,大多数电脑开机画面会有两到三屏,其中第一屏为显卡相关信息,如生产厂家、显示芯片类型、显存类型容量等,如果此处显示的信息与显卡标称的指标有异,那么显卡很可能存在问题。
  第二屏的信息比较多,有内存自检指示、BIOS信息等,如果内存存在质量问题,那么会在这里有提示。
  第三屏画面上半部分的框中会显示电脑的主要配置,而下面将显示PCI插槽中设备的IRQ等信息。如果一切正常,在显示完第三屏画面后将启动操作系统。否则可能会有与硬盘相关的出错信息显示。
  除了开机显示及BIOS信息外,现在几乎所有ATX主板都具备检测CPU温度、风扇转速以及供电电压的功能,但要检测CPU温度需要有与主板配套的专门温度探头,要检测FAN的转速则需采用三针电源接头的专用风扇,并接在主板上的相应三针风扇接口上。如果这些指标存在问题,比如CPU风扇不转,那么在自检时将会有明确的提示。
  二、主板常见故障的处理
  1、CMOS易掉电 时钟不准 不少朋友在开机自检时总出现"CMOS checksum error-----Defaults loades"的提示,此时必须按F1 ,Load BIOS default才能正常开机。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主板上给CMOS供电的纽扣电池没电了,请换一颗电池。如果无效的话,则可能是主板出了故障,只能送修。
  有些朋友的电脑时钟总是不太准确,一天快慢的误差会达到10分钟以上,而且CMOS电池电量会很快耗尽,可能的原因是主板CMOS电池插座、CMOS供电电路滤波电容、CMOS芯片有短路或漏电现象,这类故障只能送专业部门维修。
  2、主板元器件及接口损坏
  大家都知道主板上有很多芯片、电容、电阻等元器件。这些元器件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损坏,而导致主板不能正常工作。比如主板上的EPROM芯片容易被静电损坏,如果我们维护电脑时不按规范操作,那么人体上所带的静电就可能将EPROM芯片击穿,从而导致开机时出现“Verifying DMI pool data ”提示后死机的问题。再比如CPU插座附近的电容如果有质量问题,很可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爆浆”的严重故障。若电源质量不好,或者其他配件短路往往会让主板上的电阻烧毁。对这类故障的判断,可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
  因为不恰当的带电热拔插,常常会造成主板接口损坏。比如因热拔插打印机造成的并口损坏故障就很多,在不换主板的前提下,有以下处理方法:一是找一家具备芯片级维修能力的厂家维修;二是添加一块多功能卡。
  3、主板兼容及稳定性故障
  主板的兼容性故障也是比较常见的,比如无法使用大容量硬盘、无法使用某些品牌的内存或RAID卡等设备。导致这类毛病的原因,一是主板用料和做工存在问题,二是主板BIOS存在问题,一般通过升级新版的BIOS能够解决。
  主板稳定性故障也经常出现,这类故障往往是由于接触不良、元器件性能变差,使芯片逻辑功能处于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临界状态而引起。如由于AGP插槽变形,造成显卡与插槽接触不良导致故障。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因为南北桥芯片过热,而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最后简单说一下主板的保养问题,主板最大的“敌人”就是灰尘,灰尘可能令主板遭受致命的打击。因此我们应定期打开机箱用毛刷和吸尘器除去主板上的灰尘。
  4、 芯片组与操作系统的兼容问题
  很多朋友在安装好操作系统后,发现在系统的设备管理中总有一名为“PCI SYSTEM MANAGEMENT BUS”的不明设备无法消除。这主要是因为主板芯片组与操作系统存在兼容性问题。需要安装相应的修补程序来让操作系统正确识别你的主板芯片组类型。如果不安装补丁程序,还可能导致声卡工作不正常(播放声音语调变快)、显卡驱动程序无法正确安装、硬盘无法打开DMA模式、进入节能状态后无法唤醒等故障。
  对于VIA等兼容芯片组而言,其4-in-1补丁程序的正确安装尤其重要。我们最好去厂家官方网站分门别类地下载各个设备的驱动程序。下载完这些驱动之后,再分别安装,记住每装一个设备的驱动之后要重新启动计算机,才能使之生效。
  三、主板BIOS常见问题处理
  主板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配件,由于其需要有BIOS配合工作(相当于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因此主板很多小BUG和不兼容的故障可能是BIOS本身存在问题或者设置不当导致。
  1、BIOS设置不当导致的故障
  因主板BIOS设置不当导致的故障很常见。这里只简单举两个例子说明。比如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多与BIOS设置有关。象硬盘类型设置有误或者启动顺序设定不当。如果将光驱所在IDE口设置为“NONE”,就会导致无法从光驱启动。若设置的USB启动设备类型与实际使用的设备不匹配也无法正常启动。
  再比如系统运行不稳定很可能是因为内存的 “CASLatencytime”等参数设置不当导致。此外硬盘等PCI设备大部分是按33MHz标准制造的。因此我们超频后,应该正确设置PCI总线频率相对于系统总线的分频。
  当因为BIOS设置不当导致故障时,我们可以选择“Load Default BIOS Setup” 选项,将主板的BIOS恢复到出厂时默认的初始状态。
  2、BIOS升级失败的处理
  前面谈到,升级主板BIOS是解决主板兼容性、稳定性等很多小问题的最佳方案。但是升级主板BIOS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因数据文件不匹配、升级时断电等问题导致升级失败,将会造成主板完全“瘫痪”的严重故障。要恢复损坏的主板BIOS有以下方法:
  一是“摸黑”法,一般BIOS在遭到破坏后,会有一个用于应急的“根区”被保留,可以支持软驱启动,如果你发现软驱尚有反应,就可用“摸黑”法尝试恢复,具体就是制作一张能自动刷新BIOS的软盘,比如在启动盘上创建一个Autoexec.bat文件内容为:awdflah.exe ***.bin /sn /py。
  二是热拔插,此法的关键是要找到BIOS完好的同型号主板。取下损坏的BIOS芯片,再把好主板同型号的BIOS芯片也拔下来。然后用好BIOS芯片对准插座用手轻轻按一下,感觉引脚刚接触好即可,开机后在好BIOS引导下从软盘引导,然后小心换上损坏的BIOS芯片,并执行BIOS刷新程序,你的主板就“死而复生”了。当然如果以上办法都不行的话,就只好将主板送专业维修点用专业的EPROM写入器修复了。
显卡及显示器篇
  显卡和显示器组成了电脑显示子系统。正常情况下,显卡故障率并不高,但随着应用增多和性能飞速提升,显卡故障率增长也很迅速。而显示器是电脑中比较特殊的部件,它与主机相对独立,作为强电设备,我们切不可擅自维护。
 
  一、显卡常见安装及使用故障
  1、显卡的硬件和安装故障
  如果开机黑屏,且机箱喇叭发出“嘀……嘀嘀……”连续两声比较短促,而且重复的报警声,说明是显示卡没插好,或是接触不良。这时请关闭电源,打开机箱,重新插好显卡,并将档板螺丝拧紧。如果故障依旧,就可能是显卡硬件上出问题了,一般是显示芯片或显存烧毁,建议将显卡拿到别的机器上去试一下,若确认是显卡问题就只能更换了。
  2、驱动未能正常安装
  部分显卡在VIA 芯片组主板上安装很容易出现难以正常安装的问题。遇到这类问题请首先安装主板最新的4 IN 1补丁程序。若还有问题很可能是显卡与其他设备有冲突,你可以按以下方法处理:打开“控制面板”→“系统”,检查显卡资源是否与其他设备存在冲突,并作相应调整。同时BIOS“PNP/PCI Configuration”中有一选项为“Assign IRQ for VGA"(给VGA卡分配中断号)的设置,如果此处未设置成 Enabled,则某些显卡无法正常安装。
  3、显示花屏的问题
  出现显示画面花屏的情况,显存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最大。另外如果显卡或CPU超了频也容易导致这类现象出现。你也可以试试调整一下分辨率、色彩数和刷新频率,看看情况有无改善。如果显卡连续使用时间太长,如果散热不好的话可能导致显示花屏。另外扩显存不当也很容易导致花屏,扩显存时最好使用相同品牌、相同速度的显存。
  4、注意显卡的散热
  现在新型3D显卡,主芯片就是一个专用的CPU,其功耗并不比CPU低,发热非常厉害。因此我们使用显卡时一定要注意显卡的散热。显卡散热情况不良会导致花屏、运行不稳定等多种问题。若长期工作在高温下,会造成显卡芯片热稳定性下降,最后可能造成显示卡损坏。现在有不少显卡自带有散热片或散热风扇。对于没有的可以设法自己添加。
  5、AGP接口的兼容性问题
  正确认识AGP接口的兼容性问题对解决因接口兼容性问题导致的故障很有意义。简单说AGP8X规格与旧有的AGP1X/2X模式不兼容,大多数AGP4X显卡则可以兼容。而对于AGP4X插槽,AGP8X显卡能够使用,但仅会以AGP4X模式工作。同时为增强显卡的兼容性,应把主板BIOS版本升级到最新,然后检查系统是否工作在非标准外频下,还可更换一个好的电源,并尽量将一些多余的插卡和外设去掉,以增强主板对显卡的供电能力。
  二、CRT显示器常见故障
  在这里我首先要强调一点,由于显示器内部器件的工作电压很高,出现比较严重的异常问题后应及时送专业维修点维修,而不要自己随意处理,以免出现火灾、人身伤害等危险。另外有些显示器“故障”,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安装使用上的“低级疏忽”导致,比如没打开显示器的电源开关或者连接信号线松动之类。
  1、显示器出现偏色问题
  如果使用或保养不当,可能导致显示器出现偏色的现象。显示器偏色,首先应排除显卡及显示信号线的问题,很多时候信号线接触不良将导致显示器出现偏色的问题。
  大多数时候很可能是显示器被磁化导致。CRT显示器会被有强磁场的东西所磁化而出现偏色的问题,如未经磁屏蔽的低音喇叭等,一般较好的显示器开机后能自动消磁,或具备手动消磁功能,但显示器自身的消磁功能是有限的,如果显示器被磁化得比较严重的话,仅利用本身的消磁功能就无法完全去磁,这时你需要用专门设备(比如消磁棒)来消磁了。当然如果经过专业维修点消磁后,屏幕仍然偏色,则可能是显示器有质量问题了,比如消磁器烧坏,就只能送修了。
  2、无法调整刷新频率
  有些朋友常常遇到在“显示属性”中显示器刷新频率始终无法调整的问题。无法调整显示器刷新频率大多是因为没有选择正确的显示器类型造成的。
  显示器类型的选择往往容易被忽视,许多朋友随便将显示器类型设为“SPUER VGA"”之类,结果就会造成无法调整显卡的刷新频率的问题(因为错误的刷新频率参数有可能对显示器产生危害,所以对于系统不能识别的显示器,一律按最保守的默认状态设置(60hz)。解决的方法就是在显示属性中选择正确的显示器类型,如果你用的是Windows不能识别的杂牌显示器,可以随便选一个性能接近的产品替代。此外刷新频率的调整也与显卡驱动程序有关。某些驱动程序支持更多的刷新率调整选项。
  3、显示器出现异常噪音
  有些较老的显示器每次进入游戏状态(就是从桌面切换到游戏状态)就会产生很响的“啪啪”声,这是因为采用了机械式继电器来切换分辨率和刷新率,发出啪啪声应该是正常的,不是显示器的质量问题。现在新型号的显示器都已经采用新的静音电子切换设计,不应该再存在这个问题了。
  但是要注意高压打火导致的异常啪啪声的问题。显示器出现异响很可能是高压包打火等硬件问题,一般是因为灰尘太多、环境潮湿等引起,如果这种现象出现频繁,请尽快送修。显示器的使用环境一定要尽量保持干燥、洁净。
  三、液晶显示器常见故障
  1、出现水波纹和花屏问题
  首先请仔细检查一下电脑周边是否存在电磁干扰源,然后更换一块显卡,或将显示器接到另一台电脑上,确认显卡本身没有问题,再调整一下刷新频率。如果排除以上原因,很可能就是该液晶显示器的质量问题了,比如存在热稳定性不好的问题。出现水波纹是液晶显示器比较常见的质量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建议尽快更换或送修。
  有些液晶显示器在启动时出现花屏问题,这种现象一般是通过普通VGA接口连接时容易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液晶显示器本身的时钟频率很难与输入模拟信号的时钟频率保持百分之百的同步,特别是在模拟同步信号频率不断变化的时候,如果此时液晶显示器的同步电路,或者是与显卡同步信号连接的传输线路出现了短路、接触不良等问题,而不能及时调整跟进以保持必要的同步关系的话,就会出现花屏的问题。
  2、显示分辨率设定不当
  由于显示原理的差异,液晶显示器和普通CRT显示器不同,其屏幕分辨率并不能随意设定,一般都有个最佳值。传统CRT显示器对于所支持的分辨率较有弹性,但LCD只支持所谓的“真实分辨率”,只有在真实分辨率下,才能显现最佳影像。当设置为真实分辨率以外的分辨率时,一般通过扩大或缩小屏幕显示范围,显示效果保持不变,超过部分则黑屏处理,感觉不太舒服。另外也可能使用插值等方法,无论在什么分辨率下仍保持全屏显示,但这时显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另外液晶显示器的刷新率设置与画面质量也有一定关系,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刷新率,一般设为60赫兹最好。
内存篇
  CPU和内存是电脑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配件。由于其几乎全为半导体芯片,正常使用情况下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一旦CPU和内存稍有质量问题或者安装使用不当,将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严重后果。
  一、CPU本身质量问题导致的故障
  在所有电脑配件中,可以说CPU本身的故障率是最低的,这是因为CPU有着严格的生产和检测制度,作为集成度非常高的高科技产品,因CPU本身有质量问题而导致故障的情况非常少见。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由于CPU主频越来越高、内部集成的晶体管数越来越多、高速Cache容量越来越大。因Cache出现问题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的情况在不断增多。尤其是部分Cache存在问题的产品,厂家会采用将其屏蔽后降级出售的策略,给不法JS提供了造假的机会。
  如果不幸买到了将屏蔽Cache打开的产品,那么CPU出现故障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当系统存在运行大型程序不稳定的情况,在排除软件和其他配件的问题后,我们要考虑CPU自身的质量问题,可以进入主板BIOS设置,将CPU内部Cache暂时关闭,如果情况改善,那么CPU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另外长期超频会导致“电子迁移”效应,从而使CPU“慢性死亡”,若超频幅度过高或者工作电压设置有误,则可能使CPU“猝死”。 CPU故障还有极个别情况是CPU本身设计上存在问题,比如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奔腾CPU的“除零溢出”BUG。 CPU一旦损坏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就是开机后系统无任何反应,解决的方法也只能是更换。
  二、CPU转接卡及插槽引起的故障
  CPU本身故障率不高,但是与其相关的配件出现问题导致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还是较大的。比如现在不少朋友使用转接卡在老主板上升级图拉丁赛扬CPU,如果转接卡存在质量问题,就会导致开机时无任何反应。
  大家知道电脑中耗电最大的配件恐怕就是CPU了,工作电流可高达数十安培,转接卡提供 CPU 所需的电能,相关的接点长时间工作在大电流状态下,容易在接点部位发热氧化从而导致接触不良。有些廉价转接卡,接点处没有镀金处理,此问题更易出现。这时可以打开机箱,拔下转接卡,想法用无水酒精等清洗掉附在“金手指”等上面的氧化物,问题可能就得以解决。对于品质不佳的主板,其CPU插槽也可能出现类似问题,或者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从而导致CPU不能正常使用。
  另外在安装Socket类 CPU时,我们一定要注意别将针脚弄断了。尽管CPU插槽号称是“零插力”,但如果插槽质量不好,CPU插入时的阻力还是很大,大家在拆卸或者安装时应注意保持CPU的平衡,尤其安装前要注意检查是否有针脚弯曲,不要一味地用蛮力压或拔,否则就有可能折断CPU针脚。CPU的针脚弄断后,一般用户自己是很难处理的,而且这种故障经销商也不会负责更换,可以送到专业维修点,通过特殊的焊接处理,有可能修复。 三、CPU工作温度及散热问题
  CPU是电脑中发热最大的配件,因此散热不好很容易导致其工作不稳定甚至烧毁。这里首先谈谈CPU的工作温度问题,CPU具体工作温度情况很复杂,和主频、生产工艺、工作电压、散热条件等很多因素都有关。一般而言CPU工作温度比环境温度高40度以内都是正常的。 CPU工作温度多通过主板监控功能获得,但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主板测温的准确度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在BIOS中查看到的CPU温度,只能供参考。
  其实我们并无法测量CPU核心的准确温度,只要电脑工作正常,无频繁死机等问题,就不必多虑。CPU温度除了用主板自带的测温的装置测定,我们还可以由CPU的输出功率和风扇功率来估算。
  CPU散热情况不好是导致CPU出现故障的罪魁祸首,这种故障多表现在开机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就频繁死机甚至重新启动。要解决好CPU散热问题,不仅要根据CPU的发热情况购买符合规定的散热风扇,比如纯铜涡轮风扇、高速滚珠液轴承风扇等,还要注意散热风扇的正确安装使用。由于CPU DIE的缩小化,导致热量更加集中,因此导热介质的使用与否影响散热效果甚巨,擦与不擦合格的导热硅脂,据测散热效果可以相差一倍以上。CPU风扇的运行情况我们应经常注意检查,最好定期清洁并添加润滑油。除了CPU本身的散热,对整个机箱的散热也不可忽视,应采用体积宽大,设计合理的机箱。
  四、内存故障的判断及处理
  如果内存安装不当或者有严重质量问题,那么在开机时系统会发出连续的鸣叫声,也可能在内存自检时在屏幕上给出出错提示,这类内存故障现象比较明显,也很容易通过重新安装或者替换另外的内存条加以确认并解决。重新安装内存时应注意仔细用无水酒精及用橡皮擦清洁其“金手指”,并可多换几个安装插槽。同时请细心观察是否有芯片烧毁、电路板损坏等痕迹。另外某些老内存(如EDO内存),安装时必需成对使用,Rambus内存必须要将主板上的内存插槽插满才能正常使用,如果没插满,需要用一个与Rambus形状类似的专用“串接器”插在空闲的插槽上。
  但大多数内存故障表现在系统工作不稳定上。比如系统频繁出现“蓝屏死机”和“注册表损坏”错误或者Windows经常自动进入安全模式,通常是因为内存质量不佳导致工作不稳定造成的。对于这类故障,除了更换内存外,我们可以先尝试调整主板BIOS中内存的相关参数。如果内存品质达不到在BIOS中设置的各项指标要求,会使内存工作在非稳定状态下,建议在BIOS中逐项降低CAS等各项参数的设置值。如果你的内存并非名牌大厂优质产品,最好选择由SPD自行决定各项参数。
  大多数时候内存工作速度与总线频率是一致的。但现在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内存速度”,也就是说内存速度可以和主板总线速度不一致。在这种主板上,BIOS设置里有Host-Clock(总线频率同步),HCLK-33MHZ(总线频率减33mhz),HCLK+33MHZ(是加33MHZ)等选项。如果内存工作不稳定我们可以将内存工作速度设定得低一些。
  五、内存兼容性故障的处理
  内存是电脑中最容易升级的配件之一。但是如果升级不当,可能导致出现系统工作不稳定、内存容量不能完全识别,甚至不能开机等故障。
  比如双面内存往往需要占用两个“BANK”,因此在某些主板上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只能识别一半的容量。另外大家很关心两种不同规格的内存条是否能在同一主板中使用,实际上不同厂家、不同型号、不同速度的内存条是可以一起使用的,但对系统的稳定有一定影响,尤其将会影响到超频性能。使用时注意在主板BIOS中将有关内存的参数设得保守一些,原则是“就低不就高”,比如DDR266的内存和DDR400内存混用,请将各项内存参数按DDR266的要求来设定,同时应该将SPD功能禁用,以免引起混乱。
  另外在i865/i875主板上要实现双通道内存技术必须使用规格及容量相同的两条或者四条内存。只有严格按DIMM1+2(主板只有两条内存插槽)、DIMM1+3、DIMM2+4以及DIMM1+2+3+4这四种内存安装方式,才能建立双通道模式。
声卡音箱篇
  声卡和音箱是电脑上最重要的多媒体配件。随着主板上普遍集成声卡,独立声卡使用越来越少了,其软硬件安装比较简单,相关故障也随之减少。而音箱作为技术含量较低的独立外设,故障率也不算高。
  一、声卡安装及硬件故障
  现在独立声卡基本上都采用了PCI接口,安装时只需找到一个空闲的PCI插槽,平稳插上,并固定好档板即可。安装好后最好进入主板BIOS设置或调整主板上的相关跳线,将主板集成声卡关闭,否则可能不能正常工作。当然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声卡是可以共存在一台电脑上的。我们只需注意I/O 、IRQ等资源不冲突,同时应在“多媒体”→“音效”→“播放”中设定其中一块为首选主声卡。
  声卡安装时一个常见故障就是没有连接好CDROM与声卡间的音频线,将导致CD音乐碟片不能正常播放。这种音频线有好几种,三线的、四线的;一头大一头小,或两头都大的等,还与线序也有关,有的需要一一对应,有的要交叉,不同声卡及CDROM要求是不一样的,若有不合便会令播放CD不出声,或只有单声道。遇到此类故障请多换几根不同的线试试。
  声卡本身的硬件故障并不常见,但是不同声卡用料和做工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品质较差的声卡往往容易出现在非标准外频下无法正常的故障。如果因为超频等原因,导致PCI 总线频率超过标准的33 MHz,可能导致声卡工作不正常甚至检测不到声卡。遇到这类情况时,请尽量想办法将PCI总线频率保持在33 MHz。
  二、声卡驱动程序安装故障
  和其他板卡类似,声卡在硬件上安装完成后,要正常投入使用还需要安装驱动程序,一般来说Windows对大多数声卡都能够自动进行识别并安装驱动程序。
  如果启动后声卡不发声,就需要对声卡进行手工配置。首先进入“我的电脑”的“控制面板”打开“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将“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项的有关声卡的驱动程序都删除了,然后使用“添加新硬件”功能,使用随卡所附的驱动进行声卡的安装。安装完成后重新启动看声卡能否正常工作。如果此时仍旧不能发声,就再次进入“系统”,在“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中,选定该声卡驱动,在“性能”中查看该驱动是基于哪种基本设置,如果列有多项设置就逐项试一下其他的基本设置,选定正确的设置即可。 但并非所有时候都能顺利安装好声卡驱动程序。驱动程序安装失败,是初学者安装声卡时常遇到的现象,可能的原因多是因为系统资源存在冲突导致。PCI声卡一般占用中断5,如果其他非PnP设备,比如内猫也占用了中断5的话就会出现异常。需进入“设备管理器”手动为声卡重新分配一个空闲的IRQ。另外声卡实际I/O地址与系统分配的不符,也会造成无法安装驱动程序的问题,也可手动为声卡分配与实际相符的I/O地址。
  三、声卡噪音较大的处理
  声卡噪声源有两类,一类是来自机箱内部的各种高频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往往通过音频线耦合传送到声卡,使得音箱发出噪声;一类是直接来自光驱或者电源,通过音频线直接传送到声卡。请检查音频线(一般有两条音频信号线和两条地线)的地线是否接触良好、音频线外面的屏蔽层是否接地良好。如果你的音频线没有屏蔽层,可更换有屏蔽层的音频线。
  现在大多数主板所集成的AC'97声卡应视为一种 “半软声卡”。即主板只包含一小部分CODEC功能,大部分译码的工作都由CPU来完成。所以当CPU任务过重或系统资源降低时,该声卡的工作就会不正常,例如出现杂音、短时间停止工作等。你可以试试将光驱音频线拔掉,或将硬盘DMA关掉,看看杂音是否能减轻。
  此外还存在所谓的“PCI声卡爆音现象”,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声卡和硬盘争夺有限的PCI总线带宽所致。处理方法是将硬盘的UDMA关掉,或换用其他声卡。声卡出现噪音还可能与不完善的驱动程序或应用程序有关。最后还要注意连接有源音箱时应该使用声卡上的“LINE OUT”接口,而不要使用“SPEAKR”接口,以获得更好的声音品质。
  四、声卡软硬件兼容问题
  声卡是历史比较悠久的配件了,因此也存在比较多的软硬件兼容问题,比如Windows XP无法识别一些比较老的声卡。遇到这类情况,可以尝试将该声卡在Windows 98下安装好,然后在Windows 98 的基础上升级安装Windows XP。
  喜欢偶尔玩一下DOS下经典游戏的朋友可能会遇到PCI声卡在DOS下无法正常发声的问题,这是因为在DOS下不兼容原来的IRQ、DMA中断,导致PCI声卡无法支持按Sound Blaster标准而设计的程序。为此,声卡厂商们提出了一个SB-Link解决方案。PCI声卡可以通过SB-Link(音频连接线)与主板相连接,将ISA总线的DMA和IRQ信号从主板传送到PCI声卡上,使DOS实模式下的游戏能够正常进行。遇到此类问题,只须用专用连接线把两个接头连接起来,再安装好DOS下的声卡驱动程序就可以了。
  其他还有早期的SB live!声卡与Coppermine CPU和VIA芯片组主板不太兼容,如果打开硬盘的DMA模式,系统就会出现非法操作,死机甚至系统崩溃。过去一款较为有名的S90声卡兼容性问题也很突出,与某些AGP显卡共存时,常会出现一些兼容性方面的问题,影响系统稳定。安装时注意不要将S90声卡安装在第一个PCI插槽中。
  五、主板集成声卡常见问题
  1996年以Intel为首的五个PC厂商共同制定了Audio Codec '97,简称AC'97,意为“音效多媒体数字信号编/解码器”的音频标准。AC'97规格的核心是提出了“与总线无关的音效输出”技术,该规格标准改进了传统音源处理的方式,从而使全数字化音源技术得到了发展。现在大多数主板都集成了AC'97声卡。
  AC'97声卡使用非常简单,不存在硬件安装的问题,只需安装主板光盘中附带的驱动程序即可。但是主板集成声卡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注意安装声卡驱动程序前要先安装主板补丁程序,否则可能出现音调变快等异常问题。还要特别注意一点,对于AC'97声卡别忘记安装软波表程序,否则将无法正常播放MIDI音乐。
  从工作原理看,主板集成的AC'97声卡为“软声卡”。所以当CPU任务过重或系统资源降低时,声卡的工作就可能不正常,例如播放MP3音乐不流畅、音量小等问题。在进行音视频采集时,若使用AC'97声卡,可能导致采集不正常。
  另外在安装AMR MODEM后,上网时AC'97声卡就可能不发声了,这是因为部分AMR MODEM上的晶振与主板AC'97中Audio的内置晶振发生脉冲冲突,从而造成AC'97声卡不发声等问题,解决的方法是换“从模式”的AMR猫或使用外加的PCI声卡。
  六、 音箱常见故障的处理
  音箱是构造相对简单的独立外设,出现故障的几率并不大。硬件上的问题一般而言都是线路连接不当、内部元件电气故障。不过有些“故障”则与安装及软件设置有关。
  现在具有4个声道以上的多声道声卡已是市场主流,多声道音箱的摆放对声音质量影响很大,比如常见的4.1音箱,中置声道应该基本上与两个前置声道平行,低音箱应摆在正前方,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另外有些朋友使用4.1声卡和音箱,但是在听CD时只有两只音箱有声音。这主要是设置问题。在4声道声卡的设置程序里应该有一个选项,用来选择是否将第一对音箱的信号复制到第二对音箱,这样在放CD或MP3这样不支持4声道的音源时,就可以做到4个音箱都发声。不过当玩支持4声道的游戏时,就要关闭该选项,否则前后音箱声音一样,就会失去3D定位功能。
光驱软驱篇
  尽管面临闪存盘挑战,但软驱仍是目前最普及的移动存储设备,大多数电脑上都安装有软驱,而光驱也早已成了电脑上的标配设备。由于存在较多机械部件和机体未密封,光驱和软驱是故障率比较高的配件,但二者价格相对便宜,有人将其视为“消耗”品,坏掉即换。其实不少光软故障我们都能自己动手处理,以充分体现DIY精神。
  一、软驱安装使用不当导致的故障
  软驱安装非常简单,只需将相关连线连接好即可,不存在跳线设置和软件安装的问题,所有操作系统都直接支持软驱。但安装不当的话也会出现故障,如果开机自检时报告“Floppy disk error” ,请首先应检查一下软驱数据线是否正确连接,因为经常会有将数据线接反的情况发生,如果开机后发现软驱指示灯就总是亮着的,就说明数据线接反了,请重新正确连接或者换条数据线试试。
  除了安装上的问题,如果BIOS中相关参数设置不当,也会导致软驱不能正常使用。比如软驱类型要与实际使用的产品匹配,如果类型设置错误,软驱可能无法正确使用。有些软驱出现不论软盘写保护是否打开,软驱写盘时总报告“磁盘已被写保护”的故障。可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软驱的写保护检测电路出了问题,另外也与主板BIOS设置不当有关。现在大多数主板的CMOS中有一项Floppy Disk Access Control(软盘访问控制),若设成“Read Only” (只读属性)时,就会导致在Windows环境下无法写入的“故障”。
  二、软驱自身简单故障的排除
  软驱的密封性很差,如果使用环境灰尘较大,就很容易因积尘太多造成种种故障。比如不能正常读写盘,甚至划伤软盘。遇到此类问题你不妨将软驱清洗一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清洁盘了(可以适当在清洁盘上喷上清洁剂或者是无水酒精);当然也可以将软驱直接拆开,分别清洗磁头、步进电机的转轴杆以及光电检测器等部件,在拆卸/安装、清洗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磁头。
  软驱另一个典型故障就是“可换性差”,即只能读写自己格式化的盘。引起这类故障最主要的原因是软驱机械部分有故障。软驱读写时,盘片由主轴马达启动运转,然后由磁头小车带动磁头进行读写。如果主轴马达对磁盘的压力不够,会使压紧轮不能压紧磁盘,磁盘与主轴表面产生相对滑动,从而使磁头定位不准。如果压紧轮上的弹簧已变形,也将造成主轴马达对磁头压力不够,致使磁头定位不良,不能读写在其他软驱中格式化的盘。对于这种故障自己可以打开软驱利用“猫眼盘”等工具小心调整。
  另外也可能是软驱读写电路有故障,导致软驱读写错误,只能送专业维修点进行检修。不过如果软驱有较大的故障,也没有多少维修的必要,现在一块新软驱不过几十元,如果你经常用得着软驱,一旦坏了还是买个新的稳妥些。
  三、光驱不读盘或读盘能力变差
  光驱不读盘,即放入任何光盘都不能识别,这是比较严重的故障。导致光驱不能读盘的原因有很多,多是光驱机械部分有故障,比如可能是传动机构太脏了或是润滑不好。另外请检查一下光驱里的光盘固定装置是否太脏或磨损严重,太脏的话就固定不住光盘了。如果是机械故障导致的不读盘,自己可以尝试处理,比如将光驱相关部件彻底清洗一下。而对于电气方面原因,比如光驱主轴控制器或激光头损坏导致的不读盘,个人一般无法处理,这种情况就只有送专业维修点维修了。
  很多光驱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以前能正常读出的盘无法读出,读盘能力变差是光驱最常见的故障,一般来说是激光头方面的问题。首先请检查光头物镜表面是否很脏,可以先用皮老虎使劲吹几下,然后用镜头纸沾一些无水酒精清洗。如果还是不行,就要调整激光头发射功率了,不同品牌光驱调节电位器的位置是不同的,但大部分在激光头前侧面,在调节前先一定记住原来的位置,如果不行再调回来,先顺时针旋转,只要一点点就行了,如果无效就是反了,再逆时针旋转多一点,调整一定要有耐心,一次不要调整过多。如果效果不佳,还可以尝试调整激光头的角度。
  四、光驱使用中的常见故障处理
  如果系统找不到光驱,首先要注意观察在开机自检时是否检测到光驱,若自检时都未发现,则可能是因为光驱自身有严重故障、安装不正确或数据线有问题,可以通过“替换法”确认。如果光驱在自检过程能找到,但进入操作系统后却找不到,原因一般与软件有关。正常情况下光驱在Windows下是不需要另外安装驱动程序的。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感染了病毒,或者未正确安装主板驱动程序都有可能引发光驱丢失的现象,请查杀病毒,并重装主板自带驱动。
  不能找到光驱也可能是IDE控制器端口被占用导致,你可以进入安全模式删除IDE控制器,重新启动后,就可能找回你的光驱。仍有问题的话可以在CONFIG.SYS和AUTOEXEC.BAT中加上实模式下的光驱驱动程序,可暂时应急。
  目前光驱基本上都支持DMA工作模式,但很多光驱对DMA支持得并不好,无法开启或者打开后无法正常使用。要打开光驱的DMA方式,最好将光驱单独接一个IDE口,然后在BIOS中将IDE口DMA设置为“AUTO”,最后在“设备管理”光驱属性中选中DMA选项即可。打开光驱DMA选项可以有效降低光驱读盘时的CPU占用率,这一点对DVDROM和刻录机尤其重要,若不打开DMA选项,则会对DVD碟片播放或碟片刻录效果有很大影响。但有个别光驱在打开DMA选项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兼容性问题,比如无法播放CD盘,或者抓音轨时出现噪音,遇到此类问题请升级主板驱动程序,并更新光驱固件。
键盘鼠标及机箱电源篇
  鼠标和键盘是电脑中最重要的输入设备,频繁使用使其容易产生故障。尽管这两样配件的价格都不高,损坏后更换也不是难事,但对于一些小问题,能自行解决的话当然更好。微机电源的重要性正被大家所认识,电源问题往往会导致整机运行不稳定,而机箱使用不当也会造成其他配件损坏。
  一、鼠标键盘安装不当的问题
  鼠标、键盘从接口看,主要分为PS/2接口和USB接口两种。PS/2接口的产品安装时要注意别将接口弄错,否则键盘鼠标都不能正常使用,现在标准产品都可以简单通过颜色来分辨。另外要特别注意,PS/2接口的鼠标和键盘都切忌带电热拔插,否则很容易导致接口烧毁。通过转接头,USB接口的键盘和鼠标能用在PS/2接口上,反之则不行。USB键盘在DOS下使用需要主板BIOS支持,并打开BIOS中相关设置。
  软件方面,鼠标在DOS下使用需要在AUTOEXEC.BAT或CONFIG.SYS中加载驱动程序。 Windows下鼠标不需要驱动程序,但对于带有滚轮的多功能鼠标,在安装和使用上要稍微复杂一点,需要安装其自带的驱动程序才能发挥出最佳功能,对于USB接口的鼠标而言,首先系统必需正确识别USB接口,才能使用。因此在Win 97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中才能使用USB鼠标。首次使用时,系统会要求插入安装光盘,以安装USB鼠标的驱动程序。同样,对于某些带有快捷键的“多媒体”键盘则需要运行特定程序后才能发挥快捷键的作用。
  二、鼠标使用不灵活故障的处理
  鼠标使用一段时间后,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使用不灵活了,比如指针移动不灵活了,如果是光电鼠标,多与使用的鼠标垫不当有关。光电鼠标对鼠标垫的颜色、反光率等很敏感,不能随意选用。如果有问题的话,就会导致指针移动不灵活的故障。请更换专用的光电鼠标垫。如果是老式的光机鼠标,则多与鼠标内部脏了有关。请取下小球,洗干净,再用小刀之类的利器把鼠标内部两根棍中部的脏物分别轻轻刮下。同时用吸尘器把鼠标内部吸干净即可。此外机械鼠标底座四角上的小垫层被磨得越来越低,将导致鼠标球悬垂度降低,鼠标的灵活性会逐渐下降,这时将鼠标底座四角垫高一些,通常就能够解决问题。
  另外按钮失效或双击不灵敏也是鼠标常见的问题,鼠标的左键使用频率要大大高于右键,因此该按钮最容易先失效,如果还想暂时凑合用一段时间,可以进入“我的电脑”、“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设定为“左手习惯” 即可让鼠标的右键变成左键而继续使用。双击不灵敏则多与双击速度设置不当有关,同样进入“控制面板”、“鼠标”、“按钮”,在此可以调整双击速度设置并测试调整结果。一般而言对于初学电脑的用户,最好将此速度调整得低一些。
  三、鼠标故障的简单处理
  鼠标维修比较简单,90%以上的故障为断线、按键接触不良、机械(光学)系统脏污造成,少数劣质产品也常有虚焊和元件损坏,其中元件损坏以发光二极管老化、晶振、IC损坏最为常见。断线故障多发生在插头或鼠标连接线的弯头处,表现为光标不动或时好时坏,用手推动连线,光标抖动。故障只要不是出现在PS/2口插头处,一般不难处理,剪断重焊即可。按键故障,表现为光标移动正常,但按键不动作。原装鼠标可焊下、拆开该微动开关,细心清洁触点,擦上润滑脂,装好后多数可以修复。杂牌劣质鼠标的按键失灵多为簧片断裂,处理方法只有更换(或者将右键簧片换到左键上来用)。
  软件冲突也可能导致鼠标失灵。有时安装了某个游戏后再回到Windows出现鼠标异常,就应该考虑是否是安装游戏引起的。对于使用自己驱动程序的鼠标如果安装后发现系统经常莫名其妙的死机或者某个程序运行容易出错,很可能是鼠标自带的驱动程序兼容性不好,与系统或软件冲突,建议改用高版本的驱动程序。
  四、键盘个别键位失灵的处理
  键盘最常见的故障就是个别键位失灵,一些使用频率高的常用字母键,最容易出问题,不是因为脏了接触不好,就是弹簧失去了弹性。你可以自行打开键盘用无水酒精清洗一下键盘内部,尤其是失效按键下面与键帽接触的部分,如果里面有一层比较透明的塑料薄膜,请揭开后再清洗。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也不必着急,现在换一块不错的新键盘也不过几十元。但是对于笔记本的键盘来说出了问题则比较麻烦,无法维修的话,可以想法用软件的方法来重新定义一些不常用的键来替代键。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按住ALT键不放,然后在小键盘上输入常用键的ASCII码即可,比如ALT+68就是大写的“D”。
  键盘是人机交互使用频繁的一种外部设备,它的正确使用和维护对计算机正常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在键盘的使用和维护上,应该注意保持键盘的清洁,尤其切忌将液体洒到键盘上,一旦有液体流进,就会使键盘受到损害,造成接触不良、腐蚀电路和短路等故障。若意外有大量液体进入键盘,应当尽快关机,将键盘接口拔下。在未确定键盘内部完全干透前不要急于试机,以免短路造成主机接口的损坏。 五、无法实现键盘开机的处理
  现在有不少主板支持键盘开机,但很多朋友一直未能实现,其实这并不是键盘本身的问题,而是使用设置不当造成。下面介绍一下实现键盘开机的相关技巧:要实现键盘开机关键有两点,一是先要改变主板上一个特定的跳线,使键盘开机处于允许状态,然后设置CMOS中的相关参数。多数可设定采用功能组合键开机(如CTRL+F1),或密码开机等方式。有些主板输入口令后还要按回车键才能开机,有的输完口令后不用回车,但在输密码时不能太快。二是键盘开机对电源的要求较高。有些主板支持键盘开机,但主机电源达不到要求,设置也不会成功。ATX构架的机器当电源“关闭”时,仍会向主板提供很微弱的电流,如果待机电流值达不到标准要求,键盘开机也是无法实现的。
  此外有些朋友因为工作需要(如产品展示),需要将电脑的键盘拔掉后使用,但拔掉键盘后启动时系统可能会提示键盘出错,就无法继续启动了,这时只需在主板Cmos设置的“Standard CMOS Setup”里把“Halt on”设置为:“allerrors but keybroad ”即可,如果设为“all errors”,拔掉键盘后就无法完成启动。
  六、机箱、电源的常见使用故障
  如果机箱或电源的质量不好,比如电磁屏蔽不好,可能造成机箱带电。另外对于两相电源要注意插座应符合“左零右火” 的接法,否则也可能造成机箱带电。机箱带电不仅可能造成设备损坏,甚至可能导致人身事故。因此在使用上,机箱最好能有可靠接地。
  有些电脑机器只要一插上电源插头,它就会立即启动,这与主板BIOS设置有关,BIOS的电源管理设置中有一项 “restore ac power loss”应该设置为“DISABLED”。如果这一项设置没错,那就可能是电源或主板有质量问题了,可首先更换电源。
  机箱使用上,要特别注意前面板接口若连接不当容易烧坏USB设备或主板。USB接线有正负极性之分,如果接反了将导致USB接口无法工作。甚至烧坏设备。连接时应仔细观察USB连线和主板上USB针脚的连接情况,DATA+、VCC、DATA-、GND等针脚要一一对应。由于不同主板和机箱USB接口的针脚定义不尽相同,一定要仔细阅读主板及机箱说明书,仔细连接。
  七、电源质量不佳导致的故障
  电源是一台计算机的“动力核心”,也是容易出现故障的部件之一,一旦出现故障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开机后内存出现奇偶校验错误常与电源有关,但用户一般易误认为是计算机内存故障,不会跟电源联系起来。通常情况下,计算机发生任何间歇性死机或不稳定现象均可能与电源是否正常有关。当出现上述故障时,最简捷、直观的诊断和解决方法就是:采用“替换法”,另找一个规格、型号相近的电源替换即可。
  另外电源功率不足也很容易导致各种故障,比如CPU、显卡工作不稳定,硬盘出现读写错误甚至坏道、刻录机无法正常刻盘等故障。现在市场上电源产品品牌繁多,质量也鱼目混珠。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电源的实际功率达不到标称功率,有些标明350w的电源,实际功率也许200w都不到。因此我们在选购电源时,一定要选择品牌知名度较高、口碑较好的产品。
常见外设篇
  作为电脑常见外设,打印机和扫描仪的使用很普遍。尤其对于广大办公用户,打印机可以说是必备的外设。其常见故障的处理也值得我们关注。
  一、针式打印机常见故障
  打印头断针是针打最常见的故障之一。若打印出的字整行中有了一条或几条空线,就表明打印机的打印针出了问题。遇到断针故障可以送修或自己动手更换,也可以使用专门的“断针处理程序”,在断针不多的情况下保证打印正常进行,其原理很简单,就是用其他针替换断针,此外这种程序还具有预防断针的作用,因为它强行使用各枚针轮换打印横线。对于针打,一定要少打印蜡纸和有大量横线的表格,否则极易断针。平时还应注意多清理打印头上的阻塞物及疏通打印头的导针孔。
  除了断针,针打另一个常见故障就是打印色带出现问题。大多数针打的色带盒,内部传动齿轮多为塑料制品,时间一长就可能磨损失效,这时色带就无法正常转动,导致整台打印机也无法正常使用,甚至会导致断针损坏打印头。最彻底的解决方法当然是换一个色带盒,但如果当地找不到匹配色带盒,你可以想法自己修复,打开色带盒,找出具体失效的部件,然后寻找替代品或自制即可。平时应注意检查打印深度调节杆是否在适当的位置,通过调节打印深度可以增强打印效果和质量,但是如果调节不当的话,将使色带很快损坏。一旦出现打印字符颜色变浅、发白的情况,应该及时更换打印色带。另外针式打印机有许多机械运动部件,长时间使用容易磨损,会导致打印机出现故障而无法正常打印,平时使用时应注意运动部件的润滑和清洁,出现问题及时检查更换。
  二、喷墨打印机常见故障
  喷头堵塞可以说是喷打最常见的故障。由于工作原理的局限,任何喷墨打印机在较长时间(具体时间和概率不一定,与使用环境的温湿度、洁净度、喷头品质等因素有关)不使用的情况下,喷头都可能堵塞。对于喷头墨盒一体化设计的墨盒(如佳能、HP系列),如果喷头一旦堵塞可以按如下办法处理:找块干净玻璃滴少许清水,将墨盒喷头浸在水中几小时,注意不要湿到触点,再用面巾纸沾拭喷嘴,能通畅渗出墨水即好。若仅有轻微渗出,可从通气孔向墨盒里吹气或打气,看到墨水从喷嘴流出较通畅即可,只要喷嘴或喷头线路未损坏,此法能解决大部分墨盒堵塞的问题。而Epson喷墨打印机,打印头设计成喷头墨盒分体式结构,而且只在墨盒出墨口上装了不锈钢超精细滤网,喷头上没装滤网,放置一段时间不用后,喷头很容易堵塞,喷头一旦堵塞,可以先试试用维护程序反复清洗喷头,无效的话就只能送维修点更换喷头了。另外由于喷打原装墨盒的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家庭用户现在普遍使用兼容墨盒或者灌装墨水,如果使用质量不好的墨水或非喷墨专用墨水,就可能会对打印机造成致命损害,因此在这方面大家一定要谨慎选择。 喷打常遇到的另一个故障就是打印品质较差,比如图片的色彩与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不太一致,可以使用PhotoShop等图象处理软件对图片颜色进行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若某种颜色严重缺色时,则很可能是该种颜色的墨水将用尽,及时填充墨水即可解决。如果打印出来的图像品质很差,多与所用的纸张不符合要求或者喷头出现故障有关。
  三、激光打印机常见故障
  激光打印机开始打印的效果非常好,使用一段时间后,打印的字迹就浓淡不均甚至字迹模糊,这是激打比较常见的故障。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硒鼓内的墨粉快用完了,应急的处理方法是将硒鼓取出后使劲摇动几下,再安装上去,这样可以暂时解决字迹偏淡的问题,然后应该尽快添加墨粉,一般来说大多数激打的硒鼓可以添加一到两次墨粉,再进行更换,可以大大降低打印成本。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可能会导致激光打印机打印的字迹偏淡,如显影辊的显影电压偏低,墨粉未被极化带电而无法转移到感光鼓上等,都会造成打印的字迹偏淡的问题。另外如果填装墨粉或安装硒鼓时不小心,会使得激光镜面(在硒鼓安装位置的背面)某部位沾染了墨粉,也将造成打印不正常,只需取下硒鼓,用照像镜头纸轻轻擦拭激光镜面,使其清洁即可。
  部分低档激光打印机会出现打印复杂页面出现异常或者无法进行双面打印、连续打印页数受限制等问题,原因多是由于打印机内存不够导致,只能通过为打印机增添内存解决。
  四、打印机“软”故障处理几例
  打印机出现不能正常打印的故障,大多数情况下也许并非是打印机真正发生了硬件故障,也不是打印机本身的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并采用相应办法进行排除。
  首先确定是否是由于病毒干扰。尤其是并口打印机,因为系统可能感染让并口失效的病毒,可运行最新的反病毒软件进行杀毒处理。其次请检查打印端口设置是否正确,对于早期型号的并行接口的打印机,如果打印机无法正常打印,请禁用打印机的双向支持。在打印机属性的“假脱机设置”中,选择选项中的“禁用双向支持”,然后“确定”即可。另外也可以在主板BIOS设置中将并口属性由“ECC/EPP”调整为“Normal”。
  第三,检查打印机数据通信线情况,注意检查打印机连接电缆接口是否松动、脱落,当然最好能更换一根打印电缆线。最后请检查相关软件的情况,比如打印驱动程序是否匹配,安装设置是否正确,最好安装厂家提供的新版驱动程序。再看看使用的应用软件是否正常,系统分区的磁盘剩余空间是否足够等。在完成上述几个步骤的检查后,如果打印机还不能正常使用,再考虑打印机本身的硬件故障。
  五、扫描仪常见故障的处理
  无法正确安装是扫描仪的常见故障之一,对于USB接口的扫描仪,首先应该在电脑的控制面板中检查USB状态:如果在“设备管理”、“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下总是出现一个未知设备,可以将其删除,然后进入主板BIOS设置,确认OnChipUSB和Arrange IRQ for USB两项,设为Enable,重新启动系统,扫描仪应能找到。对于SCSI接口的扫描仪,则首先应检查SCSI卡是否正常工作,可以查看控制面板中系统属性有关SCSI的内容,看是否正常工作。若不正常,则应调节SCSI卡的IRQ或I/O的设置,使其正常工作;如果SCSI卡工作正常,在扫描仪的检测软件中还是找不到扫描仪,则应检查扫描仪后的终端器是否插好了,并确认SCSI信号线没问题。
  扫描仪的灯管是易损件,若扫描仪不能正常工作,首先应检查灯管是否亮着,如果没有亮,则灯管可能损坏了。若打开扫描仪开关时,扫描仪发出异常响声,则可能是扫描仪的锁紧装置有问题,请调整。如果扫描效果不佳,首先要确认扫描时各项参数设置,如色彩、对比度等没有问题,对于印刷品,尤其要注意开启“去网”功能,否则扫描得到的图像上将会看到彩色的网点。扫描仪的玻璃板需要仔细保护,要保持洁净,不能有划伤,否则也会影响扫描效果,在寒冷的季节使用CCD扫描仪时,最好让扫描仪预热一段时间,以保证光源的稳定性和达到正常的色温,从而得到最好的色彩还原。
(待续)

为打造精品铁军网而努力
 踩窝窝2008-11-24 17:17添乘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一章 电脑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里所述原则、方法等是第二部分分类判断的基础,需要认真遵守执行。
§1.1 进行电脑维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进行维修判断须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
简单的事情,一方面指观察,另一方面是指简捷的环境。
简单的事情就是观察,它包括:
1、        电脑周围的环境情况——位置、电源、连接、其它设备、温度与湿度等;
2、        电脑所表现的现象、显示的内容,及它们与正常情况下的异同;
3、        电脑内部的环境情况——灰尘、连接、器件的颜色、部件的形状、指示灯的状态等;
4、        电脑的软硬件配置——安装了何种硬件,资源的使用情况;使用的是使种操作系统,其上又安装了何种应用软件;硬件的设置驱动程序版本等。
简捷的环境包括:
1、        后续将提到的最小系统;
2、        在判断的环境中,仅包括基本的运行部件/软件,和被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软件;
3、        在一个干净的系统中,添加用户的应用(硬件、软件)来进行分析判断
从简单的事情做起,有利于精力的集中,有利于进行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须通过认真的观察后,才可进行判断与维修。
二、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先想后做”
先想后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样做、从何处入手,再实际动手。也可以说是先分析判断,再进行维修。
其次是,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尽可能地先查阅相关的资料,看有无相应的技术要求、使用特点等,然后根据查阅到的资料,结合下面要谈到的内容,再着手维修。
最后是,在分析判断的过程中,要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经验的同事或你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咨询,寻求帮助。
三、        在大多数的电脑维修判断中,必须“先软后硬:
即从整个维修判断的过程看,总是先判断是否为软件故障,先检查软件问题,当可判软件环境是正常时,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从硬件方面着手检查。
四、        在维修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复现故障现象时,有时可能会看到一台故障机不止有一个故障现象,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故障现象(如:启动过程中无显,但机器也在启动,同时启动完后,有死机的现象等),为时,应该先判断、维修主要的故障现象,当修复后,再维修次要故障现象,有时可能次要故障现象已不需要维修了。
§1.2 电脑维修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维修判断过程中第一要法,它贯穿于整个维修过程中。观察不仅要认真,而且要全面。要观察的内容包括:
1、        周围的环境;
2、        硬件环境。包括接插头、座和槽等;
3、        软件环境;
4、        用户操作的习惯、过程
二、最小系统法
最小系统是指,从维修判断的角度能使电脑开机或运行的最基本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最小系统有两种形式:
硬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和CPU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任何信号线的连接,只有电源到主板的电源连接。在判断过程中是通过声音来判断这一核心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软件最小系统:由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显示器、键盘和硬盘组成。这个最小系统主要用来判断系统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启动与运行。
对于软件最小环境,就“软件”有以下几点要说明:
1、        硬盘中的软件环境,保留着原先的软件环境,只是在分析判断时,根据需要进行隔离如卸载、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软件环境,主要是用来分析判断应用软件方面的问题
2、        硬盘中的软件环境,只有一个基本的操作系统环境(可能是卸载掉所有应用,或是重新安装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然后根据分析判断的需要,加载需要的应用。需要使用一个干净的操作系统环境,是要判断系统问题、软件冲突或软、硬件间的冲突问题。
3、        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可根据需要添加或更改适当的硬件。如:在判断启动故障时,由于硬盘不能启动,想检查一下能否从其它驱动器启动。这时,可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加入一个软驱或干脆用软驱替换硬盘,来检查。又如:在判断音视频方面的故障时,应需要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声卡;在判断网络问题时,就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网卡等。
最小系统法,主要是要先判断在最基本的软、硬件环境中,系统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软、硬件部件有故障,从而起到故障隔离的作用。
最小系统法与逐步添加法结合,能较快速地定位发生在其它板软件的故障,提高维修效率。
三、逐步添加/去除法
逐步添加法,以最小系统为基础,每次只向系统添加一个部件/设备或软件,来检查故障现象是否消失或发生变化,以此来判断并定位故障部位。
逐步去除法,正好与逐步添加法的操作相反。
逐步添加/去除法一般要与替换法配合,才能较为准确地定位故障部位。
四、隔离法
是将可能防碍故障判断的硬件或软件屏蔽起来的一种判断方法。它也可用来将怀疑相互冲突的硬件、软件隔离开以判断故障是否发生变化的一种方法。
上提到的软硬件屏蔽,对于软件来说,即是停止其运行,或者是卸载;对于硬件来说,是在设备管理器中,禁用、卸载其驱动,或干脆将硬件从系统中去除。
五、替换法
替换法是用好的部件去代替可能有故障的部件,以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的一种维修方法。好的部件可以是同型号的,也可能是不同型号的。替换的顺序一般为:
1、        根据故障的现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类别,来考虑需要进行替换的部件或设备;
2、        按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进行替换。如:先内存、CPU,后主板,又如要判断打印故障时,可先考虑打印驱动是否有问题,再考虑打印电缆是否有故障,最后考虑打印机或并口是否有故障等;
3、        最先考查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线、信号线等,之后是替换怀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后是替换供电部件,最后是与之相关的其它部件。
4、        从部件的故障率高低来考虑最先替换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进行替换。
六、比较法
比较法与替换法类似,即用好的部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部件进行外观、配置、运行现象等方面的比较,也可在两台电脑间进行比较,以判断故障电脑在环境设置,硬件配置方面的不同,从而找出故障部位。
七、升降温法
在上门服务过程中,升降温法由于工具的限制,其使用与维修间是不同的。在上门服务中的升温法,可在用户同意的情况下,设法降低电脑的通风能力,靠电脑自身的发热来升温;降温的方法有:1)一般选择环境温度较低的时段,如一清早或较晚的时间;2)使电脑停机12~24小时以上等方法实现;3)用电风扇对着故障机吹,以加快降温速度。
八、敲打法
敲打法一般用在怀疑电脑中的某部件有接触不良的故障时,通过振动、适当的扭曲,甚或用橡胶锤敲打部件或设备的特定部件来使故障复现,从而判断故障部件的一种维修方法。
九、对电脑产品进行清洁的建议
有些电脑故障,往往是由于机器内灰尘较多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维修过程中,注意观察故障机内、外部是否有较多的灰尘,如果是,应该先进行除尘,再进行后续的判断维修。在进行除尘操作中,以下几个方面要特别注意:
1、        注意风道的清洁
2、        注意风扇的清洁
风扇的清洁过程中,最好在清除其灰尘后,能在风扇轴处,点一点儿钟表油,加强润滑。
3、        注意接插头、座、槽、板卡金手指部分的清洁
金手指的清洁,可以用橡皮擦拭金手指部分,或用酒精棉擦拭也可以。
插头、座、槽的金属引脚上的氧化现象的去除: 一是用酒精擦拭,一是用金属片(如小一字改锥)在金属引脚上轻轻刮擦。
4、        注意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等引脚处的清洁
清洁时,应用小毛刷或吸尘器等除掉灰尘,同时要观察引脚有无虚焊和潮湿的现象,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或漏液现象。
5、        注意使用的清洁工具
清洁用的工具,首先是防静电的。如清洁用的小毛刷,应使用天然材料制成的毛刷,禁用塑料毛刷。其次是如使用金属工具进行清洁时,必须切断电源,且对金属工具进行泄放静电的处理。
用于清洁的工具包括:小毛刷、皮老虎、吸尘器、抹布、酒精(不可用来擦拭机箱、显示器等的塑料外壳)。
6、        对于比较潮湿的情况,应想办法使其干燥后再使用。可用的工具如电风扇、电吹风等,也可让其自然风干。
十、软件调试的几个方法和建议
1、        操作系统方面。
主要的调整内容是操作系统的启动文件、系统配置参数、组件文件、病毒等。
修复操作系统启动文件。
1)        对于Windows 9x系统,可用SYS命令来修复(要保证MSDOS.SYS的大小在1KB以上),但要求,在修复之前应保证分区参数是正确的。这可使用诸如DiskMap之类的软件实现;
2)        对于Windows 2000/XP系统,有两种方法——修复启动文件,使用fixboot命令;修复主引导记录,使用fixmbr命令。
调整操作系统配置文件。
A.        对于Windows 9x系统,可用的工具很多,如:Msconfig命令、系统文件检查器、注册表备份和恢复命令(scanreg.exe,它要求在DOS环境下运行。另外如果要用scanreg.exe恢复注册表,最好使用所列出的恢复菜单中的第二个备份文件)等;
B.        对于Windows 2000系统,可用的工具与Windows 9x相比比较少,但某些调试命令可用Win98中的一些命令(如win98下的Msconfig命令,就可用在windows 2000下);
C.        对于Windows XP系统,可用的工具主要是Msconfig命令;
D.        调整电源管理和有关的服务,可以使用的命令是,要“运行”文本框中输入gpedit.msc来进行;
E.        所有操作系统的调试,都可通过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计算机管理器(Windows 9x系统无)来进行系统的调试。
组件文件(包括.DLL、.VXD等)的修复
A.        通过添加删除程序来重新安装;
B.        通过从.CAB文件中提取安装;
C.        可用系统文件检查器(sfc.exe命令)来修复有错误的文件;
D.        从好的机器上拷贝覆盖。
检查系统中的病毒。
建议使用命令行方式下的病毒查杀软件,并能直接访问诸如NTFS分区。
2、        设备驱动安装与配置方面。
主要调整设备驱动程序是否与设备匹配、版本是否合适、相应的设备在驱动程序的作用下能否正常响应。
A.        最好先由操作系统自动识别(特别要求的除外,如一些有特别要求的显示卡驱动、声卡驱动、非即插即用设备的驱动等),而后考虑强行安装。这样有利于判断设备的好坏;
B.        如果有操作系统自带的驱动,则先使用,仍不能正常或不能满足应用需要,则使用设备自带的驱动;
C.        更换设备,应先卸载驱动再更换。卸载驱动,可从设备管理器中卸载;再从安全模式下卸载;进而在INF目录中删除;最后通过注册表卸载;
D.        更新驱动时,如直接升级有问题,须先卸载再更新。
3、        磁盘状况方面。
检查磁盘上的分区是否能访问、介质是否有损坏、保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
可用的调整工具:
A.        DiskMap,方便地找回正确的分区;
B.        Fdisk及Fdisk /MDR,检查分区是否正确及使主引导记录恢复到原始状态;
C.        当硬盘容量大于64GB时,如果要重新分区或查看分区,要求使用随机附带的磁盘分区软盘中的Fdisk命令。这个命令可用windows Me下的Fdisk命令来代替;
D.        Format、Scandisk、厂商提供的磁盘检测程序,检查磁盘介质是否有坏道;
E.        文件不完整时,要求对不完整的文件先进行改名,再用在“操作系统方面”中所述的方法重建。
4、        应用软件方面。
如应用软件是否与操作系统或其它应用有兼容性的问题、使用与配置是否与说明手册中所述的相符、应用软件的相关程序、数据等是否完整等;
5、        BIOS设置方面。
1)        在必要时应先恢复到最优状态。建议:在维修时先把BIOS恢复到最优状态(一般是出厂时的状态),然后根据应用的需要,逐步设置到合适值。
2)        BIOS刷新不一定要刷新到最新版,有时应考虑降低版本。
6、        重建系统。
在硬件配置正确,并得到用户许可时,可通过重建系统的方法来判断操作系统之类软件故障,在用户不同意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自带的硬盘,来进行重建系统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重建系统后,逐步复原到用户原硬盘的状态,以便判断故障点。
1)        重建系统,须以一键恢复为主,其次是恢复安装,最后是完全重新安装。恢复安装的方法:
对于Windows 9x系统,直接从光盘安装,或执行tools\sysrec\pcrestor.bat,即可实现恢复安装。在进行恢复安装时,可能由于win.com的存在而影响安装过程的正常进行,这时,可在Windows目录下,删除win.com后,再重新安装。
另一种恢复安装,是将根目录下的System.1st改名为System.dat后覆盖掉Windows目录下的同名文件,之后重启即可。但这种方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安装,而类似于完全重新安装。
对于Windows XP或Windows2000系统,直接使用其安装光盘启动,在安装界面中选择修复安装,选择R时会出现两个选项:一是快速修复,对于简单问题用此选择;另一是故障修复台,只要选择正确的安装目录就可启用故障修复台。故障修复台界面类似于DOS界面。
2)        为保证系统干净,在安装前,执行Fdisk /MBR命令(也可用Clear.com)。必要时,在此之后执行Format <驱动器盘符> /u [/s]命令。
3)        一定要使用随机版的或正版的操作系统安装介质进行安装
第二章 电脑维修步骤与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2.1 电脑维修步骤
对电脑进行维修,应遵循如下步骤:
一、了解情况
即在服务前,与用户沟通,了解故障发生前后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能了解到故障发生前后尽可能详细的情况,将使现场维修效率及判断的准确性得到提高。了解用户的故障与技术标准是否有冲突。
向用户了解情况,应借助第二部分中相关的分析判断方法,与用户交流。这样不仅能初步判断故障部位,也对准备相应的维修备件有帮助。
二、复现故障
即在与用户充分沟通的情况下,确认:
1.        用户所报修故障现象是否存在,并对所见现象进行初步的判断,确定下一步的操作;
2.        是否还有其它故障存在。
三、判断、维修
即对所见的故障现象进行判断、定位,找出产生故障的原因,并进行修复的过程。在进行判断维修的过程中,应遵循下面一节“维修判断”中所述的原则、方法、注意事项,及第二、三部分所述内容进行操作。
四、检验
1.        维修后必须进行检验,确认所复现或发现的故障现象解决,且用户的电脑不存在其它可见的故障。电脑整机正常的标准,参见《联想台式电脑整机检验规范》;
2.        必须按照《XX维修检验确认单》所列内容,进行整机验机,尽可能消除用户未发现的故障,并及时排除之。
§2.2 电脑维修操作
在维修过程中,下列各条款应引起切实的关注和注意。
一、在进行故障现象复现、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应避免故障范围扩大;
二、在维修时,须查验、核对装箱单及配置;
三、必须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操作过程、出故障时所进行过的操作、用户使用电脑的水平等。
四、维修中第一要注意的就是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
1.        周围环境:电源环境、其它高功率电器、电、磁场状况、机器的布局、网络硬件环境、温湿度、环境的洁净程度;安放电脑的台面是否稳固。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变色、异味等异常现象;
2.        硬件环境:机箱内的清洁度、温湿度,部件上的跳接线设置、颜色、形状、气味等,部件或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正确;有无错误或错接、缺针/断针等现象;用户加装的与机器相连的其它设备等一切可能与机器运行有关的其它硬件设施;
3.        软件环境:
A.        系统中加载了何种软件、它们与其它软、硬件间是否有冲突或不匹配的地方;
B.        除标配软件及设置外,要观察设备、主板及系统等的驱动、补丁是否安装、是否合适;要处理的故障是否为业内公认的BUG或兼容问题;用户加装的其它应用与配置是否合适;
4.        加电过程中的观察:元器件的温度、异味、是否冒烟等;系统时间是否正确;
5.        拆装部件时的观察:要有记录部件原始安装状态的好习惯,且要认真观察部件上元器件的形状、颜色、原始的安装状态等情况;
6.        观察用户的操作过程和习惯,及是否符合要求等。
五、在维修前,如果灰尘较多,或怀疑是灰尘引起的,应先除尘
六、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应用或设备,应在认真阅读用户使用手册或其它相关文档后,才可动手操作。
七、平时要多注意通过《技术直通车》、《技术工程信息通报》等下发的技术资料及其他工程师们的经验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提高维修水平。
八、禁止维修工程师为用户安装地线。如用户要安装地线,请用户联系正式电工为其安装。
九、如果要通过比较法、替换法进行故障判断的话,应先征得用户的同意。
十、在进行维修判断的过程中,如有可能影响到用户所存储的数据,一定要在做好备份、或保护措施、并征得用户同意后,才可继续进行。
十一、当出现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仅是可能判断为批量的故障)时,一定要对周围的环境、连接的设备,以及与故障部件相关的其它部件或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和记录,以找出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
十二、随机性故障的处理思路。随机性故障是指:随机性死机、随机性报错、随机性出现不稳定现象。对于这类故障的处理思路应该是:
1.        慎换硬件,特别是上门服务时。一定要在充分的软件调试和观察后,在一定的分析基础上进行硬件更换。如果没有把握,最好在维修站内进行硬件更换操作。
2.        以软件调整为主。调整的内容有:
1)        设置BIOS为出厂状态(注意BIOS开关位置)
2)        查杀病毒
3)        调整电源管理
4)        调整系统运行环境
5)        必要时做磁盘整理,包括磁盘碎片整理、无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质检查(注意,应在检查磁盘分区正常及分区中空余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进行)。
6)        确认有无用户自加装的软硬件,如果有,确认其性能的完好性/兼容性。
7)        与无故障的机器比较、对比。这种对比的一种方法是,在一台配置与故障机相同的无故障机器上,逐个插入故障机中的部件(包括软件),查看无故障机的变化,当在插入某部件后,无故障机出现了与故障机类似的现象,可判该部件有故障。注意这种方式的对比,应做得彻底,以防漏掉可能有两种部件引起同一故障的情况。
十三、应努力学习相关技术知识、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使用方法及配置工具的使用等;理解各配置参数的意义与适用的范围。
十四、请求支持需要关注的内容
1.        硬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2.        软件及配置信息(尽可能详尽)
3.        周围环境
4.        完整的故障现象描述。即用户第一次报修时的故障现象,经过维修操作后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清晰的描述)
5.        做过的维修操作(要详尽)
§2.3 电脑维修的基本思路
为帮助维修工程师,顺利找到第二部分中的相关内容,在这里列出基本的判断思路,供参考使用。
第二部分 常见故障判断
本部分将计算机从开机一直到关机期间的故障进行分类。每一类的判断、定位过程都是第一部分中“维修判断”一节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不论使用什么方法或不论去判断什么内容,这两部分总是相互结合使用的。
以下各故障类型中所列的故障现象只是众多故障现象中的一部分,对于未列出的故障现象,有的可归类到其中,有的无法归类。因此,本手册只针对已列出的及可归类其中的故障现象提供相应的判断的方法和思路,并提供基本的排除的方法。而对不能归类其中的其它故障现象来说,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收集、整理总结,然后对本《台式电脑维修指导手册》进行丰富。
第一章 加电类故障
一、定义举例
从上电(或复位)到自检完成这一段过程中电脑所发生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1、        主机不能加电(如:电源风扇不转或转一下即停等)、有时不能加电、开机掉闸、机箱金属部分带电等;
2、        开机无显,开机报警;
3、        自检报错或死机、自检过程中所显示的配置与实际不符等;
4、        反复重启;
5、        不能进入BIOS、刷新BIOS后死机或报错;CMOS掉电、时钟不准;
6、        机器噪音大、自动(定时)开机、电源设备问题等其它故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市电环境;电源、主板、CPU、内存、显示卡、其它可能的板卡;BIOS中的设置(可通过放电来回复到出厂状态);开关及开关线、复位按钮及复位线本身的故障。
四、判断要点/顺序。
以下的文字叙述部分是对维修判断流程的补充和说明,要结合流程图来阅读。另外,本章只分析加电类的故障,如果在判断中涉及其它类故障,可转入相应故障的判断过程。以下各类同。
1、        维修前的准备
1)        POST卡;
2)        万用表;
3)        试电笔;
4)        CPU负载。
2、        环境检查
1)        检查电脑设备:
A.        周边及电脑设备内外是否有变形、变色、异味等现象;
B.        环境的温、湿度情况;
C.        加电后,注意部件、元器件及其它设备是否变形、变色、异味、温度异常等现象发生。
2)        检查市电情况:
A.        检查市电电压是否在220V±10%范围内,是否稳定(即是否有经常停电、瞬间停电等现象);
B.        市电的接线定义是否正确(即,左零右火、不允许用零线作地线用(现象是零地短接)、零线不应有悬空或虚接现象);
C.        供电线路上是否接有漏电保护器(且必须接地火线上),是否有地线等;
D.        主机电源线一端是否牢靠地插在市电插座中,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另一端是否可靠在接在主机电源上,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情况。
3)        检查电脑内部连接:
A.        电源开关可否正常的通断,声音清晰,无连键、接触不良现象;
B.        其它各按钮、开关通断是否正常;
C.        连接到外部的信号线是否有断路、短路等现象;
D.        主机电源是否已正确地连接在各主要部件,特别是主板的相应插座中;
E.        板卡,特别是主板上的跳接线设置是否正确。
4)        检查部件安装:
A.        检查机箱内是否有异物造成短路;
B.        或零部件安装上是否造成短路(如P4CPU风扇在主板背面的支架安装错位造成的短路等);
C.        通过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内存),检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应该先做除尘和清洁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总是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应检查部件安装时,是否过松、后档板尺寸是否不合适、插座太紧,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挤出;
D.        检查内存的安装,要求内存的安装总是从第一个插槽开始顺序安装。如果不是这样,请重新插好。
5)        检查加电后的现象:
A.        按下电源开关或复位按钮时,观察各指示灯是否正常闪亮;
B.        风扇(电源的和CPU的等)的工作情况,不应有不动作或只动作一下即停止的现象;
C.        注意倾听风扇、驱动器等的电机是否有正常的运转声音或声音是否过大;
D.        主机能加电,但无显示,应倾听主机能否正常自检(即有自检完成的鸣叫声,且硬盘灯能不断闪烁)若有,先检查显示系统是否有故障,否则检查主机问题;
E.        对于开机噪音大的问题,应分辨清噪音大的部位,一般情况下,噪音大的部件有风扇、硬盘、光驱和软驱动机械部件。对于风扇,应通过除尘来检查,如果噪音减小,可在风扇轴处滴一些钟表油,以加强润滑。
3、        故障判断要点
1)        检查主机电源:
A.        主机电源在不接负载时,将电源到主板的插头中绿线与黑线直接短接,看能否加电,并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电压输出;
B.        用万用表检查输出的各路电压值是否在规格允许的范围内;
C.        在接有负载的情况下,用万用表检查输出电源的波动范围是否在超出允许范围;
D.        对于电源一加电,只动作一下即停止工作的情况,应首先判断电源空载或接在其它机器上是否能正常工作(即检查上面提到的三点);
E.        如果电脑的供电不是直接从市电来,而是通过稳压设备获得,要注意用户所用的稳压设备是否完好、或是否与我们的产品的电源兼容。
2)        在开机无显时,用POST卡检查硬件最小系统中的部件是否正常
A.        查看POST显示的代码是否为正常值(参见《维修工具使用手册》中的代码定义);
B.        对于POST卡所显示的代码,应检查与之相关的所有部件。如显示的代码与内存有关,就应检查主板和内存;
C.        倾听在硬件最小系统下,有无报警声音,若无检查的重点应在最小系统中的部件上;
D.        检查中还应注意的是,当硬件最小系统有报警声时,要求插入无故障的内存和显示卡(集成显示卡除外),若此时没有报警音,且有显示或自检完成的声音,证明硬件最小系统中的部件基本无故障,否则,应主要检查主板;
E.        在准备更换CPU来检查时,应先使用CPU负载,检查主板的供电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在电压正常的情况下才可进行CPU更换操作。如果超出范围,直接更换主板。CPU电压允许值参见《维修工具使用手册》;
3)        部件的检查:
A.        如果硬件最小系统中的部件经POST卡检查正常后,要逐步加入其它的板卡及设备,以检查其中哪个部件或设备有问题;
B.        对于总是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加电故障的部件,应检查部件的后档板尺寸是否不太合适,这可通过去掉后档板检查。
4)        BIOS设置检查:
A.        通过清CMOS检查故障是否消失;
B.        BIOS中的设置是否与实际的配置不相符(如:磁盘参数、内存类型、CPU参数、显示类型、温度设置等);
C.        根据需要更新BIOS检查故障是否消失。
5)        其它方面的检查:
A.        在接有漏电保护器的环境中,一定要先检查市电插座上的接线是否正确(即按左零右火,上地的连接方法;零地线不可短接;零线不能悬空),再检查漏电保护器是否正确地接在火线上、容量是否过小,接着检查在一路市电线路上所接的设备的数量(特别是电脑的数量——在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为30mA时,应可接16~20台电脑),最后检查整机设备中有无漏电或漏电流过大的现象;
B.        检查用户环境中有无地线。在无地线的环境中,触摸主机的金属部分,会有麻手的感觉。这时,如果接地后,机器可正常运行,且麻手现象消失,则属正常现象,不是故障;
C.        对于不能进BIOS,或不能刷新BIOS的情况,可先考虑主板的故障;
D.        对于反复重启或关机的情况,除注意市电的环境(如插头是否插好等)外,要注意电源或主板是否有故障;
E.        系统中是否加载有第三方的开关机控制软件,有应予以卸载。
五、本类故障的判断流程
见附录一之(一)。无法贴图,原谅!容后再补
六、案例
案例一:
问题描述:双子恒星6C/766的机器,主板是精英P6SEP-ME V2.2D,当内存不插在DIMM1时,开机无显示,但机器不报警。
解决方案:经测试,当DIMM1上不插内存时,即使DIMM2、DIMM3都插上内存,开机也是无显。当DIMM1插上内存时,不管DIMM2、DIMM3上是否插有内存,开机正常。
查询早期的周报得知,此问题是由于此机型集成的显卡使用的显存是共享物理内存的,而显存所要求的物理内存是要从插在DIMM1上内存中取得,当DIMM1上没有插内存时,集成显卡无法从物理内存中取得显存,故用户开机时无显。
案例二:
问题描述:每次计算机开机自检时,系统总会在显示512K Cache的地方停止运行了,是什么原因?
解决方案:首先既然在显示缓存处死机,必然是该处或其后的部分有问题。记得平常开机,此项显示完后就轮到硬盘启动操作系统了。因此,可以断定不是高速缓存的问题,就是硬盘的故障。取下硬盘安装到别的电脑上,证实硬盘是好的。这是检查计算机故障最常用的办法——替换排除法。
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速缓存上,进入CMOS设置,禁止L2 Cache,存盘退出,重启机器,电脑就可以正常工作了,可以断定是L2 Cache的问题。
触摸主板上的高速缓存芯片,发现有些芯片很热,估计就是这儿的问题。再次确认问题所在没错。
触类旁通:若发现机器总死机,可运行一会后,用手触摸主板上的高速缓存芯片,发现烫手,就可在Cmos中关闭二级缓存,发现是否死机,最后定义故障所在。
案例三:
问题描述:用户使用T启天2600 P4 1.6G 12840DSF(特5409)计算机,开机无显示,用户现在咨询如何解决?
解决方案:检查用户的环境,发现用户机随机附带两块显卡——主板集成一个显卡另外还有一块单独的TNT2 M64 32M显卡,有些客户在刚刚购买电脑时由于对电脑不太熟悉,将显示器信号线接到了主板集成的显卡接头上,这样会导致开机无显,但是此时主机工作正常。
遇到用户报修开机无显或显示器故障,请提示客户检查环境,若有不正确,提示更正后,问题即可解决
第二章 启动与关闭类故障
一、定义举例
与启动、关闭过程有关的故障。启动是指从自检完毕到进入操作系统应用界面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关闭系统是指从点击关闭按扭后到电源断开之间的所有过程。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1、        启动过程中死机、报错、黑屏、反复重启等;
2、        启动过程中报某个文件错误;
3、        启动过程中,总是执行一些不应该的操作(如总是磁盘扫描、启动一个不正常的应用程序等);
4、        只能以安全模式或命令行模式启动;
5、        登录时失败、报错或死机;
6、        关闭操作系统时死机或报错。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BIOS设置、启动文件、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配置文件;电源、磁盘及磁盘驱动器、主板、信号线、CPU、内存、可能的其它板卡。
四、判断要点/顺序
1、        维修前的准备
1)        磁盘数据线;
2)        万用表;
3)        查毒软件。
2、        环境检查
1)        机器周边及外观检查:
A.        市电连接是否牢靠,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
B.        主机硬盘指示灯是否正确闪亮,不应有不亮或常亮的现象;
C.        观察系统是否有异味,元器件的温度是否偏高;
D.        观察CPU风扇的转速是否不够,或是否过慢或不稳定;
E.        倾听驱动器工作时是否有异响。
2)        驱动器连接检查:
A.        驱动器的电源连接是否正确、牢靠。驱动器上的电源连接插座是否有虚接的现象;
B.        驱动器上的跳线设置是否与驱动器连接在电缆上的位置相符;
C.        驱动器数据电缆是否接错或漏接,规格是否与驱动器的技术规格相符(如:支持DMA66的驱动器,必须使用80芯数据电缆);
D.        驱动器数据电缆是否有故障(如露出芯线、有死弯或硬痕等),除可通过观察来判断外,也可通过更换一根数据电缆来检查;
E.        驱动器是否通过其它板卡连接到系统上,或通过其它板卡(如硬盘保护卡,双网隔离卡等)来控制。
3)        检查其它部件的安装:
A.        通过重新插拔部件(包括CPU、内存),检查故障是否消失(重新插拔前,应该先做除尘和清洁金手指工作,包括插槽)。如果总是通过重新插拔来解决,应检查部件安装时,是否过松、后档板尺寸是否不合适、插座太紧,以致插不到位或被挤出;
B.        检查CPU风扇与CPU是否接触良好。最好重新安装一次。
4)        显示的内容的观察:要注意屏幕报错的内容、死机的位置,以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部位。
3、        故障判断要点
1)        充分地与用户沟通,了解出现不能启动的过程及用户的操作;
2)        BIOS设置检查:
A.        是否为刚更换完不同型号的硬件。如果主板BIOS支持BOOTEasy功能或BIOS防写开关打开,则建议将其关闭,待完成一次完整启动后,再开启;
B.        是否添加了新硬件。这时应先去除添加的硬件,看故障是否消失,若是,检查添加的硬件是否有故障,或系统中的设置是否正确(通过对比新硬件的使用手册检查);
C.        检查BIOS中的设置,如:启动顺序、启动磁盘的设备参数等。建议通过清CMOS来恢复;
D.        检查是否由于BIOS问题(包括设置及功能)引起操作系统不能正常启动或关闭,可偿试将Windows目录下的BIOS.vxd(或VPBIOSD.vxd)改名为BIOS.old,然后重启,或关闭,若故障消失,则通过修改BIOS设备或更新BIOS来解决,否则与BIOS无关。注意测试完成以后,一定要将其改回原来的名字(注:除Windows 98外,其它操作系统无此文件);
E.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应考虑升级BIOS来检查。如:对于在第一次开机启动后,某些应用或设备不能工作的情况,除检查设备本身的问题外,就可考虑更新BIOS来解决。
以下检查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下进行。
3)        磁盘逻辑检查:
A.        根据启动过程中的错误提示,相应地检查磁盘上的分区是否正确、分区是否激活、是否格式化;
B.        直接检查硬盘是否已分区、格式化;
C.        加入一个其它无故障的驱动器(如软驱或光驱)来检查能否从其它驱动器中启动(若使用软驱,最好使用希捷的检测软盘启动)。若能,进行第3)、4)步的检查,否则进行第5)步的检查;接着、分区是否激活、有无坏道等;
D.        硬盘上的启动分区是否已激活,其上是否有启动时所用的启动文件或命令;
E.        检查硬盘驱动器上的启动分区是否可访问,若不能,用相应厂商的磁盘检测程序检查硬盘是否有故障。有故障,更换硬盘;在无故障的情况下,通过初始化硬盘来检测,若故障依然存在,更换硬盘;
F.        在用其它驱动器也不能启动时,先将硬盘驱动器去除,看是否可启动,若仍不能,应对软件最小系统中的部件进行逐一检查,包括硬盘驱动器和磁盘传输的公共部件——磁盘接口、电源、内存等。若可启动了,最好对硬盘进行一次初始化操作,若故障不消失,则再更换硬盘;
G.        如果要对硬盘进行初始化操作,但用户存有有用数据,建议用户找数据修复公司解决。
4)        操作系统配置检查:
A.        对于出现文件错误的提示,应按照在第一部分中提到的相应软件调试方法来修复文件;
B.        在不能启动的情况,建议进行一次“选择上一次启动”或用scanreg.exe恢复注册表到前期备份的注册表的方法检查故障是否能够消除;
C.        检查系统中有无第三方程序在运行,或系统中不当的设置或设备驱动引起启动不正常。在这里特别要注意Auto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应屏蔽这两个文件,检查启动故障是否消失;
D.        检查启动设置、启动组中的项、注册表中的键值等,是否加载了不必要的程序;
E.        检查是否存在病毒。要求在一个系统中,只能安装一个防病毒软件;
F.        必要时,通过一键恢复、恢复安装等方法,检查启动方面的故障;
G.        当启动中显示不正常时(如黑屏、花屏等),应按显示类故障的判断方法进行检查,但首先要注意显示设备的驱动程序是否正常、显示设置是否正确,最好将显示改变到标准的VGA方式检查。
5)        硬件部件检查:
A.        如果启动的驱动器是通过另外的控制卡连接的,请将驱动器直接连接在缺省的驱动器接口(主板上的);
B.        当在软件最小系统下启动正常后,应逐步回复到原始配置状态,来定位引起不能正常启动的部件;
C.        要注意检查电源的供电能力,即输出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范围是否超出允许的范围(参见《维修工具使用手册》);
D.        驱动器的检查,可参考磁盘类故障的判断方法进行;
E.        硬件方面的考虑,应从内存开始考虑:使用内存检测程序进行判断内存部分是否有故障,内存安装的位置,应从第一个内存槽开始安装,对于安装的多条内存检查内存规格是否一致、兼容等。有关内存规格请参阅附录二的相关部分。
6)        对于不能正常关机的现象,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检查:
A.        在命令提示符下查看BOOTLOG.TXT文件(在根目录下)。此文件是开机注册文件,它里面记录了系统工作时失败的记录,保存一份系统正常工作时的记录,与出问题后的记录相比较,找出有问题的驱动程序,在WIN.INI SYSTEM.INI 中找到该驱动对应的选项,或在注册表中找到相关联的对应键值,更改或升级该驱动程序,有可能将问题解决;
B.        升级BIOS到最新版本,注意CMOS的设置(特别是APM、USB、IRQ等);
C.        检查是否有一些系统的文件损坏或未安装(参阅附录二之(三)的相关内容)
D.        应用程序引起的问题,关闭启动组中的应用程序,检查关机时的声音程序是否损坏;
E.        检查是否有某个设备引起无法正常关机,比如网卡、声卡,可通过更新驱动或更换硬件来检查;
F.        通过安装补丁程序或升级操作系统进行检查;
G.        对于Windows 98SE系统的关机问题,请参阅附录二之(三)。其中的一引起论述对于其它Windows系统也有帮助。
五、本类故障的判断流程
见附录一之(二)。
六、案例
案例一:
问题描述:客户计算机安装WIN 2000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每次启动均蓝屏,报MEMORY ERROR。
解决方案:到达客户处,故障复现,向客户了解情况,客户反映发生故障前曾经安装过一根内存条,之后发生此类故障。关机后拔下内存条,重新开机,仍旧蓝屏,但是不再报MEMORY ERROR。考虑到WIN 2000对硬件要求较高,而且故障是在加装内存后出现的故障,基本可以断定机器的原配硬件和软件系统没有问题。再次重新启动计算机,开机时按下F8键,选择进入“VGA模式”,此次计算机能够正常启动,并且登陆正常。在进行了一次正常登陆后,重新启动到标准模式,计算机启动正常,至此,故障排除。
案例二:
问题描述:客户机器被运行一段恶意程序,导致每次启动后均出现一个对话框,且该对话框无法关闭,只能强制结束,客户机器有重要程序,不愿意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解决方案:首先怀疑是否是病毒,运行常用杀毒软件均不能查杀。在“开始”――“运行”中输入“MSCONFIG”,但是在“启动”组中仍然不能找到该程序。运行“SCANREG”,将注册表恢复到最老的版本故障依旧。最后只好手工编辑注册表,运行“REGEDIT”,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RUN下,找到对应的程序文件名,删除对应的键值后,重新启动,故障排除。(注:建议在更改注册表前,使用注册表编辑器的“导出”功能进行注册表备份。)
第三章 磁盘类故障
一、定义举例
这里所指的磁盘类故障表示两个方面:一是硬盘、光驱、软驱及其介质等引起的故障;另一是影响对硬盘、光驱、软驱访问的部件(如主板、内存等)引起的故障。
二、可能的故障现象
1、        硬盘驱动器
1)        硬盘有异常声响,噪音较大;
2)        BIOS中不能正确地识别硬盘、硬盘指示灯常亮或不亮、硬盘干扰其它驱动器的工作等;
3)        不能分区或格式化、硬盘容量不正确、硬盘有坏道、数据损失等;
4)        逻辑驱动器盘符丢失或被更改、访问硬盘时报错;
5)        硬盘数据的保护故障;
6)        第三方软件造成硬盘故障;
7)        硬盘保护卡引起的故障。
2、        软盘驱动器
1)        软驱指示灯不亮或常亮、软驱读盘声音大;
2)        软驱划盘、软盘不能弹出或插入等;
3)        软盘不能被格式化、软驱不读盘、软驱干扰其它驱动器或设备或应用的正常工作等;
4)        在一个软驱中写的文件不能在另一个软驱中读出;
5)        软驱盘符丢失或被更改、访问软驱时报错;
6)        软驱安装不到位。
3、        光盘驱动器
1)        光驱噪音较大、光驱划盘、光驱托盘不能弹出或关闭、光驱读盘能力差等;
2)        光驱盘符丢失或被更改、系统检测不到光驱等;
3)        访问光驱时死机或报错等;
4)        光盘介质造成光驱不能正常工作。
三、可能涉及的部件
硬盘、光驱、软驱及其它们的设置,主板上的磁盘接口、电源、信号线。
四、判断要点/顺序
1、        维修前的准备
1)        磁盘数据线;
2)        相应的磁盘检测软件;
3)        查毒软件等。
2、        硬盘驱动器
1)        环境检查
A.        检查硬盘连接:
a)        硬盘上的ID跳线是否正确,它应与连接在线缆上的位置匹配;
b)        连接硬盘的数据线是否接错或接反;
c)        硬盘连接线是否有破损或硬折痕。可通过更换连接线检查;
d)        硬盘连接线类型是否与硬盘的技术规格要求相符;
e)        硬盘电源是否已正确连接,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
B.        硬盘外观检查:
a)        硬盘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及断裂缺损等现象;
b)        硬盘电源插座之接针是否有虚焊或脱焊现象;
c)        加电后,硬盘自检时指示灯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时指示灯是否能正常闪亮;
d)        加电后,要倾听硬盘驱动器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不应有异常的声响及过大的噪音。
C.        硬盘的供电检查:
a)        供电电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波动范围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等。
2)        故障判断要点
A.        建议在软件最小系统下进行检查,并判断故障现象是否消失。这样做可排除由于其它驱动器或部件对硬盘访问的影响。
B.        参数与设置检查:
a)        硬盘能否被系统正确识别,识别到的硬盘参数是否正确;BIOS中对IDE通道的传输模式设置是否正确(最好设为“自动”);
b)        显示的硬盘容量是否与实际相符、格式化容量是否与实际相符(注意,一般标称容量是按1000为单位标注的,而BIOS中及格式化后的容量是按1024为单位显示的,二者之间有3%~5%的差距。另格式化后的容量一般会小于BIOS中显示的容量)。硬盘的容量根据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如带有一键恢复),应比实际容量小很多,缩小的值请参看用户手册中的相关说明;
c)        检查当前主板的技术规格是否支持所用硬盘的技术规格,如:对于大于8GB硬盘的支持、对高传输速率的支持等;
C.        硬盘逻辑结构检查:参考启动类故障判断要点中的相关部分。
a)        检查磁盘上的分区是否正常、分区是否激活、是否格式化、系统文件是否存在或完整;
b)        对于不能分区、格式化操作的硬盘,在无病毒的情况下,应更换硬盘。更换仍无效的,应检查软件最小系统下的硬件部件是否有故障;
c)        必要时进行修复或初始化操作,或完全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D.        系统环境与设置检查:参考启动类故障判断要点中的相关部分。
a)        注意检查系统中是否存在病毒,特别是引导型病毒(如用查KV3000 /K命令,或用MEM.EXE命令等进行检查);
b)        认真检查在操作系统中有无第三方磁盘管理软件在运行;设备管理器中对IDE通道的设置是否恰当;
c)        是否开启了不恰当的服务。在这里要注意的是,ATA驱动在有些应用下可能会出现异常,建议将其卸载后查看异常现象是否消失;
E.        硬盘性能检查:
a)        当加电后,如果硬盘声音异常、根本不工作或工作不正常时,应检查一下电源是否有问题、数据线是否有故障、BIOS设置是否正确等,然后再考虑硬盘本身是否有故障;
b)        应使用相应硬盘厂商提供的硬盘检测程序检查硬盘是否有坏道或其它可能的故障;
F.        对于关于硬盘保护卡所引起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a)        安装硬盘保护卡,应注意将CMOS中的病毒警告关闭、将CMOS中的映射地址设为不使用(disable)、将CMOS中的第一启动设备为设为LAN;光驱和硬盘应接在不同的IDE数据线上。
b)        如果忘记的硬盘保护卡的管理员密码,对于1.0版ALT+133,ALT+144,ALT+155,弹出10组数(必须用小键盘),对于3.0版,在管理员密码处输入ENPQ,得到一组数据,然后拨打800,来得到密码;
c)        装有硬盘保护卡的机器,开机出现红屏现象,应使用专用的工具程序解决。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技术工程信息通报》;
d)        对于在某个引导盘下,看不到某些数据盘的情况,要检查:这些数据盘是否为该引导盘专属的数据盘;分区类型是否为引导盘的操作系统所识别;在大于8GB的硬盘上,在8GB之后是否建立了属于该引导盘的FAT16分区(当然引导盘支持FAT16文件系统);该引导盘的专属分区是否多于3 个;
e)        硬盘保护卡不起保护功能,要检查用户是否关闭了硬盘保护功能,要启用硬盘保护功能,可在进入系统前按一下F4来启用(事先应已安装过),如果不行,可重新插拔一下硬盘保护卡。在Windows下,则应检查其驱动软件是否已安装;
f)        当启有了硬盘保护功能后,硬盘上原来的系统不被保留,应询部用户原系统是否是用第三方软件进行的分区。目前硬盘保护卡只能保护用操作系统自带的FDISK进行分区的系统;
g)        在硬盘保护模式为每次还原,如果由于未正常关机,而出现多次提示进行磁盘扫描,应在管理员模式下,在Msdos.sys文件中加入autoscan=0的项;
h)        对于在使用者模式下,出现乱码的现象,需在管理员模式下运行升级盘中的SETUP.EXE;
3、        软盘驱动器
1)        环境检查
A.        软驱的在一定情况下,类似于硬盘的检查方法。
B.        检查软驱的连接:
a)        连接电缆安装是否正确,不应有插错或插反的现象;
b)        软驱连接的位置,应与BIOS中设置的值相符;
c)        软驱的电源连接是否正确。
C.        软驱外观检查
a)        软驱中是否有异物;
b)        电路板上及其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异味等现象。
D.        所使用的软盘介质的质量是否太差;
2)        故障判断要点
A.        软驱的检查,应在软件最小系统中加入软驱,或去掉硬盘后进行检查判断。且在必要时,移出机箱外检查;
B.        类似硬盘驱动器的检查。但要注意:BIOS中对软驱是否可读写的设置是否为允许或禁止;
C.        检查软驱的读、写能力,一方面是自身读写能力的检查,另一方面是软盘的互换读写能力的检查,即在可能有故障的软驱中写过的软盘能否在另一正常的软驱中读出。如果不能,更换软驱;
D.        软盘是最易感染病毒的介质,因此的检查中,一定要注意对病毒的检查。
4、        光盘驱动器
1)        环境检查
A.        检查光驱连接:
a)        光驱上的ID跳线是否正确,它应与连接在线缆上的位置匹配;
b)        连接光驱的数据线是否接错或接反;
c)        光驱连接线是否有破损或硬折痕。可通过更换连接线检查;
d)        光驱连接线类型是否与光驱的技术规格要求相符;
e)        光驱电源是否已正确连接,不应有过松或插不到位的现象。
B.        光驱外观检查:
b)        光驱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是否有变形、变色,及断裂缺损等现象;
c)        光驱电源插座之接针是否有虚焊或脱焊现象;
d)        加电后,光驱自检时指示灯是否不亮或常亮;工作时指示灯是否能正常闪亮;
e)        加电后,要倾听光驱驱动器的运转声音是否正常,不应有异常的声响及过大的噪音。
2)        故障判断要点
A.        光驱的检查,应用光驱替换软件最小系统中的硬盘进行检查判断。且在必要时,移出机箱外检查。检查时,用一可启动的光盘来启动,以初步检查光驱的故障。如不能正常读取,则在软件最小系统中检查。最先考察的是光驱;
B.        类似硬盘驱动器的检查方法;
C.        光驱性能检查:
a)        对于读盘能力差的故障,先考虑防病毒软件的影响,然后用随机光盘进行检测,如故障复现,更换维修,否则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所见的故障进行相应的处理;
b)        必要时,通过刷新光驱的formware检查不驱的故障现象是否消失(如由于光驱中放入了一张CD光盘,导致系统第一次启动时,光驱工作不正常,就可偿试此方法);
D.        操作系统中配置检查:
a)        在操作系统下的应用软件能否支持当前所用光驱的技术规格;
b)        设备管理器中的设置是否正确,IDE通道的设置是否正确。必要时卸载光驱驱动重启,以便让操作系统重新识别。

 

荷花小女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