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中医诊疗12

 焦虎 2012-09-24

糖尿病中医诊疗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狙击糖尿病“宝典----吕仁和教授的“二、五、八”方案

来源:网摘  

狙击糖尿病“宝典

----吕仁和教授的“二、五、八”方案

2003年11月10日

著名糖尿病专家吕仁和教授在多年诊治糖尿病的过程中,总结出了许多临床经验,“二、五、八”方案就是其中之一。它简便易懂,可以说是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预防并发症发生的一个“宝典”。

◆“二”个治疗目标虽然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一旦找到有效的治疗规律后坚持治疗,糖尿病病人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健康地生活,照样可以活到八九十岁,甚至百岁。所以,糖尿病病友要把“健康、长寿”作为自己的治疗目标。

◆“五”项经常观察的指标

血糖:争取把空腹血糖控制在7、6毫摩尔/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9、8毫摩尔/升以下,分别称为良、优。

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都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血压:应该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体重:争取进入正常体重范围内,体重是衡量糖尿病控制状况的重要指标。简单的计算方法是:标准体重(S)=身高(厘米)-105。正常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的10%,也不小于标准体重的10%,也就是在(S+10%S)和(S-10%S)之间。超过正常体重者,多数有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容易合并心、脑和大血管病变;低于正常体重时,易合并周围神经炎等病变,所以应该向正常体重方向努力。

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如下几组:①口干燥、多饮多尿、大便干燥、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失眠多梦、心烦急躁、怕热多汗等。这些症状多因高血糖导致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当血糖控制好后,症状会逐渐减轻可消失。②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中出现黑点,尿中出现蛋白等,常是糖尿病并发的微血管病变,应积极治疗,以防发展为失明、肾功能衰竭。③头晕、头胀,记忆力减退,可能是并发了脑血管病变。④各种感染。糖尿病人的皮肤、五官、脏腑感染,治疗难度较一般人要大,应进行积极的较长时间的治疗,力求彻底治愈。⑤瘙痒。糖尿病人易出现皮肤瘙痒,特别是二阴及易出汗的部位,应用外洗加内服药治疗。⑥急性高

血糖引起的头晕、头痛等高渗综合征及至昏迷、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引起的酮症,应尽早积极治疗。

◆“八”种措施

三种基本措施

第一饮食要合理,根据病人自己实际体重和标准体重的差距及活动量确定一日所需的总热量。根据病人的生活条件和习惯,安排饮食的质和量。质是指糖、脂、蛋白、维生素等物质,量是指早中晚三餐总量的分配以及各种具体饮食的供给。饮食花样可变,但量不宜大变,允许据情调理。若特别想吃“禁忌”饮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认真监测,看是否能吃,或寻找进食的允许量。饮食对血糖、血脂、血压、体重以及许多并发症都有很大的影响,也比较复杂,需要认真探索,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合理饮食规律。

第二运动要适当。运动对糖尿病人的健康和长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通过运动疏通经络,调气和血,能调整因血糖高引起的蛋白、脂肪等的代谢紊乱。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基础活动量,喜欢的活动方式,决定现有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还要注意一定循序渐进。活动量是否适当,要以自己的感受和是否有利上述五项指标的改善为标准。

第三心理状态要平衡。好的心态有利于糖、蛋白、脂肪代谢失调的改善,有利于五脏六腑生克制化的关系趋于正常。心态的平衡需要有和睦的家庭、良好的社会关系,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自己会运用有利条件,排除不利因素,会转化各种矛盾。

这三种基本措施做好后,不少病人的病情则可稳定。但一些病人可因久病,病情复杂,即使是把三项基本措施都做好了,五项指标也可能达不到要求,那还必须从以下五种措施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措施。

第一是口服降糖药、降脂药、降压药以及其他解除自己症状的药物。

第二,必要时一定要选用注射用的胰岛素,以及其他必要的注射药品,以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第三,口服中药。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和治疗历史悠久,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广大人民中有很好的声誉。尤其是出现并发症时,找中医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是针灸、按摩。它们不仅有很好的解除症状,减轻和消除痛苦的作用,也有降低血糖,调整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良好作用。

第五是气功锻炼。通过动静结合、调息、运气、放松、入静的锻炼,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全身的失调和紊乱状态。气功锻炼需要长周期,要慢慢见效,既不迷信又要坚持,久之必有益健康。

--------------------------------------

从益气养阴为主到兼顾解毒扶阳 中医治疗糖尿病思路发生变化

中国医药报  

□陆付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全球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快速攀升,尤其是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和中国,患病人数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位。与此同时,2型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大幅上升,在不同国家约占整个医疗卫生费用开支的4%~10%,糖尿病已经成为全世界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医对消渴病(相当于糖尿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内经》中即有“……有病口干者……病名为何……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等记载。面对糖尿病防治这一世界医学难题,中医的经验和理论引起了众多国家政府机构和医疗从业者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困惑:

益气养阴理论圆通疗效不彰

长期以来,中医学认为消渴为病,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不仅伤津,更能耗气。因而多数消渴病患者辨证为气阴两虚,治疗始终以益气养阴为根本大法。根据中医学对糖尿病的传统认识,糖尿病发病之初可能表现为烦渴多饮、形体消瘦、舌红少津,似乎有阴虚热盛证表现;随着中西药物治疗后,患者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欲饮等为主要表现,临床辨证多责之为气阴两虚证,这被认为是糖尿病的主要中医证型;继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形寒肢冷、阳萎早泄、疲乏无力、自汗盗汗、耳鸣眩晕等症状,临床辨证为阴阳两虚证。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阴虚热盛证非常少见,出现阴阳两虚证则多数在病情的较晚阶段,因而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证,于是益气养阴被立为消渴病的根本治法。

根据笔者临床观察,这种病机和治法理论,似乎说得很圆通,无懈可击,但在临床实践中单纯采用益气养阴的方法疗效却不满意。最突出的问题是降血糖效果不好,以致一部分有偏见的西医认为中药根本就不能降糖,中药治疗糖尿病也就基本无效。虽然还有部分西医认为用中药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某些症状,但是他们认为更为客观的评价指标是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不是主观症状,并且认为应用降糖西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也能减轻口干多饮等症状。因此,即使在比较温和的西医大夫眼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也只是扮演一个辅助角色。

思考:

清热解毒近可显效远则致偏

查阅古代文献,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唐代名医孙思邈创立黄连丸、猪肚丸治疗消渴,尤其是黄连这味苦寒药,为历代治疗消渴病的医家所推崇。综观后世今人治疗糖尿病所用的中药方中亦多用黄连。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实黄连类制剂可以有效降低高血糖,改善糖尿病的症状,并进一步阐明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小檗碱。

根据糖尿病发病的现代认识,慢性炎症引起的损害和氧化应激产生的损害确实存在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中,而应用清热解毒类的中药确能减轻炎性损害和氧化应激损害,从而保护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和改善外周组织的胰岛素抵抗。因而,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清热解毒法的应用可具一箭双雕之功。笔者为此曾提出“糖尿病从毒论治”的观点,倡导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尤应注意“毒”对糖尿病发病及发展的影响,解毒治疗可能是糖尿病贯彻始终的一种重要治法。

此外,审症求因,从糖尿病的证候分析,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毒”的影子,“毒”在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中确实存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口臭便秘、皮肤瘙痒;日久尤见病情缠绵、变症百出的证候如易生痈俎,创口难愈,此时不难看出“毒”的外在表现。一般认为,糖尿病病理机制中的“毒”,多为内生之“毒”,属于“慢毒”,性质为“热毒”,在渐变中损害机体组织和器官。除了上述黄连类制剂外,其他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黄芩黄柏、桑叶、马齿苋、鱼腥草等亦显示出对糖尿病“慢毒”的解毒作用。

清热解毒药为苦寒类药物,如果长期服用苦寒类药物,不仅有伤脾胃,而且阴寒过偏有损阳气,但是糖尿病又是终身性疾病,解毒治疗又需要贯彻始终。因此在我们认识到“糖尿病从毒论治”的道理后,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新的治疗矛盾又摆在我们面前。

启示:

解毒扶阳标本兼顾治病防变

正当我们为苦寒解毒药治疗糖尿病有效而长期应用又可能会导致某些不良反应而苦恼时,患者的食疗经验使笔者颇受启发。有患者告诉笔者,吃卤鸡蛋有降糖稳糖作用。据此线索查阅资料,获悉卤鸡蛋时所用的肉桂治疗糖尿病在国外已经有报道。由此想起医圣张仲景所创立的肾气丸治疗消渴,温阳药附子、肉桂治疗糖尿病古已有之。早已熟知的经典,却要在实践中历尽波折后重新发现。

受此启发,除了要进一步重视医圣所创立的肾气丸在治疗消渴病中的应用,笔者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名方即交泰丸。交泰丸由黄连肉桂组成,一阴一阳,水火既济,交通心肾。笔者应用交泰丸加味化裁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自觉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不仅增强了改善糖代谢之疗效,而且寒热互制可免药性过激之偏。

由此感悟,交泰丸交通心肾之法,名虽交通心肾,实则平衡阴阳,更可理解为解毒扶阳。虽然临床强调辨证论治,但是长期以来糖尿病的治疗实践中往往滋阴有余,温阳不足。古人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些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认识,至今仍应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的治法总则。笔者仔细查阅古今文献,仔细思辨糖尿病的临床证候,认识到2型糖尿病的治疗要兼顾扶阳,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要关注扶阳,更不能损阳。

回顾自己治疗糖尿病的实践历程,治法观念经历了从寒到热的转变,从强调养阴到兼顾扶阳,以求阴阳平衡。论起阴阳平衡,治法的合理性不言而喻。但是,为什么在临床实践中会常常疏忽扶阳之法呢?治法的确立来自病机的推定,而后者又来自临床能够准确识证。辨别阴证还是阳证,虽然属于八纲辨证之基本中医诊断技术,应是中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但临床所见证情复杂多变,要正确地辨别阴阳证候,亦非易事。笔者深深地体会到,阴不足易见,阳不足难判;尤其是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观念影响下,认识阳虚的证候、推定阳虚的病机并非易事,给糖尿病患者处予温阳的方药由于其大辛大热之偏性更是顾虑重重。

识证难,难在难明阴阳至理。笔者认为,正确掌握阴阳辨证的诊断技术并非一日之功,应当在临床实践中仔细斟酌反复思考,方能逐渐领悟阴阳之义理。需要申明的是,笔者强调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应兼顾解毒扶阳,并非否定益气养阴法的重要性。事实上笔者一直坚持认为糖尿病的治疗应以益气养阴为基础,兼顾解毒与扶阳,相互协调,达到阴阳平衡。中医治疗糖尿病虽然有其优势和特点,但也依然面临许多问题,尤其在控制血糖、改善症状和纠正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面迫切需要提高疗效。

(本文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

心脏病变从脾论治 中医药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来源:网摘  

因没有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一直是医生感到非常棘手的治疗难题。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李智滨等人研究证实,以“培土养心”法立意,用中药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可取得较好疗效,日前,该项研究通过了由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糖尿病患者4000万人。而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使糖尿病患者出现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等不适症状;同时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过程和预后有重要影响,使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无痛性心肌梗死及心律失常的几率显著增加,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鉴于这种情况,石家庄市中医院李智滨等科研组成员,从2003年1月开始,历时近3年时间,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传统医学理论,对该病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该病涉及代谢系统疾病及心脏神经系统两个方面,系脉络瘀阻、失于荣养所致。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在治疗上除应针对临床表现外,更应培土养心,从脾论治。  根据这一认识,科研人员选用黄芪麦冬、五味子等中药组方,按诊断标准选取80例该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结果显示,采用常用西药治疗和控制饮食的对照组,显效率为23.3%,总有效率为60.0%;而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组方的治疗组,显效率为42%,总有效率为92%,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经实验和临床观察显示,该中药组方可有效调节和控制患者血糖,改善高血糖所致神经细胞水肿、变性及坏死,修复自主神经髓鞘的完整性和改善内分泌功能。充分显示出中药在治疗该病方面的优势。  经专家鉴定认为,这项研究填补了中药针对性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